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耐心?

李新仁


孩子从呱呱落地那一刻,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大人用心地去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众所周知,孩子3岁前是形成良好性格的关键期。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耐心呢?

首先,培养儿童的注意力有以下方法:

1.创建良好的环境

我们需要为孩子创立一个独立而安静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心安静下来,容易专注于一件事情上。所以,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一个嘈杂的环境里,或者夫妻在孩子面前吵架,孩子会变得浮躁以及安全感流失,心里能量就会被消耗掉,这样是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2.不要给孩子太多玩具

有些父母平时很忙,又挺少时间陪孩子,出于愧疚,就会不断地给孩子买好多玩具。家里的玩具堆积成一座小山,孩子看到这么多玩具,就会不知道该去玩哪个,这个玩具动一下,那个玩具又摸一下,因为玩具多得很难让孩子去选择玩哪个,也很难在一个玩具上面停留比较长的时间,这样也是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的。

3.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时,请不要打扰他

当孩子在玩或者做作业时,这时就不要去打扰他了。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个情景,孩子在玩时,大人会担心孩子口渴或者肚子饿了,就会把水杯或面包递过去,说宝贝来喝水啦,吃东西啦!其实,孩子在专注做某件事情时,大人就不应该去打扰他,这样是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的。如果孩子口渴了或饿,他自己是会去用哭等方式去表达他的需求,大人是不必担心的!

最后,培养孩子的耐心,父母需要保持情绪上的稳定,这样是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当一个人的情绪稳定,他就会很有耐心地去做事。可以通过跟孩子玩拼图等游戏,来培养孩子的耐心。

谢谢给我点赞和关注@花开日志的人!如有什么问题,欢迎你来评论留言!希望我的分享对你有所帮助!

花开日志


我认为儿童的注意力和耐心应该在幼儿时期就要着重去培养,前面基础打好了,后面只要平时多引导,孩子就会注意力集中和有好的耐心。

我家孩子2岁多点,从她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我总结出来两点:家长平时的做事方法和家长的情绪,特别是带孩子的人(这里大多数是孩子妈妈)对孩子注意力和耐心的培养影响很大。

  1. 家长的做事方法。如果家长们平时做事比较专注,认真,做事有条不紊,那么无形当中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我家女儿很喜欢的一个活动就是和我一起剥豆子,每次都能愉快的和我一起把豆子给剥完;我每天早上起来搞卫生的时候把家里乱了的东西都会归位,孩子拿了什么东西也会放到原位;孩子有时候发现爸爸脱下来的衣服放在沙发上,她会拿着放到洗衣篓里。


  2. 家长的情绪:我如果哪天心情不太好,没有怎么陪孩子玩或是对孩子表现出了不耐烦,孩子都会感觉得到,那么这天孩子也是比较烦人,自己不好好玩,甚至会把自己的玩具给丢了。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耐心,就得对孩子有好的耐心。
    儿童比起幼儿来,思想独立,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更多,受外界的影响会更大,到了儿童时期再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耐心难度会更大一些。当然只要坚持和方法得当,总会达成目标的。
  1. 家长要对孩子有耐心。就拿陪写作业这件事情来说吧。我有陪过我小学二年级的小侄女写作业,确实有点崩溃,在陪写作业这事情上家长耐心好,家长和孩子都会少很多的坏情绪。家长对孩子有耐心,孩子自然也会变得有耐心一些。



  2. 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尽量为孩子排除一些人为干扰。比如孩子画画,应该提醒孩子到一个安静的角落里面去画,同时要注意家里的小弟弟小妹妹不要去打扰;也要要求孩子,比如说写作业的时候只能写作业,不能一边写作业一边吃东西,不能一心二用。

  3. 鼓励孩子交1-2位做事认真和有耐心的朋友。周边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良师益友的作用我们这些过来人是很清楚的。

