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晚年为什么没有杀和珅?

yvdlhq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人年龄大了,就喜欢听好听话,这是人之常情。

乾隆皇帝老年像

乾隆也是一样,上了年纪之后,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自诩十全老人。好嗨哦,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高潮,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而投上所好,正是每一个奸臣的必备技能。

和珅知道乾隆皇帝爱好字画、古玩等文物,于是就留意四下搜罗奇珍异宝,得空进献给皇帝。就连当是来中国的朝鲜使臣都有记载,有一年,和珅在秋节之时,进贡一个精心覆盖着黄帕的架子,架子上放着什么宝物呢?原来是金佛一座,长达数尺,异常珍贵。原来和珅知道乾隆皇帝笃信佛教,特意让人打造了这个特殊的礼物,皇上收到后果然很开心。

和珅像

据说乾隆晚年之时,说话不清楚,大臣和皇子们都不知所云,唯独身边的和珅能知道老皇帝的意思,这也真是独门绝技了,你说老皇帝能离开和珅一天吗?当然是形影不离,和珅在转达大清国的最高决策旨意的同时,自己也成了一人之下的权臣。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了中国,这些外国人,早已被大清国的鼎盛气象,紫禁城的雍容华贵折服,令他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件事:“有一个官员,身居高位,谈吐优雅,气质不凡,很有大国宰相的风范……”这里说的这位高官,就是和珅。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马嘎尔尼等人同时也记载:(乾隆皇帝)刚躁之性,仍不以此少减,即如现在所存皇子,仅止四人。而此四人之中,乃无一人能略握政柄。宁举全国政柄,付诸相国和中堂一人,而绝不计及将来承继问题,其意见如何,颇非他人所能揣测,然论者每谓现存之皇子四人,均为皇帝所不喜之。”

老年的乾隆皇帝

由此可知,乾隆皇帝晚年喜欢和珅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杀了他?乾隆当然知道和珅也有伸手过多的事情,但是还是没有动过和珅,也许老皇帝正是想把和珅留给儿子,让儿子嘉庆上位后有个立威之壮举。

嘉庆皇帝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因为对于乾隆来说,和珅的存在对他来说利大于弊。

朝廷的安定,需要正派和邪派互相的斗争,只有这样做,才没有人有时间去惦记乾隆的

皇位!

和珅他虽然是个贪官,但是他并没有取代乾隆的的意思与能力,乾隆深知这一点。

和珅有能力

不得不说,和珅也是个有能力的人,他精通很多少数民族的语言,如满语,汉语,蒙

语,藏语他都会。而且事情也办得很漂亮,他办的很多事,都相当不错,这省去了乾隆

的很多麻烦。

和珅理财有道

和珅作为一个由侍卫起家的官员,由于起初任职过库管大臣,所以他在工作中学习到了

如何理财,而且也在这方面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因此乾隆也因为和珅这一点很赏识

他。

和珅是乾隆晚年唯一的乐趣

和珅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能身居要职,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他非常会察言观

