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了,你會送他們去養老院嗎?

養老院的故事


剛好走訪了好幾個養老院,應該說以後機構養老肯定是一個大趨勢,要從以下兩點分析:

1、養老院的進步提升。現在的養老院已經不是以前的模式,多是採用醫養結合的新型模式,有護理院,有自理床位,有護理床位,按照不同的價格進行區分,比如蘇州怡養中心,裡面十分高端,配備有健身房,老年大學,平時會組織老人進行活動,讓老年人身心都得到放鬆,提出的口號是“享老不老”;

2、獨生子女的無奈。計劃生育以來的這一代80後90後,很大一部分是獨生子女,一對夫妻頭上有4個老人,當父母老的時候,實話實說,是沒有精力去天天照顧的,更何況老了身體不好了,需要有醫生、護士隨時檢查、護理。

所以總體來說,分兩個階段:在父母能完全自理的情況下,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結合;當父母需要護理的情況下,機構養老比較合適。


小說淺談


只要有兒女的,無論你有何種理由,都不該把父母送進養老院。想想父母含辛茹苦,省吃儉用把你㐰一個個拉扯大,從小讓你讀書,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最後等到你們的報答,卻是把他們送進養老院,這是多麼寒心。養老院條件在好,在優越,哪能有兒女陪在自己身邊幸福!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父母陪你長大,你要陪父母到老...


陳芳fa


如果家庭條件允許。把父母送養老院養老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由其是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家庭 。根本沒有精力管好四個老人。這還不包括有爺爺奶奶的家庭。於其在家管不好。不如送給養老機構。讓老人安度晚年。


手機用戶5492999511常青樹


如果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照顧父母,我會考慮送父母去養老院,但我會充分尊重父母的意願和選擇,如果父母抗拒,我會考慮請專業的保姆來照顧他們。當然了,我的這些想法,客觀上的基本條件是必須具備給父母養老的經濟基礎。


賴工3889


題主的問題是當父母年老,你們會送父母去養老院嗎?為什麼?我的回答是:“我不會送父母去養老院的”,是因為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我是個非常孝順的女兒

我的父母把我從小就當成他們手心裡的寶貝一樣疼愛,我在他們的呵護下長大成人,沒有吃過一點苦,沒受過一點委屈。所以當以後他們需要人照顧的時候,我會像父母小時候照顧我一樣的去照顧他們。我父母現在的身體非常好,他們現在遠在三亞的家裡,我經常上網買吃的給他們寄去,我父母總是和別人炫耀說:“還是有女兒好。”



第二:養老院吃的伙食不好

我聽許多人說起過,養老院的伙食不如自己家做的好吃。住在那裡的老人,有的是因為孩子工作忙,沒時間照顧,有的是因為孩子不孝順,實在沒辦法了才去的養老院。我喜歡做各種美食,所以當我父母需要我照顧的時候,我會去給他們做最暖心的“小棉襖”,讓他們無憂無慮地、開開心心的度過每一天,我會給我的兒子做個好榜樣,希望他將來也能這樣對待我。


第三:養老院受約束不自由

在養老院裡住的老人,如果想外出溜達或者去購物,都要經過負責人的批准,限定他們外出幾個小時,而且有的還必須要有親人的陪伴,養老院這樣做也是為了他們好,對他們負責任。我父親的一個同事,他有一次和他老伴吵架了,一生氣就離家出走搬養老院去了,結果只住了一個月,就又搬回家裡了,他和我父親說他差一點沒死在裡面。

第四:養老院要看別人的臉色

在養老院裡住的老人就像是寄人籬下一樣,要看服務人員的臉色,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小心翼翼的,否則哪裡有一點疏忽,就會被說。所以但凡是孝順的兒女,都不會狠心的把自己的父母送去養老院的,除非是工作忙又顧不得可心的保姆。

總之,就像俗話說得:“父母養我們小,我們養他們老”,孝順父母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否則怎麼對得起自己父母的養育之恩呢?

歡迎友友們點贊支持我,留言說說你們的想法,歡迎和我分享你們的情感故事,記得關注我:夢想成真。

夢想成真58394497


這個要視情況而定,我的母親在養老院已經四年了。我來談一談我的初衷和感受吧。

我的父親1999年去世,當時我和哥哥都已經結婚,母親在父親過世後始終一個人生活,當時

我和哥哥因為孩子還小,工作也忙,很少回家看望她,只是平時經常打電話。到了2015年初,母親突然患腦梗,剛出院的時候,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當時我給母親請了住家保姆,但是因為保姆的素質良莠不齊,我們在半年的時間就換了4個保姆,好的保姆實在很難招到。在此期間,母親的病情一點點好轉,由最初的完全不能自理,到半自理,自己能吃飯、能拄著柺棍去衛生間,同時最後換的這個保姆,經常和母親鬧小矛盾,做飯也不可口,我和哥哥還都各自有工作,實在無暇照顧,所以決定給母親送養老院。

送養老院後,為了減少母親的孤獨失落感,我堅持每個週末都去,一直堅持到現在,讓她感覺到和家裡一個樣。同時,在養老院的其他老人都是同齡人,很多也都患有老年病,甚至比她還嚴重,所以母親去了之後,有了我每週的看望,還有其他更為嚴重老人的比較,母親在心理還略微有一些優越感,而且也比較適應這種集體生活,大家相處的也比較融洽。

