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吹哨人浮出水面

来源 | 中国新闻周刊,正中书院

李文亮通过微信传出去的那个预警信息可能就是来自本单位的医生艾芬。

又一位吹哨人浮出水面


艾芬也在2020年1月1日受到医院有关部门的警告。
她应该是“庚子大疫”爆发前第四个被相关部门约谈过的医生的,其他三人是李文亮、谢琳卡、刘文。
艾芬1997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后,进入武汉市中心医院工作,现任该院急诊科主任。她应该是武汉最早判断病毒可能人传人的一线医生之一。
艾芬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透露:
2019年12月18日,一名65岁的男性个体经营者来到医院南京路院区看急诊。在五天前,他出现发热症状,体温高达39.1℃,发热前有寒战,但无鼻塞、流涕、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此前在12月16日,该男子先是到医院门诊就诊,经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奥司他韦及乐松片等三天对症治疗无好转后被收入急诊病房。急诊科医生给该男子尝试了碳青霉烯类高级的广谱类抗菌素,依然无任何好转迹象,而其肺部感染表现为“双肺多发散在斑片状模糊影”。12月27日,艾芬接诊了第二例此类病人,是一名40多岁来自武汉远郊区的年轻人,无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在当地诊所治疗了一周多,高烧不退,肺部感染严重,指脉氧为90%。这个年轻人随后被收入呼吸科,做了纤维支气管镜与肺泡灌洗液检验。


12月29日,艾芬所在的急诊科这7例发热病人中有一对母子,儿子在华南海鲜市场工作,母亲去海鲜市场送饭,并没有接触过华南海鲜市场的物品,但依然染病,而且病情较重,艾芬当时就推断,这个病可能“人传人”。向医院公共卫生科上报,公共卫生科回复称,已上报江汉区疾控中心。
12月30日,送检的结果出来,该男子感染的是一种冠状病毒。看到化验单上标注有“SARS冠状病毒”字样,艾芬感到“很可怕”,第一时间向医院公共卫生科和院感部门报告,但医院有没有再向上级疾控部门报告,她并不清楚。这份检测报告,于12月30日下午被该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发在同学微信群里,并被大量转发。
1月1日晚将近12点,艾芬也接到了医院监察科的信息,要求其第二天到监察科谈话。1月2日,在和监察科纪委领导批评她“作为专业人士没有原则,造谣生事,你们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了社会恐慌,影响了武汉市发展、稳定的局面。”艾芬提及了这个病可以人传人,但没有获得任何回应。
1月2日起,医院要求医务人员之间不许公开谈及病情,不得通过文字、图片等可能留存证据的方式谈论病情,病情只能在交接班必要的时候口头提及。对于前来就诊的患者,医生们也只能讳莫如深。

在此次参与新冠肺炎救治的过程中,武汉市中心医院的职工中,截至1周多前达到新冠肺炎临床确诊标准的已达230多人,其中130人住院,100多人居家隔离,多位科主任与院领导都“中招”。在此次参与新冠肺炎救治的过程中,武汉市中心医院的职工中,截至1周多前达到新冠肺炎临床确诊标准的已达230多人,其中130人住院,100多人居家隔离,多位科主任与院领导都“中招”。
从疫情发生到现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党支部书记、急诊科主任艾芬,带领着近200人的团队,40多天不下火线,日夜坚守在发热门诊、留观病房。
FM896武汉交通广播.对她进行了采访。
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是最早接触到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之一。艾芬至今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
艾芬:大量的病人涌过来,大概有40多天嘛,我们临时决定不回家了,就匆忙地简简单单地带了一些衣物,我没有带什么换洗的衣服,每天就穿那一件出去。
刚开始的时候,艾芬每天要往返姑嫂树和南京路的两个院区的急诊科,公共交通停营后,艾芬的丈夫就肩负起接送的任务。现在,艾芬的主要工作是在南京路院区。虽然不需要往返折腾了,但艾芬却觉得责任更重了。

艾芬:全身要暴露在病毒密度比较高的环境下,如果不防护好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我们防护服穿和脱都有严格的程序,很不方便。影响比较大的还有因为我们要戴着防护面具或者防护面屏,同时还要看电脑,还要看病人的检查结果。很多同志都觉得视力明显下降。
虽然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但是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却能在一个又一个病人的康复中看到希望,感受到力量。

又一位吹哨人浮出水面

艾芬:我记得有一个婆婆,有糖尿病,60多岁。她自己和她的两个女儿同时感染了,但是他们一家人都很乐观,很积极,也非常配合我们的治疗,最后都痊愈了,很开心地离开医院。我觉得这都是很有成就感的。
在日常工作中,与艾芬并肩作战的更多是年轻的同事们,说起他们,艾芬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艾芬:我觉得这些孩子们都挺让人感动的,他们很坚强、很镇定。到了这种危难时刻,没有一个人后退。我们的微信群名就叫“急诊向日葵”。因为我希望大家是一个积极向上,永远充满阳光、充满正能量的团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