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家水稻库存较大,农民还应该继续种植水稻吗?

龙兵过


2020年建三江这边,会主要种植,粘,黑,长,这三样,小圆粒,会很少种了,今年老农,是废了,TMD我也是老农……







聴忝尢掵


影响水稻价格是多方面的,库存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从正常的理解来看,水稻库存量大,确实会对市场水稻价格构成一定的压力。据了解,目前我国水稻库存在1亿吨以上,截止到10月31日,全国水稻累计去掉库存仅有1200万吨,比2018年成交量增加300万吨左右,有机构预测,今年稻谷托市收购量比上一年减少476-576万吨,新增库存比上一年减少大约900万吨左右,预计明后年,水稻库存量有可能会迎来下降的拐点,可以说这是一个积极信号。



虽然水稻库存量较高,但是三农广讯认为,大家种水稻该种还得种,为啥?主要有三个理由:

第一,水稻库存对稻价虽有影响,但影响有限。因为在大量的水稻库存中,三年以上的稻谷(2016年以前产)已经没有食用价值,只能做饲料或者加工乙醇等,对新稻无法替代,所以这些陈年稻谷对新稻价格影响并不会很大。


第二,从近几年水稻种植收益看,略高于其他作物。由于水稻种植南北差异较大,下面就以黑龙江绥棱本地水稻种植效益情况说明一下。在本地流转1垧地水田价格在9000元左右,种植费用大约在6000元左右,总投入15000元。一般垧产稻谷15000斤,今年卖毛粮价格1.28元,产值19200元,这样种植1垧水田纯收入在4200元左右。而种植玉米的纯收入在3000元左右,种植大豆纯收入在2500元(算上补贴)左右,总体看种植水稻的收入还比种其他大田作物强一些。

第三,水稻与其他作物不同,改种其他作物比较困难。种植水稻与其他旱田作物不同,需要有水源,灌溉系统,并且需要打池埂等,如果改种旱田,这些田间设施全得毁掉,损失较大,所以农民们只要能坚持种下去,谁都不会改成旱田的。

综上所述,2020年农民种水稻,该种还得种,除非国家大幅下调水稻托市收购价格,让农民无利可图,大家才不会种,否则,就目前的水稻价格情况,虽然农民收入比以前降了一些,但是也不会有多少人改种旱田的。


三农广讯


“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大米是人们生活的主食,是比猪肉更重要的农产品。虽然当前水稻库存较大,稻谷的价格较前几年低,但仍要继续种植水稻。下面说说我们的观点:

第一,农民继续种植水稻,虽然致富发家难,持家养家还是可以,若换出门打工,背井离乡,大多干体力活,未必有在家种植水稻轻松、自由,和孩子一年到头才见上一回,也照顾不了父母。近两年各行各业都是煎熬度日,农民进城也很难有出路,住的没家里好,吃得没有家里种的蔬菜、粮食健康!假如改种其他经济作物,既要面临较为残酷的竞争,还要面临种植技术缺乏的风险。

第二,国不可一日无粮,家不可一日无米。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需求的国家,这几年好不容易实现结束中国粮食食不果腹的历史,农民不继续种植水稻则又要回到“吃不饱”的时候。从2003年开始,种水稻一直有种粮补贴,帮助农民减轻负担,尽可能地保障了种粮农民的收益,保障粮食安全。

第三,种植水稻仍有致富的机会,今年的糯稻让不少农民获得高效益,部分优质稻也有好效益,特别参与订单种植的农民,不仅卖高价,还能领订单种植补贴。从近两年的水稻市场变化看,托市收购的时间越来越晚,前期主要靠大米加工企业进行收储,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优质稻更容易出售,优质稻订单种植的效益更稳。

云众地服务宗旨: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云众地


当前正是水稻主产区农民卖粮的时候,从目前的收购进度来看,整体的收购进度是同比偏慢的,截止12月15日,累计收购中晚稻2487万,跟2018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15万吨;粳稻方面累计收购量为1921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748万吨。从12月16日的价格周报来看,全国中晚稻的价格区间为1.1—1.77元/斤,平均收购价为1.26元/斤;粳稻的收购价为1.15—1.75元/斤,全国平均收购价为1.31元/斤。当前水稻价格总体偏低,而种植成本却在增长,再加上不利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使得不少农民种粮意愿开始松动,有的农民主动调减水稻的播种面积,转向一些中药材、果树等,寻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当前水稻库存量偏高,农民是否继续种植水稻?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自家口粮与水稻价格高低关联不大,大部分农民依然会继续种植

