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小古文(九):《虽有佳肴》大学者也做过“非礼”之事

礼记节选:虽有佳肴

戴圣(西汉 汉宣帝)


八下小古文(九):《虽有佳肴》大学者也做过“非礼”之事

我们打小是不是就被身边长辈亲人教育,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可我们想过吗,“礼”是什么?“貌”怎么讲?有礼和无礼的标准是什么呢?

是的,这篇节选的小短文,就出自于专门“讲礼”的书《礼记》。《礼记》里面大约有50篇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不同,但大多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和他们的学生所写所记,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而西汉戴圣把这些文章进行了选编,就是现传的《礼记》版本。

“礼”,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最初就是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这个制度定好了,全社会都应该遵从,什么仁义道德,什么尊卑有别。

虽然,现在说起来多有时代违和感,但其中的文章有的短小生动、阐明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深刻。

有意思的是《礼记》的编者,小戴。小戴是西汉极度著名的礼学家,专门深入研究“礼”,成就卓著,威望很高。但因为研究而成名之后,戴圣有点居功自傲,时不时干出一些逾越法纪的事,这时候,他已经忽略了自己研究的“礼”了。

违法违纪、行为不检、说坏话泼脏水等等,都干过,相当不“礼貌”。但反转的是,被泼脏水的政敌,在小戴儿子牵连入狱的案子上,秉公办理,无罪释放,而且人家也根本不是“礼”学大家。这让小戴非常惭愧,无地自容。

所以,很多时候,学问和品性,实在是两样东西,也还是那句话“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兑(yue)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重难点注释:

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命, 《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学(xiào)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xiào)是教的意思。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大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