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獅吼功”,你也可以輕鬆做溫柔的家長

引言:

疫情突發,假期延長,“停課不停學”不知道逼瘋了多少“老母親”,閨蜜打來電話說:“我真想念我的工作,疫情過後馬上飛奔去上班……”回想大年三十那天,一家人還在其樂融融地吃著年夜飯,是那樣的溫馨和睦。但從開學那天起,街坊鄰里又聽到了我失傳已久的“獅吼功”。

明知道對孩子大吼大叫是不對的,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每當我遇到人生困惑,就會遇見一本好書,《不吼不叫》這本書讓我豁然開朗,今天必須分享起來。

年前朋友圈流行著一句話:“做作業前,母慈子孝,連摟帶抱。做作業時,雞飛狗跳,嗚嗷喊叫。”一時沒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傻事”相信不少家長幹過,吼過之後看著孩子一臉驚恐和委屈的眼淚,家長又滿心愧疚。《不吼不叫》給我了全新的視角和有效的策略。


告別“獅吼功”,你也可以輕鬆做溫柔的家長


承認“吼叫”這件事的危害,以正確的態度去對待。

為人父母是伴隨我們一生的“職業”,在這場職業生涯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研究表明,幾乎所有人都曾情緒失控,對年幼的孩子吼叫過。但是不同的是,有的父母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並加以改正。有的人不以為然,甚至沾沾自喜,並沒有打算改掉這個習慣。

其實我們對孩子的愛,遠遠不如孩子對我們的愛,當我們在聊天、看手機的時候,孩子在一幫嘻鬧,我們會閒孩子吵鬧,其實那才是他最真實的狀態,只要媽媽在旁邊就是最開心的時光。

說到這裡,你意識到吼叫的後果嗎?父母是孩子至親的人,是他們唯一的依賴,當他們看到我們失控的時候,會產生多麼大的恐懼感,時間久了可能會心懷怨恨,在絕望中掙扎。甚至隨著憤怒升級,可能會發生虐待的行為,這就造成了孩子對自我的否定和對世界的扭曲的感受,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孩子在青春期極度叛逆,更有人會報復社會、危害他人,這都與小時候的“吼叫”陰影息息相關。

告別“獅吼功”,你也可以輕鬆做溫柔的家長

但是即使你曾經對孩子吼叫過,現在也不必過於自責,這並不意味著你註定是一個糟糕的父母。什麼時候開始改變都不晚,當你意識到你要去改變,你已經邁出了成為“優秀父母”的第一步。下面我們一起追溯吼叫的根源,從而減少吼叫的行為。

追溯根源,什麼是點燃炸藥包的導火索?

前一秒還和鄰居有說有笑,後一秒就開始了你的獅吼功,是什麼原因讓你這麼快變臉?

1、外部原因

有可能是因為今天的工作不順心,跟伴侶吵架,甚至是看到玩具沒有收拾,你心裡會想:“我怎麼這麼倒黴,為什麼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在做……”你積壓已久的負能量瞬間爆發,扣動了吼叫的板機。

2、吼叫成為習慣

當你習慣了吼叫,吼叫也就成為了你的一種生活常態,自己痛苦,也會影響家庭的和睦。嘗試打破習慣,但是改變是一個過程,不要對自己太苛刻,妄圖一夜之間徹底改變。

3、醞釀“吼叫”的土壤

當你睡眠不足、孤立無助、心煩意亂時候憤怒也會隨之而來,這個時候你需要補充睡眠,看個電影放鬆放鬆,更換土壤環境。

4、遺傳的原因

還有一些原因是因為遺傳,如上一輩人對我們吼叫過,我們對待孩子也會吼叫,但是作為我們首先要原諒父母,洞察到自己吼叫的原因,改變自己與孩子的相處方式。

告別“獅吼功”,你也可以輕鬆做溫柔的家長

5、身體健康狀況

經常會發生在老人帶孩子的狀況下,老人的身體、精神狀態不如青壯年,當他們感覺筋疲力盡的時候,會造成焦躁易怒。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每個人生下來氣質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溫和乖巧,很少哭鬧,有的孩子哭聲洪亮,脾氣大。就算親子之間也存在著差異,例如有的父母外向,有的孩子內向。在《不吼不叫》這本書中,作者把人與人在氣質上的差異,從9個維度上來劃分,分別是活動量、節律性、接近或者回避性、適應性、敏感度、反應強度、情緒本質、注意力分散度、堅持度。我們想要改變任何一種關係,要接納自己和接納對方的本來面目,首先從三個因素去考慮:你的氣質、孩子的氣質以及兩者如何更好的適應。發現與孩子之間的分歧點和契合點,從而去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度、回應方式,協調親子之間的相處模式,這樣孩子會少犯錯,你也會少發脾氣。

