一些企退人员为啥还在为生活四处奔波打工呢?

蓝蓝的天69680591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对人的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主要内容包括:人类的行为受到需要支配。按照层次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满足一定需要后会追求更高层次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

按照常理,企业退休人员应该拿着国家的退休金安享晚年。实际上,他们四处打工的现象非常普遍。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笔者在此进行逐一分析。

第一层次:生理需要。

马斯洛认为,生理需求就是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衣、住、行等。这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动力。

分析情况:

众所周知,企业退休人员工资并不高。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平均退休工资也不超过五千。在物价飞涨的当今,有限的退休金落后于物价上涨幅度,无形中等于贬值。为了应付日常开销,应对消费上涨形势,光凭一份养老金是薄弱的。趁年龄还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收入,是老年人的普遍选择。这也是对延迟退休政策传闻强烈抵触的原因所在。

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担当技术顾问。没有技能的老人担任居民区和工厂的保安、门卫、清洁工、仓库管理员。还有一些老人回到农村种菜……这些情况都是具体体现。

第二层次:安全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的全部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都是需求安全的工具。安全需要包括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分析情况:

很多老人从苦日子走过来,一生节约,尽管家庭条件厚实,依然会选择在外打工。只有看到存款数字越来越多,才能感到安心。老人的智慧不可忽视。虽然当前医疗和保险机制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社会转型期间还存在不可知因素,需要花钱的地方还是很多。

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抚养子女和后代的支出。

养儿防老早已经成为过去概念,为儿女服务一辈子才是主流。

小时候送子女上学,虽说公办教育免费,但是私立的并不免费。公立学校难进,私立学校收费高。教育支出不仅包括学杂费,还包括生活费、补课费、培训费、兴趣班……长大了还要给儿子张罗买房,至少是首付吧。后面还有娶儿媳妇、装修房子、带孙子……哪一样不花大钱?子女过不好,随时吵架,家庭危机,家族血脉难以延续,老人也没有安全感。

比较流行的方式是老头在外打工挣钱,老伴帮子女带孙子孙女。很多老人说一辈子只有忙到闭眼才算真正放松。这就是中国老人的善良之处。

第三层次:感情需要。

马斯洛认为,感情包括两方面: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

分析情况:

每当夜幕临近,广场上一群群大妈大爷在跳广场舞,打太极拳。很多推销组织请老年人举着宣传牌游行。老年人是各类棋牌协会、钓鱼协会的主力……

老人退休后最怕的是孤独,即脱离社会圈子,缺少组织关怀和交流。重新打工,加入一个组织,既能够挣钱,还能融入一个新的集体,扩大交流范围,满足心理需求,避免了无事可干、浑浑噩噩的状况,可谓一举两得。因此,老年人的归属心理更加迫切,加入一个群体或社会组织的热情比年轻人高得多。

第四层次:尊重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都希望有一定社会地位,个人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承认。尊重需要,得到满足,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身价值。

分析情况:

人的价值体现在工作上,通过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有的同志退休后,从国企进入私企。虽然更换了岗位,却没有被叫成老王、老李和老陈,依然是王总、李总、陈总工。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脉,他们为企业创造了产值,很快扎下了根。社会地位有一定变化,但是没有被淘汰和边缘化。工作着是快乐的,有的人干得比以前还来劲。

有些工作,如医生、艺术家,靠经验吃饭,越老越吃香。老人退休后发挥余热,受尊重程度更高。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认为,这是需要的最高层次,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最大能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分析情况:

根据规定,企业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部分岗位45岁)。客观地说,这一年龄还属于年富力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青年人的定义确定为45岁,认为这一阶段的青年人仍然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热情。

人挪活,树挪死。有些人在体制内企业发展受限,退休后打工反而获得了事业的又一次春天,岂不是对他们的最好鼓励?笔者在某化工厂工作时,公司高管约有一半人是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他们熟悉政策,技能娴熟,很快适应民企工作,并走上了高管领导岗位。