色,拍马屁技术也是一流的,这一点也非常符合乾隆的喜好。

乾隆退位后,虽依然掌握着大清的最高权力,但新君嘉庆登基,不免大家都把焦点注意

到了嘉庆身上,这使得乾隆就真的成为了孤家寡人。而此时,只有和珅整天围着他转,

各种拍他马屁,使得乾隆即使退位了,依然很开心。

乾隆非常在乎自己的名声

乾隆作为一代圣君,文治武功在历代帝王中也是佼佼者,因此他自诩为“十全老人”。

由此可见,乾隆非常在乎自己的名声。

所以乾隆如果还活着时,除掉和珅,必定会给自己的政治生涯流下污点,被后人非议。

在加上和珅也是乾隆在位时,经常夸赞的大忠臣。

和珅是乾隆留给嘉庆的遗产

和珅贪财,乾隆知道,和珅位高权重,乾隆也知道,之所以乾隆不杀和珅,那是因为乾

隆觉得,和珅不仅是一尊财神爷,还是一个很容易扳倒的权臣。

所以如果嘉庆登基,杀了和珅,不仅国库可以马上充盈,嘉庆的威信也可以提高不少。

估计乾隆之所以想让嘉庆立威,也算是退位后这几年对嘉庆压制的一种补偿。

总结一下,和绅此人之所以深得皇帝的宠信,最重要的一条是揣测上意,能够时刻替皇

帝赴汤蹈火,把皇帝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办,皇帝烦心的事情,和绅来办。久而久

之,乾隆当然就把和绅当成自己的一部份了,当然会重用了。

其实现在也是这样,只要揣测好上司的意思,搞好和同事的关系,也可以在公司内左右逢源,财源广进。


江水趣谈


第一,和珅善于观察细节,懂得乾隆心思。

第二,乾隆通过和珅把其他官员手中的钱收集起来,留给儿子嘉庆帝处置。

1、和珅此人确实有才。他从官学毕业后考过一次科举,但落第之后就听从其岳父的意见去选了侍从。有一次乾隆用论语中一句话来下旨,虎兕出于柙。当时在场大臣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和珅启示说是皇帝要追究看守人的责任,被乾隆赏识。

2、据说和珅长相清秀。乾隆觉得其酷似因乾隆被处死的一个妃子,故而重用和珅。

3、和珅擅长拍马屁。在乾隆日益昏聩的老年,越来越听不进忠言,又好大喜功,自诩十全老人,认为自己能够及的上祖父康熙、父亲雍正,而和珅就用此来麻醉乾隆。

而且,和珅知道乾隆深深地爱戴他的母亲。所以和珅就竭尽自己的一切解数来讨好皇太后,特别是在皇太后归天的时候,和珅不是像其他大臣一样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而是时刻陪在乾隆身边,痛哭流涕,一连几天,茶不思,饭不想,赢得了乾隆的好感。

4、和珅被乾隆重用初期,确实做过几件令乾隆高兴得事情。比如审判李侍尧,在乾隆心中留下了清正廉洁的印象。而且和珅在官学内苦读,掌握了汉、满、藏、蒙语,在关键时刻总能发挥作用,深得乾隆喜爱。


锣鼓子


前言,和珅对于乾隆来说可谓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和珅确实用起来很顺手,很会揣摩皇帝的心意,恨的是,和珅贪腐,结党营私已经非常明显了,明知道和珅是个贪官,为什么乾隆又不及早处置呢,原来,乾隆爷也不是老糊涂,他是有自己的一番盘算的。


第一,和珅的确是一个能臣,有能力善理财,也善溜须拍马揣摩圣意。

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生于乾隆十五年,从一个小小的世袭轻车都卫一直升到领班军机大臣,首席大学士,内务府大总管等十数个职位,和珅能力出众,善于经营官场,溜须拍马,少年时就博学多才,通汉、满、蒙、藏等语言。因此甚得乾隆喜爱,即便乾隆到了晚年,也是和珅陪伴左右。


第二,做了很大的一个局,把和珅的能量用到极致,由儿子嘉庆处置便于新皇立威。

乾隆不知道和珅为人吗不知道和呻贪腐吗,乾隆心知肚明,留和珅给儿子嘉庆帝诛杀就是为了做一个局,老皇帝乾隆还是深谋远虑的,老皇帝把左右逢源之术玩的炉火纯青,朝堂之上,就是需要两股实力均衡,要是都是正直廉政之士那谁帮着皇帝敛财呢?你和珅尽管去贪,能花用多少,到时候还是一锅烩,只要不侵扰到皇权,老皇帝是听之任之的。很大的一个局,乾隆晚年,把和珅留在身边照顾,其实就是对他进行看管,可以让自己儿子腾出手来,乾隆一死,嘉庆马上处置了和珅,继得了惊人的钱财,又震慑稳定了人心,为儿子稳定朝局。这就是乾隆留和珅性命的原因。


唯恋无名


乾隆为何舍不得杀和珅?

细读《乾隆原典》和《和珅传》后,就可悟出乾隆与和绅之关系绝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其中攸关两人际遇、、爱好与志趣等诸多因素, 说到底他们二人之间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利用的矛盾统一体,原本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融洽关系。

乾隆做太子的时候,一次进宫,看到雍正的一个娇艳无比的妃子,正对镜梳妆,不禁想和她开个玩笑,于是就从后面用双手捂住了那个妃子的眼睛,妃子不知就里,遂用梳子往后击打,正好打到了乾隆的额头上。宫人见了太后,就说那个妃子调戏太子,将她自尽。乾隆觉得对不住这个妃子,就用在妃子的颈上点了一下,悲痛地说:我害尔矣,魂而有灵,俟二十年后,其复与吾相聚乎? 后来,和珅入宫侍驾,乾隆越看和珅越像那个的妃子,验其,果见其颈上有一。叩其年龄,也与那妃子死去的时间相合,正是25年。乾隆愈发吃惊,遂认为和珅就是那冤死的妃子之后身所化。为偿还的孽债,乾隆对和珅关爱由加,处处袒护,致使和珅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以至,作威作福长达二十余年而不倒。



