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一見:20種奇特地質構造現象排名

隨著歲月的沖刷,世間便出現了諸多奇特的地質現象

|Top 20 褶皺


難得一見:20種奇特地質構造現象排名

褶皺類型多樣,背斜,向斜,腸狀褶皺,穹頂,單斜褶皺,尖稜褶皺等。規模從微觀到巨型,是由水平岩層經構造作用形成。

|Top 19 巖蓋


難得一見:20種奇特地質構造現象排名

酸性岩漿侵入到沉積岩層理間,因粘性較大,向四周流溢能力弱,於是將上覆岩層拱起形成底部平直,頂部凸起,厚度向邊緣漸變薄的穹窿狀形體,上覆岩層被剝蝕殆盡,僅留孤立的火山錐。

|Top 18 U型谷


難得一見:20種奇特地質構造現象排名

由冰川作用形成,有陡峭的側邊和平坦的底部,谷底常見被搬運的礫石。

|Top 17 石山


難得一見:20種奇特地質構造現象排名

一種花崗質岩石的風化侵蝕地貌,常呈巨石堆疊狀,很容易受凍裂作用出現崩塌。

|Top 16 沙漠漆


難得一見:20種奇特地質構造現象排名

戈壁基岩裸露的荒漠區,由於地下水上升,蒸發後常在石體表面,殘留一層紅棕色氧化鐵和黑色氧化錳薄膜,像塗抹了一層油漆。

|Top 15 玄武岩柱


難得一見:20種奇特地質構造現象排名

稠密的熔岩流發生冷卻,在垂直方向發生收縮時,它就會沿著與熔岩流動方向相垂直的角度裂開,使其形成非常規則的六邊形。

|Top 14 剝落


難得一見:20種奇特地質構造現象排名


難得一見:20種奇特地質構造現象排名

侵蝕作用的一種,是指從花崗岩或玄武岩等塊狀岩石中,分離出連續的薄殼的過程。

|Top 13 凍脹


難得一見:20種奇特地質構造現象排名

土中的水發生凍結,冰晶的增長引起土體膨脹,地表不均勻隆起的作用,凍脹一般會導致地面發生變形,形成凍脹壟崗。

|Top 12 海蝕柱


難得一見:20種奇特地質構造現象排名

海岸受海浪侵蝕,崩坍而形成的與岸分離的巖柱。

|Top 11 侵蝕孔


難得一見:20種奇特地質構造現象排名

洞穴狀風化,一種機械風化類型,常見於砂岩、花崗岩、砂質石灰岩中,孔與孔相連成網狀,成因主要有鹽風化,差異膠結,滲透率的結構差異,巖性變化等。

|Top 10 火山塞


難得一見:20種奇特地質構造現象排名

充填在火山口附近的岩漿冷卻形成,火山塞形成後,下部的揮發性岩漿不斷積聚,就會導致火山噴發,火山塞周圍的岩石被剝蝕搬走,形成近圓柱狀的火山岩地貌。

|Top 9 生物擾動作用


難得一見:20種奇特地質構造現象排名

生物由於其生活活動,攪亂、中斷和破壞了原來的沉積成因,而形成的再沉積作用。

|Top 8 利澤岡環


難得一見:20種奇特地質構造現象排名

也叫尿滴環,一種週期性沉澱現象,酸性物長期滴落並差異化腐蝕岩石形成的盆狀凹陷,也可叫尿滴盆。

|Top 7 火山毛


難得一見:20種奇特地質構造現象排名

細長如發的火山玻璃,它是流動性強的熔岩成噴泉狀,噴起且飄浮空中冷凝而成,它一般粗不到半毫米而長度可達1米餘,可被風吹到幾公里以外。

|Top 6 冰斗


難得一見:20種奇特地質構造現象排名

山脈頂部被冰川侵蝕形成。

|Top 5 溶洞


難得一見:20種奇特地質構造現象排名

可溶性岩石經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洞穴。

|Top 4 冰川洞穴


難得一見:20種奇特地質構造現象排名

冰川內和冰川下正在融化的冰和流動的水形成的,與“冰洞”(ice caves)有所區別。

|Top 3 盾狀火山


難得一見:20種奇特地質構造現象排名

具有寬廣緩和的斜坡,整體看來就像是一個盾牌,通常由玄武岩岩漿構成,流動性高,能夠分佈在很大的區域形成寬廣的山形,最著名的例子是夏威夷群島。

|Top 2 瑪珥火山


難得一見:20種奇特地質構造現象排名

一種火山口形態較為特殊的火山,在地表呈圓形淺坑,直徑幾百米。由於地形低平,火山口又淺,所以又稱為低平火山口。它是深部較熾熱的岩漿,在上升過程中遇到冷的地下水發生相互作用,而導致蒸汽岩漿爆發的產物,在乾旱區為幹坑,但一般多被水充填形成瑪珥湖。

|Top 1 噴氣孔


難得一見:20種奇特地質構造現象排名

除火山口以外,凡能噴出氣體和蒸汽的孔洞,均可叫噴氣孔。噴氣孔是火山活動後期,或衰落階段的特徵性現象,因而常叫火山噴氣孔,火山噴發停止以後,噴氣孔活動往往可以持續好幾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