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遭员工实名投诉,阿里对员工真的很冷酷吗?

MILKLA


感谢您的阅读!

去年,马云提的到了996工作制是一种福报,于是有人就翻出了2016年原阿里巴巴员工的投诉,其中就提到了过度加班的事情。于是,有些人将矛头指向了阿里巴巴,那么,你觉得应该吗?

马云说——

我个人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

我虽然不赞同马云的观点,因为996实际上破坏了我们劳动法规定的内容。可是,你也知道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它确实存在,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加班并非是一件稀少的事情。

确实,年轻人在实现个人抱负的时候,在面对各种压力的时候,会促使我们要努力工作。如果企业能够在给予更多的机会,可能会有一批年轻人愿意加班!

但是,加班不等于拿命拼搏!我们为什么反对996工作制,其实,就是在反对不在乎自己健康的企业,如果企业在加班之余,能够考虑员工的身心健康,并且能够给予更符合员工需求的加班工资,会有很大一部分人愿意考虑加班。

回到题目,阿里巴巴真的很冷酷吗?我倒是不觉得。一方面,这种情况更多是个例;另一方面,最近阿里巴巴的一些行为,特别是新冠疫情前面的种种表现,还是能够看到企业的温度。

比如,之前复工时间上,阿里巴巴2月10日后继续在家办公,回办公室时间待定。虽然现在阿里巴巴按照规定的时间复工了,公司内部依旧很严格,保证员工安全。

当然,前员工的这件事,其实给企业很多启示,大中型企业是不是应该安排心理辅导,针对员工心理健康进行必要的关注呢?这确实是很多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需要关心的!


LeoGo科技


2016年,阿里巴巴的一名员工在微博实名发文说,终于我被你们逼死了。
这名员工名叫潘阳,2016年7月15日,他已连续工作了12天,每天加班,刚好遇到工作上的业务要和同事进行沟通。同事拒绝了他并且直接对他言语攻击。让他直接倒地,失去了自我意识。1分钟里,全身抽筋,身体控制不住的蜷缩,情绪完全崩溃,淘淘大哭,哭了15分钟。该文引来了多家媒体的转载,也让诸多网友关注!

在潘洋的微博文章里谈到,他对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都失去了兴趣,但是他认为自己还是要表现好。一个人在深圳,他必须要让自己活下去。并且他早上看病,凌晨四点就要去挂号,他说清晨很冰冷,医院里的他显得更加悲惨。

当然,潘洋的性格和观念上还是有一些可以探讨的地方,比如说他不断地诉说:不管怎么样,一个人要在深圳熬下去!他说他情绪低落也不能表现出来,他害怕自己变成父母的负担。因为父母是农民,他是从大山出来的!其实,像他这样,装作开心,反而会带来更严重的心理抑郁。

根据他的自述,我想和大家总结几点,

  • 第一、现在的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其实都缺少心理健康方面的学习。很多孩子缺少自我调整的心理常识以及减压的必备知识。

  • 第二、职场人经常接受一些错误的社会观念,这些观念包括职场如战场。成功似乎成了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特别是让大山里出来的农村孩子认为屌丝逆袭的唯一路径就是拼命!

  • 第三、潘洋自身的错误观念。比如:强烈的要求自己要出人头地;自己没有退路,出了问题也不能告诉亲人朋友;自己不能变成父母的负担。

这都说明存在感不足。人生的意义显得稍微有些单一。这让我想起了,一些成功学的观念、心灵鸡汤、还有单一的积极心理学。

人生很多时候需要多种价值观的支撑,如果一个人长期坚持正能量,会带来坚持不了之后的崩溃。装作开心,反而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心理抑郁。

所以每一个人遇到心理问题要求助,哪怕是男人也要学会示弱!试图让一个人去抗下全世界、全家庭、全家族这样的巨大的负担是任何人都无法去承担和背负的。

  • 第四、我们现在的企业缺少互联网心理学知识,只有管理没有心理。

人在正常的情况下实际上没有重压,生活简单不太会出现问题。如果在持续的压力下,人就会无法承受重压带来崩溃。

这篇微博里,潘洋始终在问的这句话:自己做错了什么?

我想说的是,错的不仅仅是他。其实潘洋发出的这篇微博,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心理患者对社会发出的求救,在向他的亲人、好友发出的求救。如果我们能在潘洋发出求救的时候,给他更多的关怀和关心!那么任何人的心理问题其实都是可以得到解决!

