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cpu和手机cpu的差距有多大?

月下独自欢乐


就目前的现状,这个问题实际是比较x86架构CPU和ARM架构CPU的差距,因为它们都是通用CPU,理论上都可以用在电脑和手机上。

那么这两种架构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呢?x86是复杂指令集架构(CISC),arm是精简指令集架构(RISC)。精简指令集架构的优势是结构相对简单,可以在芯片上集成更多的寄存器,更多的寄存器意味着减少了和内存的数据交换,毕竟相对寄存器来说,内存还是很慢的;而结构简单就更容易实现低功耗,这就是为什么arm主要用于移动设备。

但从性能上来说,显然目前看x86架构相比还是有很明显的性能优势,为什么会这样?个人观点,有两个原因:

1)由于arm主要定位为移动设备,所以低功耗是其主要的设计指标,而低功耗就意味着cpu的主频不能很高。君不见,笔记本上使用的低电压版x86不也是比台式机使用的cpu性能要低的么。

2)虽然精简指令集cpu集成了更多的寄存器,但由于指令简单,所以必然有部分复杂运算要交由软件完成,也就是可能在x86中一条指令,在arm中就需要一个子程序来完成,再综合x86的主频更高,就导致了两者的性能差异。

当然Intel和AMD在x86架构中浸淫了这么多年,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必然也会存在一些先发优势。

精简指令集(RISC)和复杂指令集(CISC)之争已经持续了多年,但个人感觉RISC应该是大势所趋。


宜时合不


电脑CPU和手机CPU,说两者差距十万八千里毫不夸张。下面这张图上,比指甲盖还小的芯片,90%的人会说:这不就是手机CPU吗?

错了,这不是手机CPU,而是手机SOC芯片,CPU集成在SOC芯片里面,我们从外面根本看不到。

手机SOC芯片有个专业说法叫片上集成系统,简单说是在一块硅片上,集成CPU、GPU、ISP、NPU、内存等核心。来麒麟980的一张内部透视照让大家参观参观。图中红框处就是手机CPU,包括4个A76大核,两边各是两个A55小核,夹在小核中间的是4MB三级共享缓存。

可以看出,无论骁龙也好,麒麟、猎户座也罢,我们眼中的那片不及指甲盖大的芯片,其功能和一部电脑没什么差别(见下图)。

所以,高度集成化是手机CPU和电脑CPU的最大区别。

由于电脑机箱散热空间充裕,所以电脑CPU的设计类似草原跑马,没啥拘束,而手机SOC芯片内部狭小,设计CPU类似于微雕,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

由于工作环境的不同,导致两种CPU设计取向的差异,于是产生另一个结果,手机CPU的晶体管数量远少于电脑CPU,因而功耗也低于电脑CPU,自然而然,绝对性能也低于电脑CPU。

说到这里,需要就性能展开一点。

大家的普遍看法是,英特尔的X86架构的CPU比手机采用的ARM的CPU耗电多了。从绝对功耗看,确实如此,手机CPU满血跑的话,功耗可能在1瓦左右,i7要满血跑的话,功耗相当于100瓦大灯泡。

但论效率的话,英特尔的CPU反而实力碾压ARM的CPU。

国外有人对英特尔i7处理器和ARM的Cortex-A8处理器(广泛应用于机顶盒、路由器、打印机、数字电视等设备)在能源效率上作过专门测试,结果发现,英特尔处理器是高耗能高性能,A8则是高耗能低性能。

换句话说,做同样一件事,英特尔CPU消耗的能源比ARM的要少。

意外不意外?


