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有哪些誇張的比喻,讓你虎(嬌)軀一震?

sjfsong


必須是“十年生死兩茫茫”,開頭就涉及生死,足夠讓我虎軀一震了。

然後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讓我內心有豪邁之情。

還有“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讓我有一種激情澎湃的感覺,每當想罵人的時候就指著對方來一句生子當為“孫仲謀”。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心動的感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每每讀來都有一種無限唏噓的感覺。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不敢相信這首豪邁的詩是由女人寫出來的。

要說最讓我感到虎軀一震、霸氣叢生的詞當屬《沁園春.雪》了,那一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平安是福0123


虎軀一震?那就這首吧,還有請不

要誤會,這不是蘇軾寫的。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帝君的糖醋魚


誇張是修辭的一種辭格,也是最常用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在各類藝術創作中普遍運用,在詩詞作品中更是屢見不鮮。一般有誇大和縮小兩種方式。

先來看看誇大的手法。詩仙李白就是個中高手。

太白說“白髮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這就足夠震撼人心。能長出三千丈白髮的人,那得活了多大年紀;要有多高的身材,才能頂起這一頭白髮!如席子一樣大的雪花,那得有多冷啊?想想就讓人震驚不已。

日本作家廚川白村在《出了象牙塔》一文中也曾談到這個問題。他說“所謂中國人,是極善於誇張的。……說到‘白髮三千丈’,將人當呆子。什麼三千丈,一尺也不到的。但是,一聽說到三千丈,總彷彿有很長的拖著的白髮似的。”這日本作家震驚不已,倒也領會了誇張的妙用:詩人所要描述的“藝術上的真”,更加生動傳神,讓人更加深刻和形象地能夠有所感受。

魯迅在談到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時說“漫畫雖然有誇張,卻還是要誠實。‘燕山雪花大如席’,是誇張,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有一點誠實在裡面,使我們知道燕山原來這麼冷。如果說‘廣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成笑話了。文豪在震驚之餘,也為我們闡明瞭一個道理:誇張是以客觀實際為基礎,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

下面再來看看詩聖的厲害。

杜甫在《古柏行》中為了表現諸葛祠堂古柏的雄偉壯觀的氣勢,提筆寫到“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震撼不?感覺這樹,都能擋住飛機的去路了!

可是就有人要較真了。《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老先生,仗著自己科學家的名頭,通過數字計算,給予證偽。他說“四十圍乃是徑七尺,無乃太細長乎?……此亦文章之病也。”說的也對,七尺粗的樹幹,二千尺的樹高,這樹長得確實有點比例失調。以純粹科學的眼光來看待文學描寫,這也太有點吹毛求疵了吧。

更有甚者,也是北宋時期的另一位名人《東齋記事》的作者——範鎮,居然拿著尺子,親自跑去測量。然後說“杜工部雲:黛色參天二千尺,其氣蓋過,今才十丈。古之詩人好大其事,率如此也。”看來,都是“槓精”啊。

既然有誇大的,那麼就有縮小的。

請看毛澤東《七律.長征》中,“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那麼大的一座山脈,竟被看成了一個小泥丸。大概也只有主席他老人家才有的睥睨天下的英雄氣概吧。

還有唐朝李賀《夢天》,“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傾。”這“詩鬼”什麼時候成了神仙,在太空裡看到的地球吧!

其實,誇大也好,縮小也罷,都是誇張的手法。就是為了滿足藝術表達上的需要,對客觀事物作出擴大或縮小的描述。目的就是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引起人們豐富的聯想,造成鮮明深刻的印象。


老貓一九七一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寫的一首詠菊詩。黃巢年輕時,去長安趕考,不幸落榜,他當時看到了朝庭的腐敗,憤而寫下了這首《不第後賦菊》。

這首詩寫出了菊花的香氣濃郁,直衝雲天的滔天氣勢。一菊花開,百花凋零,想象整首詩的意境,很有畫面感,沁人心脾的花香彷彿從詩中溢了出來,滿城的黃色,耀眼奪目,鋪天蓋地,猶如無數個披上黃金甲的戰士,即將踏上征程,去完成他一統天下的雄偉霸業,整首詩誇張狂放,運筆氣勢恢宏,痛快淋漓,令人拍案。


陌上花開Lavender


就是這句“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段詩詞出自《詩經》衛風《碩人》中的一段,用了好幾個比喻,其他的都能接受,唯獨這句“領如蝤蠐”,真的是接受不了,讓我嬌軀一震。

蝤蠐,一看字就知道寫的是蟲子,後來一查,果不其然,蝤蠐(qiuji)是天牛的幼蟲,長得很白,所以呢古人用這個詞來比喻女子脖頸白美。可是呢,這玩意兒長得比蠶還瘮人。為了不汙染大眾視覺,我就不配這張圖片了。可以說,用這個比喻女子膚白貌美真的太誇張,並且還稍微有點噁心。

可能那個時代的詩詞就是喜歡這個風格,也有能古時候人民認為蝤蠐比較可愛,所以作者才這麼比喻。但是我作為一個現代人,無法接受這個比喻。

我是行文恣意作者丘山直心,希望我的回答能讓讀者滿意。


行文恣意


一樹梨花壓海棠。。。

絕對的讓人信仰崩潰的一句詩。東坡先生是我最推崇的文字家,從初中就是。想像中的東坡先生,是一個古典文人夫子影響,但瞭解這句詩之後,整個是形象重塑呀。

這。句。詩。竟然。是。說。老。夫。少。妻。的。。。。。。。。蘇東坡這是有多淘氣。。。

後來逐漸瞭解東坡先生,發現,這個人樂觀,好吃,嘴臭,但心熱。。。這是個~活人~。。。。。。


詩是情之極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書畫鑑賞典評收藏


問對人了[呲牙]

古代詩詞有非常多誇張的比喻,但當屬李白的詩最誇張。比如: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李龘Lida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長風十萬裡,吹度玉門關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古詩中這樣的詩句太多了,積累有限,只想起了這麼多[流淚]


鋼鏰貓她爸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r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r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r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r

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r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r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r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