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不講任何條件,把最好的留給鄂州

“雖然貴州也不富裕,但要把最好的留給鄂州。”


“開門見山”,是貴州地區的一大特點,而貴州人,同樣如此。“把最好的給你”,沒有什麼言語比這更給力,更感人。


貴州、貴州人,確實如所說般做的。


貴州:不講任何條件,把最好的留給鄂州


“絕不辜負鄂州人民的殷切期望”。2月11日晚,貴州第四批337人援鄂醫療隊在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集結等待出發。


迴盪在機場的壯語未消,2月16日,第六批援鄂醫療隊141人,再次出征湖北鄂州。


貴州:不講任何條件,把最好的留給鄂州


“來不及喘氣,即與戰友們投身最危險的地方,救治那裡的重症患者。”


“僅一個早上,就磨破了3層防護鞋套。不少醫護人員為減少上廁所,連早餐都不敢吃,還有人,只喝了50毫升的蓮花清瘟沖劑。”


傅小云,作為貴州首批援鄂醫療隊成員,記錄下了抗疫中的點滴。


如日記中所言,貴州馳援鄂州,面對的遠不止嚴峻的疫情,還有心理的考驗。但是,貴州始終踐行著“把最好的留給鄂州”的承諾。


醫用設備、生活物資、醫療大咖齊赴鄂州


疫情期間,貴州自身醫療資源本就十分緊張。有效防治傳染病感染的負壓救護車,整個貴州只有5臺!但是,其中便有兩臺奔赴鄂州!另10臺普通救護車以及隨車搭載的大量急需醫用設備和藥品也隨之抵達鄂州。在這場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賽跑的阻擊戰中,黔鄂兩地雖相隔1000多公里,但始終風雨同“州”。

貴州:不講任何條件,把最好的留給鄂州

貴州:不講任何條件,把最好的留給鄂州


心電監護儀、指甲血氧儀、呼吸機等醫療設備,醫用外科口罩、N95口罩、護目鏡、體溫槍(把)等醫療物資,是抗疫前線最為急需的。貴州,同樣為鄂州掏了家底。


2000個,是整個貴州儲備的所有N95口罩,數量不多,但他們一個都未留下,2月13日下午6時,全部抵達支援鄂州。


貴州:不講任何條件,把最好的留給鄂州


為了能讓鄂州市民吃上新鮮蔬菜,安順市平壩區組織了超200人的隊伍,現場採收、運輸物資2月13日,24噸新鮮蔬菜裝貨完成馳援鄂州!


“我們用最快速度,召集了員工和臨時工100餘人運輸物資,組織了120名菜農收蔬菜,為了讓鄂州市民吃上新鮮蔬菜,十多個小時就將採收的蔬菜全部收齊。”

貴州:不講任何條件,把最好的留給鄂州


2月18日傍晚,滿載著土雞蛋、刺梨汁……的3輛13米長六橋大拖車,從畢節配送指揮中心駛出,將日夜兼程趕赴千里之外的鄂州市,把畢節人民的深情厚誼帶給鄂州人民!


除“精兵”和物資馳援鄂州外,貴州還派出了他們醫療界的“夢幻組合”。


梁貴友是貴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曾任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劉健是貴州醫科大學副校長,曾任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院長;田曉濱是貴州醫科大學副校長,曾任貴州省人民醫院院長。


三人均為貴州省核心專家。貴州省衛生健康委二級巡視員金海燕說,“這是我省醫療界的‘夢幻組合’,既有成熟的管理理念,又有豐富臨床經驗。”


貴州:不講任何條件,把最好的留給鄂州


“貴”人承大義,鄂州更懂感恩!


“懷著感恩的心情,做好一切服務,配合我們的老師開展工作。”


這是鄂州給貴州“把最好的留給鄂州!”承諾的回應。


貴州和鄂州,雖相隔千里,但卻一衣帶水,黔鄂同心,並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單單在方言上,便可見一斑。


貴州:不講任何條件,把最好的留給鄂州


鄂州和鄂州人,用實際行動響應著。鄂州70歲老人,不僅用眼用心見證了貴州的大義,更用自己手裡的相機,記錄下貴州援鄂醫療隊可愛的醫務人員!


貴州:不講任何條件,把最好的留給鄂州


“逆行來湖北,來鄂州幫助我們戰勝病魔……我的心都是暖暖的,想對你說:你們辛苦了……”


同一天,吳建麗收到了24床的患者一封溫暖的感謝信。簡單的一句“你們辛苦了”,讓她落了淚。


貴州:不講任何條件,把最好的留給鄂州


貴州“把最好的留給鄂州”,鄂州“不講任何條件做好一切服務”,無時無刻都在詮釋著黔鄂一家親。因此,我們相信,在“貴”人傾力相助下,何愁鄂州戰“疫”不勝!


“這份深厚感情,百萬鄂州人民會永遠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