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

我常年给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培训,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大企业最喜欢灌输价值观,灌输企业文化的培训,而对员工的心理健康心理成长并不重视。很多企业只是在年终带大家去旅游,而这种一次性的旅游并不能消除一年的压力;还有的企业年终进行减压的培训,想在培训中把大家逗个乐,就把一年的压力解决了,实际上这也是不行的。

其实人们在大脑负荷极大还有精神负担下,人们的情商就会遽然下降,智商也会下降。所以职场上的人际关系处理会有更多的冲突和问题。这都是企业缺少的常识。

所以,我们必须要让员工学会自我调整,学会如何在办公室这有限的空间里,有限的五分钟休息时间,甚至是上厕所的时间学会嵌入式的减压。在互联网时代,在速食时代,员工的大脑负担负荷特别严重时,如何学会对大脑的模式进行切换。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赵小明心理团队


我在阿里待了6年,是这么多年待得最长的一家公司,如果冷酷,会这么长吗?

这需要从两方面来说:

在归属感上,阿里做得非常好,离开多年后,还会以是阿里人为荣。阿里的氛围、环境等都与国际接轨,这点应该没人反对。在待遇、福利方面也是不错的,比如幼儿园、福利房、交通补贴、体检、餐补等等各种都很周全。

在KPI考核上,确实很残酷,严格执行361制度,也就是10个人中,3个优秀、6个普通、1个不合格,连续两次1会被淘汰。

总体来讲,阿里讲究的是价值观,也就是阿里味儿。

有没有阿里味儿,是能否在阿里待下去的关键。


楚离


 在各大电商摩拳擦掌准备双11之际,马云爸爸却摊上了事。一名阿里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发了封长信,称自己经常加班,工作压力很大,公司冷酷无情。“,并在信尾透露自杀倾向。

  网友评论的出现严重分化:一种观点批在阿里工作缺乏人性;另一种观点却认为此员工过于玻璃心。

  一直以来,“年轻人该不该进入大公司工作”都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特别是在一线城市,面对巨大的生存成本,该如何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生存?一切都要靠你自己的选择,而一旦做出选择,就要勇于拥抱变化、承担后果。

  自称被要被“逼死”的阿里员工

2016年,阿里巴巴的一名员工在微博实名发文说,终于我被你们逼死了。 这名员工名叫潘阳,2016年7月15日,他已连续工作了12天,每天加班,刚好遇到工作上的业务要和同事进行沟通。同事拒绝了他并且直接对他言语攻击。让他直接倒地,失去了自我意识。1分钟里,全身抽筋,身体控制不住的蜷缩,情绪完全崩溃,淘淘大哭,哭了15分钟。该文引来了多家媒体的转载,也让诸多网友关注!

在潘洋的微博文章里谈到,他对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都失去了兴趣,但是他认为自己还是要表现好。一个人在深圳,他必须要让自己活下去。并且他早上看病,凌晨四点就要去挂号,他说清晨很冰冷,医院里的他显得更加悲惨。

当然,潘洋的性格和观念上还是有一些可以探讨的地方,比如说他不断地诉说:不管怎么样,一个人要在深圳熬下去!他说他情绪低落也不能表现出来,他害怕自己变成父母的负担。因为父母是农民,他是从大山出来的!其实,像他这样,装作开心,反而会带来更严重的心理抑郁。

  马云如此重视员工,但阿里HR表现却很受争议。在上述员工近4000字的公开信中,共提到“HRD” 16次。他的直属HRD并没有将他晕倒事件上报,“我打电话给集团的HRG,我又哭诉了一遍,并且得知这个集团HRG并不知道我司事情,我公司的HRD直接没有上报就是想压下来这个事情。 根据潘阳的自述,我想和大家总结几点,

第一、现在的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其实都缺少心理健康方面的学习。很多孩子缺少自我调整的心理常识以及减压的必备知识。

第二、职场人经常接受一些错误的社会观念,这些观念包括职场如战场。成功似乎成了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特别是让大山里出来的农村孩子认为屌丝逆袭的唯一路径就是拼命!

