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寶級天才,3國5授院士爭搶他,最後去美國為祖國效力

有一句老話“千金易得,良將難求”。說的就是人才的可貴。當今世界上,大國競爭的本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科技領域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科研不僅需要物質基礎,更需要人才。

而人才往往比科研經費更為難得。實際上,人才爭奪戰自古就十分激烈。近年來我國吸引了不少外國人才,不過人才流失的問題也十分嚴重。其中原因倒不全是待遇問題,而是我方提供的諸如實驗室等硬環境和軟環境與國外有不小的差距。

中國國寶級天才,3國5授院士爭搶他,最後去美國為祖國效力

很多人經過慎重考慮,還是選擇去國外的頂級大學或實驗室工作,這樣才能更好的研究。尤其是改革開放初期。提到這,就不得不說我國的一位神童。他就是著名的天才科學家高華健。在剛恢復高考的1978年,15歲的高華健就考入了西安交通大學工程力學系,畢業後他又被哈佛大學錄取,並獲得了工程科學專業的博士學位。此時25歲的他若回國絕對大有可為。

但出人意料的是,他最終還是選擇留在美國。憑藉在固體宏微觀形變和破壞行為領域過人的才華,他在基於微觀機制的模擬計算、納米生物結構力學理論體系和超音速與超彈性動態斷裂力學方面成為技術權威,並得到了世界範圍內的認可。

中國國寶級天才,3國5授院士爭搶他,最後去美國為祖國效力

2012年他被授予4年才頒發一次且只有一人才能享有的Rodney Hill固體力學獎,足以見其成果的含金量。並且他還在7年間先後被中國、德國和美國授予德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5大榮譽頭銜。三國5授院士爭搶,也可見其才華和能力。面對祖國的多次感召,高華健最終還是選擇了留在美國。

這並不能說他不愛國。因為客觀來說,儘管近年來國內科研的硬環境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仍與國外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部分特殊的領域例如醫學、天文學以及高能物理方面,國內的實驗室或研究工具仍亟待改善。如果沒有國外的實驗室或整體環境,高華健未必能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就。繼續留在國外,保證頂級的學術水平也未嘗不可。而且他在美國也沒有閒著,其已累計為祖國培養了20名頂尖的科學家。其中至少有9位獲得了教育部長江學者稱號或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的獎勵。

中國國寶級天才,3國5授院士爭搶他,最後去美國為祖國效力

近年來,他至少每年回來中國工作2個月,與中國同行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可以說他完全對得起自己的祖國。對於這樣一位華裔科學家,我們不能用狹隘的國籍來衡量愛國與否。而是要根據時代和客觀條件理性看待。身在美國並不影響他為祖國效力。另外,在吸引人才方面我們也要反思。在提高科研硬環境和軟環境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得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