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的藠头,为什么要把苗打个结,是什么原因?

常德农村小赵


藠头现在似乎南方人吃得比较多,北方比较少见到。



应该是苦藠,学名为薤白。蔬菜类植物,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名为亚实基隆葱。为渝、川、黔地区特产,是一种性味辛辣冲鼻、味道微苦的蔬菜,通常用于烹饪食品和腌制酱菜。
由于它属于百合颗科草本植物,种植小苗期的时候把苗打结是为了阻止根部的营养输送到叶子和茎杆上,这样下面就营养缺失从而使土里面的藠头长的太小!所以苗期打结是为了结出更大一点的藠头





金豆豆121


大葱和洋葱头两种 大葱:根白色,弦线状,侧根少而短。根的数量、长度和粗度,随植株的发生总叶数的增加而不断增长。大葱发棵生长旺期,根数可达100多条。

茎:茎极度短缩呈球状或扁球状,单生或簇生,粗1~2cm,外皮白色,膜质,不破裂。上部着生多层管状叶鞘,下部密生须根。当苗端生长点分化为花芽后,会逐渐发育除花茎。大葱花茎粗壮,中空不分枝,长30~50cm。

叶:叶由叶身和叶鞘组成,叶身长圆锥形,中空,绿色或深绿色。单个叶鞘为圆筒状。多层套生的叶鞘和其内部包裹的4-6个尚未出鞘的幼叶,构成棍棒状假茎。

花:着生于花茎顶端,开花前,正在发育的伞形花序藏于总苞内。营养器官充分生长的葱株,一个花序有花400-500朵,多者可达800以上。两性花,异花授粉。每朵花有花被6片,雄蕊6枚。雌蕊成熟时,花柱长1cm。子房上位,3室,每室2粒。

种植历史

大葱

关于大葱原始品种最早的引进,可追溯到战国齐国名著《管子》中的记载:“桓公五年,北伐山戎,得冬葱与戎椒,布之天下”,齐桓五年,大致相当于公元前681 年,这个时间也就是章丘地区大葱种植的开始。可以推算出,大葱种植在章丘地区已经有近三千年的历史,最早是由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引进。明朝嘉靖9年(1530年)《章丘县志》中也有关于大葱种植的记载,并记有当时农民流传下来的四句诗歌:“大明嘉靖九年庆,女郎仙葱登龙庭,万岁食之赞甜脆,葱中之王御旨封”,这就说明在明代,章丘大葱被御封为葱中之王,大葱种植在章丘地区已经普遍种植并且作为了当朝贡品。 第二种洋葱: 洋葱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根弦线状,浓绿色圆筒形中空叶子,表面有蜡质;叶鞘肥厚呈鳞片状,密集于短缩茎的周围,形成鳞茎(俗称葱头);伞状花序,白色小花;蒴果。根茎外边包着一层薄薄的皮(白、黄或红色),里面是一层一层的肉,一般是白色或淡黄色。

洋葱的胚根入土后不久便会萎缩,因而没有主根,其根为弦状须根,着生于短缩茎盘的基部,根系较弱,无根毛,根系主要密集分布在20cm的表土层中,故耐旱性较弱,吸收肥水能力能力较弱。根系生长温度较地上低,地温5摄氏度时,根系即开始生长,10~15摄氏度最适,24~25摄氏度时生长缓慢。

洋葱的茎在营养生长时期,茎短缩形成扁圆锥形的茎盘,茎盘下部为盘踵,茎盘上部环生圆圈筒形的叶鞘和枝芽,下面生长须根。成熟鳞茎的盘踵组织干缩硬化,能阻止水分进入鳞茎。因此,盘踵可以控制根的过早生长或鳞茎过早萌发,生殖生长时期,植株经受低温和长日照条件,生长锥开始花芽分化,抽生花薹,花薹筒状,中空,中部膨大,有腊粉,顶端形成花序,能开花结实。顶球洋葱由于花期退化,在花苞中形成气生鳞茎。

洋葱的叶由叶身和叶鞘两部分组成,由叶鞘部分形成假茎和鳞茎,叶身暗绿色,呈圆筒状,中空,腹部有凹沟(是幼苗期区别于大葱的形态标志之一)。洋葱的管状叶直立生长,具有较小的叶面积,叶表面被有较厚的蜡粉,是一种抗旱的生态特征。

花葶粗壮,高可达1m,中空的圆筒状,在中部以下膨大,向上渐狭,下部被叶鞘;总苞2-3裂;伞形花序球状,具多而密集的花;小花梗长约2.5cm。花粉白色;花被片具绿色中脉,矩圆状卵形,长4-5mm,宽约2mm;花丝等长,稍长于花被片,约在基部1/5处合生,合生部分下部的1/2与花被片贴生,内轮花丝的基部极为扩大,扩大部分每侧各具1齿,外轮的锥形;[2]子房:近球状,腹缝线基部具有帘的凹陷蜜穴;花柱长约4mm。花果期5-7月。