第三、潘洋自身的错误观念。比如:强烈的要求自己要出人头地;自己没有退路,出了问题也不能告诉亲人朋友;自己不能变成父母的负担。

这都说明存在感不足。人生的意义显得稍微有些单一。这让我想起了,一些成功学的观念、心灵鸡汤、还有单一的积极心理学。

人生很多时候需要多种价值观的支撑,如果一个人长期坚持正能量,会带来坚持不了之后的崩溃。装作开心,反而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心理抑郁。

所以每一个人遇到心理问题要求助,哪怕是男人也要学会示弱!试图让一个人去抗下全世界、全家庭、全家族这样的巨大的负担是任何人都无法去承担和背负的。

第四、我们现在的企业缺少互联网心理学知识,只有管理没有心理。

人在正常的情况下实际上没有重压,生活简单不太会出现问题。如果在持续的压力下,人就会无法承受重压带来崩溃。

这篇微博里,潘洋始终在问的这句话:自己做错了什么?

我想说的是,错的不仅仅是他。其实潘洋发出的这篇微博,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心理患者对社会发出的求救,在向他的亲人、好友发出的求救。如果我们能在潘洋发出求救的时候,给他更多的关怀和关心!那么任何人的心理问题其实都是可以得到解决! 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

我常年给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培训,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大企业最喜欢灌输价值观,灌输企业文化的培训,而对员工的心理健康心理成长并不重视。很多企业只是在年终带大家去旅游,而这种一次性的旅游并不能消除一年的压力;还有的企业年终进行减压的培训,想在培训中把大家逗个乐,就把一年的压力解决了,实际上这也是不行的。

其实人们在大脑负荷极大还有精神负担下,人们的情商就会遽然下降,智商也会下降。所以职场上的人际关系处理会有更多的冲突和问题。这都是企业缺少的常识。

所以,我们必须要让员工学会自我调整,学会如何在办公室这有限的空间里,有限的五分钟休息时间,甚至是上厕所的时间学会嵌入式的减压。在互联网时代,在速食时代,员工的大脑负担负荷特别严重时,如何学会对大脑的模式进行切换。


商界人物


阿里巴巴现在已经有历史超过20万名的员工,在职员工也有8.6万名,而阿里巴巴是我认为可能企业文化做的最扎实的(当然某些人叫洗脑),在文化的背后本身就是规章制度的强制认同,阿里巴巴被员工实名投诉本身也是正常的,毕竟企业文化不可能让每个人都一直认同。

除了阿里巴巴,还有华为也被诟病企业文化,华为的狼性文化有一个故事是,有个员工加班最终家庭不美满,员工想离职,而任正非表示说:“如果你老婆不支持你,你可以换老婆啊”,引发行业一片热议。

阿里巴巴企业文化到底有什么呢?

1、阿里的员工归属感是互联网中最强的。

阿里巴巴的是企业文化驱动的,公司的HRBP是最强的部门,而阿里巴巴筛选员工就是以文化认同为吸纳,在KPI里面有50%的评分就是文化价值观的认同。

而阿里巴巴的价值认同做的相当的好,很多离开阿里巴巴的人也以阿里巴巴为荣,马云还为离职员工创办同学会。同事之间叫同学,离职叫毕业,而在公司内部还存在着一个部门叫“离职人员组织文化部”,每年还举办阿里同学会。

2、阿里巴巴的福利薪资很高

让员工认同的另一个关键就是工资要给到位,而且要超额给到,只有超额给到才能让员工对企业认同,阿里巴巴不仅有幼儿园,补贴,还有大学,餐补也很齐全,股权也很多。所以阿里巴巴平均薪资可以做到60万元。

3、严苛的KPI

阿里的KPI很严格,严格执行361制度,也就是10个人中,3个优秀、6个普通、1个不合格,连续两次1会被淘汰。3.25分就是不合格的得分,很多人都得过,而得了的人通畅没有奖金,也会很难受。

你想去阿里巴巴工作吗?


毛琳Michael


互联网公司不加班的有几个?大部分公司都是带负荷在做事,吃不了这碗饭你可以不吃嘛!

就比如头条的上班强度也不小啊,也不都是很晚才下班,我认识一个朋友经常加班,1点2点是常事,上班一直上到大年30才放假,没几天又回到了岗位。

这是互联网公司常态,年轻人要是连这点苦头都吃不了,那就真的不适合在互联网公司干。

话说回互联网公司福利待遇都不错啊,不管是吃的还是其他福利工资,在业累也都算领先了。所以赚钱都不容易,实在不行就换一家公司,在这个行业不行那就换一个行业。

况且阿里巴巴员工大部分都是很认可这个企业的,觉得再这里上班有目标,有激情、团队有人情味,难道就因为这一件事就把一个优秀的企业定性为“冷酷”的公司?

