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基層|李劍:為一線醫護人員供應更多"戰袍"

河北日報記者 郝東偉攝製

為一線醫護人員供應更多“戰袍”

——駐企特派員李劍的一天

记者走基层|李剑:为一线医护人员供应更多

李劍在生產車間查看醫用防護服。 河北日報記者郝東偉攝

2月17日,天空湛藍,陽光明媚,這是河北省工信廳駐企特派員李劍,來到際華三五零二職業裝有限公司的第20天。

8時,三五零二公司採購部。

“閆部長,今天透氣複合膜到貨情況怎麼樣?”

“兩家供貨公司共到貨12噸,正常!”

一問一答,開啟了李劍一天的工作。

“壓膠條庫存沒問題吧?”李劍追問。

“沒問題,不過山東透氣複合膜供應企業要求漲價!”採購部部長閆金剛面露難色。

透氣複合膜是生產醫用防護服的關鍵原材料。半個月前,在三五零二轉產醫用防護服時,山東這家供應商還是李劍上報省工信廳千方百計協調爭取的,與滄州海德塑業有限公司共同為三五零二供貨。

隨著防護服生產需求不斷擴大,透氣複合膜廠商在不斷擴產,透氣複合膜的上游原材料生產供應嚴重不足,價格上漲。因此,儘管簽有合同,山東這家供應商還是提出價格上漲60%。

“你先報告馮總,一會兒咱們碰頭商量。”李劍記在了本上。

特殊時期,應急物資原材料都在漲價,供應商漲價也不難理解,但畢竟簽有合同,李劍還是希望對方履行合同。

“其實很多公司都非常具有社會責任感,滄州海德塑業有限公司得知咱這醫用防護服發往湖北抗‘疫’一線,承諾不漲價,現在他們零利潤供應原材料。”李劍動情地說,還有一家邢臺的公司,免費為防護服滅菌。

回到辦公室,牆上的時鐘指向8時40分。

李劍拿出手機,給上海一家企業負責人撥了過去。三五零二正在緊急籌建十萬級潔淨車間,上海這家企業可為車間提供配套設備,但尚未復工,經過河北、上海兩地工信部門的溝通協調,企業可在17日復工。

確定企業已復工,李劍心裡一塊石頭落了地:“20天建成十萬級潔淨車間,哪個環節也不能耽誤。”

話音剛落,閆金剛來敲門:“馮總在車間,我們過去吧。”

二人與總經理馮蕾在三車間門口碰頭,討論一番得出結果:請李劍上報省工信廳,協調對方履行完合同再漲價。如果對方堅持漲價,則必須為企業持續供應原材料。李劍馬上將此情況上報給省工信廳。

去二車間查看生產情況,去三車間清點原材料數量,去倉庫核對發貨情況……偌大的廠區走了一圈,已近中午。

從食堂買了飯,回辦公室的路上,記者問李劍駐企直到疫情結束,家裡有無困難?“沒有!”他果斷回答。

在記者追問孩子誰照顧時,他說:“好久沒回家了,我和愛人都上班,託兒所還沒復業,聽說1歲半的小女兒是由12歲的大女兒邊上網課邊照顧,應該習慣了。”記者卻在他的眼睛中捕捉到了轉瞬即逝的愧疚。

14時,三五零二總會計師崔春英請李劍指導申報專項技改補貼。李劍核對了材料後,當即協調縣、市、省三級工信部門,實現逐級快速申報。

“我們已投入購買設備、技術改造等資金4000多萬元,多虧了特派員第一時間宣傳政策,指導準備材料、申報,讓企業充滿信心,全力以赴生產應急物資。”崔春英說,特派員與相關部門還幫忙協調金融機構,為其提供優惠貸款,極大地減輕了企業負擔。

15時25分,設備保障部工程師楊增凱突然找到李劍說:“剛接到十萬級潔淨車間承建單位電話,一家為車間提供關鍵零部件的公司因當地政策還未復工,時間緊迫,請幫忙協調。”

二話沒說,李劍一方面立刻電話上報省工信廳,詳細彙報有關情況;一方面與楊增凱起草懇請省工信廳協調當地企業復工的請求函。一通忙活,等發完傳真,已經17時了,兩人居然滿頭大汗。

楊增凱告訴記者,這都是“小菜”,之前交通管控嚴格,拉原料的車在山東下不了高速,拉設備的車在廣東上不了高速,發貨的車被扣,各種緊急情況多是半夜或凌晨,都是駐企特派員第一時間上報相關部門協調。

送走楊增凱,李劍立刻找到生產管理部谷部長,瞭解各車間當日生產情況,並彙總整理了當日產量報表,起草當日企業生產情況總結。

等李劍向河北省工信廳上報完畢,已經快過晚飯時間了。去食堂買了兩個肉卷,就著一杯水,就是晚餐。

19時40分,李劍與馮蕾碰頭盤點了當日生產情況,確定了次日生產計劃後,兩人一起前往車間,因為20時,當日生產的防護服開始裝車,發往湖北,他們要查看成品備貨情況及次日原材料準備情況。

前往車間的路上,馮蕾說:“沒有駐企特派員,我們原料供不上,設備拉不來,更不可能為湖北供應如此多的醫用防護服。公司日產能從0件到2萬件,功勞簿上有特派員濃重的一筆!”

等李劍回到住處,已經23時10分了。

“這算是早的,剛轉產時沒日沒夜都在協調各種事情,只能睡三四個小時。”歷經二十餘天的艱苦奮戰,原材料供應穩定了、貨物運輸順暢了、車間產能上來了,李劍有個新目標,“和企業一起向第三階段擴產目標衝刺,為一線醫護人員供應更多的‘戰袍’!”

在河北省20餘家重點應急物資生產企業,每家都有一位來自河北省工信廳的“李劍”在駐守,為企業協調解決原料、設備、運輸、人員組織等問題,保障應急物資供應……

(河北日報記者 米彥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