生长环境

⑴温度

洋葱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种子和鳞茎在3~5℃下可缓慢发芽,12℃开始加速,生长适温幼苗为12~20℃,叶片为18~20℃,鳞茎为20~26℃,健壮幼苗可耐~6~7℃的低温。鳞茎膨大需较高的温度,鳞茎在15℃以下不能膨大,21~27℃生长最好。温度过高就会生长衰退,进入休眠。

⑵光照

洋葱属长日照作物,在鳞茎膨大期和抽薹开花期需要14小时以上的长日照条件。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只长叶,不能形成葱头。洋葱适宜的光照强度为2万~4万勒克斯。

⑶水分

洋葱在发芽期、幼苗生长盛期和鳞茎膨大期应供给充足的水分。但在幼苗期和越冬前要控制水分,防止幼苗徒长,遭受冻害。收获前12周要控制灌水,使鳞茎组织充实,加速成熟,防止鳞茎开裂。洋葱叶身耐旱,适于60%~70%的湿度,空气湿度过高易发生病害。[5]

⑷土壤和营养

洋葱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以肥沃疏松、通气性好的中性壤土为宜,沙质壤土易获高产,但粘壤土鳞茎充实,色泽好,耐贮藏。洋葱根系的吸肥能力较弱,要高产需要充足的营养条件。每1000千克葱头需从土壤中吸收氮2千克、磷0.8千克、钾2.2千克。施用铜、硼、硫等微量元素有显著增产作




田子廒岩


藠头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小根蒜,在野外生长的很多,有的在田地里面也会种植,茎叶会比较细,根部膨大的比较大一些,挖出来之后,拌凉菜非常的好吃。在田地里面应该怎么种植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种植时间

藠头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是可以种植的,如果是在9月、10月种植的话,生长出来的质量就会非常的好,产量也会很高。如果是要留种的藠头,种植的太晚,或者是太早的话,那么就会对生长出来的品种会有一点缺陷,这样在明年的时候,对于质量还有产量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想要留种的话,最好在9月初一直到10月初播种完。

二、整地施肥

藠头是一种比较喜欢湿的环境,但是在生长期间里面还不能有积水,所以在整地的时候,就要田地给整平,要是有坑坑洼洼的地方,都要使用细土给埋上,并且要每隔1.6米到2.1米就要开沟,这样就会更方便排水,这样管理起来也会更方便。之后就要把基肥给施足,1亩的田地上要施2010斤农家肥就可以。

三、合理密植

在种植藠头的时候,先要把种子筛选一下,要留下大小差不多的种子,之后要把块茎分开,先把田地整好,之后把田地里面弄成每行间隔16到21厘米开沟,沟深9厘米,宽11厘米。之后在种植藠头的时候,要把头朝上种植,株距最好在11厘米左右,摆放的要整齐,上面还要在覆盖上细土,为了能让藠头更快的发芽,在土壤上面最好在覆盖上干的农家肥,或者是枯草,也可以是地膜,这样就可以提高低温,藠头发芽也就会快一点了。

四、田间管理

如果在上覆盖的是地膜的话,等到藠头生长出来以后,就要马上把地膜揭开,要然温度高的话,就会把生长出来的苗给烧坏。在出土7天之后,就要看看田地里面有没有缺苗的情况,如果有的话,就要马上补苗,使田间里面苗齐,在补苗之后,就要马上浇水,这样就可以让补的苗成活率高一些。藠头苗有16厘米的时候,如果看到苗变黄的话,这样土壤里面已经缺少养分不足了,这样就要追肥,在追肥的时候,基本上都会用粪尿水,在添加适量的尿素,之后在浇灌,这样的话效果会非常的好。在幼苗期的时候,田间会容易生长出来很多的杂草,就可以使用药剂来除草,同时还要在进行中耕。在藠头的整个生长过程里面,土壤里面的湿度最好在百分之71左右。

五、病虫害防治

因为藠头和香葱比较相似,所以在生长期间的病虫害差不多也是一样的,病害最主要的就是紫斑病,还有霜霉病,虫害最主要是潜叶蝇,还有蓟马。就是在夏季温度比较高,雨季比较多的时候,就会容易发生病害,这时就可以及时的进行排水,清理田地里面的杂物,要是比较严重的话,就可以使用百菌清,或者是波尔多液。虫害就可以用溴氰菊酯喷雾,灌根都可以。