基於此,我就這個問題談幾點建議:

1、如果父母身體較好,生活能夠自理,不建議送養老院。

2、如果父母身體不好,有一方生活不能自理,要視情況而定,如果另一方能照顧,兒女再經常去幫助照顧,就不需要送養老院,如果另一方不能照顧,兒女也都比較忙,就需要送養老院。當然如果有較好的保姆也可以在家照顧。

3、如果像我母親這樣,就必須送。

4、最好送距離兒女家比較近的養老院,這樣便於兒女經常看望。我有一個同事把母親送到一個環境條件非常好的養老院,但是在郊區,同事忙於工作,去的也不及時,結果,她的母親去了23天就去世了,這讓我的同事追悔莫及。

5、無論送不送養老院,都需兒女常去看望老人,多多陪老人說說話,及時幫助老人處理一些生活上的小事。

總結這幾年送養老院的好處:老人在一起都是同齡人,有共同語言,不感到孤單寂寞;省去了洗衣做飯等生活瑣碎的事情。弊端:就是有時候做的飯菜不一定可口,護理員照顧的不一定周到。這就需要兒女經常去買一些老人愛吃的東西,多多照顧一下老人,彌補這個弊端,讓老人內心有一種依靠感和踏實感。


若水若溪1


該不該把父母送進養老院,這樣看自己家庭狀況。

我婆婆我就不能送養老院,她們這個年代的人,思想還想不通,我從來不敢在婆婆面前說,誰誰家兒女工作忙沒時間照顧父母,把父母送進養老院,我婆婆就罵這是不孝順的兒女。我婆婆就我老公一個兒子,她女兒不問事。養老就只有我來伺候。

至於我以後養老的問題,我早就和兒子、兒媳說;我以後年紀大了以後,就住養老院,不讓你們伺候,錢多就住好點的養老院,錢少就住一般的,把自己的退休工資上養老院一交。孩子們有時間就去看看,沒時間就少去一趟。孩子們工作忙,又有孫子需要照顧。我不能在給他們添麻煩,我們好多姐妹都有這種想法。

兒子不同意!我說不是你不孝順,是我們這個年齡的人都想通了。不再拘於家庭養老,這樣也減輕兒女負擔,有什麼不好!


用戶秋韻


父母年紀大,該不該去養老院?

我覺得其實去養老院也沒有不好。

我見我這裡養老院的老人很開心,環境也清新,出門坐在河邊的楊柳樹下可以欣賞河裡的魚游來游去,還有些廣場大媽在跳舞又可以養眼,附近一個文藝場地,有時節會有節目睇,平時打球,健身,打牌,小孩娛樂,不知多熱鬧。醫院也在隔壁。

我媽早幾年身體有些不適,血壓底時不時頭暈,在醫院住了幾天,因我哥開鋪沒有時間,基本上在醫院一個星期一曰三餐都是我在打理,不過夜晚我媽又跑返家裡睡。

我哥很不放心,講我媽,你一個人在家沒有人睇你,有什麼事怎樣好啊?你在醫院有醫生護士睇,等過些時間我聯繫一下你去養老院免得總要擔心你。

我媽一萬個不同意,但當時也不敢出聲。

過了幾天,我哥同我幾姐妹講想送媽去城裡的養老院2500元一個月,他出錢,我們做妹,哥講怎樣就怎樣。

將哥的意見傳達給媽,媽打死也不去,她講,我有兒有孫,為什麼要去那些地方啊?那裡都是沒有兒孫才去的。我地同她講,不是你這樣想,那裡都是有錢才可以去,少點都不可以,你以為個個想去就得啊!

無論費盡多少口舌也無濟於掌,最終還是媽最大。

現在去媽家(她一個人住)總是講,好在冇去,同你哥省返好幾萬了,一年3萬,四年了,我在家自由自在,想吃自己買,多好。無語


笑語柔和


有條件的,老人也願意在家養老的,還是居家養老比較好。這一方面對老人的身心是個安慰,可以天天和家人待在一起,心情會比較踏實。另一方面,從兒女的角度來說,父母在身邊,盡孝心,陪伴父母最後一程,心裡也是安慰。畢竟生前一盞茶,勝過走後去拜佛。

但是,居家養老對子女會有一定的要求。要有時間和精力。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經驗。而大部分的子女做不到這些。家庭條件好一點的,可以居家請保姆照顧,而差一點的就比較麻煩。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呀,長時間也容易產生矛盾,影響子女的工作和家庭。況且子女對醫學知識掌握有限,有時候好心卻照顧不到位。

說實話,這幾年養老院的服務水平已經提升了不少,但是還不太盡如人意。所以,有很多老人主觀上還是不太喜歡去養老院的。這也給子女出了個難題。到底該不該送老人去養老院,這算不算不孝順,這些問題越來越突出,隨著老齡化的加劇,也越來越緊迫。

真心地呼籲社會的力量,認真地考慮老年人養老的問題,更好地建設完整健全的養老體系,這不僅僅是關係到老年人本身的養老,更關係到每個家庭未來的幸福指數。


缺席的審判長


不會的,因為父母生我的時候家裡條件很困難,而且我還是自幼多病,是父母硬是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拉扯大的,如今我要做的是賺更多的錢,為父母創造條件,早日在城裡買上一套有暖氣的房子,把父母接過去一起住,讓父母在有暖氣的房子裡過冬,因為老家的冬天太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