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手机照相功能越来越厉害,有可能完全取代数码单反机吗?

忧郁之后精神好多了


不可能取代单反,即便手机把光圈功能也加上,但单反的强大拍照能力,不同场景,不同环境,不同效果,更适合摄影者的创造,就像给单反装上手机功能不可能取代手机一样!


LcPaul


手机功能再多和专业数码单反相比,差距还是有的,这其中主要由以下几点来决定的:

1,首先是CMOS,也就是感光元件,现在最大的手机原件是新出的小米10用的1/1.3英寸,基本上快接近索尼黑卡的一英寸了,但是和单反相比,尤其是和全幅单反比,面积上进相当于后者的10%左右,这就决定了它的感光能力要相差很多,尤其是在夜间拍摄和动态拍摄,需要提升高感度和提高快门速度的时候,手机所捕捉的信息还是太少,目前手机上呈现的夜景模式,都是通过算法达成的,并不是真实的记录,但是不可否认仅从手机观看,观感甚至强于相机,但是放大之后就会发现,细节缺失,涂抹强烈,噪点偏多,这都是感光元件小造成的。这是先天的硬件问题,不是软件算法可以完全弥补和解决的。

2,光圈,虽然手机动辄称标配f1.8超大光圈,但是这个1.8的光圈和全幅比起来甚至连f4都没有,所以手机拍摄达不到想要的浅景深效果,也就是背景虚化,虽然现在通过算到,通过增加景深镜头可以实现不错的背景虚化效果,放大看,仍然可以看到主题边缘的抠图痕迹。同时手机镜头光圈固定,很多需要调整光圈大小拍摄的场景,手机就无法胜任了。

3,焦距,虽然现在大多数手机厂商都通过增加镜头数量来实现手机变焦的功能,有的甚至通过潜望式镜头实现的10倍以上的光学变焦和50倍的混合变焦。不可否认,在如此纤薄的手机上实现如此高倍的变焦,确实是一种突破,但是相机的变焦镜头是通过多组镜片以及一系列精密零件组装而成的,其精密程度不亚于一枚导弹,这也就是为什么体育摄影记者的长枪短炮动辄几万,几十万的原因。其成像质量岂是简单的50倍混合变焦所能比的?

4,操作手感。物理按键,各种波轮,镜头对焦环等相互配合,使光圈,快门,iso,测光,对焦,曝光补偿等参数都准确,同时构图严谨,焦距适中,虚实结合,主题突出,才能拍出一张完美照片。这是在屏幕上划拉几下,按几下就能出来的吗?摄影的乐趣也大多来源于此,正是这些参数的不同组合才能拍出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摄影作品!

所以手机取代数码单反相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仅仅是记录下生活,随便拍着玩玩,现在的手机确实够用!我也不是器材党,但是玩摄影,基础理论知识,参数设置,不同器材相关功能还是要了解一下的。








白话摄影


你好我是宏宇,一个40岁的老帅哥,哈哈蟋蟀的蟀哦,下面回答你的问题

现在手机拍照功能确实越来越牛逼了,前几年诺基亚就出了一款4000万拍照手机,今年小米出了一亿像素手机,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我们在变老,手机因为携带方便,容易上手,还自带美颜以及好多功能,已经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相机。

现在有一小部分人仍然使用相机,他们都是爱旅游和摄影的专业驴友和铁粉,

至于手机能不能完全取代相机,我认为是不可能的,只是比例会越来越小。

上面纯属个人见解,如有不足,敬请谅解谢谢我是宏宇


宏宇在长沙


个人觉得基本不可能,因为体积的限制。

单反中就分了几个阶梯,半画幅,全画幅,中画幅,大画幅,为什么分?因为感光元件的大小,感光器件的面积越大,捕捉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越高,画质越优秀。

为什么受限制?