魔铁的世界


毫不夸张的讲:手机CPU在处理能力上,是远远比不上电脑CPU。

如果把电脑处理器比作一个壮汉,那么手机处理器就是个七八岁的小娃娃。不存在贬低手机CPU的意思,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其中的缘由。

二者的架构不同

其实从本质上来讲,手机CPU和电脑CPU是不能比较的,因为二者的架构不同,就像问蚂蚁和大象谁力气大一样。先说电脑,绝大多数电脑使用的cpu架构是inter的x86架构,这种架构更偏向于高强度的计算,比较适合电脑的工作场景;

智能机使用的则是arm公司推出的ARM架构,特点是在低功耗的情况下,还能保证较高的计算能力,所以被各式各样的移动端广泛应用。不过请注意:低功耗下的高性能是相较而言,再不考虑功耗的情况下,手机cpu的性能肯定能在提升一截,但这样的后果就是发热严重,硬件损耗加剧,毕竟谁也不想抱着一个烫手“板砖”在手里玩吧。

集成度不同

严格来讲,手机CPU应该叫做手机SOC(片上集成系统)。

和电脑CPU类似(注意是类似),手机SOC也是通过把像NPU,GPU,内存等一系列元件集成到硅板上。但是!除了SOC,还有电池,天线模块等构件也需要挤到手机这么一块巴掌大的地方。这种结构注定了手机SOC不能做的太大,只要物理层面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手机CPU的性能就会一直卡在某个瓶颈处(所以高通年年挤牙膏也是情有可原)。<strong>

电脑就不一样了,只要用户乐意,主机机箱想弄多大就弄多大,实在不行加个水冷,根本不用考虑散热问题;电脑的主板除了芯片外,还可以插内存条,显卡等等,光是一块显卡的体积都要比手机的块头大。

另外,很多厂家都喜欢在宣传的时候说:“我们xx手机搭载了8个CPU”、“我们大有十个!”。听上去非常牛掰。虽然说按照常理来讲,核心数越多性能确实也越强。但不看频率谈性能就是耍流氓!手机cpu的核心是有高频和低频之分,也许前几个的频率是2.8Ghz,但后面的几个核心工作时的频率就只有1.6Ghz了。毕竟这个从用户的角度是看不到的,谁也不知道厂家到底有没有耍小心机。而且,目前大多数手机应用并没有针对多核的场景做出优化,也就是说,有可能你手机里只有一两个核心累的要死要活,其他的几位都在旁边看戏……

电脑就不同,如果打开设备管理器查看电脑cpu,你会看到每一个核心都是高频率的,同时电脑多线程任务要成熟许多,不是手机CPU能够比较的。

所以,手机CPU想要超过电脑,单单从软件层面上考虑是不行的,必须从硬件入手,这个难度同样也很大。


(最后,看的这么开心,麻烦点个关注吧,谢谢~)


爱思考的奥特曼


手机和电脑的CPU用的根本不是一类架构,我们家用电脑的CPU大都是使用的X86架构,这类架构较为复杂,非常适合密集高强度的运算,所以无论是办公电脑还是各类服务器,数据中心大都是使用的X86架构处理器,目前只有英特尔和AMD生产这类CPU。

而手机由于体积小,对发热和续航要求极高,所以手机处理器采用了更为高效的ARM架构CPU,这类CPU的特点是功耗极低,而且在低功耗下还能做到相对不错的性能,非常适合手机等移动设备。

电脑CPU和手机CPU两者多年来井水不犯河水,因为面对的市场完全不同,别看现在还有不少电脑CPU还是双核、四核,由于设计复杂度不同、频率和缓存不同,即使是拿目前最强的8核手机CPU也无法和电脑CPU相比,即使抛开架构不同的原因,手机CPU设计多个核心是为了保证降低功耗,因为里面有大小核的分类设计,性能差距很大;而电脑CPU中每一个核心都是高性能核心,单核运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睿频频率,多核一起工作时多任务性能则可以大幅增强。

单看主频来说,主流电脑CPU在奔腾4时代就已经突破了3Ghz,目前都是动辄4Ghz以上的8核CPU,而目前最强的骁龙855频率不过刚到3Ghz的门槛,性能最多也就是超过一些10年前的低端电脑CPU,毕竟手机还是把续航和发热表现更重要,性能够用即可,在半导体和电池技术突破之前,手机CPU的性能还会远远落后于电脑CPU,无论它有几个核。


