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銅鏡收藏技巧,助你銅鏡收藏之路如魚得水

古銅鏡收藏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辨偽。只有在辨別正確的情況下,才能進一步去鑑賞。可以說,每個收藏家都不可避免地遇到過贗品。關鍵問題要識別,而要避免收進贗品,必須要了解銅鏡的歷史、文化背景以及質地。如潮溼的南方銅鏡中含錫、鋁,顏色呈金黃色,因長期與空氣隔絕,就容易形成黑漆背;乾燥的北方則比較容易形成銀漆背。收集銅鏡要從標本開始,要根據銅質、花紋、形制、銅色、銅鏽、紋飾、銘文等做綜合分析,熟悉各個朝代的不同特點,比如唐以前的銅鏡含錫量比較高,唐以後則比較低。

古銅鏡收藏技巧,助你銅鏡收藏之路如魚得水

古銅鏡的贗品大量出現是在清末民初,古玩商為了追逐暴利而仿製古銅鏡,但數量不多。要識別仿製品,一定要在博物館、展覽館、研討會上多看多聽,和同行多交流,多上手,多觀察,多對比。對於真品,就要多把玩,多研究,看熟了之後,對假貨就會有較高的靈敏度。因為新鏡子的分量和老鏡子的分量都不一樣。還要知道銅鏡加工工藝,唐代的銅鏡做工比較細膩,唐以後的銅鏡普遍質地粗糙。

銅鏡收藏:如何辨偽銅鏡

(1)上手

上手是判斷銅鏡真假的最好方法。因古銅鏡埋人地下數千百年,經過化學變化,重量會變輕。經常上手的收藏家將銅鏡拿在手上一掂,大致能判定真假(老銅鏡比較圓滑,沒有稜角.不刮手,手感好)。

(2)刮看

新仿的銅鏡,鏽是移上去的,用硬物一碰就掉下來了,老鏽就是用刀也刮不掉。新仿銅鏡紋飾不清晰,鏽色不太多。

古銅鏡收藏技巧,助你銅鏡收藏之路如魚得水

(3)擊聞

老銅鏡敲擊聲音比較低沉、圓潤,而新仿的銅鏡則清脆刺耳。發出“噹噹”的清脆聲。入過土的銅鏡有一股泥土香味,老銅鏡一般有銅香味。假銅鏡上面常有高濃度的工業硝酸味。

(4)注意改件

殘舊銅鏡不出手,於是,造假者就把銅鏡的邊緣和外區部分的殘缺或破損紋飾沿破損處截齊,再經過打磨、做舊。銅鏡改件後還“埋地雷”,即在新銅鏡上挖個洞,嵌人老銅鏡做舊,冒充完整的古銅鏡高價出售。

(5)注意加花

在宋、明、清的舊素鏡上加花、增添紋飾和年款,或鑲嵌銀殼,以此增加古銅鏡的價值,這常常會使銅鏡收藏者看到老皮殼後,放鬆對添加紋飾的警惕。

(6)不要盲目撿漏

銅鏡收藏愛好者多有撿漏想法。看到名貴鏡子與市場價不一,在撿漏心理驅使下,放鬆鑑定程序,思路亂套,這就離“交學費”的時候不遠了。

古銅鏡收藏技巧,助你銅鏡收藏之路如魚得水

銅鏡收藏:如何培養辨偽銅鏡的能力

(1)勤讀書

多看高水平的銅鏡鑑定書籍,如《中國銅鏡圖典》、《中國銅鏡圖案集》、《古鏡收藏》等,以提高鑑定理論水平。

(2)勤動嘴

多向前輩請教,和前輩一起去古玩市場“實習”,請前輩手把手地教,碰到問題切忌不懂裝懂。

(3)勤動手

可以去一些大型的拍賣會,爭取機會多用手觸摸,找找感覺。因為每個時代的銅鏡分量都不同,如漢唐較厚重,宋以後較輕等。

(4)勤動腦

要記住不同朝代不同地區銅鏡的紋飾、銘文、形制、鑄造技術等特點。比如從銅質色澤來看,春秋戰國顯紅色、漢代呈銀灰色、唐代呈銀白色、宋金為紅銅質、元為黃銅、明清黃中閃白。從鏡形來看,花式鏡出現在唐代,宋鏡的外形變化最多,一些特殊鏡形只出現在宋代,如爐形、鐘形、鼎形、盾形等。

(5)勤動腿

有空多去古玩市場轉轉,練練眼。本地藏品有其地區的侷限性,為豐富藏品,也可以到外地看看,隨時掌握市場最新動態,尤其是新仿的行情。

(6)勤比較

每收到一面銅鏡都要與相關權威書籍(最好是附有銅鏡圖錄的)的介紹相比較,從紋飾、銘文、形制(包括外形、鏡鈕、鈕座、圈帶、邊緣)、銅質、鑄造、大小、重量等進行總結。鑑定鏡子的時代,找出同類鏡子的先後關係,小處著眼,細心比較。

古銅鏡收藏技巧,助你銅鏡收藏之路如魚得水

銅鏡收藏:假鏽的種類

(1)種植鏽

將酸、鹼、鹽等各種化學藥品摻和金屬粉塗抹到仿品表面,然後再埋到土裡“種植”偽鏽。

(2)膠著鏽

用膠水、松香、白芨漿、清漆等膠狀物調配各種礦石粉、顏料,塗抹到銅器上,或從別的古銅器上取真鏽拌人清漆或膠水中塗抹到仿古銅器上。

(3)燒熔鏽

將調製好的礦物顏料在銅器表面燒熔,這些被熔化的顏料在降溫後凝固在銅器的表面。

(4)電鍍鏽

用類似工業中金屬表面電鍍技術在銅器表面鍍“銀漆背”或“黑漆背”等皮殼。

(5)化肥鏽

將動物尿液、糞便或農用化肥與泥土摻和,塗抹到仿品表面後埋到土裡。

(6)移植鏽

將古銅器上的古鏽移植或鑲嵌到仿品表面,再用上述的各種方法組合做鏽。

儘管做假鏽的方法五花八門,但不外乎分物理上鏽、化學上鏽兩類方法。但這種新鏽與古銅鏽存在根本的區別,如果用顯微鏡或其他儀器來分析,區別會更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