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氯喹,为什么对新冠病毒有效?

近日以来,谈及新型冠状病毒,中华各地都出现了零新增的好意头,同时各大明星药都出现了,磷酸氯喹、伦地西韦(瑞德西韦)、法匹拉韦等一批药物。


至今,唯有磷酸氯喹被钟院士等多位专家均提议加入新一版诊疗指南中。那么磷酸氯喹到底是何物呢?


磷酸氯喹,为什么对新冠病毒有效?


磷酸氯喹,为什么对新冠病毒有效?


磷酸氯喹的历史


磷酸氯喹是一种抗疟疾药。


1820年,法国著名药学家Pelletier和 Caventou成功从金鸡纳树皮中提炼出历史上最早的抗疟疾药——奎宁,使得奎宁成为治疗发热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1934年,德国拜耳制药的科学家合成发明了与天然奎宁化学结构相近的人工合成抗疟疾药氯喹。它相比奎宁更加安全有效,因此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疟疾。


1944年,科学家在氯喹的基础上研究出一种新型抗疟疾药——羟氯喹,治疗作用与氯喹相近,但毒副作用显著减少。它跟氯喹的区别在于用羟乙基替代了氯喹中的一个乙基,正是因为这一小小的不同,使羟氯喹在人体胃肠道吸收更快,体内分布更广。


后来,一部分恶性疟疾原虫对氯喹产生了抗药性。上世纪60年代,抗氯喹恶性疟疾在东南亚严重扩散。1964年,越南政府向中国请求帮助。于是,就有了现在国人已经熟知的“523任务”,有了后来屠呦呦发现抗疟疾药物青蒿素。


磷酸氯喹的结构


化学式C18H32ClN3O8P2,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遇光渐变色;水溶液显酸性反应。水中易溶,在乙醇、氯仿、乙醚或苯中几乎不溶。mp.193~196℃。熔融时同时分解。


磷酸氯喹,为什么对新冠病毒有效?


适应症


用于治疗对氯喹敏感的恶性疟、间日疟及三日疟。并可以用于疟疾症状的抑制性预防。也可用于治疗肠外阿米巴病、结缔组织病、光敏感性疾病(如日晒红斑)等。


药物相互作用


与保泰松同用,易引起过敏性皮炎;与氯丙嗪等合用,易加重肝脏负担;对神经肌肉接头有直接抑制作用,链霉素可加重此不良反应;洋地黄化后应用本品易引起心脏传导阻滞;


与肝素或青霉胺合用,可增加出血机会;与伯氨喹合用可根治间日疟;与氯化胺合用,可加速排泄而降低血中浓度;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增加毒性;与氟羟强的松龙合用易致剥脱性红皮病;与氯喹同类物(氨酚喹、羟基氯喹等)同用时,可使氯喹血浓度升高。


那么,“我”一个抗疟疾药,怎么就扯上了抗病毒作用的呢?


查阅相关资料,磷酸氯喹在历史上除了对疟疾有研究外,也有往病毒抑制方向研究。


2004年,在关于SARS病毒的研究中,有报道显示国外科学家研究发现氯喹可抑制SARS病毒在体外复制。


2005年美国疾控中心等机构的学者发表在《病毒学杂志》(Virology Journal)的文章称,研究发现氯喹对灵长类细胞的SARS-CoV感染有很强的抗病毒作用。这些抑制作用是在细胞接触病毒之前或之后被观察到的,这表明预防和治疗的优势。


2020年2月4日,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王曼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曹瑞源等人发表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的一篇读者来信称,氯喹通过增加病毒/细胞融合所需的内体pH值来阻断病毒感染,并可干扰SARS-CoV细胞受体的糖基化。


研究表明,有如下几种机制:


1.由于氯喹可以改变内吞体的PH值,对通过内吞体途径侵入细胞的病毒感染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如博尔纳病病毒、禽白血病毒、寨卡病毒等。


2.氯喹可以通过抑制病毒基因表达影响病毒复制。体内外试验表明,氯喹能改变HIV病毒gp120包膜的糖基化模式,抑制CD4+T细胞内HIV病毒的复制。


3.氯喹作为一种良好的自噬抑制剂,可通过影响自噬反应干扰病毒的感染和复制。

磷酸氯喹在covid-19的治疗中是否有作用,很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