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超15萬醫學觀察期人群值得重視

截至2020年2月15日24時,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的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達68500例,同時仍現有疑似病例8228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529418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58764。在這其中,我們注意到一個數據,即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約15.9萬。

根據《新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需要對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僅限湖北省)、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實行居家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這些密切接觸者可以說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那麼對於這一人群應如何進行管理,本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參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的一線臨床專家,請他們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真實感受:前期醫學觀察期患者不斷增加


在本次疫情防控中,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是上海浦東新區設置有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屬於這場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戰“疫”中的第一崗。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呼吸科主任、上海市防控新冠肺炎中醫藥專家組成員張煒教授介紹:

“對於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較早設置了發熱隔離篩查門診。因為,醫院地處上海張江,外來人口較多,同時又靠近上海浦東機場,醫院發熱門診的工作量較大,目前在醫院確診的病例數在上海排第2位。除確診患者外,對於其密切接觸者還需要進行隔離醫學觀察。

根據上海市發佈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對於醫學觀察期人群,在兩次核酸檢測陰性後,還需要繼續觀察3-4天才能解除醫學觀察,而這意味著進入前期醫學觀察期的患者會越來越來多,我們從近期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布的數據中也可觀察到這一點。”


在醫學觀察期患者中如何甄別出感染患者?


那在如此多的醫學觀察期人群中,如何有效地篩查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呢?陝西省新冠肺炎中醫救治專家組組長、陝西省中醫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馬戰平教授發表了他的看法。陝西省中醫醫院同樣也是一家設置有發熱門診的醫院。

“首先,有發熱及其他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有疫區暴露史或者來自聚集性傳染源所在區域,均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根據當前臨床觀察到的,低熱和咳嗽仍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特徵性表現,臨床醫生應抓住這兩個最主要表現,對於相關的患者提高警惕。

目前在臨床上,仍然以核酸檢測陽性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主要的確診依據,但對於結果陰性者,如果具有典型症狀及CT影像學表現,又有流行病學史,應將此類患者視為高度可疑,有時可能需要多進行幾次核酸檢測才能確診。”


醫學觀察期患者是否可以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中,強調了應高度重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在疫情防控過程中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科學指導、及時救治”的工作原則。那對於醫學觀察期患者,是否可以進行預防性用藥?陝西省新型冠肺炎中醫藥救治專家組組長的馬戰平教授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首先,我們針對正常的成人和兒童分別配置了預防的中藥方劑,主要以健脾、益肺、生津、養陰為主。在此方劑基礎上,對於隔離醫學觀察人群,則重點加用金銀花、連翹和白茅根,清熱解毒、清洩肺熱,進行針對性的預防。可以說,在此次疫情的防控中,我們充分發揮了中醫的優勢和特長。”


對於醫學觀察期具有症狀的患者,中醫藥早期干預有何意義?


對於醫學觀察期具有症狀的患者,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根據患者症狀推薦了不同的中成藥。那對這一類患者進行早期干預的意義,張煒教授介紹,“最近,上海市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提出了‘關口前移,治療前伸’,倡導在隔離醫學觀察期,即患者在發熱門診就診後即可開始治療。對於具有症狀的患者,在等待核酸檢測結果時,即可進行早期干預。即使患者最後確診,早期的治療也可使患者最終發展為重症或危重症的風險降低。”

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原司長曹洪欣日前在接受《經濟參考報》時則表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充分發揮中醫‘治未病’的理念和整體調治,及時診治,通過調節人體平衡,提升自身免疫力,把病情控制在感染前,將已經感染病毒的病例控制在發病前,將發病的病例控制住,不讓其向重症、危重病發展,以更好地控制疫情的擴散。對疑似病例、留觀病例等在早期給予適當的中醫藥干預,以避免患者感染以及感染後發病,更有利於控制疫情的擴散。”


中藥干預醫學觀察期患者有何優勢?


對於醫學觀察期具有症狀的患者,診療方案中並沒有明確推薦西醫的相關的治療方案,而在中醫部分則給予了明確的推薦。那中藥在干預醫學觀察期患者中有何優勢呢?對於這一問題,張煒教授指出,“在未查明病毒類型之前,選擇抗病毒藥物治療受到掣肘,但此時則恰恰突顯了中醫藥的優勢。”

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原司長曹洪欣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更加深入的剖析:“在突發性、流行性疾病的防治中,中醫藥有著其獨特的優勢。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中醫藥應該、也能夠發揮更大作用,其中第一時間介入是關鍵。充分發揮中醫‘治未病’的理念和整體調治,及時診治,更有利於控制疫情的擴散。”

河北省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控專家組副組長、河北中醫院主任耿立梅教授

在談及此問題時,還與2003年SARS的治療進行對比,“相較於SARS防治,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醫‘入場’要早很多。新冠肺炎治療的全程均有中醫參與,這其中也包括了醫學觀察期人群。對於此期患者,臨床一般根據症狀給予治療。而從臨床療效來看,不管後期患者是否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早期使用中藥對於症狀改善都有顯著效果。”


事實上,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開始,在中醫治療部分即加入了對醫學觀察期具有乏力伴胃腸不適或乏力伴發熱患者的中成藥推薦(圖),如對於乏力伴發熱的患者,推薦應用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等藥物治療。對此,張煒教授表示:“如患者具有發熱或其他呼吸道症狀,即可應用連花清瘟進行治療。從早期應用連花清瘟,待患者確診後可以貫穿於整個治療過程,這對於患者整體的炎症控制,可發揮延續作用。”


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超15萬醫學觀察期人群值得重視

圖 第五版方案中醫治療部分對醫學觀察期的用藥推薦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中醫內科施仁潮教授則表示:“在國家的診療方案中,對觀察期患者用藥進行了推薦,臨床需要根據推薦中藥的適應證,對證選用。方案中明確指出,醫學觀察期具有乏力伴發熱的患者可選用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等治療。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由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組成,可以清瘟解毒,宣肺洩熱,主要用於治療流行性感冒屬熱毒襲肺證,表現為發熱或高熱、惡寒、肌肉痠痛、鼻塞流涕、咳嗽、頭痛、咽乾咽痛、舌偏紅、苔黃或黃膩等。”

在診療方案中推薦的連花清瘟是在我國2003年SARS疫情期間研發的中藥新藥,主要用於治療流行性感冒屬熱毒襲肺證。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權威科研院所進行的科學研究表明,連花清瘟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對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多種普通感冒病毒都有很好的抑制、拮抗作用;2009年和2019年分別開展的連花清瘟膠囊治療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和連花清瘟顆粒治療非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循證研究,均顯示出了良好的效果。在此次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中,連花清瘟被國家方案推薦用於醫學觀察期乏力伴發熱的治療,也正是基於這一藥物前期較為充足的臨床循證依據。


小結


目前,抗擊新冠肺炎的戰“疫”已進入“非常關鍵”階段,全國疫情總體呈下降趨勢,除湖北以外地區新確診病例連續12日下降,即便包括湖北武漢的總體疫情形勢也是下降的。但與此同時,全國各地已逐步開始有序復工,也面臨著安全科學地實施聯防聯控,進行嚴格管理等問題。因此,對於如何更好地遏制疫情發展,專家們紛紛建言獻策,對於當下人群數量更為龐大的“醫學觀察期”人群,專家們認為應積極干預,而中藥治療在其中具有優勢。根據患者的症狀,在醫學觀察期給予積極的治療,對於疫情的整體控制有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