认可我的说法,就关注我,分享更多信息吧。


朴素文明


说说我自已,我已退休20年了。我原在电力系统工作,上班时工资奖金都正常发放,心里多少有一些国营企业的优越感。

九九年因为种种原因提前内退了,当时退休工资1300多元,老公在铁路工作,就一孩子,也沒感到生活有多大压力。到孩子考学走了以后,就觉得一个人在家空虚无聊,所以就想再干点啥。后来我利用自巳电力工作技能,应骋去一家水电开发工程工作,挣的工资比退休工资还要高许多。重新工作我非常珍惜这个工作,一来新收入帖补家用,减轻了家里压力,二来觉得退而不休,过的充实。直到55岁,水电站完工,我二次失去工作,还是觉得心里很失落。后来我开了一个小店,作花艺制作。可能是阅历深了,干什么都认真,小店开的红红火火,四年多挣了十来万块钱,直到六十岁儿子结婚有了孙女,才不得不转店回家,真正的做起了家庭主妇。现在我虽然有3000多一点工作,但仍感到压力很大,这点退休工资过个普通生活是够了,但现在物价一个劲的涨,房价能掏空一家两三代人一辈子积蓄。现在大部分年青人手里都沒存款,还得靠父母帮助。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国企退休的人还要出去找事做的原因。现在我不是带孙女,我仍想去找一份家政工作做,用来补帖家用。当今社会钱多有钱多的去处,钱少有钱的用处。所以我特别理解有退休工资的为什么还要出去打工。


枫叶红了2020


我真的要为企业退休人员说一句了!!!

为什么退休以后还要四处奔波?本质上来说就是钱不够花。

举个例子,我身边就有企业退休人员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这两类人,她们都是我的亲戚,所以我对于这类情况还算比较了解。

我的两个姑姑年轻时家境差不多,我亲眼看着她们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却拿着天壤之别的退休金。

我的大姑在事业单位正科级退休,当年由于工作上的问题,四十几岁的时候就办理了内退,每个月拿60%的工资,二姑年纪小一些,到了50岁才从企业退休,没退之前拿全额工资,2000年左右大概拿到手1000元左右,而我的大姑当时拿60%的退休工资还不到1000元。当时看来,加上企业里的一些绩效奖金,二姑家比大姑家过得富裕,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情况在退休后出现了反转。

去年过年时,大姑跟我说,她现在每个月拿到手的退休金是5000多不到6000元,加上大姑父,他俩的退休金已经破万了。但是二姑家,姑姑和姑父都是企业退休人员,两个人拿到手的退休金,只有4000多不到5000,加起来还没有大姑一个人的退休金多。

而偏偏大姑家的大姐,早就已经独立了,不需要家里再给予经济支持,而二姑家的弟弟还没有成家立业,经常需要二姑贴补零用钱。加上现在物价高企,虽说二姑家在小镇上花销不大,但弟弟在大城市,花费就很高了。

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够尽快的娶上媳妇稳定下来,二姑和二姑夫还在外面打工,二姑给人家做保洁、保姆的工作,每个月能再多拿2000块钱,二姑父做一些修理工的工作,每个月也是2000多不到3000,就是这样的情况下,二姑家的收入还没有大姑家多。

大姑家每天都过得特别轻松,报一报旅游团,打一打麻将,日子过得滋润得不得了,反观二姑家,又辛苦又劳累,收获还没有多少。

所以,别再十指不沾阳春水,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去看问题。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和事业、机关公务员相比,真的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这也是很多家长逼着自家孩子考公的一部分原因吧,因为他们经历过,更懂得其中缘由。像我二姑,就一直希望弟弟能早点上岸。

希望国家在未来能够统筹规划管理各类人员的退休工资,毕竟都是年轻时为国家做过贡献的人,退休时待遇相差太多,肯定会让企业退休人员感觉到不公和心寒!


李羽毛儿


还真是,很多企退人员,开始拿退休金了,却还是四处打工赚钱,维持生活着。

大概三年前,我一个同事跟我说,自己母亲(东北的)开始拿退休金了,但一个月,只有700多块,而且,跟他母亲同期退休的,大部分也是这个数。

虽然,这三年以来,退休金每年都有增长,但三年前700多,现在最多1000左右吧。

亲爱的问主,我请问你,1000块钱左右,不管你在一线城市,还是二三四五线,甚至农村乡镇。够花吗?