乾隆宠爱和珅,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还债之说不足全信之外,其中有和珅自身的原因,也有乾隆的原因,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封建的机制,互起作用,才成就了这一对令人难解的君臣之缘。 和珅生于钮牯禄氏旗,属于,幼时丧父,家境贫寒,使他过早的尝尽了世态的炎凉,同时也使他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他认为:只有有了钱,才能被人尊重;只有有了钱,才能做人上人。这一认识,为后来他疯狂敛财打上了深深的印记。

为了出人头地,还在官学读书时,他就奋发努力,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为后进入清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说和珅身材忻长,眉清目秀,不仅是个标准的美男子,而且还是一个、出口成章、处事机敏的干练之材,而且以最会理财、敛财专长。例如:在他任之前,这个主管事务的机构经常入不敷出,常常亏空,和珅做了之后,内务府不仅不亏空,而且还略有盈余;他不仅善于从各省、织造、及富商大贾那里聚敛钱财献给皇上,而且还首倡施行,收入所得全部并入内务府特别收入,以满足乾隆骄奢淫逸和铺张的生活需要,这点深得嘉许。



和珅相貌俊俏且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平时巧答应对、处理政务干练,都是乾隆不可多得的助手。从这一点上看,和珅受宠不仅仅是靠溜须拍马,而且是确实也有一些过人之处,不然他也不会做到清朝的文武兼备的一等公爵。

当然,和珅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对乾隆的忠心耿耿和善于揣摩乾隆的思想意图,他处处变着法儿哄乾隆高兴,可谓乾隆的密臣。

乾隆爱好黄金,他就建议乾隆建造万佛楼,让和各级文武献给皇上金佛,借以敛财;乾隆喜欢谈史,自誉无所不知,他就在编纂二十四史时在明显的地方故意抄错,让乾隆一一指出来,以显示皇上的英明和学识渊博,借以满足乾隆的虚荣心;另外和珅在乾隆面前不失时机的表现自己的忠心,比如既便他成了一等侯爵,在乾隆面前仍然自称奴才,而不是像别的大臣那样自称臣或老臣,有时碰上皇帝咳嗽,他也总是亲自以进之,时时处处都给乾隆留下是自己人的感觉,这在个人感情上对于取得乾隆的信任绝对是必要的。



当然他的这些手段都没有白费,皇帝的信任换来了和珅的光辉前程,也造就了一个权倾朝野、携天子以令诸侯的窃国大盗。

然而乾隆一代圣君不可能不知和珅罪行,皇帝深知和珅贪污再多,再会敛财,资产也再大,也在大清国范围之内。这种建功治国立威的的事留给将来的新君吧。要不然也不会在处理和珅的问题上留下"留全尸"的遗诏。


所以小编认为乾隆舍不得杀和珅的原因是乾隆需要依附和利用和珅,和珅对乾隆帮助非常大。


小萝谈谈吧


提起清朝的大贪官 ,相信不少人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和珅和中堂,虽然和珅 是清朝的第一贪官,但是我们从影视剧中可以了解到,乾隆皇帝似乎对和珅很好,据说嘉庆帝在下令抄和珅家时在和珅家中总共搜出了白银8亿多,是当时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更是当时国库中白银数量的 四倍,大清第一贪名副其实,那么为什么贪腐的这么厉害,乾隆帝在当时却没有惩罚 过和珅呢?


第一是因为和珅 确实有才能,和珅能做到这么大的 官除了 因为他会怕马屁 说好听的话 之外 ,跟他的能力很强也是分不开的 ,他很有经济头脑,非常符合乾隆帝对人才 的选拔需求 ,最重要的是他忠心耿耿,虽然权利很大 ,但是却从来不结党营私 ,他 也很清楚皇帝的 底线在哪里,要知道皇帝什么 都可以容忍,唯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和珅虽然很贪,但是他从不去触碰乾隆的底线,没有让乾隆感受到威胁,不然到了乾隆晚年,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处理政务的时候,早就把他杀了,就是因为和珅威胁不到乾隆,所以乾隆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为难过和珅,这也说明了和珅虽然很会溜须拍马,但是他对乾隆皇帝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像他这么有才又深得皇帝喜欢的大红人,想要攀附他的人 绝不会少,所以和珅要是想拉小山头绝对是很容易的,但是他从没这样做过,有才华又忠诚,还不结党营私,这样的官员乾隆怎么不喜欢?



