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第三期,谁感动,谁太做作,谁又多此一举?


每个大时代,都有它独特的意义。每个行业,都有它必然存在的道理与价值。有人说,人类文明是靠艺术与科技两条线交替发展,才到达了今天的高度。今晚,就是这两条线最美的交织。

先来说歌手们的表演吧。

《歌手》第三期,谁感动,谁太做作,谁又多此一举?

歌手当打之年 黄霄云


黄霄云《你的答案》

这期《歌手》,看起来最简陋,但后期修音倒十分的“浓厚”。

我去年对《你的答案》原唱版本的评价是,由内而外都散发着一种俗劲儿,但这并不影响歌里的能量密度。我曾经在写“东北蒸汽波”时说,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每个人都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可能。所以,这首歌最原始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凡人追逐不凡”的生命力。

黄霄云一如既往的“vocal系技术流”改编,洗去了原版的俗气,也洗去了原版的生命力。技术角度上讲,发声通道很畅通,全音域质量也不错,同龄女生里数一数二的技术能力,这些都值得夸赞。但从音乐性上讲,依旧是2013年《中国好声音》的水准,无所不用其极地秀技术,大角度看,意义不大。换成韩红、黄绮珊、孙楠都是一样的。年轻歌手里,很少有这种Vocal系女歌手了,反倒成了这个时代的稀缺资源。

《歌手》第三期,谁感动,谁太做作,谁又多此一举?

歌手当打之年 隔壁老樊


隔壁老樊《多想在平庸的生活里拥抱你》

他刚一出场,第一眼让我想起梁博。这些年,我们主动、被动地听了很多“烟嗓”。但烟嗓也有高级与劣质的区别。对比他说话的声音,你会明显感觉到他在唱歌时,刻意去“做”了一个他认为非常有感觉的声音。这种假辨识度单拎出来听还好,如果与田震这种高级“烟嗓”放在一起,瞬间会给人“异物感”。

音乐性上说,中国的民谣歌手太多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民谣的精髓,应该是歌手由内而外与音乐表达“自然”融为一体。毛不易、李健、还有某某与某某某歌手们都做到了。我们已经过去了那个,小鲜肉弹吉他唱民谣,女生疯狂尖叫的时代了对吗?应该是吧。

《歌手》第三期,谁感动,谁太做作,谁又多此一举?

歌手当打之年misia

Misia 《向着明天》

misia,几乎没有修音!跟前两位一比非常明显。如果各位经常看外国音乐节目,会发现我们国家的音乐修音最严重。修音修去了瑕疵,也修去了人味儿。这个年代看到这样的现场,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淳朴感动。

这首歌是日本311地震的应援歌,太催泪了。这种发自本能充满光芒与力量的演唱,无数只蜡烛燃烧着的,是无限的希望与人类共同的广阔。没什么好说的,感动就对了。

《歌手》第三期,谁感动,谁太做作,谁又多此一举?

歌手当打之年 袁娅维


袁娅维《有一种悲伤》

A-Lin的版本已经将这首歌的“技术层面”做到了极致。不是不能再提升,而是不适合再提升。因为一首音乐其本身的体量与容纳度是有上限的。如果技术表达超出了这个上限,反倒会吞噬歌曲本身的意境表达。

关注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个资深“袁吹”,但中立的说,这首改编的并不好。袁娅维用唱《有一种悲伤》的方式唱《If I Ain't Got You》没问题,用唱《If I Ain't Got You》的方式唱《有一种悲伤》也没问题。而这一场的改编,太分裂了。

《歌手》第三期,谁感动,谁太做作,谁又多此一举?

歌手当打之年 萧敬腾


萧敬腾《太阳》

我本来打算,这一期写一篇《歌手》的发声分析。好吧,除了Misia没修音,其他人修的比平时还猛烈,头声都快修成假音了。这里要提一下,萧敬腾的声带已经听不到集中的金属芯了,这是大倒嗓的开始,陶喆当年也是这种情况。要注意啊!发声方法该变还是要变的。

翻唱这首歌的歌手有很多,萧敬腾摇滚版的编曲非常宏大,有种展翅高飞的感觉。如果放在舞美更好的原现场录制,其效果应该更好。

《歌手》第三期,谁感动,谁太做作,谁又多此一举?

歌手当打之年 白举纲


白举纲《安排好的人生》

他给自己的设定很热血,一改他曾经的综艺形象,我也确实惊讶,一个人的综艺形象和音乐形象相差竟可以如此大。为了摘去曾经的“小白”标签,这貌似也算是个明智的选择。

唱功不错,声音质量很高,胸声够给力,重机能演唱,发声方式属于黄致列那一卦。他这种热血,更像是日式的热血,荷尔蒙喷一脸。

《歌手》第三期,谁感动,谁太做作,谁又多此一举?

歌手当打之年 华晨宇


华晨宇《你要相信这不是最后一天》

杨子那句?嗯,我还是修为尚浅。一个好的偶像,就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去打破大众的偏见,而不是靠粉丝到处搞传销。华晨宇今天做的很好,其实这一季,华晨宇的粉丝已不是最疯狂的了。

用一首歌构建出一个国家的众生相。舞台虽小,但意向庞大。一句句方言,那是曾经的街头巷尾,曾经的热闹繁华,曾经的人海茫茫……人们为什么会感动?因为那都是“曾经”,当平凡生活成为期望的时候,就应了那句“人生而向善”。然而,网络上永远有叫嚣“战争”的人们,永远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人们。其实无所谓,能与懂得感动的人分享感动,才是艺术的价值不是吗?

《歌手》第三期,谁感动,谁太做作,谁又多此一举?

歌手当打之年 徐佳莹

徐佳莹《小半》

这就是台湾唱片业选出来的歌手,这就是生来就有的高级语感。徐佳莹在这个舞台上的音乐,不具备噱头与竞争性,甚至缺乏创新。但这都无所谓,有种歌手,叫做“唱片歌手”,她们要的是精密感与回味性。她们的歌,拿不了第一,但一定会成为街头巷尾广为流传的佳作。对此,任何添加都显得多此一举。毛不易也是这种歌手。

周深《能解答一切的答案》

简陋到衍生出喜感。可人声依旧很美,像是神仙站在云端抚慰世人,这与周围环境的简陋形成落差感。周深也是凡人,他也是这个大故事的一小环。于此,这一切则变得动人起来。

1986年华语乐坛希望效仿《We Are The World》群星为公益而唱的模式,来呼应世界和平年的主题。于是,罗大佑等一众歌手创作出了著名的《明天会更好》。

时隔17年后的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那是21世纪面向全人类的第一场灾难。李玟、陶喆、张惠妹、王力宏、周杰伦等一众新世代一线歌手聚在一起,为这场人类灾难演唱了歌曲《手牵手》。

2020年,又是17年的轮回,历史如同玩笑一般书写着一切。而17年后的今天,如果我们承认人类文明在这几十年的发展,就应该以一种全新的眼光与心境来看待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