  1. 手机的体积:最小的单反的感光元件都是15. 6x23. 5mm,更不用说全画幅和中画幅了。法兰距决定了手机将要最小的厚度或者说外露式镜头的长短,远远不是现在几毫米厚的手机能装下的,你愿意背个大哥大在外面跑么?
  2. 像素高不等于成像好:这是一个没有深度了解过相机原理的朋友的误区,想当然的觉得高像素就是高画质。这里可以说,现在的4000万像素的手机的画质完全比不上十多年前初代单反300万像素的画质和解像力,更何况还有优质的独立镜头群。
  3. 光学原理和效果的区别:比如现在手机的大光圈,人像模式所形成的生硬焦外虚化,都是电子模拟方式,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和光学虚化的区别,差距有多大。

上图华为Mate30Pro四千多万像素

上图十年前的尼康D80加24—85,一千万像素。

细腻度区别很大。当然,手机基本能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但想替代单反,基本不现实。

我是S,让影像越来越简单,欢迎关注我。


S的影像小院


看到你提出的关于数码单反摄影功能能不能被手机照相功能取代的问题,我以我的现有电子电路技术知识回答,这是完全是有可能的,这点不必质疑,因为:

  1. 数码单反机与手机的摄像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通过镜头光学器件把外界的光学图像信号转化为电子模拟信号再转化为电子数字信号存储在内存上的,而这些信息信号的相互转换是通过机器里的电子数模块转换器实现的,它是手机集成在主板上电子集成电路里众多功能的一部分实用功能而已,只是由于现在技术的局限性原因还没有完全做到数码单反的一些精密部件集成化和精密化的最佳化程度上而已。

  2. 随着电子元件的大规模精密集成化的迅速发展以及纳米级制造精密工艺的实现,能把更多的实现不同功能的多种电子电路元件集成在非常小的一块薄薄的多层手机电路主板上,智能手机以前能把电视机、收音机、电脑等众多功能集成在手机小小的空间里,未来也会让手机越来越多地纳入更多的以前所没有实现的众多实用功能模块。

  3.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集成化、规模化得到空前的发展,投市的智能手机使用会更加便捷,各种功能也更加实用,把以手机能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方便性和实用性是在我们预期之中的。

总之,智能手机实用化占主流的今天,数码单反机在未来完全有可能被智能手机日益完善的摄影功能取而代之的,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而已。


山水情歌


有这么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手机拍照能否有朝一日取代相机呢?手机上加入拍照功能已经十几年了,拍照效果也是步步精进,手机摄像头也从一个,两个升级到现在有了三个摄像头的配置。手机厂商也开始与专业相机开始比较,那么手机拍照真的能取代相机吗?

手机拍照发展的越来越好

应该承认,手机拍照水平越来越高,使用体验也是越来越好。最早的时候,手机的拍照水平也就只能记录一下随时的时刻。而后来手机在拍照方面有着突飞猛进的进步,最早的诺基亚与蔡司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的拍照手机,当时来看已经非常不错了,很多人出门已经不带卡片相机了。

进入智能机时代,手机拍照的水平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基本上每一年的手机拍照都会更上一个台阶。同时手机的算法也是一直在进步,从之前只有数码变焦,到现在无损变焦,而且在背景虚化,美颜算法等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进步,让手机拍照越来越好。

今年的手机拍照更是令人震惊,华为推出的华为P20 Pro拥有后置三摄像头,并且主摄像头已经有了4000万的超大像素,以及1/1.7英寸的超大传感器尺寸,能够支持最高ISO 102400的感光度(这已经可以媲美专业相机了),并且在夜景拍照方面几乎是领先所有手机的存在,不夸张的说目前这应该是手机拍照的顶尖水平了。

手机拍照的优势

手机拍照的最大优势就是方便,而且拿起来就能拍。手机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相信大家出门什么都可以不带,手机是必须要带的,那么在随时想拍照的时候,手机就是最方便的,这也是各家手机厂商乐此不疲的提升手机拍照水平的原因之一,拍照好的手机绝对更受用户的欢迎。

拍照的用途也是手机拍照更有优势的原因,除了专业的摄影师,我们拍照的最重要用途应该就是分享了,今天吃了个好吃的拍照分享一下,买了件漂亮衣服拍照分享一下。这个时候,手机又显现了相比于专业相机的优势,拍完就能直接分享了。这里插一句,就是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的不是照片真的素质多么好,而是要直接感觉上更漂亮的,即使你用单反拍的,通过社交软件的压缩也不能体现出原有的素质了。