  4. 避免对孩子语言暴力。不要说“你怎么这么笨,这点事情都做不好”,“你做事怎么这么急躁”,“你看某某多能干,做事认真又超有耐心”。


  5. 多理解孩子。平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和做事不耐烦的时候,不要急着批评孩子,最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问题,比如孩子是不是有其它要紧的事情需要处理?孩子是不是不喜欢做这件事情。找出原因,再和孩子商量着解决。

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耐心,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引导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用心陪伴孩子,多做正面引导,假以时日,孩子的注意力和耐心会增强的。


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妈妈成长的过程,欢迎关注@六六的成长日记 ,我们共同讨论、学习育儿相关知识,让养育之路变得轻松、快乐。


<strong>


六六的成长日记


一天送孩子去幼儿园,在门口听到老师和一位家长聊天,隐约听到老师说:“孩子上课坐不住,总是动来动去的,要不就是动动其他同学,还急躁,说下还生气想哭。”

很多家长都有反应,孩子在家里也是一样,玩玩具都玩不久,一会玩这个一会玩那个。注意力不集中,做什么都容易开小差,学习也容易很不上。

那么怎么样改善孩子的这个习惯呢?

1.当孩子在玩游戏或做其他时,家长要做到不打扰孩子。

在邻居家串门时,正巧碰到邻居喂他两岁的宝宝,宝宝一边玩积木,妈妈一边喂饭,孩子玩得出神时,妈妈又叫一声宝宝吃饭,就这样边玩边吃,一碗饭半个小时才喂好。邻居解释说:“孩子玩的出神时才好喂,平常喂很久都喂不好。”

然而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宝宝的注意力,当宝宝在研究他的创新是宝妈又把他叫住了,他都没法专心做事了,这养成习惯后,很难在改过来。

其实宝宝在玩时就有在练习他的注意力,他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时,没人打扰他他就很容易进入游戏中,并养成良好习惯。不打扰孩子,孩子注意力才得到集中,才不容易走神。

2.当发现宝宝注意力不集中时,家长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

玩具是孩子最喜欢的,那么买些益智玩具回家陪孩子玩,慢慢的提高他的注意力,开始不要要求太高,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

如可以买积木,开始时让孩子做一个简单的城堡,完成时间不要太长的,孩子做完了要鼓励他。第二天就要比第一天的时间稍稍长些,这样一天比一天长些,慢慢的孩子才容易适应。开始是不要太难,太难了孩子完不成会有挫败感,从而不愿意再做。

这个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事,要坚持下去,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解决的,坚持下去才会有效果。

朋友家里有三个小朋友,她一个,他哥哥两个,都还住一起。孩子呢有些耐心特别好,有些特别急躁,动不动就打脾气,朋友也表示很无奈,她的孩子脾气就很好,她哥哥家的孩子就特难伺候,暴躁不说还皮。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同一个家庭里吃饭,相差这么多?

朋友说她都是很温和的对孩子,没有说大声训斥,也没有打过孩子,做错事就惩罚下,也没有说埋怨孩子。

而他哥嫂呢?嫂嫂脾气不好,一言不合就大声吼,孩子小点的时候啦湿裤子,嫂嫂都大声骂还动手打孩子。

其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小开始孩子就在观察父母,并模仿父母。处事也一样,孩子看到家长怎么处事的,那么孩子也潜移默化跟着家长的做法。

当孩子看到父母耐心对待别人时,那么孩子也会记住家长的做法,当他对待别人时,就用他在家长那里学到的方法对待别人。所以呢家长也要注意自己,让孩子学习自己好的喜欢,而尽量克制坏行为在孩子面前出现。

在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时,家长不必太焦急,慢慢的引导,孩子会越来越优秀的。


陪宝宝写日记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因为先生一直很溺爱大宝,大宝的注意力和耐心我就没有引导好。现在大宝11岁了,就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最近一直也在学习亲子课程,想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耐心。要从小让孩子少看电视和玩手机,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尽量让孩子少看电视和玩手机。