水稻和小麦都是目前我国主要的口粮,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它们,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特殊性,很多农民在种植水稻时,对于水稻价格的高低是不太在意的,因为没有打算将其变现,主要是用来当自家的口粮。对于这部分农民,哪怕后期水稻价格还出现下跌,甚至跌破1元/斤,其种植意愿也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依然会继续种植水稻,除非哪一天自己实在耕作不了了,才会选择放弃。对于老一辈农民来说,已经习惯了吃自己种的粮食,对于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往往不太关心,只会希望自己还有能力继续耕作,有着一种比较浓的乡土情结。

二、普通水稻价格上涨乏力,种植户可适当调减播种面积

水稻价格跟其他的农产品价格不太一样,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较为明显,2004年开始对水稻、小麦进行收储,连续10年推动着水稻最低收购价往上走,在2014年、2015年达到峰值,粳稻的收购价也达到了1.55元/斤,从2016年开始,托市收购价又下滑的趋势,2019年的粳稻价格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0.25元/斤,亩产量1200斤的话,也就是说收益减少了300元。今年早稻产量为525亿斤,跟2018年相比减少了46亿斤,这主要是因为很多种植户主动调减早稻播种面积。在后期种植过程中,可以适当调减普通水稻的种植面积,转向一些优质水稻品种,这样种植效益会有一定的改善。



三、优质水稻价格仍有上涨空间,种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2019年中晚稻、粳稻的托市收购价分别为1.26元/斤和1.3元/斤,跟2018年保持持平,2020年的托市收购价格暂未发出,但从以往的情况看,基本上跟2019年相差不大。我们通过近期的水稻收购价,会发现同样的品种,价格差异也是较为明显的,比如说中晚稻,四川部分地区的收购价只有1.1元/斤,而广东部分地区的收购价却达到1.77元/斤。江苏部分地区的粳稻价格为1.15元/斤,而吉林部分地区受的粳稻收购价为1.75元/斤,两地的价格差为0.6元/斤。从市场需求来看,优质水稻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少数地区会向2元/斤靠拢,而一些品质一般的粮源,价格会继续保持弱势,这需要养殖户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四、水稻托市收购对粮价有较强支撑,没有更好选择时种植水稻依然是出路

虽然说近几年水稻价格没有多大变化,而相关的一些农资、人工、地租等价格上涨明显,但总体上来说,水稻价格是比较平稳的,至少不会像其他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很大,种植户一旦没有踏准市场节奏,很容易出现较大幅度的亏损。种植水稻有一个很明显的好处,那就是价格比较稳定,基本上在托市收购价附近徘徊,还有就是销路上基本上不用担心,到了卖粮的时候,粮库可以收购相应标准的水稻,同时一些粮贩也会上门吆喝。如果一些农民没有更好的变现方式,种植水稻依然是一条出路,管理得当时,至少还可以有小幅度盈利。



总之,当前水稻库存量偏高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每年还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冲击,如2019年1—11月份,稻谷和大米的累计进口量为217万吨,这对于国内的稻谷市场来说,也有一定的利空因素。虽然普通水稻价格上涨乏力,但我们也看到另一方面,那就是优质粮源的需求量是呈增长的趋势的,这主要是因为消费结构逐步在升级,很多消费者对品质更在在意,这也使得部分优质水稻价格在1.5元/斤以上,少数更是突破2元/斤。这种需求的变化,对于种植户来说也是机遇,把握好了市场需求,种植水稻收益一样会明显提升。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现在水稻库存较大,农民是否应该继续种植水稻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

微尘微视界


我是乡村达人小刘,家中从事种植行业,并且本人有多年累积的专业知识,致力于传播三农知识,若有三农方面的任何疑问,请关注我留言,有问必答!

大家都知道水稻是人们一日三餐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前几十年非常缺少粮食,人们经常吃不上大米饭,现在袁隆平爷爷对水稻技术进行了改良使我国的水稻库存年年增多,所以有人就会疑惑还要不要继续种植水稻,我认为是应该继续种植的。

继续种植原因:

第一,今天刚刚看到一条热搜,我们国家的人口已经增长到14亿了,而且国家现如今又开放了二胎政策,支持人们生二胎,所以以后我们国家的人口会越来越多,那么需要的粮食也越来越多,而且这么多年国家一直给予种植水稻的农民一些政策上的补贴来减少农民种植水稻的成本,现在农民继续种植水稻也会继续享受这些补贴。

第二,现在很多农民工都出门在外打工,而出去打工干的也是一些体力活,还要远离家乡去到很远的地方,这样就常年见不到自己的孩子和父母,而且出门打工赚的不一定比在家里种植水稻的多,所以继续种植水稻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妥的选择。