我告诉你,一个汉堡26,一碗面16元,这都是最差的种类。人一天三顿饭,1000块钱,都吃不上饭。

靠儿女,呵呵,现在刚退休两三年的,儿女也就27到35岁吧。这个年龄的人,能自己养活小家庭就不错了,孝顺,有心无力。

所以,这些企退人员,不得不继续奔波打工,维持生计。


董江波


讲一个故事吧。我家装修,大包,周末去看看。就一个老头住在家里,他一个人负责贴瓷砖,吃住都在毛坯房子里。我爱人说,看见你一个老人家吃住在这里,给你买点菜,送点油过来。

这个老人家67岁了,红光满面的,精神头儿挺好的。他说现在瓦工很值钱,一天500多元。他已经给两个儿子娶了媳妇,在城里买了房子。两个儿子都有了二胎,上学很费钱。退休金才2100元,哪里够呢?所以,他继续打工,但是很自豪。

如果退休了有钱,谁闲着没事到处奔波打工呢?!很多企业退休人员,要么没有退休金,要么退休金很低,老了一身病,生活压力大,那点退休金不够用啊。如果生儿子的,还要为儿子买房子娶媳妇,你说这么老员工不打工,怎么生活?怎么挺起腰板?

第一,企业人员退休金低。全国平均退休金接近3000元,大多数地区才2000多元。还有很多企业人员,当年老板没有良心,就没有给他们上社保,连退休金都没有。现在的生活成本太高了,而且这一辈老人当年工作很辛苦,老了积累了一身病痛,医疗费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所以,不打工挣钱,自己都过不好,生活质量不高。

第二,企业退休人员“为子女买房娶媳妇”的思想很传统。很多企业退休人员,55岁就退休了,儿子正好20多岁,需要买房结婚。受传统思想影响,这些老人觉得,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给儿子娶媳妇,那就对不起列祖列宗啊。一两千元的退休金,不够用,所以,继续打工赚钱,给子女谋求体面的生活,老人宁愿自己不体面。这既是传统美德,也是一把辛酸泪。

第三,企业退休人员“闲不住”。有些退休人员,55岁的工人就可以退休了,60岁的管理人员就可以退休了。这个年龄,身体还是很健朗的。这一茬老人没有什么爱好,也不会享受生活,更不会娱乐。实在闲不住,就发挥余热,打工也是快乐的,一是赚钱就是最大的快乐,二是找个事情做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你让这一茬老人享乐,他们更难受。

这一辈老人,为企业为家庭为子女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退休金多的才4000多,少的不到2000元。这个时代真的亏欠他们了,作为子女也要争气,孝顺他们,让老人安居乐业,安度晚年。


职场火锅


这个问题是给普通的下岗职工的,工资高的就不用了,一个月普通的工人退休工资才两千多点,现在的物价上涨太快,跟本不够消费的,没有办法,就得打工,也许有的人退休了,身体健康,不喜欢呆着,也会打工,没有什么为什么,为了生活吗。


天天姥姥13


不为生活所迫,谁愿意一直在奔波劳累?企退人员退休后继续打工,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为了挣更多的钱,提高生活质量。


一、钱永远不够花的,只能不断的挣钱。

一是企退人员养老金低。


我母亲,2015年退休,原来是一个大型企业的纺织工人。退休的时候,她的退休金才1600元/月。这个水平,是在我们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线的上方,但是不是很高。每个月去掉日常花销、人情往来等费用,几乎攒不下多少钱。这可怜的退休金,就是这么低。


由于当时工作的时候,母亲的工资就低,缴纳的养老保险也低,导致了现在领取的养老金数额也少。而且要远远的低于工作时的工资。较低的养老金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不得已,让很多的企退人员在退休以后,重新选择职业,另谋生计。


二是生活开支大。


退休在家以后,生活开支会增大很多,水电暖、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的开支增大。就像我母亲,上班的时候,每天三餐,都在餐厅吃,餐厅的饭价格很低,几块钱就能吃饱吃好。现在就不行了,母亲每天需要给我们一家人准备饭,各项开支随之加大。