第二点正是因为他贪,皇帝才不杀他,因为贪 是和珅的弱点,一个有弱点的人是很容易扳倒的,如果说和珅一点都不贪,不求名不求钱,也不结党营私 ,那皇帝才会猜疑他,因为这会让皇帝看不透他,这些东西都不求,那势必是想求一个 更大 的东西 ,什么都不要意味着这个人就没有缺点了,没有缺点的 人有多可怕?再来说说和珅另一个招乾隆 喜欢的 地方,那就是很会站在皇帝角度 想问题,并且 很会 为皇帝排忧解难 ,很会拍马屁 ,一次乾隆母亲病重,他 哭的 比乾隆 还伤心,而且他对乾隆 的 阿谀奉承 之 词每天 都不带重样的,皇帝 能不 喜欢他吗?



第三就是他虽然贪但是贪的有底线,就比如 赈灾的钱,救灾民 的粮食 ,他就不贪,都说水之清则无鱼,任何一个朝代 都无法 杜绝贪腐的现象 ,但是如果一味没有 底线的 贪腐 ,势必 会 惹得天怒人怨,没有好下场,所以说他虽然 贪,但是还没到泯灭人性的那一步 。


说起来和珅也只是被乾隆这个老狐狸 坑了一把 ,和珅再聪明 再能 贪钱也终究 不是皇帝 的对手 ,就像是孙悟空无论怎么蹦跶都跳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乾隆 算盘 打 得很响亮,你和珅贪污 再多 的钱 ,也都还是 我 皇家 的 钱,只不过是暂时 放在 你那而已 了,所以嘉庆帝一 登基就把和珅 打入大牢 ,下令查办了 ,但是和珅还是没有害怕 ,因为很多事情他和乾隆已经达成了共识 ,早知道会有今天 这样一个 下场,乾隆还给他留了 一封保命的遗诏,本想着自己能够免去一死,谁知打开后 上面 只写了一个留全尸,这种结果和珅 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自己忙活 一辈子 ,原来 都是乾隆帝故意的,只是乾隆手中的一步棋,不得不说 乾隆心机 十分深沉 啊 。



溪仔x


和珅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甚至有人觉得他应该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最大的贪官。根据嘉庆朝的《查办和珅案》,初略估计和珅贪污的总价值高达11亿两白银,而当时清朝的国库年收入是在7千万两白银,和珅贪污的总价相当于是清朝国库15年的岁入。这么庞大的贪污金额,也难怪有人称他是历史上最大的贪官。

作为康乾盛世创造者之一的乾隆,这样一位有作为的皇帝,难道不知道他的眼皮子底下,有这么一位大贪官吗?不,乾隆肯定是知道的,只不过他并不想动和珅,也没有必要动和珅。毕竟留着和珅远比杀了他有用。那么,和珅到底对于乾隆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一、和珅能力突出,能急乾隆所急

和珅在短时间内,就坐到了很高的官位,这不仅仅是乾隆的宠爱所致,更多也是他有着足够的才干、过人的情商。对内,他能平衡朝堂之间的政治势力,让乾隆能居中权衡,体现皇权的至高权威。对外,和珅懂得多国语言,能够处理各国使节的公文,乾隆找不出其他人能够替代他。

二、和珅能帮着乾隆充实小金库

内务府作为皇室的财政支持部门,在和珅成为总管之前,是经常性亏空,皇室想要用钱,往往是无钱可用。而和珅当上总管之后,不仅利用他的官位为内务府拓展财源,更是首发“议罪银”制度,有罪之人只要交钱,就能抵消罪状,所得财务均上交内务府,大大充实了乾隆的这个“小金库”,乾隆晚年之所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他频繁出游江南,以及各种门面工程的大肆花销,全靠内务府库有足够钱财。

三、和珅很了解乾隆的心意

和珅从小为了接近皇帝,就刻意学习乾隆的书法和作诗的风格,甚至是兴趣爱好,都是照着乾隆皇帝的喜好去学的,这就让接触到和珅后的乾隆很对口味。和乾隆相处的越久,和珅越是了解乾隆的言行举止和行事风格,往往乾隆都不需要开口说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和珅就能心领神会的去办事了,揣摩上意如此之深的和珅,自然得到乾隆的极大信赖,放眼乾隆一朝,还没有谁能够如何清楚乾隆的脾性,对于这样一个人,乾隆自然舍不得弄死他。

