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刚一周,总是喜欢打人,请教一下现在教育的话他能记住吗?

小诺诺0128


一周岁的孩子,正是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现在的孩子都是很聪明的,我们大人说什么话他其实大多都能听懂意思了。试着和孩子沟通,让他明白他打人别人就不开心,就不会跟他玩。让他感受一下,别人生气不理他的感觉。或者他要是打人,就让孩子稍微饿饿,晚点给孩子食物,孩子就会确实了解别人生气了。

另一方面,孩子打人多是在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者是有某些需求。而孩子自己却无法表达清楚,心里着急,用打别人的方式去引起别人的关注。再加上孩子小,我们舍不得责备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犯错成本太低,反而是被打的人表情丰富,引得孩子一阵愉悦,孩子自然就喜欢打人获得快乐的感觉了。

这样的话,我们家长就需要多观察,看看是什么地方有问题,多问问孩子,让孩子慢慢回答。这样即了解了孩子的需求,又可以锻炼孩子说话的能力,还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打人不好。时间长了,孩子慢慢说话流利,可以正常交流以后就好了。


秋月红枫2020


我家娃一岁三个月了,我经常出差不在家。然后过年在家时间长,每天娃都是九点睡觉,早上8点左右就醒,醒了啥事就不干,就是打我脸,挠我,不让我睡觉。这段时间我就给他说,不能打爸爸,不然爸爸不待你玩了,每天早上给他说,果然每几天就不打我了,孩子要慢慢给他说,要有耐心,


电影达人刘小乐


我家宝贝3岁多点,有自已的主意,要什么没给惹急了,不会更好的去表达,也是会打人(我觉得对他来说打是比较快解决的办法),但我一般会打回去,感同身受吧。然后会引导他,打人是不对的,让他好好去讲。一周岁还小,可能在宝宝觉打人只是好玩,或者宝宝想表达什么。不用着急,慢慢引导就好了


晴天乐呵呵


这时候的孩子对打人是没有概念的,并不是真的生气去打人,更多的是吸引对方的注意。

家长万万不可在孩子打人后,再打孩子。这样他可能还以为你在和他互动,起不到教育的目的。

应该去多和孩子互动,去满足孩子的需求。当孩子说打人妈妈时,妈妈可以说“这样妈妈会痛哦,妈妈希望宝宝轻轻的!”



好豆妈


家风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

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是她的慈祥、温柔、温馨、温和。

夫妻、叔伯、妯娌,一个大家庭都因为你而和睦而和谐,让人感到大海般的包容接纳,又壮观不可搅动。这就是孩子成长的宽阔的天地,这样的母亲形象就是规则,言出就是方向。

而孩子的品格教育,最开始是来源于父母。

托尔斯泰也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都归结到父母端正和完善的举止上。

父母希望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品格,首先自己就要拥有什么样的品格。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教育如是。为人父母,永远不要让“爱”成为“碍”!

教育就是你能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战胜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去打败孩子!

家是讲道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没有什么对错,只须尽自己的道而已。争执于对错,已经背道而驰了。

如果孩子的能量都消耗在和家长的斗争中而没有精力再去顾及其他,那教育一定是失败的。

只有家长镇静了,孩子才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全民读书学习做人,阅读是做人最开心的事,拯救孩子们心灵成长需要建立学习型家风家教





学习做人


观察是什么事情引起孩子情绪不稳定

1岁的孩子正是性格慢慢养成的关键时期,先观察具体是什么事情,导致孩子烦躁易怒,需要通过摔东西和打人来发泄,这个时候也不需要特意的阻止,看是否是家里人在交流时容易起高腔,孩子接受到这个信号,而产生焦虑和不安,在情绪表达时折射出家人间相处的影子,情绪不稳定。

挑选塑料不易摔碎的物品给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像教育大孩子一样,只会说“不可以,不对,不许”,对孩子而言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因为孩子大多只能感受到你情绪是不和善的,并不知道自己行为不对,在孩子想要摔东西时换成毛绒玩具,塑料制品,等摔不坏的物件,尽量不让孩子养成爱摔坏东西的习惯,但给孩子发泄的机会。

孩子打人时采用温和的方式坚决的制止

孩子打人可能是情绪不稳定,也可能是孩子想和别人交流但是把握不好分寸,不管出于哪一种原因,孩子伸手打人时都要阻止,但阻止时注意采用温和的方式,具体做法可以是,看到孩子伸手打人时,轻轻握住孩子的手,不让他打,孩子打一次就阻止一次,直到孩子不再伸手打人为止。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小小思维家


刚一周的孩子,打人能打多疼啊?才七天。

这根本就不是打人,只是无意识的挥动手臂。

根本连人都没看多清楚,还认不出来谁是谁的,没有什么意识,你要怎么教育他?