第三,种植水稻也是可以赚到钱的,尤其是那些品质比较优良的水稻可以让农民获得比较好的收益。我们国家库存虽然多,但不一定全都是比较品质优良的水稻,现在人们的生活也提高了,人们对吃饭的要求不仅仅是能吃饱这么简单,而是想要吃的越来越好。所以品质优良的水稻更加容易出售,对那些前期有种植水稻经验的农民们继续种植水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家这边庄稼很多都种植的水稻,对村上的许多老人来说,他们还是喜欢吃自己种出来的粮食,国家水稻库存较多,可以适当的减少一些水稻的种植面积,提高水稻的种植品质。


快乐的大学生活


关于咱们国家水稻库存量较大,主要是因为咱们国家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种植和产出国,一定程度上因产能过剩而加剧了临储稻谷库存量!要知道,自1991年前后开始,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大多年份稳定在4.5亿亩左右,虽然种植面积低于玉米,但因为国内夏季气候环境普遍高温,使得水稻种植面积不仅广阔,而且多地还一年多季种植和收获,再加上国内精英们对水稻育种技术的攻坚克难,研究出了杂交水稻,例如超级稻、巨人稻、海水稻等优质稻谷品种,使得水稻单产不断攀高,而且现在化肥和农药广泛使用,使得水稻产量已经达到历史新高点,并促使我国利用有限水稻种植面积产出了全世界最多的稻米总产量!

然而,随着农业认知深入也发现了诸多问题所在,对于未来农业调整结构也势在必行,下面结合所了解情况简单聊一下,以供参考:



一、水稻种植过度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和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既然这里说到水稻,就以水稻为例,因每年水稻种植面积高达4.5亿亩,亩产量高且种植多季,使得每年产出的水稻流向市场需求的同时,还有很大一部分因国家粮食战略和保护收购价而卖给了国家,从而造成了题主所说的临储稻谷库存量逐年增加。这种现象就好比咱们国家的外汇储备,随着国家发展,当贸易出口量远远大于进口量时,外汇储备量就会越来越高。虽然越高有利于国家经济稳定,但产业结构不平衡也造成了污染等严重问题,并非合理性!

话说回来,虽然临储稻谷库存量越大,越能保障粮食安全和稳定稻米价格,但库存量越高造成储存成本高昂,加剧了自身国力消耗和过度浪费,长远看并不正常,而且水稻产量高却质量不佳,并不符合市场买卖规则,也不受欢迎,使得水稻卖价偏低、农民增收困难!再加上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农村土地养分失衡、土壤污染和养分严重流失,并不利于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所以说,即便农民继续种植水稻,国家也会通过粮食价格和补贴范围等措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使部分农户放弃种植水稻多季,改种其他农产品或提倡轮作休耕,以便降低水稻产能严重过剩局面,提高优质水稻产量和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稻库存量大,也说明农民谋生增收方式过于单一!说到种地,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年种植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农户比较多,在我们这边农村一眼望去,大部分农作物为冬小麦和夏玉米,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这些粮食作物产量高、有补贴、市场供需稳定、机械化程度高,使得农户保障种植收益的同时,可以多挤出时间打工挣钱!所以说,要想改变农业种植结构和产能过剩局面,就得改变补贴策略,稳定其他农产品价格,推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以此改变农户谋生方式,这样农民也会主动放弃追求产量的种植模式,从而保障种地优质高产和可持续发展吧!

总得来说,农民种地考量因素有多种,种植产量、市场供需、农业机械化和家庭收入比重等方面密不可分,并不会关注国家临储水稻库存量多与少,只会根据种植效益、农业补贴政策和自己实际情况而因地制宜!如果当地谋生手段不再局限于种植水稻上,谁还会下地干活为挣钱养家呢?!因此,为了生活保障,只要水稻种植满足农户基本收益要求,还会继续种下去的,除非农民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项,才会主动改变种植结构吧!(以上为个人见解)


龙百晓生


现在国家水稻库存较大,农民应该继续种植水稻吗?呵呵,题主你这问题问的我是哭笑不得。

我们农民种植水稻的目的,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饭的问题,吃饭的问题,在现在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你们应该听父辈或爷辈讲过,五几年大饥荒时期,饿死了多少人,连草皮、树根都没得啃。所以老人常说:"老鼠都要存隔夜粮“,讲的就是要防范于未然。