四、留给新皇立威之用

乾隆深刻明白,新皇帝嘉庆在各方面的表现,未必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他的性格注定了他只是个守成之君。虽然已经登基,可仍旧是乾隆总揽大权,对于文武百官并没有多大的震慑力,这对皇帝的权威是致命的。既然和珅这么对自己的脾气,那不妨先留着,等到自己百年之后,留着自己的儿子来处理,反正自己眼不见心不烦,这对嘉庆来说,是最好的立威机会。到时候,国库又能有一笔庞大的收入,怎么看都是一举两得的好买卖。

所以说,不论是哪一方面的原因,乾隆都不会轻易对和珅下手,毕竟比起杀死和珅,留着他的好处更多,何必白白浪费人才呢。


无名十三


当皇帝不是一个好混的差事,除了开国皇帝因为有战功,而容易慑服臣僚外,在他身后继位的毫无战功的皇子都不好混。比如朱元璋的皇位接替者朱允炆,一上位还搞什么“削藩”,结果弹压不住造成了燕王朱棣谋反,把自己命都搭上了。

康熙亲政的时候只有十四岁,到他扳倒鳌拜用了几年的时间,这期间他装疯卖傻,偷偷训练府库兵力,才有了后来大权在握的威风。

乾隆刚继位的时候,也面临同样的困境,雍正将他托付给张廷玉和鄂尔泰两个人,也就是说这两人将会成为乾隆的“绊脚石”,他们只当乾隆是个孩子,没把他放在眼里。

乾隆指挥不动这两人,这两人公然结党营私,鄂尔泰代表满人,手中握有兵权,因为肆无忌惮,张廷玉是汉人的代表,他们的武器是“孔孟之道”,他们掌管着天下读书人的嘴,这是无形的杀人武器,也挺厉害。

乾隆谁也斗不过,只能坐山观虎斗,后来慢慢摸到操控他们,而不被他们发现的门道,于是他用一方去打压另一方,时而加入这一方,时而加入那一方,做得不动声色,以至于两人都没发现,已经变成皇帝手中的棋子,这就是“帝王心术”。

所以回答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就要注意到皇帝的“帝王心术”。

一般大家会认为,不杀和珅有几个原因:

第一,和珅确实有才,乾隆曾经用论语的一句话下旨,无人能看懂,而和珅看懂了,他说:“虎兕出于柙是说皇帝要追究看守人的责任”,乾隆十分赏识他。

乾隆有时候熬夜看书,和珅给他点灯,乾隆看不清书上的注,和珅问是哪一句,都能倒背如流。

第二,和珅的从政才能。和珅在上任初期就干脆利落地审判了李侍尧案件,当时和珅还是一个清官,一心报效国家,刻苦学习理财,他管理当地布库,让当地钱财大增,和珅在断案和理财方面都有天赋,这就是政治才能。不过,他审判的李侍尧贪污案的银子大都进了他的腰包。

第三,和珅的外交才能。和珅在清朝的外交事务担任重要职位,连英特使马戛尔尼也对和珅的外交手法十分赞赏。

和珅会满、蒙、汉、藏几种语言,在他的同僚面对外国人说话一脸懵懂的状态,和珅总能巧妙答言,充当两边翻译,谈笑风生而且诙谐幽默,很给大清长脸面。

第四,和珅的情商高。“机敏,善于察言观色”这是当时的高官对他的看法。乾隆身边也缺个能懂他的人。

第五,和珅的财商高。和珅发明了“议罪银”,这让乾隆的小金库饱满起来,为他下江南提供了经济支持。

这么得力的助手,皇帝没理由不重用他,毕竟人才难得,歪才更难得,关键时候和珅还可以替皇帝背背锅。

对于皇帝而言,他并不反感能人贪污,他怕的是能人造反。如果人人都像鳌拜一样,不要名利,只要权势,将家中财产散尽结党营私,为的是个“名”、求的是“威望”、博博的是“民心”,那皇帝就算是被玩废掉了,江山迟早得让出来。

贪财、好色,都是人性的短板,皇帝可以拿住此短板来钳制他。

皇帝手里有和珅的把柄,就能一辈子抓住他的小辫子,而和珅不倒,底下的势力就不会乱,一个和珅,能钳制多少臣子?

