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与爱,谁是谁的延伸?

我们都记得第一次坠入爱河的感觉。在外人看来,你如痴如醉、丧失理智;不管你自以为有多强大、自由、独立,都会成为这种感觉的俘虏。


当你在情网之中,任何事情都能让你想到自己所爱的人。他(她)会变成你世界的中心。朋友说你提起他时两眼放光。你寝食难安。一想到可能要与他分别,你就心如刀绞。


坠入爱河的体验如此势不可挡,这背后是有生物学原因的。这些情绪服务于演化目的。具体来说,它们允许两个人以特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生育后代并为后代维持有利环境的可能性。


神经生物学家们知道爱情通常分三个阶段:欲望、吸引和依恋。在第一阶段(欲望)中,性激素创造生理上的性兴奋;在第二阶段(吸引)中,多巴胺使人对欲望的对象产生强烈的感情,这往往与真正的成瘾多有类似 ;第三阶段则发生在确立关系的情侣/夫妻之间,在依恋状态中,催产素和血管加压素 (所谓“拥抱激素”)促进长期的结合,因为养育后代所需的时间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爱情往往是性欲的延伸。(性学中的“欲望”指的是想要与某人建立短期性关系,而不是像恋爱那样长期的情感交往。)但这并不意味着爱与性是同一的——即使上述研究表明爱情和欲望是有重叠部分的。


即使对彼此没有深刻感情(甚至不喜欢对方),两个人也可以进行狂野、激情的性事。同样,纵使伉俪情深,性方面也可能不合拍。不过确实可以说,有感情融入的性事更好(当然,除非你害怕亲密关系)。在从事性学研究时,我看到过无数的案例:任何一个成分缺失,都容易引发问题。比如,依然爱着彼此的老夫老妻,因为性需求得不到满足而突然结束婚姻。


大谬不然的想法比比皆是。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心里会把性和爱混淆,以至于相信对伴侣之外的人有欲望,就意味着他们和伴侣并不合适。也有人认为,与某人发生性关系就会使得那个人爱上自己。


现有的证据表明,人类可能生来不适合单配偶制(monogamy)。先别生气,让我说明白些:作为只有一个伴侣的人,我不是在说单配偶制是不可能的或错误的,也没有在为出轨开脱。但我们的本性确实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即便处在充满爱意和幸福的关系中,我们也可能以某种方式渴望着“第三者”,而且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如果我们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话。


让我惊讶的是,有些夫妻/情侣极少交流这些问题。每每听说一对情侣在婚前对性偏好闭口不谈时,我总是感到很错愕。相爱并不能预防人们有朝一日开始不满自己的性生活,也不能保证当他们的性冲动明显不契合时,一切问题都能神奇地自己解决。缺乏性亲密的情侣关系是种相对普遍的现象,人们却少有谈论


2019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项研究调查了11500名成年英国人,

15%的男性和34%的女性报告称自己对性缺乏兴趣。特别是对女性而言,处于一段关系中超过一年或与伴侣同居,与性兴趣的下降有统计相关性。这一结果也在其他研究中得到证实。总体而言,数据显示,关系持续的时间越久,女性的欲望减少得越多,而男性的欲望倾向于保持相对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