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肾脏疾病发展到尿毒症期肾移植后容易出现复发?

肾病科齐医生


大家好,我是一名肾内科医生,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哪些肾病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行肾移植后容易出现复发。

终末期肾病患者肾移植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原发病复发的风险。以往,人们认为复发性肾炎只是造成移植肾失功相当次要的原因,但是,近年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由于急性排斥和慢性排斥造成的移植肾失功逐渐减少,而伴随着移植肾存活时间的延长,复发性肾炎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逐渐成为最主要的因素。那么,肾移植后易复发的肾脏疾病有哪些?

(1)IgA肾病:lgA肾病是肾移植后最常见的一种复发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复发率33%-53%,多在肾移植后晚期复发。lgA易复发的高危因素包括:年轻受者;进展性IgA;供肾IgA阳性;新月体性IgA;不同的基因型;活体供肾。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诱导治疗治疗可明显降低其复发率。

(2)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特发性FSCS导致的ESRD患者在接受首次肾移植后复发率约30%,再次移植后其复发率接近100%。肾移植术后FSGS复发引起移植肾丢失的风险是无复发者的2.25倍。其易复发的高危因素如:年轻受者、自体肾活检证实肾小球系膜增生、迅速进展至ESRD、移植术前双侧肾切除、白种人和携带特殊基因背景等。

(3)特发性膜性肾病(IMN):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中常见的病理类型,约40%~50%的患者进展至ESRD,移植后IMN复发的临床表现隐匿,部分患者仅在移植肾常规活检时才得以证实。但临床也不乏出现大量蛋白尿,乃至典型的肾病综合征的复发性IMN患者。IMN受者接受肾移植的疗效与其他肾小球肾炎无差别。

(4)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目前认为MPGN是多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损伤的一种形态学改变类型而非一种疾病,其形态学特点包括组织学证实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毛细血管祥基膜内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致使肾小球基膜增厚;电镜观察除肾小球毛细血管祥基膜内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外,尚见系膜基质插入至内皮下及新形成的基膜。目前复发性MPGN的诊断多根据临床表现,治疗真正的“特发性”复发性MPGN的效果非常差,患者常由于疾病复发导致移植肾丢失。

(5)致密物沉积病(DDD):以往也称MPGNI型。DDD患者移植后疾病几乎全部复发(100%)。当自体肾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MPCN,同时存在低补体血症和(或)免疫荧光染色仅见孤立的C3阳性时,可确诊DDD,确诊DDD时应再行补体调节缺陷的指标(H因子,1因子和膜辅助蛋白水平)检测。目前尚缺乏有效措施治疗复发性DDD

(6)狼疮性肾炎(LN):IN为东方人群发病率较高的继发性肾脏疾病,轻微蛋白尿和血尿是肾移植后复发性LN受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全身症状(如关节症状和皮疹等)较为少见。与自体肾LN的病变相比,LN复发的组织学改变通常较轻,以肾小球系膜增生或非典型的寡免疫复合物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居多,而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膜性病变较少。复发性LN的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细胞毒性药物及吗替麦考酚酯、硫唑嘌呤、咪唑立宾等抗增生药物及神经钙蛋白抑制剂等。

(7)淀粉样变性:淀粉样变性是全身系统性疾病,肾淀粉样变性也是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肾淀粉样变性引起的ESRD也为肾移植术指征,但术后常见复发。继发性AA型淀粉样变性复发的风险与引起淀粉样变性原发病的类型和活动性有关。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且蛋白尿程度与预后直接正相关。

(8)糖尿病肾病(DN):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办法。其存活率已有很大提高,1年的病人存活率可达90%。长期存活的移植肾,约1/3出现严重的糖尿病肾损害。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故糖尿病肾病的复发问题不是影响肾移植效果的首要问题。糖尿病肾病患者只要心脏情况及全身状况允许,仍可考虑接受肾移植。

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