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运动员喜欢半程动作,小白说这是不标准,想要增肌该怎么选?

导语

训练动作一直是健身爱好者乐于探讨的话题之一,这其中,全程动作和半程动作到底哪个好也一直被争论不休,有的人说动作就该做全程,半程训练不标准,是偷懒的表现,增肌效果也不好。不可否认的是,全程动作的确有很多优点,但为什么很多顶级健美运动员都喜欢把动作做一半呢?这完全与上面的理论大相径庭啊!阅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就会有所感悟,并且也明白了该如何选择半程or全程。

健美运动员喜欢半程动作,小白说这是不标准,想要增肌该怎么选?

如何定义全程动作?

首先,我们要知道如何科学的定义全程动作和半程动作。实际上,大部分人对全程动作的定义都太过片面,因为全程动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关节全程与肌肉全程不同步

就拿卧推来说,全程动作应是推起杠铃到最高点,手臂充分伸展到接近锁定;下放杠铃,触碰胸部,但这只是在关节层面上的全程卧推,因为胸肌跨过肩关节与手臂相连,它不仅能够使手臂做类似于卧推的运动,也能使手臂做类似于夹胸的运动,即让手臂充分内收,以上两种运动合并起来才能称为胸肌的全程运动。

健美运动员喜欢半程动作,小白说这是不标准,想要增肌该怎么选?

然而,把夹胸和卧推合并成一种动作是不现实的,所以要想练出饱满的胸肌,就需要做至少两种动作。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训练动作都是基于肌肉的运动功能所演变来的。

2. 关节全程与肌肉全程同步

例如哑铃弯举。在做一次哑铃全程弯举时,肘关节要经历伸展-屈曲的过程,肱二头肌同样也经历了放松-收缩。也就是说,弯举这个动作可以全面的刺激肱二头肌。

从以上两个具体事例可以看出,对于体积较小、功能单一的肌肉来说,更容易通过某个孤立动作同时完成关节和肌肉的全程训练;对于体积较大、功能繁多的肌肉来说,在某个动作中,关节全程和肌肉全程很难做到同步,所以,这部分肌肉要用多种动作来全方位刺激。

健美运动员喜欢半程动作,小白说这是不标准,想要增肌该怎么选?

以增肌健美为目的的训练

增肌健美,让身材看起来更好是大多数人走进健身房的目的,从动作幅度这个层面来看,全程动作也不是增肌的唯一选择,并且有些全程动作的训练效果并不好。用三个常见的训练动作来举例。

1.双杠臂屈伸

双杠臂屈伸既可以刺激胸肌也能够刺激肱三头肌,需要肩关节和肘关节共同完成,以关节为准的全程动作应是躯干下降,手臂弯曲成锐角,躯干尽可能的低;躯干上升,手臂充分伸展,肘部接近锁死。在实际训练中,部分水平比较高的训练者喜欢手臂弯曲成90度甚至大于90度时就停止,这是为了使肱三头肌能够承受持续的张力,避免胸肌过多的参与。也就是说,虽然是在做半程双杠臂屈伸,但对于肱三头肌来说是有必要的。

健美运动员喜欢半程动作,小白说这是不标准,想要增肌该怎么选?

2.哑铃臂屈伸

哑铃臂屈伸的目标肌群是肱三头肌,动作模式与弯举类似,都是需要手臂的伸展-弯曲来完成。如果将其分为顶峰收缩和放松状态两部分,那么在顶峰收缩时,肘关节锁死会对肱三头肌有更强的刺激作用;而在放松状态时,如果手臂弯曲角度过小,大臂与小臂的距离过近,肱二头肌以及肱肌就会发力,这时的臂屈伸可能就变成了锤式弯举。从这一点看来,全程动作会降低训练效果。也就是说,在动作模式相同的情况下,要根据训练对象选择是否做全程。

健美运动员喜欢半程动作,小白说这是不标准,想要增肌该怎么选?

3.哑铃弯举

上述文章已经列举了很多哑铃弯举的例子,在这里重提的原因是其非常具有代表性。有些经验不足的训练者为了达到做全程动作的目的,会让手臂完全伸展以及极限弯曲,这样做实际上是一种偷懒行为,因为在动作的最顶端和最底端,肱二头肌承受的张力最小,尤其是在两种极限情况下持续时间比较长时,肱二头肌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而不是持续性的收缩,所以,训练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从这一点看出,极限全程的动作是没有必要的,它可能会白白浪费你的时间。

健美运动员喜欢半程动作,小白说这是不标准,想要增肌该怎么选?

以提升力量为目的的训练

这种训练目的偏向于力量举,即让多肌群多关节共同协调工作,将重物从A点移动到B点。一般来说,力量举运动员的块头都很大,但肌肉线条并不明显,整体美感也不强,这多半是与他们的训练模式有关系。在力量举训练中,会有两种类型的半程训练:

1.将动作路程最小化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容易的推起大重量,因为在负重不变的情况下,缩短路程是唯一能够使总做功减少的办法。如果再以卧推举例:力量举运动员们的起桥幅度很大,甚至到了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步,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让胸肌足够高,从而减少杠铃的运动距离。

2.将动作简化,方便针对特定肌群进行训练

当做传统卧推时,杠铃触胸后才算完整的全程动作,这时的胸肌被充分拉伸,手肘也降到了低点,当要再次推起杠铃时,肱三头肌是主要的发力对象,随着杠铃的上升,胸肌才逐渐回到主导地位。所以,如果训练者的目标是尽可能多的刺激胸肌,他就会选择木板卧推或者地板卧推,以通过客观限制条件避免全程卧推,以帮助其突破粘滞点。

健美运动员喜欢半程动作,小白说这是不标准,想要增肌该怎么选?

这一点与上文的第二点类似。

两种以半程动作为基础的训练方式

代谢训练

还是以弯举来举例,如果只做动作的上半程,即弯举30度,这样就能够避免血液从肱二头肌中流出,从而使其一直处于收缩状态,当接近结束时,肱二头肌的酸痛感会十分明显,同时也累积了很多的代谢压力,这种半程动作同样也适合侧平举、绳索夹胸等单关节动作。

对于伤病初愈的训练者来说,半程动作也是不错的选择。例如:你的手臂不能举过头顶,那就做上斜方45度角的绳索划船动作,这样就避免了手臂过顶带来的二次伤害,同时也能保证肩关节的运动,从而让滑液滋润关节,促进其更好的恢复。

健美运动员喜欢半程动作,小白说这是不标准,想要增肌该怎么选?

21次训练法

这是健美运动员常用的高阶训练技巧,整个过程可以分为3个部分:7次全程动作、7次上半程动作、7次下半程动作,目的是累积代谢压力,让训练更高效。相比于普通的常规组训练,21次训练法可以带给训练者更强的泵感。

总结

以完成大重量的训练为目标:可以采用半程动作,例如相扑式硬拉、力量举式卧推,它们的特点之一就是缩短做功距离。

以增肌为目标:首先要明确训练对象,了解动作原理,之后可以选择某种动作的前半程或者后半程,对薄弱肌群做针对性训练,这样既能够达到目的,又能节省训练时间、体力,同时降低了极限状态下受伤的风险。

健美运动员喜欢半程动作,小白说这是不标准,想要增肌该怎么选?

结语

有时眼见不一定为实,健身也是如此,大部分人印象中的全程动作可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程,所以要根据客观情况来定义。实际上,半程和全程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好与坏,我们只需要根据自己的训练目的来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