乾隆是何其精明的一个人。

最终他把和珅留给了嘉庆,也是“帝王心术”,为的是增加嘉庆的政治本钱,顺便替他收买了民心啊!


静说历史


和珅是乾隆养的肥猪,是给儿子嘉靖帝留的登基大礼,晚年的乾隆也不用再立威,所以不会杀和珅。



古代帝王在登基后,通常会新官上任三把火,立威或者立德,以显示新朝气象。立威就是处理前朝留下的贪官污吏或者权臣,比如康熙拿下鳌拜,唐高宗拿下长孙无忌,以显示新任皇帝的威信。



立德就是大赦天下或者平反前朝的冤案,比如接任宋高宗的宋孝宗,恢复了岳飞的名誉。明英宗复辟后冤杀于谦,其子明宪宗继位就平反冤案,招于谦之子回京委任千户之职。



新任皇帝不论立威还是立德,都是为了皇帝权威,便于新任皇帝获得威望,使之后的执政更便捷。



对于乾隆来说,和珅是乾隆一手提拔起来的,为满足皇帝私欲,干了不少卖官贪污之事,使满清官场风气一塌糊涂,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乾隆时期来的。



如果处理了和珅,世人会怎么看乾隆?掩盖一点的可以说是和珅上瞒天庭,欺骗了乾隆,错都是臣子,皇帝没错,但是这样也不能掩盖乾隆的用人失职。

如果不掩盖的说法,就是乾隆为满足个人奢侈生活,故意放纵和珅捞钱,于国于民不顾,只为个人私欲。



无论怎么说,一旦处理和珅,乾隆帝就相当于自己抽自己脸,乾隆个人名誉、威望都会下降。

而乾隆有个特点就是爱慕虚荣,好附庸风雅,一生写了5万多首诗,绝大多数都是打油诗的水平,用以装作文化人。又凑够十项功劳,自诩为“十全老人”。



对于这么一个爱慕虚荣的老爷子,让他自己打自己脸去处理和珅,是不可能的,不如扔给嘉庆帝,不仅解决了儿子威望问题,还为嘉庆帝解决了财政问题,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别以为乾隆不处理和珅是老糊涂了,可能乾隆心里默默地念叨“儿子,老爹只能帮你帮到这了”。



我是采薇,为您深度解读历史,欢迎关注。


野望史今


乾隆明明知道和珅利用职务之便敛财,却并没有杀他,因为他还有利用价值。

和珅可以为乾隆的铺张买单

每次提到和珅,大家都会想到“贪官”,和珅利用自己的职务贪污了很多钱财。在嘉庆帝扳倒和珅后,曾经用了数月对和珅的家产进行了统计,合计和珅的全部财产与清朝十五年的财政收入不相上下。

乾隆后期,国库开始空虚。那为什么乾隆能够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六下江南并且每一次都铺张浪费呢?因为乾隆有和珅这个钱袋子,为了讨乾隆欢心,和珅自掏腰包为乾隆的骄奢买单,满足了乾隆的需求。

如果杀了和珅,乾隆玩乐时就没有人买单了!

和珅总能猜中乾隆的心意

乾隆还在位时,和珅就十分地精通察言观色,每次都能把乾隆哄得十分高兴。乾隆自诩“十全老人”,和珅总能够利用自己和别人当陪衬,显得乾隆才华卓绝,让乾隆的虚荣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在乾隆退位后,大家都把重心放在了嘉庆帝身上,只有和珅每天围着乾隆这位太上皇转悠,陪着乾隆度过了晚年无聊的日子。

和珅是乾隆留给嘉庆的礼物

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我认为,乾隆留着和珅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他的儿子嘉庆帝。

新帝登基,需要做出功绩立威,稳固皇权。乾隆知道和珅的全部罪行,却一直按兵不动,直到乾隆驾崩后,嘉庆帝真正掌握了实权,和珅也知道自己的日子到头了。

和珅位高权重,利用职务贪污时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百姓怨声载道,嘉庆帝在乾隆驾崩后不久利用和珅的罪行扳倒和珅。如此一来,和珅的家产充盈了国库,嘉庆帝也因为除去这一贪官有了功绩。

乾隆真是下的一手好棋,利用和珅满足了自己,也帮助了自己的儿子。可怜和珅即使身为一代权臣,却还是无法逃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