给他讲道理?讲讲古人谦虚的美德?他能听懂吗?他发音你能听懂就很厉害了。

打的又不疼,那一点点小手臂,你稍微离的一点不行啊?

就算一周岁的孩子,你可以握着他的手臂,对他说打人不是好孩子,就可以了。

能这样想的父母,是多怕自己的孩子不够好,自己又是多自卑。


心理咨询师天蓝姐


孩子打人有个过程。他不知道打人是坏事。以为在玩。所以,一定要马上告诉他,不能打人。把他的手抓紧。反复强调。等再大一点还不改,可以,打他的手,问他疼不疼。宝宝打妈妈,妈妈也疼,道理懂了。就会改了。每天讲故事给孩子听。6个月就要开始念书给孩子听了。听故事,听音乐。听十万个为什么?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看电视,电脑。要想把孩子培养成才。父母要有远虑。好孩子是怎样培养的。坏习惯又是怎样形成的。一定要警惕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一举一动。家里面的东西,都要指给孩子认识,什么东西叫圆的,叫方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多留心。动物几条腿。宝宝的眼睛,鼻子,把卡片上的对起来教。反面的字也教一下。不要管他能不能记住。只有父母养成每天教,时刻注意教,孩子没有学不会的。8个月的孩子,给他吃的东西,他已经会自己拿起来吃了。所以,要让他自己会吃饭。只少2岁时别喂饭。要训练这种能力,而不是啥事都替他做好。这种学习的过程,就是启蒙教育。3岁前习惯教好。吃饭时的规矩。每天教一下常识性知识,在玩耍中学会识字,家里贴张中国地图,世界地图。要告诉他。玩数数。可以现在抱着他数手指头。也可以拿扑克牌,教数数。顺便这些数字也指给孩子念念。或许你孩还不会说话。但是等到他会说时。他会讲给你听。这种方法就在转移他打人的行为。不会无聊到天天抱着没事干。让孩子自己在啃手指头。要德智体全面发展。5岁时一千多字认识了。知道的东西多了。做人的道理懂了。以后就不用太操心读书了。建议你看看头条视频李玫瑾的育儿知识。心理学教授。0一7岁时关键。


蕾蕾283831526


一两岁的宝宝爱打人怎么办

很多妈妈都会发现,在宝宝一两岁的时候,宝宝会格外地喜欢打人,让妈妈非常地苦恼,不知道该如何去引导教育宝宝,而宝宝这时候正是三观为零,一张白纸,全看父母怎么教的阶段,所以爸爸妈妈的做法至关重要。

一种:一巴掌打回去,你也会疼

现在很多人都在推崇这一种解决方式,简单暴力,直接打回去,宝宝打你一拳,你就打一拳回去,甚至两拳打回去,让宝宝的皮肉受苦,然后他就会印象深刻,再告诉他你看你也会疼,所以这样是不行的,不能打人。

这样做表面来看好像没毛病,很有道理,其实不然,这只是歪理。首先你要明白,宝宝在一两岁的时候的打人行为是不能跟普通的打人行为相提并论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性质。

一般所见的打人行为,打人者知道自己所做是错的,还故意去做,这当然是不被原谅的。但是一两岁的宝宝,他并不明白这是在打人,这只是他的一个希望取得关注的表达方式,甚至可能是因为喜欢你,想要跟你交流,但是又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急的就出手了,类似于条件反射。

这就是没有恶意的,他还不知道这个做法被大人赋予了这样的不好的含义,也不知道自己这么做会伤害别人,毕竟他能调动起来取得别人注意的除了说话也就是挥动双手了。所以这样直接打回去是不行的,宝宝正想跟你示好,一脸懵逼被你打哭了,他根本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儿。

另一种:语言引导

比较正确的做法是马上对宝宝的行为表示不接受,明确让他知道这是不好的,不该做的,跟他说NO!从源头遏制这种错误的办法,并询问宝宝的需求、安抚宝宝的情绪,引导教会宝宝慢慢学会别的表达情绪的方式,让他懂得正确地宣泄或者传递自己的感情。

这样才能避免以后宝宝长大变成喜欢打人招人烦的熊孩子,如果在一开始你就让他知道他做法的错误,让他换一种方式去表达,他就可以彻底拜托这种错误的做法。如果他打了一次人他的需求就立马被满足了,那以后他还会打第二次第三次。

如果只是被一巴掌打回去,以体力上的优势让宝宝屈服的话,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可能会造成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因为我会被打所以不能打人,那等我打得过别人了就没关系了,我就可以肆意地打人了,这样宝宝根本不能意识到这个行为本身的错误性。


炸豆妈育儿


1.首先要排除病理性因素,孩子如果是多动或者自闭症或者有情绪障碍,是很容易打人的。儿童医院有专业检测。

2.排除病理因素,要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

3.当时打人的原因是什么

4.反思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妥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