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防疫,一位湖北小女孩在江苏宜兴的遭遇


全民防疫,一位湖北小女孩在江苏宜兴的遭遇

疫情虽在继续,温情却从不缺席。2月16日下午,年仅9岁的妮妮(化名)高高兴兴地从江苏省宜兴市周铁集中医学观察点走了出来。来接她的,不是妮妮的父母,而是她的“临时爸爸”之一——下邾村会计周雷。回的“温暖家”,也不是妮妮在周铁本身的住所,而是周雷的家。

原来,新市民妮妮一家是湖北人,妮妮跟随母亲在周铁镇下邾村定居多年。春节前,妮妮爸爸从湖北回来,适逢本就感冒的妮妮病情加重。下邾村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将妮妮送往定点医院,医护人员两次对妮妮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均显示阴性,排除了感染可能。妮妮终于可以回家了!可就在这时,妮妮的父母却接连发热,被送往相关医院隔离观察。

年仅9岁的孩子,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单独居家肯定不现实,谁来照顾她?这份责任和风险很现实地摆在了下邾村党总支书记胡幼昌的面前。“都是为人父母者,看到孩子这么小,身边无人照料,真的很心疼。”胡幼昌说,一定要带着情怀去面对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但如今正处于非常时期,这的确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胡幼昌连夜在办公室想办法,电话打了一通又一通,地方找了一个又一个。第二天一大早,胡幼昌匆匆将情况和镇党委、政府领导沟通,在确保多方安全的情况下,决定在镇集中医学观察点单独辟出一个地方来安置妮妮。

安置地点解决了,陪护人员怎么办?胡幼昌刚提出这个考虑,会计周雷就抢先报名:“我来吧,妮妮和我女儿曾是幼儿园同学,我和她也比较熟悉。”“我也来,疫情期间大家工作强度都比较高,轮流看护比较好。”村党总支副书记徐全民、徐锋也主动请缨。胡幼昌、徐全民、徐锋、周雷四个大老爷们不约而同充当起“临时爸爸”的角色,轮流陪护在妮妮房间隔壁,他们有着相同的目的:给妮妮一个温暖的“家”。

“孩子特别懂事!”这是村委和医务人员对妮妮的一致印象。周雷回忆起第一天陪妮妮去安置点的场景:“孩子初到安置点,和父亲视频时就说,我不怕,我会在这里乖乖的,等爸爸妈妈一起回家。”周雷说,看着妮妮一边说不怕,一边泪珠滚落下来的样子,心里直抽抽地疼。这么久以来,这是妮妮唯一一次流泪。每次镇领导和爱心人士来看她时,她都会懂事地说:“谢谢叔叔阿姨。”

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又迎来返工潮,村防疫工作越来越重。每天要负责防疫平台数据上报,陪护时身边没有电脑,周雷常常只能拿一张纸,窝在一张小桌子上,对着手机上的数据一个个盘算。一边要照顾孩子,一边要工作效率,如何平衡?一个念头出现在周雷的脑海里,是不是可以把妮妮带回家照顾。周雷和家里人提出这个想法之初,家里人有过担心,毕竟妮妮父亲是重点地区过来的,有潜在风险。周雷一次次和家里人耐心解释,终于获得了家人的理解。

2月16日,周雷把妮妮接回了家。看到熟悉的小伙伴,妮妮立马和朋友玩在了一起。周雷还把女儿平时喜爱玩的玩具和爱看的插画绘本拿出来,陪着她们一起玩。胡幼昌、徐锋和徐全民也始终牵挂着这位“乖女儿”,一有时间就过来看看孩子的近况。周雷说:“看到妮妮脸上灿烂的微笑,我们几个‘临时爸爸’都放心了。”每天,周雷都会和妮妮的父母及时沟通,告诉他们孩子的近况。“今天孩子吃了红烧肉、青菜……”“孩子刚刚午睡了一个多小时。”……得知孩子得到很好地照顾,妮妮父母悬着的心也放下了不少。

“疫情阻挡不住春天的脚步,我们都期盼着妮妮一家团聚的那一刻。”胡幼昌说。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像胡幼昌、徐全民、徐锋、周雷这样有担当、有责任、有奉献的基层工作者还有很多,他们坚守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筑起了一道牢固又温暖的“防护墙”。

(江南晚报记者何小兵 通讯员李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