有专家表示,手机和电视屏幕的流动频率太快,孩子不需要付出多大努力,就可以欣赏到好看的画面,如果孩子经常沉迷这些电子产品,那么很难安静下来,专注做一件事,而且经常看电视,孩子也缺乏想象力。好好写作业,上课认真,写作业学习属于要付出很多专注才能完成,所以多看电视玩手机不利孩子的专注力。

多玩一些专注力高的玩具,比如拼图

二宝不知何时,特别爱玩拼图,当孩子喜欢专心做一件事,他的专注力自然会提高很多,孩子安静下来就不会受到干扰,平时多给孩子玩些益智,动手又动脑的玩具,开始最好陪她一起,或者两人比赛,这样孩子就会吸引孩子的兴趣,有兴趣才会有动力。

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要让孩子学会做计划

比如孩子今年有很多事要做,让孩子分清主次,一次只做一件事如果孩子玩玩具,有很多玩具可以选择,那么他的专注力就会分散,所以让孩子从小只做一件事,吃饭时候不能看电视,玩玩具时不要写作业。如果几件事需要同时做,就要做好计划分清主次。这样做一件事时,孩子就更容易专注集中去。

做多陪孩子看一些书

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如果孩子从小阅读习惯没有养成,其实就缺乏主动专注的习惯,以后学习会更专注有主会有些困难,而且孩子专注做事时,切记不要总打断孩子。如果孩子总被打断,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如果孩子情绪激动反常,也没有办法专注做一件事,

孩子坏情绪的时候,也没办法专注做一件事,这时就需要父母有很好的引导和沟通,比如多输入正面情绪,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从小有时间观念,比如吃饭20分钟,玩玩具多长时间,孩子有时间限制,更容易专注去做一些事

想要孩子有耐心,父母学会拒绝孩子,或者延迟满足

现在的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家里有求必应。所以孩子的耐心就很缺乏。父母要学会拒绝孩子,或者延迟满足,哪怕是孩子合理的要求,要也这样做,并给孩子解释清楚。让孩子理解并体谅父母的不易,尊重父母的意见。这样孩子就更加有耐心。

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耐心,父母可以学习亲子课程。这样就会更加了解孩子的心理,知道和孩子怎么愉快的相处与合作。爱学习的父母都是最优秀的。

我是王书霞,阳光爱学习的全职宝妈,如有别字,请多多包容。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别人的经验也只能供我们参考。育儿是一项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们要不停的学习和成长。码字不易,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有免费实用的音频亲子课程和中医育儿方法,有需要的请关注留言。努力像阳光,温暖每个人;传递正能量,关爱每个孩子!

书霞育儿说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在这样几种方法:

一、幼儿在3至4岁时家长就要陪伴孩子读书和讲故事了,让孩子喜欢看书籍。一个孩子只有被书籍所吸引,就会有注意力,更会有耐心,才能养成爱读书阅读的习惯。其实,注意力就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像孩子在3岁多时家长多让其背一些唐诗,让孩子增强记忆,这样背多了,读多了,孩子就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注意力。孙女在2岁多时我就让她背唐诗,给她讲故事,随着背诵的增多,她就有了看书的兴趣,一个人拿着唐诗图片看半天,虽说她不认识字,但她能看图画,从图片中就知道是哪一首唐诗。

二、家长可以多陪伴孩子搭积木,这也是提高孩子注意力的一种好方式。现在孩子玩乐的积木有很多,既能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能启迪孩子的思维,尤其是孩子2岁以后家长可以每天要用一些时间来陪孩子搭积木,让孩子从中受益。同时,幼儿到3岁后,就可以买一些剪纸,让孩子学会剪纸,孙女在3岁时,她父母就让她学会了剪纸,开始时,家长要陪伴和多关注,以免剪伤了手,让孩子学剪纸,一是孩子能从学会新的乐越,最重要的能静下心了,这对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是很有好处的。

三、家长每天带孩子在外玩乐时间需要控制。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喜欢带孩子玩乐,这个没有错,但不能没有度,有了让孩子吃了喝了,睡好了就把把孩子带出去玩,时间长了,就使孩子心就静不下来了,只要回到家,孩子就想到外面去玩,还想归家,这样对孩子培养注意力是不好的。