还有呢,像单反这种相机,想拍出好照片,需要你对相机进行光圈,快门,曝光等等参数进行调节,而且还要多学多练才能够拍出好看的照片。另外相机拍摄出来的照片,很多还需要摄影师进行加工在能展现更漂亮的一面。而手机不一样,手机厂商追求让用户随手一拍就是好照片,那么在AI人工智能,智能的场景识别,参数调节等等让用户不需要知道怎么调参数,怎么修照片,你只需要拿起来拍就可以了,学习成本少得多。

那么手机到底能不能取代相机呢?

先给出我的观点,手机永远不会取代专业相机,只是在一些场景替代了相机的功能。

手机的大小现在在全面屏的技术下,6英寸左右的全面屏几乎已经是极限了,而厚度上也都在8mm上下,这样的尺寸下就注定没法加入尺寸过于大,更加精密的拍照元器件。同时,手机的拍照在进步,相机的水平也在进步,手机拍照的水平和素质永远不会追的上相机。

但是手机可以成为一些场景下相机的优秀替代品,首先好相机价格不菲,没有需求的用个旗舰的手机简单拍拍照,就已经够用了。然后就是前面提到的,我们绝大多数人拍照都是为了留念或者社交网站,那么就并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技术,能拍的好看,分享自己的喜悦就ok了。那么更需要的就是照片在直接的观感上漂亮就行了,自拍美就行了。也正是抓准了用户的这样需要,手机上的HDR,像素合成等等技术的推出,加上AI的加入,让拍照越来越简单。

写在最后

越来越出色的手机拍照水平,让我们记录身边的精彩瞬间越来越方便,而且跟朋友分享也是越来越容易。但是专业相机在拍照的水平,照片的素质方面,是手机永远也达不到的,追求更好的照片素质,更棒的拍照体验,还是需要使用相机。虽然手机厂商已经开始与相机对比,不过想要超越单反相机,下辈子吧!


陪你听风56339917


正所谓低大一级压死人,这话可不是白说的。何况还有镜头呢

首先,照片的质量和像素不成正比,相同条件下,像素越大,弱光表现能力越差,画质也就越差。那些大像素都是手机厂商的噱头,看着比单反都要高了。

1. 画幅是决定画质的先决条件,同一技术条件下,

画幅越大,那么单个像素面积就越大,进光量就越大,画质就越好,相片清晰度就高。

2. 很多人都认为像素数量越大,照片画质就越好。比如说,1000万就比500万像素的好,2000万就比1000万的好,5000万的就比2000万的好。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应该说恰当数量的像素所构成这个画面画质会最好。毋庸置疑的是像素越多,按理说整个画面的细节就会越多,信息量越大。但是你别忘了,我们的感光元件是有限的,比如说都是135全画幅相机,排列2000万个像素点和排列5000万个像素点,单位的感光元件,也就是每一个小方格的感光元件,它能够接受光的面积就变得非常的小了。像素数量越多,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就越小,它能捕捉光线的能力也就越少,所以,如果我们不惜代价地去追求超高像素的话,那么有可能,它的画质反而是在下降。因为每个小单元捕捉的光线的能力变得更少了,虽然指标上看上去好像数字更大,但它的细腻程度其实是有下降的。

其次,单反镜头和手机镜头完全是两回事

(1)两者的镜头口径大小不一样。手机的小,单反的大。小口径的玻璃近乎于“小孔成像”也近似于过去胶片时代的“傻瓜相机”照片是所有的景物都清,(粗略的看)。可是细细看,也都不清!可是相机镜头由于镜头口径大,景深可以控制的范围就大,所以照片可以做到:全清(大景深),也可以局部清(以突出主题---专业人士常用的方法)。

(2)由于口径大小的区别;镜头玻璃片、组的多少;材料的区别,(相机会用到萤石,纳米镀膜等)可是手机镜头就不会如此的复杂。就算是运用了高级材料和方法,需要的也会比相机镜头的少得多。以上就算二者的本质的区别。



是小韩了


手机”多数”用来照相,而相机”多数”是用来搞摄影的。照相不等于摄影!做个类比,钢笔圆珠笔的广泛廉价使用,会取代毛笔的位置吗?他们都是一个出发原点派生出来的”相似”功能的物品,但都无法取代各自的位置,可以理解为堂兄弟,表姐妹关系,但这总不能代替亲生儿女吧!

