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敬畏心,走探索路!

敬畏,其實就是人類對待世間萬事萬物的一種態度。敬為尊敬,畏為畏懼,合在一起是因尊敬而畏懼。

存敬畏心,走探索路!


敬畏之心,古來有之

古人說:“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規,糾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人一旦沒有敬畏之心,往往就會肆無忌憚,甚至為所欲為膽大包天,有了敬畏之心,就不會忘乎所以無法無天。所以常懷敬畏之心的人格外謙遜,這也是是一個有品味有思想的人都具備的基本素質。

一個國家,這樣的懷敬畏之心的人越多,這個國家的國民素質也會越高,這個國家的發展也會越和諧穩固!


存敬畏心,走探索路!

《菜根譚》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未有無所畏懼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於一時,畏史官於後世。”對天道有敬畏,方可以順勢而行,趨吉避凶。對人道有敬畏,方可同氣相求,同聲相應。對地道有敬畏,方可以法地之厚德,以載萬物,成仁柔寬博之心。對大自然和生命有敬畏,才會珍惜生命,活在當下,開心過好每一天。這生命包括的其實是所有和人類息息相關的大千世界宇宙萬物!

存敬畏心,走探索路!

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揚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面對長江天險,一度狂傲不羈、放浪形骸的李太白完全沒有當初“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浪漫和悠然,而是表現出極為罕見的對大自然的肅然敬畏!

曾國潘在《誡子書》中寫道:“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只有心懷敬畏之人,才會牢記“慎獨”二字,才有危機感,才能知方圓、守規矩,踏踏實實幹事、乾乾淨淨做人。只有心存敬畏,方能行之高遠。

存敬畏心,走探索路!


現代文明發展發展最大的後果是:心無敬畏,盲目陶醉!先賢莊子就提出了“天人不相勝”、“天人合一”的觀點。恩格斯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人類對大自然的不知敬畏急功近利的盲目開發和征服,是一切災難的源頭!我們數十年幾百年的對大自然的破壞汙染的開發後果,可能要花費幾千年甚至上萬年的時間進行修復!前提是如果大自然給我們人類這個等待修復的時間!比如對於2020年庚子年年頭之際發生的大事件:

1、澳大利亞火災;

2、南北極冰川加速融化;

3、美國爆發近40年來最致命的乙型流感;

4、中國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爆發;

5、菲律賓火山噴發;

6、東非遭遇25年來最嚴重蝗災;

存敬畏心,走探索路!

氣候變化不可控制,近30年,北極冰川融化速度加快6倍!頻繁製造出“冰震”事件!

存敬畏心,走探索路!

澳大利亞這場熊熊燃燒了200多天的大火,燒燬了超過1000萬公頃的土地,約10億野生動物葬身火海。據初步統計,短短几個月內,大火向空中釋放了約3.5億噸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可能需要地球用一個世紀或者更長的時間才能吸收!

……

等等此類,一切的根源都是人類心無敬畏的後果,小到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吃一次蝙蝠,大到為了滿足金錢慾望挖空一座礦山,或者為了一己私慾發動一場戰爭!

一個人只有心存敬畏,才會走得遠,走得穩。

一個國家只有心存敬畏,才能進步的長久,發展的持續穩定。

存敬畏心,走探索路!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定律。出自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實踐理性批判》最後一章,是人類思想史上最氣勢磅礴的名言之一。此句也被刻在康德墓碑之上。

發展是歷史的主旋律,心存敬畏卻是歷史進步的基石,沒有這塊平衡的基石,人類社會發展的速度有多快,倒退的速度就有多快!只有全面、客觀、綜合地認識大自然,尊重大自然而不是褻瀆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的法則而不是急功近利,我們人類才能真正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寒冬步入春天!

存敬畏心,走探索路!

生命哲學家史懷哲說過:“只有我們擁有對於生命的敬畏之心時,世界才會在我們面前呈現出它的無限生機。”

需要記住這句話的話,是您,還有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