栽培技术

土壤选择

藠头为无性繁殖,准备好球茎后即可栽植。宜选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种植,黏壤和壤土也可种植。除低洼田块不宜种植外,无论是平原或丘陵、山坡的微酸性到中性土壤均可种植,以pH值6.2-7.0的砂壤土种植较好。由于藠头的根系能分泌丙烯基硫化物,对土壤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因此不宜连作,也不宜与其他葱蒜类蔬菜接茬,最好与大豆、花生、瓜类或油菜等轮作。[4]

整地作畦

前茬作物收获后翻耕,施足基肥后耕耙作畦,畦向以南北向为宜,畦宽2米左右,畦沟宽40厘米、深 17-23厘米,具体视地势高低而异。如利用水田改旱地种植,畦沟应深达20厘米以上,并要做到“三沟”配套,保证排水畅通,雨止田干。[4]

栽植方法

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当地天气转凉,平均气温降到25 ℃以下时种。选择鳞茎大小比较均匀的植株,将鳞茎逐一分开,再选择横径达1.5厘米 以上的种藠,剪去枯黄叶片及枯根便可种植。种植前先在畦面按行距18-20厘米开8-10厘米浅沟,把种藠按株距9-10厘米沿沟的一侧半卧式摆放,使径端朝向同一方向,然后开第二条沟,将第二条沟中开出的细土覆盖在前一沟上,使前沟盖平,以种藠全部埋入土中为度,每公顷约种植45万株。覆土厚度以6-8厘米为宜,太浅则鳞茎会发青,太深则鳞茎不易膨大。而且半卧式种植可使将来出叶后鳞茎与地面之间出现一个弯曲的颈部,既可防止日后雨水冲洗,使种茎露出土面,又可使新生分蘖的鳞茎在土中膨大,防止见光发青。[4]

藠头

水肥管理

藠头的需肥特点是喜硫、不耐氮。生长期内所需的纯氮、磷、钾比例为1:0.12:0.39,同时需要较高的有机质、腐植酸和多种中、微量元素。一般基肥施充分腐 熟堆肥或厩肥每公顷22.5-30.0吨,另加过磷酸钙和硫酸钾每公顷各300千克,钾肥可用草木灰每公顷2250-3000千克代替。苗出齐后及时松土、追肥、清除杂草。追施 10%腐熟稀粪水或0.5%尿素稀肥水,用量为每公顷15.0-22.5千克。开春后用尿素每公顷300-450千克、硫酸钾每公顷150千克分2次于露水干后撒施。鳞茎膨大后期,种植行要培土,防止鳞茎露出土面发青变老。生长期间特别是春季要注意防旱排涝,以防根茎腐烂等。[4]

藠头

病虫防治

虫害

藠头主要虫害有葱蓟马和种蝇幼虫地蛆。葱蓟马体型很小,成虫和幼虫均可锉食叶片,在叶片上形成很多细密长形灰白斑点,严重时使叶片扭曲枯黄。发生初期可用溴氰菊酯或功夫菊酯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种蝇幼虫地蛆为害藠头根和鳞茎,为预防,严禁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若已被感染,发生初期可用溴氰菊酯或功夫菊酯 2000-2500倍液灌根。[4]

病害

藠头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和紫斑病,均在叶上产生梭形或不规则病斑。霜霉病病斑为黄褐色,紫斑病病带紫色,最后使叶片枯死。2种病害防治方法大体相同,可以兼治。为避免病害发生,需注重合理轮作,清沟排水。发病初期可用0.5%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按 0.5千克硫酸铜、1千克石灰、100千克水配制),或80%百菌清800倍液喷施。[4]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藠头味道可口,个大,色白,柔嫩,汁多味足,制成的罐头酸甜可口。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消食、除腻、防癌等功效,是名副其实的保健食品。藠头中含糖分8%-12%、蛋白质5%-7%,并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之一。




感性哈樱桃


哈哈😄,这个其实很简单啦,第一是便于拿放,第二是打结在一起便于去池塘清洗上边的泥土。第三也非常便于晾晒。第四就是要便于去叶子。就是这么简单,祖辈传下来的。




老农名张吉祥


藠头主要叶太长了,不打结跟姑娘的长头发一样容易乱



甜野湘乡


我是老曹,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农民种的藠头,为什么要把苗打个结,是什么原因?

很多人都吃过藠头,

但是实际上藠头长在地里的时候,很多人都没见过。

至于为什么要把叶子打个结,,因为藠头藠头我们吃的主要是它的地下部分,打结是为了促进藠头根部膨大,这样能够取得更好的效益

希望老曹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十洲庄园老曹


主要是控制叶面旺长,让地下部分的藠头更多的吸收营养。



农村橙子妈妈


不让它长叶子,只能长果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