四、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耐心家长要做出样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家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都会有影响,家长在孩子的面前尽量不要玩手机,要多看书,也要陪孩子看书,给孩子多讲故事,只要家长做好了,小孩子就会跟着来,这是不争的事实。

记得我孙女在2岁多时,一天我在沙发上看报纸,孙女也拿着报纸有模有样地看起来,老伴看到此景,她用手机将这个画面拍了起了,看到孙女读报纸天真可爱的样子,让我们大笑不已,这就说明,家长是孩子的表率,家长干什么?孩子就跟着来。可见,只有家长注意了自身的学习思考,孩子也就不会差。


悟思必得


培养孩子专注力和耐心三大要素:习惯、激励、和适当的目标。

<strong>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围绕这几点去做,可以避免孩子陷入“专注力缺失”的恶性循环,还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



以下是培养孩子注意力非常有效的5种方法,建议家长直接转发收藏备用!


1. 全神贯注法

孩子越小注意力持续时间越短。

2-4岁孩子的注意力在7~10分钟左右,5-7岁约15分钟;7-10岁约20分钟。家长要掌握孩子的注意力特点,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在孩子写作业、阅读甚至是游戏的时候给孩子设定一个时间,在这期间内不能做其他的事情,也不要突然的打断他们。

我儿子三岁多的时候喜欢看动画,我和他约定好每天只能看20分钟,到时间就关电视,在这期间我从来不打扰他,小家伙也没有因为要关电视而哭闹过。

2. 消除干扰法

环境对孩子的注意力有明显的影响,如果孩子正在做某件事情,突然被其他声音或色彩打扰,极易分散孩子注意。

所以最好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简单的环境,孩子的书房尽量离过道远一点,同时家长也要尽量避免来回走动影响孩子的活动。

3. 游戏锻炼法

孩子做游戏时更容易全身心地投入,此时家长不要去打扰、干涉。给孩子讲故事时,不要直接照着念读,最好加上一些表情或动作,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能提升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另外,家长不要同时给孩子买太多的玩具或者图书,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4. 鼓励表扬法

给孩子设定合理的目标,鼓励孩子做有兴趣和可胜任的事情,目标不能太高或者太简单,要让孩子花一定的时间去完成。当孩子完成了目标,应及时鼓励和表扬。

我家小宝喜欢玩积木和拼图,那我就告诉他,如果你能拼成完整的图形,我就给你一个小小的奖励。孩子最后完成了来找我要奖励的时候很有成就感。

5. 培养兴趣法

兴趣是孩子进行活动与探索的内在推动力,直接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

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可以先通过玩具、游戏、绘本阅读或者听故事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因为孩子对于玩乐的兴趣更大一些,先从孩子更感兴趣的方面入手,而不是直接强迫孩子做不愿意的事情,那样会适得其反。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缺少安全感,自信心不足,过分依赖,缺乏耐心或受到情绪干扰,都会使得注意力无法集中。而这些问题多数是由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和在不良环境中成长造成的。

欢迎关注我,我会每天分享一个育儿经验,教你培养出高智商孩子!

早教王老师


很多父母都希望宝宝有耐心并能够专注的学习。但是很多人却用强制的手段去约束宝宝,强迫宝宝集中注意力。

为什么呢?因为对待孩子,很多父母也缺乏耐心,孩子毕竟是孩子,三分钟热度,看什么都稀奇,看什么都分神,玩玩具也好,看绘本也好,一小会儿就不想玩了。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

每个人的注意力都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宝宝的注意力都是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慢慢发展的,这也符合幼儿认知的从无到有的规律。

刚出生的宝宝,很多思维和行为都是无意识的,对外界的刺激时是那种不自觉的注意,而且很容易被声音、颜色、多变的事物吸引,但是很快就被下一个事物替代,所以但这种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持续的时间较短。

宝宝的生长就认知的发育,一点不假,随着生理的增长,认知的进步,宝宝的大脑功能不断完善,就会发展为有意注意。

专注力很重要?