嘟嘟聊数码


说起CPU,可能很多童鞋就要问了,现在的手机CPU都发展到8核心了,怎么性能上比起电脑的四核CPU呢,其实这里大家都犯了一个常规错误:就是将手机CPU和电脑的CPU直接划上了等号,从而进行比较,这是没有可比性的。


虽然电脑和手机的中央处理器都叫CPU,但是他们的核心差距就已经体现出了不同——架构设计。电脑上的处理器架构都是基于X86架构的,而手机上处理器的架构目前都是基于ARM架构的,两者的本质上已经出现不同,其次还涉及到另外一个核心店就是——指令集。

电脑CPU上采用的指令集叫做CISC,全称为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意为复杂指令系统,是非常庞大的指令系统,不仅内容丰富,同时对发出的指令含有针对性,执行效率非常高。而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为了降低手机处理器的功耗,提升手机的续航能力,采用的指令集是RISC,全称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意为精简指令系统,它的特点在于对常用的命令进行优化,赋予了处理器更简洁的执行环境,对不常用的功能则通过指令组合来完成。

显然,在架构和指令集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手机CPU和电脑CPU存在的巨大差异了,这也是为什么说手机处理器和电脑处理器没有可比性的原因。

除此之外,手机因为更加注重移动通讯功能,所以机身自然不能像PC那样宽大,狭小的空间里面要包含蓝牙、WIFI、处理器、主板、扬声器等等诸多电子元器件,因此对于处理器的功耗和散热势必就会有所限制,因此现在的手机处理器虽然即便为八核,但是仍然是4个大核+4个小核的处理器方式,比如高通骁龙855,就是由4个2.96GHZ的大核和四个1.6GHZ的小核组成的处理器,分别用于用户在待机、游戏、视频等不同的场景中处理不同的事情。而PC上的处理器每一个核心的性能都是满的,并且支持超线程和超频,比如英特尔i9-9900K这款处理器,单核心主频已经达到3.6GHZ,最高睿频可达5.0GHZ。


科技金轩文


如今,主流手机CPU都是四核、八核,联发科甚至开始研发十核了,而且主频也越来越高。因此,不少人认为手机CPU已经能够媲美电脑CPU了。其实过CPU性能不能只看核数和主频,下面将从架构、工艺、主频、核心等方面,为大家比较一下手机与电脑CPU的差别,看看差距到底有多大。

一、架构差异

架构只相当于一座建筑的框架,是最基本也是极为重要的部分。电脑CPU的架构有X86、X64等,而手机CPU主流是ARM架构,从ARM7、ARM9发展到Cortex-A7、A8、A9、A12、A15。

PC机是冯、诺依曼结构体系的计算机,而ARM是哈佛结构的计算机,指令结构也不一样,PC(指常见的X86CPU)用复杂指令系统(CISC),而ARM用精简指令系统(RISC)。

由于定位的不同,手机CPU要功耗低、廉价。所以采用ARM架构的CPU,运算能力大大低于电脑CPU的运算能力,同等频率CPU浮点运算能力相差在几千到上万倍。

二、工艺&主频

另外顺便谈谈工艺制程,手机CPU主流28nm,电脑主流22nm。虽然电脑略高,但是手机CPI的发展速度很快,正在朝着14nm迈进。

再来说说主频,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没有直接关系。决定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的综合指标,有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因素。

因为CPU的位数很重要,这也就是搭载了64位的CPU的手机比32位快的多的原因。手机CPU和电脑CPU架构由于不同,相同主频下电脑CPU要比手机CPU的运算能力高几十到几百倍。

三、核心的影响

手机多核其实应该叫多CPU,将多个CPU芯片封装起来处理不同的事情,你甚至可以戏称为“胶水核心”,也就是被强行粘在一起的意思。在待机或者空闲的时候,八核的手机也只能用到一到两个核心。