————————

  1. 很多人都说到关于cmos大小和图像质量对于手机和专业相机的差别,那我们就用最基础的物理学原理来分析一下他们的根本差别,和互不可替代性:

关键名词——像素密度

大家自己可以自己算一下,一个平方毫米内有多少像素(像素密度),就可以知道差别了。

哈苏x1d 5000万像素 3.5万/mm2

哈苏H6D 10000万像素 4.68万/mm2

佳能5d2 2200万像素 2.5万/mm2

当然,首先必须要在技术水准年代差不多的情况下比,我只是举个例子,毕竟5D2是台老机器,只是用来估算一下。

  1. 所以先给结论:像素密度决定画质,像素多少决定图像细节细致程度。

基于物理学原理:相同光源,距离光源远近相同,相同面积,相同时间内接受到的光线能量是一样的,像素密度小,说明单个像素面积大,单个像素接受的能量就多,噪音干扰就少(噪点就少),即信噪比高,图像越干净。cmos制造技术和芯片算法技术就是提高信噪比。那再想想手机芯片的面积,而像素也有2000万,那密度大到什么程度,每个像素能分到的能量少到什么程度(信噪比会很小,即图像噪点很多),可想而知,在相同技术条件年代下生产cmos,技术极限是一样的,手机图像质量会比专业相机好吗?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原理,同时代的手机图像一定比同时代的相机差。

要想高感好,像素得少些,密集度就小了。像大法家的A7S,号称高感王,和釆用只有1200万像素很有关系,佳能5Ds高像素系列高感差也是这个原因。

世上没有两全其美的东西,有得必有失,高像素的机器只有在光线很充足的环境下用才能发挥其最大威力。所以,等高像素专业相机是主要给专业影棚摄影师在有人造灯光的情况下用的,在没有好光线的支持下,效果会打折扣。所以,别拿高端机当手机用,暴殄天物,要物尽其才。

手机一般在大白天拍得较好不也是这个原因吗?别忘了,还有大画幅相机不也还在使用吗,那是中画幅、全幅都不能比的领域。

啥都要最好的,不可能做到,因为受制于物理极限。即使做到了,那也没人买得起,成本太高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5803293bdb84290ba721f7aa136e5eb\

小珍在县城


目前来说,手机是足以淘汰掉卡片相机了。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甚至能够在成像质量超越一些准专业级的单反相机。因人而异,仅仅是玩玩的心态,单反都用不好的人,再好的手机拍照功能拿给他,也会是十多年前的“到此一游”风格;而掌握了一定技术的摄影师,一定会携带一台拍照功能优异的手机来做补充。手机拍照有它与生俱来的优势:超薄便携、自带超广角、自带大光圈、社交分享,这是沉重的单反无法匹敌的。现阶段而言,个人认为手机与单反,更多的是一个互补的关系,需要小光圈长时间曝光拍摄城市建筑,单反更胜一筹;需要拍摄大场景的风光照,并马上分享至朋友圈,800万像素的旧iPhone都能做到;拍摄体育题材,需要长焦镜头和高速连拍,那么手机拍照自然是不可能的了。在这里我也想说明一下社会看法,不论是什么活动,街道社区、企业剪彩、婚庆,哪怕你用微单或者DV,都会让人看不起你,认为你不专业。尽管你用的是4K画质的蔡司镜头小DV,亦或是华为mate30,成像质量已经超过了许多沉重老旧的广播级摄像机,但是,大的就是专业的,这一点始终无法扭转人们的看法,哪个婚庆公司敢用手机去给新人录婚庆?加上手持稳定器又能怎样?这是一点题外话,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适合自己的,用得顺手的,才是最好的。