啥是有意注意,也就是我们普遍提到的专注力,因为有了专注力,我们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有了更加理性的意识,更加进化了大脑的思维,并最终成为自身独特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开始积累学习成果的时候,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都希望宝宝有专注力的原因了。

专注力是吸铁石,也可能是陷阱!

有的宝宝经常玩具,怎么玩都不累,怎么玩都不够。也有的宝宝看书、画画、做手工玩一会就够,任何事情似乎都不能坚持下去。有的宝宝眼神游离、行为散漫对什么都没兴趣。也有的宝宝过于活泼好动,做什么都没有目标也不追求结果。

过分专注力,对宝宝而言就失去了培养注意力的初衷,因为这样的宝宝没有自控力,很容易沉溺于其中。而毫无专注力,又会失去发展的动力,那么如何看待和培养专注力呢?

专注力不是天生的,爸爸妈妈应该有意识地从小开始,培养他们的注意力,以便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养成更为专注的良好习惯呢?

刺激很重要

接受外界刺激,宝宝需要依靠五种感官(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

1、举例:视觉很重要,80%的外界信息都靠视觉认知。0-3个月大的宝宝只能感知20CM距离的物体,视觉神经也仅仅能够分辨出两种颜色,即黑色和白色。给宝宝做视觉训练时,可以拿一些图案简单的黑白玩具吸引宝宝注意。增强宝宝对于黑白色调的敏感度。但并不仅限于黑白两色,也可准备一些各种形状的玩具为宝宝的视觉色彩期做准备。但切忌这个阶段宝宝的眼球肌肉发育不完善,要调动宝宝的目光移动,不要让宝宝长时间保持一个目标看,防止造成视觉疲劳。

2、举例:听觉训练,0-4个月宝宝对听觉有一定敏感度,可以准备一些带声音的彩色玩具,用玩具和宝宝捉迷藏,有声又有色的互动,可以刺激视觉听觉等其他神经的兴奋度,对宝宝的视觉、听觉等其他五感发育都有好处。来吸引小宝宝的追视。

3、举例:触觉训练。玩具选择如摇铃、毛绒玩具等,开始让他们用手去摸,去感受,然后再握着他们的小手一起轻轻挥动,这样不仅能充分发展小宝宝的眼手协调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小宝宝的注意力。

4、举例:行为训练。从翻身到坐,从坐到爬,最后行走是宝宝最基础行为发展。从宝宝学会爬行、走路之后,认识和接触新事物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尽可能地让他们接触来自不同新事物的刺激,而不要怕不卫生、不安全而限制他们的活动,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干净、安全的环境,然后再让他们尽情地玩个够,以促进他们的大脑发育。

感情注入培养注意力的稳定性

注意力需要自控力,更需要稳定性,往往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越长,稳定性越好,这是父母培养孩子的耐心、自控力的目标。所以,但是这种培养需要情感沟通、情感激励,强迫式的管教下培养出来的注意力,往往违背初心,是不稳定的。所以我们提倡从小的亲子游戏互动中,父母能更多付出亲情沟通,真正从兴趣和爱好方面提升注意力的质量和数量。比如,给孩子拼图玩具,提出完成时间的奖励,或者给孩子一盒橡皮泥,要求孩子捏出妈妈想要的形状等等。也可以让孩子多背古诗和儿歌,然后给孩子一个表演的舞台,激发孩子的荣誉感,并提升兴趣和专注度。

减少对专注的干扰

1、放下手机,如果父母不关注孩子,你怎么知道孩子是否专注的是什么。如果父母专注什么,那么孩子也会模仿专注什么。

2、宝宝集中注意力的时候,不要暴力打断,这只会让宝宝方案和恐惧,下一次就很难集中做这件事了。

3、不要一次性满足宝宝太多,比如给孩子玩具时,只给一件,给宝宝书时,只给一本,太多的玩具只会分散注意力,或者让宝宝过度沉溺于此,在宝宝没有自控力的情况下,任何兴趣都要适可而止。

4、注意力也是很疲劳的消耗,注意让宝宝保持放松休息,防止宝宝过度专注产生厌烦和精神疲劳。

最后:专注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态度,但最终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来自父母言传身教,来自父母以身作则。育儿不易,且行且珍惜!