而电脑则不同,PC的多核处理器是指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了多个运算核心,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可以处理同一件事情,是多个并行的个体封装在了一起。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并行处理,双核就是单车道变多车道。

在处理同一件事情时候,核心的增多并没有手机CPU运算能力并没有实际性的增强,可以想象性单车道挤在八辆车上的场景。这也就是为什么Intel的atom手机处理器和苹果的处理器只有双核,却要比大多同频率四核处理器都强。

四、GPU核心

一般来说,手机GPU是与CPU封装在一起的在同一快SoC上,相当intel的核芯显卡。而电脑则不同,早期电脑的CPU通常都是助攻运算,视频和图形处理都交给显卡,显卡集成在北桥中。

后来有了独立显卡,而集显慢慢的集成到了CPU中,而现在核心显卡正在慢慢替代集显了。值得一提的是,Intel最新的核芯显卡功耗、性能都相当优秀,大有取代独立显卡的趋势。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很纳闷了。为什么很多旗舰手机都可以支持4K播放,而电脑播放4K视频却很吃力?其实这是因为有的手机针对H264/H265视频,专门做了特殊的算法优化和硬件上的调整。

所以这些手机播放4K视频通常是硬解,不但不会卡,而且CPU占用率极低。其实电脑也不弱,最新的CPU不但可以软解4K,也可以硬解4K,连最低端的Atom Z3735F播放4K都毫无压力。

造成这个假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传统于PC市场的疲软,电脑的更新速度远不及换手机的速度,导致最新的硬件解码技术无法在PC上展现,让很多人误以为电脑的视频播放能力不如手机。

小结:

通过以上比较就可以知道,购买手机不能只看CPU、主频、核心数,也要看架构、位数、GPU。虽然移动终端产品在不断飞速增长,但想要要替代桌面电脑,还有很长的路要


王者荣耀主播加电商平


如今的智能手机总给我们一个错觉,就是已经强大到可以替代电脑。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虽然我们有很多工作可以在手机上完成,手机上也有很多好玩的游戏,但是最终为我们会发现,真正能称之为生产工具或者专业游戏机的,始终还是电脑本身。

因此手机CPU的性能是否超越了电脑CPU,这点我觉得答案已经不需要我们多说,肯定是还没有的。只是有很多厂商在发布会上强调自己手机CPU性能有多高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与电脑CPU的成绩相比。然而目前实际上并没有一个跨平台的测试软件可以公平地展现电脑CPU与手机CPU之间的性能差距。

以GeekBench 4测试软件为例,苹果A11 bionic处理器的多核成绩是1万分出头,而Intel Core i3-7350K也是1.1万分左右,难道苹果A11就能媲美Core i3了吗?其实并不是,因为苹果A11跑的是iOS系统,而Core i3用的是Windows系统,按照Geekbench 4的设定,跨系统的分数是不能对比,因此在发布会上直接拿Geekbench 4得分然后说手机CPU媲美电脑CPU的都是耍流氓。

如果非要对比的话,我们也只能找一些真正的跨平台设备来对比,例如采用高通骁龙835 SoC打造的Windows 10 Pro笔记本电脑。有一款名为TP370QL的华硕笔记本电脑,其采用的就是高通8核处理器,主频为2.21GHz,如无意外就是目前高通最强的骁龙835处理器,同时笔记本电脑的也是Windows 10 Pro系统,这下手机CPU和电脑CPU的对比就存在意义了,毕竟在软件平台上已经达到了一致。那么结果是什么呢?这款采用高通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在GeekBench 4单核跑分成绩为单核成绩889、多核成绩为3170,这个成绩是什么水平呢?奔腾G4400的单、多核成绩足以完虐之,更别提Core i3-7350K这种级别更高的产品了。