我国以前是粮食种植大国,以前还有粮食供岀口,但是近一二十年成了粮食进口大国,每现在每年进口粮食总量超过1亿吨,加上粮食卖不上钱,南方地方抛荒地越来越多。所以我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我们的农民不种地了,我们的粮食安全,仅仅依靠进口就能保证吗?的确,现在资本主义对我国粮食就是进行的低价促销,当哪天农民都弃耕了,那些西方殖民者,还会以这么低的价格卖粮吗?大家想想鸦片战争时期,他们是怎么对付我们老百姓的。老话说:"家有存粮,心中不慌“,这个就是要告诫大家,政府手中有粮还不行,只有自己仓库中有粮,米仓中有米,别的国家才不会卡我们班脖子。

总之,不管国家库存有多大,自己家粮库中时时储备了够自己一家吃一年的粮食才是最安全,最好的。我们不去想它的经济利益,只要种够自家的,一家人吃的放心,睡的安心就行。


坏男人说小龙虾


这话说的,种水稻不是为了别人,是为自己填饱肚子,老话说得好:“积谷防饥,养儿防老”,不种水稻,一家人吃什么? 粮食库存大,但真要让全国人民吃,只需要一年就能吃光。 水稻是中国人的 第一主粮,水稻的产量关系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盛中国人的粮食,必须是中国人种的粮食。水稻还是要种的,水稻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不种水稻农民的日子怎么过呢?

水稻库存今年已经达1.3万亿吨左右,今年粮食总产量1.3亿公斤左右,我国粮食水稻总产量已经实现“15连增”。水稻主要消费市场在中国,中国不仅是水稻种植国,也是水稻消费大国。1.3万忆吨的水稻储存,人均两千公斤,只够一个人一年的口粮,按人均的数量计算,我国1.3万亿吨的水稻储备不算太高。因此必须把粮食抓紧,四海无闲田才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水稻必须继续种下去。

水稻种植农民是挣钱的。今年水稻价格虽然比较低,但亩产量提高了。就我们当地来说,今年水稻亩产量1900斤,价格1.20元/斤,亩产值2200元, 纯收入800——1000/亩。 粮食价格每年政府都会有保护价收购。价格低了,政府会启动托市收购,稳定粮食价格,水稻种植农民收入比较稳定,不会亏本。这几年我们当地农民都在内部挖潜,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经验进行种植,亩产量逐年提高,今年水稻亩产量已经突破历史最高水平。


我们当地水稻采取直播技术。水稻规模化及机械化种植,都是大面积承包全程机械化。水稻种子每年更新,选择适合当地优质高产新品种种植。我们当地农田是高标准农田,高压线下到田间地头,田成方、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有宽阔的机耕路,有无人无人植保飞机喷雾防治病虫害。现在已经是冬闲了,但我们当地还在新修农田小水利,国家出钱,有资质的建筑公司施工。国家近几年来,对农村的农业小水利投资建设力度越来越大。利用冬闲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热潮正在农村兴起。种植水稻,农民旱涝保收。

我们当地水稻,农民都是种植100亩以上,今年纯收入每户10万元左右。 农民说今年老天爷帮忙,风调雨顺,水稻大丰收,农民赶上了好年景。 水稻种植投工投劳少,全程机械化,人很轻松。我们当地农民一对夫妻,承包100亩水稻田,一年实际出勤日只有100来天,其余时间赋闲在家,或在外地打工,赚取外快。比起其他农作物,农民还是愿意种植水稻的。水稻价格,关系到国计民生,水稻价格不可能出现非理性波动,也不能出现非理性波动。粮食价格太高,低收入人群吃饭就成了问题了,因此粮食价格必须稳定在合理区间。

我是种植水稻的农民,明年我还会种水稻,因为中国人主要吃大米,离不开水稻,水稻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价格不可能大跌,收入比较稳定,不会亏本赚吆喝,即使人手不够,也能采用机械化规模化种植人非常轻松。在我们当地很多农民,明年打算到外地流转土地种植水稻,扩大种植规模,搞规模效应。水稻是用来填饱肚子的,是为了子孙后代不饿肚子,剩下的才是经济效益。

以上纯属长江老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评论留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长江老农


生活在农村的农民,闲不下来,就算儿女每个月都会给生活费,日子过得还可以,柴米油盐不需要操心,但是把土地丢荒了,他们觉得非常可惜,可能他们已经过惯了这种生活,每年到了播种季节,就去田里干活,已经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种水稻不是为了赚钱,也不需要种多少,反正自己的土地不会丢荒就够了


阿吉柒柒


我明年不准备种那么多了,今年种的稻谷现在都没人来收购。种出来的粮食卖不出去?这是做为中国农民的悲哀!农民以种粮为主的微薄收入就这样也被堵死了?

明年种够自己吃,剩下的就喂鸡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