同时,退休以后,年龄逐步增大,身体渐渐的不如以前,经常生病。而且,一些职业病、老年病、慢性病也随之而来,家里常吃的药也是不断。这已经是家庭开支的一大部分。


总之,退休以后,入不敷出的现象比较突出。为了能够有更多的钱花,只能再就业,不断地挣钱。


二、年富力强,找工作,打发时间。


近年来,随着我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医疗条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身体也越来越健康,并且呈现出了年轻化的状况。


很多人企业员工在退休的时候,身体依然很棒。他们退休以后在家,很无聊,整天无所事事。为了消磨时间,有的人选择了再就业,能够让自己的退休生活充实一些,也能有人天天和自己在一起聊天共事。


有的人退休以后,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一下子进入了空闲时间,他们非常的不适应,整天无所事事。而他们这些人工作,并不主要是为了挣钱,换一种退休生活方式才是他们最看重的。

三、债务缠身,不得不努力挣钱。


有的家庭,出于各种原因,家庭负债很重。比如,有的家庭曾经有人重病住院,花掉了很多的钱;有的家庭遭受重大变故,欠债累累;有的家庭,为了改善生活,贷款消费,产生了负债。总之,家里有很大的债务需要还,不得已,只能继续努力的挣钱还债。


有一个现象特别明显——子债父还。当前,很多家庭的子女,参加工作以后,面临着买房买车等问题。而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通常是,家里凑钱,将首付款凑齐,然后贷款买房,每月按期还款。


这时候的子女,一般是刚参加工作不久,工资低,积蓄少,花销大,每月都是月光族。父母为了帮助子女缓解生活压力,退休不退役,继续努力挣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子女渡过难关。


这就是中国式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

综上所述,企退人员退休后继续努力工作,为生活所迫是根本原因,追求更好地生活质量是所有人的追求。也正因如此,才促使企退人员拼命的工作。


职场百灵鸟


我本人是一三年退休的,当时退休连一千都不到,现已退六年退休涨了六年拿1800元,因在本人所在企业是有毒有害45就退了,试想拿这点钱咋活又是单职工,只好又在本厂干点临时工贴补家用,唉生活艰难,还不如不退,军工企退真是可怜


在水一方英子


我是吉林省通矿总院一名刚退休2个月的医生,因为企业没给交齐社保,退休后不能发工资,所以退休后意味着一分钱收入没有,若开工资也是不足三千(我毕业后从医34年,现付高职称)。还不知啥时能开退休工资呢,可怜的人呀。若我不从事继续工作只能扎脖。[捂脸]


王莉57973502


人活一世各有追求,也各有各的无奈,有的人是为了满足基本生存而四处奔波,有的人是为了追求更高级的生活而奔波。


人先要活着,为物质生存而奔波。

我平时坐滴滴时,喜欢跟司机聊天。一次遇到一位退休的司机师傅,每天6点左右从家出发,一直到夜间十点左右才收车回家。他说他从企业退休多年,因为退休前一直是普通员工,所以退休金只有2000多块钱。现在的物价飞涨,他的退休工资根本满足不了生活的需要,所以开滴滴来补贴家用。人要活着,就要不断的奔波,不断往复的奔波,为了更好的活着。



人活着,为了精神更好的生存,也要不断的奔波。

还是一次做滴滴的时候,司机退休前是林业局的干部,退休后可以说衣食无忧,每月的退休工资可以生活的很滋润。问他为什么开滴滴?他说:自己才60岁,身体好的很,退休在家太无聊了!出来开滴滴,既有不同的人免费陪我聊天说话,我还可以赚到钱,何乐而不为呢?



人越活越高级,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驱使。

最近在看《理性乐观派》,事物的迭代升级,最初的原始恐慌慢慢发展为后世的逐项利好,一步步迭代更新。

我想人们的奔波也在于此吧。不管是在职还是退休,所谓的四处奔波都是为了家人,为了所爱的人能够得到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享受,整体的幸福感,获得感。

希望我的文字能获得您的点赞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