阳光语言矫正师


你的孩子有没有以下的情况:

1、做任何事情不能等待,要立刻马上去做,否则就大哭大闹

2、做事情没耐心,刚开始几分钟就去干别的了

3、性格很急,干什么都慌慌张张,毛毛躁躁的

4、玩玩具或者做事情遇到一点小小困难,就想放弃

如果有,说明孩子的耐心不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与孩子的自身发育有关,孩子的大脑在没发育完全的时候,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要大于抑制程度。也就是说孩子的自我抑制能力较差。这时候孩子做任何事情有急急火火的,并且没有常性,注意力容易分散。

2、孩子对时间没有概念。孩子问什么时候能干什么,家长经常说等一会,3秒钟之后孩子又会继续问,家长就有些不耐烦了,其实,孩子对你说得等一会是没有认识的,他不明白一会是多长时间,是1秒钟还是10分钟。

怎么解决呢?

1、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家长看着自家孩子觉得哪都有问题。其实很多是成长必经的过程。家长要陪同孩子一起度过。同时,在平时也要注意训练孩子的专注度和耐心,少做打断孩子注意力的事情。例如,让孩子玩拼图等玩具,而不是看手机、平板。

2、用具体的事情帮助孩子理解时间的长短。例如可以告诉孩子你走到幼儿园的时间是10分钟,一集动画片的时间是15分钟等等。


燕子妈聊育儿


陪伴孩子的注意力和耐心,首先,您自己得有极佳的注意力和耐心。因为,就如同送水工,自己的水库了都没有水,您怎么能有水送给别人呢?就算农夫山泉是大自然水的搬运工,它也得有足够的水源供它搬运不是。

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耐心,第一步就是您准备好与孩子一起“打持久战”,之后再考虑其他......


育邻人


注意力力和耐性是人生好东西,两者兼备做事情也就成功了大半。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耐性,个人觉得母亲的责任更大一些,如果母亲能做到这些孩子的专注力和耐性也就培养起来了:

不给孩子设限

孩子还小事事依赖我们,我们不要给她/他们设限,活成我们想要的模样,多问一下,:“现在的自己好吗”?遇事情,要耐心的给孩子讲些简单又好懂的道理。

慢慢来

抚养孩子长大,是情感培养,积累的过程,既然是过程,我们为何不“温水煮青蛙_慢慢来”!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好情绪,生出好智慧,你用智慧教育孩子,孩子感同身受也会变得有智慧。孩子面前经常大吼大叫,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不自信。严重还会使孩子自闭。

陪孩子玩

陪孩子玩,不是把孩子丟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自己抱着手机开始刷屏,如果你有耐性参与玩的整个过程,那么你的孩子以后也会有耐心参与你的劳动。所以,我见意出门带孩子不要带手机。

养成阅读的习惯

为你和孩子找本好书,睡前和孩子一起阅读,读到什么地方用书签做好标记[孩子的也做],哪怕一天只看一页,每天坚持,一年下来数量都是可观的。而且还会养成为好习惯。

督促孩子完成他她们该做的事

孩子玩玩具时,偶尔看一下孩子是否安全。做好吃的了,不要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马上塞一块在嘴里。

孩子的玩具自己玩,自己收拾,既使孩子不愿意也要拉着他的小手,从头到尾的拾起来,多鼓励!

让孩子学会等待

购物时只能选择其一,有意的拖延购卖时间

每天询问一下:“宝贝今天你做了什么,告诉妈妈,做得好吗?”每天的询问也能无形的督促孩子专注做好一天的事。力

母亲能做到有耐心,有忍性,有好的生活习惯,我想孩子形成好的耐性和注意力是水到渠成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