例如你是一個急性子的媽媽,孩子是一個敏感度較高的孩子,你在提醒她做某件事情時候,就要改變一下你的說話方式,多用鼓勵的語言,不要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例如你是一個情緒反應度高的媽媽,孩子是一個比較專注的氣質,有時候孩子在專注於某件事情,你的指令孩子並沒有聽到,就請你理解孩子,避免情緒激動,試圖讓自己更加有耐心。

告別“獅吼功”,你也可以輕鬆做溫柔的家長

但是請記住,父母是家庭中定基調的人,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去思考做某些決定,但是也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是他的監護人。另外,不要與孩子產生拉鋸戰,這樣對親子雙方都是有傷害的,父母總獲得勝利,孩子就會與你疏遠,產生隔閡,越來越叛逆,如果孩子總獲得勝利,孩子也會變本加厲的,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大聲。

減少吼叫的策略

瞭解以上吼叫的原因,我們需要更科學的辦法改變它。

1、追蹤吼叫

回想你上次發火的場景和原因?回想升級你憤怒的導火索是什麼?回想你說了什麼憤怒的語言,可以一一記錄下來。

對孩子的氣質和你的氣質從之前提到的9個維度進行分析,並梳理出來。如果你能發現其中的邏輯和原理,你就能在即將怒氣衝冠的那一刻停下來。

2、自我鼓勵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多給自己鼓勵。雖然你之前經常對孩子吼叫,但是你依然是一個好媽媽,因為你現在已經不再為吼叫去找藉口,正在試圖打破慣性。雖然需要時間,但是你會做的越來越好。

3、應急辦法

你下定決心不再吼叫,但是有時候被激怒了脾氣上來怎麼辦?這時候可以通過4個步驟來調整自己。

1)打斷、自問,我現在感覺如何,導火索是什麼?

2)呼吸:自問的同時深呼吸

3)自我平靜:用呼吸調節情緒,用積極的想法代替惹得你憤怒的想法

4)同理心:孩子的逆向行為傳遞了什麼訊息,他想要的是什麼結果?是你的擁抱,還是你的鼓勵?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想他的處境和感受。

告別“獅吼功”,你也可以輕鬆做溫柔的家長

4、管教核心法則

有了應急的辦法,我們還需要更多平時親子交流的方法,以避免衝突發生。

1)溝通:溝通要簡短、具體,比如“你自己罰站反省一下”、“我說了這麼多遍,怎麼還聽不懂?”這會讓孩子迷茫。“不要再扔玩具了,你看這個小熊多疼啊,這是你的玩具,你要好好保護他哦。”多用鼓勵性的言語,家長還可以為孩子做示範,這樣的溝通會更好。

2)選擇:不要凡事徵求孩子的意見,但是可以給孩子一些選擇空間,例如“你是現在去洗澡,還是吃飯後再去洗澡?”在減少爭執的同時讓孩子感覺到他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很重要。

3)結果:定製家庭規則,讓孩子對發生的事情有預期。承擔後果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例如沒有每天按時完成假期作業,最後幾天就要放棄娛樂時間,通宵寫作業。

4)聯結:與孩子多保持一對一的溝通,傾聽孩子的感受。不要記仇,事情過去就過去了,不要較真。多寬恕孩子,不要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5)其他: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辦法可以增進與孩子的溝通,例如根據孩子的氣質提前制定計劃;規劃家庭會議,家長孩子要輪流發言,針對孩子關心的問題做頭腦風暴。

告別“獅吼功”,你也可以輕鬆做溫柔的家長

敘述了這麼多種方法,不妨今晚就開始試一試吧。如果以前你有過對孩子大吼大叫的經歷,可以先從一個道歉開始,這樣孩子也會學著你在犯錯之後道歉,同時可以想辦法去彌補你們的關係,讓孩子感受到你改正錯誤的決心。“真誠”是第一位的,不要隨便說說。

世界的和平源自於家庭,吼叫不只是帶來家庭的戰爭,還可能帶來更多的危害。所以請你控制好你的情緒,保持客觀和清醒的心態,我們的溝通會變得越來越順暢。

<code>筆者:閱小棠連續創業者/家有熊孩子出沒,老阿姨的年紀,有一顆閒不住的少女心,關注@閱小棠,我們互相陪伴。/<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