那么,接下来从技术构造层面分析一下,手机相机因为受物理空间限制,无法采用单反相机的器件,所以需要采用更强的软件算法,弥补器件性能的不足,才能拍出接近单反的照片。由此就引出一个问题,单反是否可以和手机相机算法结合,或者手机相机是否有一天能够取代单反相机呢?首先要清楚一点,就是之所以“算法越来越完整和智能”,主要是因为硬件的发展有天际线,毕竟手机能给到镜头的空间就这么小,你想通过更大更复杂的镜头来实现高画质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是通过软件来弥补硬件的不足。例如诺基亚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四千万像素的概念,近期6400万像素,1亿像素更是被人津津乐道。想去这玩意儿,说的难听点就是利用差值算法,根本不值钱,软件在后台随便计算一下,实际800万像素的成像质量,给你输出8亿像素,实际价值又在哪里呢?

手机毕竟是手机,虽然现在的智能手机有往体型更大方面制作的趋势,但是手机再大不可能大到平板那样的程度,那就不是手机,而是平板电脑了。并且手机是一种多功能的设备,不可能花太多的空间去装载更大更精密的摄像头,这对于手机来说是得不偿失的。附加镜头的大量出现,广角、鱼眼、微距甚至是长焦附加镜头,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作用,但也仅仅是满足娱乐和社交层面的需求。

而单反相机本身就是只为了摄影而生,并且在摄影方面,单反的专业性显然比手机强了太多。以单反的镜头精密度,也不屑于使用手机相机的算法来完善自身的摄影图像。更何况单反镜头是纯粹的物理仪器,也无法装载手机相机使用的软件技术。

现在手机上很多的拍摄功能和效果其实或多或少都是通过软件算法来模拟光学镜头的成像效果。但是模拟终究只是模拟,就算现在的所谓智能算法的智力水平还不错,模拟出的一些效果存在瑕疵是在所难免的。即便是将来科技水平有所提高,也远远达不到和单反平起平坐的程度。

总而言之,即便手机相机拥有再成熟的算法和先进的硬件支持,也是无法成长到足以媲美单反相机光学镜头的程度的。

但是手机相机也好,单反也好,都各自有各自的优点,两者之间不存在什么可比性,如果非要把两者联系起来的话,我觉得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尝试着将算法技术嵌入单反相机里,制造一种新型的电子产品。








我是郭叔叔


手机最早的功能就是用来通讯,摄影、打游戏、支付、导航、听音乐等等这一切都是随着发展慢慢添加上去的辅助功能,但是这却是让我们很省力。

出门带一部手机,就可以什么都不用带,钱包、相机、MP3、游戏机、Kindle、地图等等好多东西。而且手机上的很多功能都在慢慢的超越这项功能本来的专属机器,比如地图,十年前的时候我们家是一辆奔驰GLS,车载导航已经是很高的配置了,去陌生城市不用问路感觉自己很厉害,但是每隔一段时间都得去4S店里升级才可以继续使用,后来大家又流行起来独立导航,长得像个厚一点的手机,也是得隔一段时间去专卖店升级,记得很清楚,那时候导航很容易把你带到一个死胡同,或者错误地址。但是现在呢,用手机导航,信息实时更新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还不用花钱去买机器更不用花钱去更新,而且还可以选择是用是最少还是避免拥堵,是步行、公交、骑行、还是驾车等等。

所以同样的,十年前出门旅游如果想拍照留念,都得让随从拿一个专门的照相机,拍完还不知道什么样子,得等着去冲洗。再后来有了数码,是可以看到成像,但是屏幕很小,像素也就那样吧,主要是不方便。现在呢一部手机装兜里,谁都不用帮忙,自己看到什么就拍就好了,想看的时候随时看,还可以发给好友、朋友圈等等,像素也不必一般的相机低,所以我认为有一天手机的功能会强大到不需要再去买相机,就像现在我们不会去买导航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