我看是有人别有用心,故意散播也不知居心何在。


熊林


我自己和阿里的人有过接触,而且是不少人,就两个感觉:1,工作压力确实大,加班是常有的事;2,同事之间兄弟情还是很深厚的,不存在冷酷一说。

阿里巴巴最早开始时,靠的就是中供铁军,靠推销员一个个客户积累,才有了今天的阿里帝国。所以,铁血就是阿里文化里不可或缺的。如果你不是这样的人,你可能无法融入阿里,离开就好了,不必撕破脸皮。

当然,阿里对业绩好的人是非常大方的,2000年初,很多阿里销售员都可以全款在杭州买房,年薪有些高达百万,你想想那是什么待遇。但是,这些中供铁军的付出,绝非一般人能做到的。几个人住一个小房子,每天出去见客户,基本上一个接一个的见,吃饭时间都很少。这是阿里的野蛮扩张时期。


有兴趣的可以去读读相关的资料,介绍的还挺详细的。

互联网行业看似光鲜,但是竞争非常激烈,阿里是一个强运营公司,腾讯是个强产品公司,但两家公司加班都很厉害,包括华为,大家应该也都知道,薪资很高,但是加班也是常态,甚至办公室桌子下面都有铺盖,累了直接躺着睡会。

工作强度和薪资是成正比的,金融行业也是如此,你以为投行那些年薪百万的金领很轻松吗?一样的加班。

加班没什么好抱怨的,这是一个常态,而个体的投诉反而是个例,说明你不适合这个公司或者行业,可以考虑转行或换个公司。

世界本来就是适者生存,没时间矫情。选择你能接受的,或能接受你的。


赵冰峰财经


这个话题的起因是 2016年一名叫潘阳的阿里巴巴员工,在微博实名发文说,阿终于我被你们逼死了。

2016年7月15日,他已连续工作了12天,中间没有周末休息并且每天都加班,并且这段时间的工作并不顺利,中间和同事产生了小矛盾,导致他情绪失控,倒地大哭了15分钟,之所以被引起广泛关注,并不这名员工遇到了比较少见的事情,而是这件事发生在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在中国知名度太高,很少有负面新闻。


1.首先介绍下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出名的互联网公司,以马云为首的18人于1999年9月9日在浙江杭州创立的公司。员工有几十万。他的管理制度还是很严厉的。采用绩效考核制作,如果绩效考核被打3.25,这是阿里员工最大的噩梦,直接被开除。首先介绍一下阿里的绩效考核,考核分为3个档次,3.75是超出期望,3.5是符合期望,3.25是未达到期望。一个团队中只有20%的人能拿3.75,70%的人可以拿到3.5,另外10%的人则只能拿到3.25。拿到一次3.25,影响年底绩效奖金的发放;拿到两次3.25,则会被开除。

2。看了这个考核制度你就会发现,工作压力是非常大的,入职之前这个情况你就应该很清楚的


看了这个病例,你会发现这个员工只有22岁,年龄非常小,能够进入阿里工作也是非常优秀的。这么小的年龄刚开始工作,不能够和同事之间相处也是很正常的,导致这次事件的发生主要原因并不是工作了很长事件,而是中间和同事产生了矛盾。如果换做一个年龄稍大,工作多年的,会很好的处理好这个问题。


简单聊几句,谢谢


AI微科技


在阿里巴巴工作,连续加班,压力很大,这些都是事实。

关于连续加班,阿里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日本人应聘阿里的工作。在面试时,这个日本人自夸道,我们日本人可是最吃苦耐劳的民族了。加起班来像一头牛,耐力持久,而且不会抱怨。之后这个日本人得偿所愿,进入了阿里。但仅工作了一个月,这个日本人就提出了离职。他说,我原本以为日本人是最能加班的了,没想到遇上了更加拼命的阿里人,实在是甘拜下风,还是回日本好了。

听完这个故事,阿里人往往会心一笑,接着继续埋头工作去了。

关于工作压力大,阿里人最大的噩梦应该就是绩效考核被打3.25。简单介绍一下阿里的绩效考核,考核分为3个档次,3.75是超出期望,3.5是符合期望,3.25是未达到期望。一个团队中只有20%的人能拿3.75,70%的人可以拿到3.5,另外10%的人则只能拿到3.25。拿到一次3.25,影响年底绩效奖金的发放;拿到两次3.25,则会被开除。