相比之下高通骁龙835手机在Android系统测试中随随便便就单核接近2000、多核6500以上,这就验证了上面那句话,跨平台、跨系统对比跑分的都是耍流氓。实际上目前情况来看,移动端的SoC性能还未到能媲美电脑CPU的地步,只是两者本来面向的设备就有不同需求,自然产生了不一样的设计,它们追求的是各自领域的极致性能,直接拿来对比本来就是不合理的。


超能网专注于优质内容创作,致力于有价值传播,欢迎点击关注。


超能网


电脑处理器和手机处理器的差距很大,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处理器架构

电脑CPU多为采用X86和X84架构,而手机多是ARM架构,两者的指令机构有很大区别。

电脑CPU用的是复杂指令系统(CISC),而手机CPU则是精简指令系统(RISC),在同等频率下,两者在指令集上有着实质性的区别,电脑CPU的浮点运算能力是手机CPU的几千倍。

工艺和频率差

因为CPU的位数很重要,这也就是搭载了64位的CPU的手机比32位快的多的原因。手机CPU和电脑CPU架构由于不同,相同主频下电脑CPU要比手机CPU的运算能力高几十到几百倍。

单看主频来说,主流电脑CPU在奔腾4时代就已经突破了3Ghz,现在都是动辄3Ghz以上的8核CPU,而现在最强的骁龙855频率不过刚到3Ghz的门槛,毕竟手机仍是把续航和发热表现更重要,功能够用即可,在半导体和电池技能突破之前,手机CPU的功能还会远远落后于电脑CPU,无论它有几个核。

总结

受空间和功率限制,手机CPU根本无法做到电脑CPU那种。但是手机系统和电脑系统也有差别,做到流畅运行是没问题的,至少单应用运行没问题,只是无法象电脑一样多程序同时运行。


老牛聊数码


如果按照纯算力看,同样主频下,手机的ARM稍弱,但差距不会高于20%。

如果按照单位功耗的算力(这才是处理器的金指标)看,手机ARM远优于x86桌面系统,一倍甚至数倍。这也是手持设备的关键因素,intel是没办法的。

可以这样讲,如果把手机基于ARM的AP用于桌面系统,实际上是没有问题的(以后,与手机同源的平板会不断侵蚀桌面市场,尤其是低端和便携),但反过来则绝对做不到。

俺看到很多回答的人是非专业人士,根本不理解CISC和RISC的含义,他们凭想象幼稚的以为“复杂”的一定好(甚至还觉得更高级),是非常可笑的事情。这些人不知道当年一波基于RISC处理器和UNIX系统下的桌面(工作站)以相同甚至更低的主频,把wintel打得满地找牙(只是由于应用领域,性价比和生态,与普罗大众无缘,像SUN,IBM,SGI,HP,MIPS,DEC...的系列产品)。无奈之下intel自己也搞起了RISC,即i960,但市场不认可,不成功。有意思的是,现在的所谓的x86,也早已不是过去的东西,它的主力架构IA64已经往RISC方向(主要参考HP的PA,即惠普“精密体系结构”)走的太远,已经忘了“初心”。


用户4952398078037


我是不讲专业术语的专业玩机族。

观点:手机cpu性能差距极大,电脑cpu性能轻松碾压手机。

贯彻我的风格,不分析什么跑分,不分析任何数据,举例一些简单的栗子让大家直观的得到答案。


1,众所周知,从cpu发展历史上看,cpu性能与芯片发热量是成正相关的,如果手机cpu性能能超越电脑cpu的话,电脑就不需要散热器了,而目前电脑散热器是必备的,没有的话电脑分分钟歇菜,这足以说明电脑cpu性能远超手机。

2,pc端有手机模拟器,手机端没有pc模拟器。虽然屏幕小,没有鼠标键盘是没有手机端pc模拟器的主要因素,但如果手机cpu性能已经强的可以和电脑cpu性能媲美,那么一定会有模拟器,或者直接跑windows系统(曾经那些刷windows系统进手机只能看个桌面的不算)的情况产生,只要能出现,就一定会有人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