我曾亲耳听到过很多阿里人说,自己晚上做噩梦,是关于绩效考核被打了3.25。


不仅是阿里巴巴,同为领先IT企业的腾讯、百度、华为等公司,连续加班、压力过大的现象也都存在。中国30多年来在世界上迅速崛起,这种疯狂的速度,被称为是“中国速度”,这背后则是拼命的加班加点和巨大的工作压力。身在职场的你我他,只能适应这种情况,跟上这样的速度。

当然,在努力跟上这种速度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就像阿里的这位员工潘阳一样。

看了他对阿里的控诉,字里行间流露着无助和无望。连续的加班,和巨大的工作压力已经让他处于崩溃的边缘。而7月15日那天,和某女同事沟通工作时,同事拒绝了他,并对他有言语上的攻击,直接造成他倒地、全身抽搐、失去意识。

事后,虽然这位女同事没有联系他,也没有向他道歉,但他说:“我明白不全是她的错,她只是压死我最后一个稻草。”

潘阳愿意原谅这位女同事,就说明他同情处在同样高强度、高压力工作环境下的伙伴;而潘阳自己需要的,能够治疗他抑郁的方法,就是能让他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同情和关爱。

在他的描述中,他的领导以及公司HR确实给予了他一些帮助,比方说帮助他沟通获得道歉,比方说帮助他申请换岗等等,但这些帮助,对于那时的他来说,还远不能安抚他内心的创伤。


这样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是每一个自强不息的职场人不得不面对的大环境。对此,马云说自己能做的是:“阿里要坚持让一群有情有义的人,一起做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我也认同这一解决方案。

想要让自己的努力付出有意义,那就应该选择去干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这才对得住自己;而想要让自己能够在这严峻的环境里坚持下去,唯有和一群有情有义的伙伴共同面对,唯有相互的关爱与帮助,才能支撑我们顽强地坚持下去。


楼神研究所


加班多,压力大是IT行业的特点,阿里巴巴也不例外,跟对员工冷酷无关。


事件回放:阿里巴巴遭员工实名投诉

2016年,一名叫潘洋的阿里巴巴员工在微博实名发文,对阿里巴巴进行控诉。在文中,他提到因为加班多压力大与同事发生冲突的经历,以及后来因为转岗而引起的一系列不愉快。

评这么员工的一面之词,就能说明阿里巴巴是一家冷酷的公司吗?显然不能。

该员工的性格和观念或许才是悲剧的根本原因,阿里巴巴及“晕倒事件”只是导火索。

从潘洋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可能性格里有偏执,从他的描述中可以看到:

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的都有的一种错误观念:

这些观念如囚笼一般,锁着他的心,让他时刻处于一种神经紧绷状态,对很多事情敏感,再加上外部压力,很容易精神崩溃。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潘洋的这种观念或者说执念呢,有如下几点:

第一,与其成长和教育有关的。布蚁也来自农村,知道那种因贫穷而自卑进而立志出人头地的执念,而这种执念控制不好就成了一种不辨明理的偏执。

阿里巴巴待遇再不错,那只是一份工作。企业的规章制度苛刻,可以离开,为何非得用自己的生命去证明别人的对错呢?

第二,中国填鸭式教育,只注重把课本内容和考试成绩,完全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教育,所以每年你可能听到高考前有学生自杀的悲剧。

第三,企业对员工绩效关注较多,对心理健康关注不足。人在抗压方面跟其它事物一样的,即便是柔韧如竹,是有一定限制的,这承压范围内不太会出现问题。如果在持续的压力下,人就会无法承受重压带来崩溃,就像竹子也会压断一样。

如何避免阿里巴巴员工“潘洋式悲剧”再发生

潘洋只是暴露在我们视野中的一例而已,事实上还有很多如潘洋一样的员工,经历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有些不堪重复,选择离开了这个世界,如富士康“十三连跳”。

所以,为了让悲剧不再发生:

作为父母,除了关心孩子学业外,要多关心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给孩子成长埋下不健康的种子。

作为企业,除了关心员工的绩效外,也要对员工经常做一些心理疏导,尤其是经营压力较大的时候。

作为员工的我们,要学会自我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的方法。

结束语

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生易,活易,生活不易,别太为难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