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在上小学之前要教他认字吗?为什么?

两儿子的爸爸


题主并没有说宝宝多大年纪,我们家有个三岁的男宝,以我自己的观点来看,早点认字只会对他以后的学习有很多的帮助。

我们家宝宝在一岁之前,基本没买过玩具,身边看到最多的就是书,我也特别喜欢给他买书。


等他能自己独立坐着也就是半岁左右的时候,我给他买了黑白字卡,在家里能贴的地方都贴上,然后抱着他开始认字。


慢慢的,带着他出门的时候认银行名称、认汽车牌子、后来在外面的所有门头全部都认识。


到3岁左右我们家孩子能认1000多个字,给他买的儿童读物基本都可以自己读下来了。

我有点没明白您的孩子喜欢读书,词汇量大,怎么会不认字?难道全部都是图画书?词汇量也指的是说话中的词汇量?


我发觉孩子认字都从很大的字开始认,您尝试买一些黑白字卡,字的个头比较大,一张卡片只有一两个字的那种。


慢慢教他认,玩着游戏认着,比如把妈妈两个字贴妈妈头上,宝宝两个字贴在头上,然后把字卡放在地上,让宝宝来找。


玩着认字,很有效。


毕竟以后上学了所有课本上都是文字。早点开发语言的功能,对孩子学习其他知识都有很大的益处。



慕紫茵


一定要教,上小学和幼儿园就不一样了,一年级进度很快,如果在上小学之前识字量少的话学着会很吃力,一旦孩子产生厌学就麻烦了,这是肺腑之言,去年我家孩子上一年级,对之前认字就没有在意,上一年级刚开始时还好一点,幼小衔接班有的都已经学过,再到后来的课文学习时,就开始有点吃力了,不愿意认字,不想学,而一年级进度也很快,学习的东西相对我小时候学习的东西要多的多,所以在孩子上小学之前一定要让他多认字。


jjsy123


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会读书跟会认字是两码子的事儿,我家小孩今年6岁,也有类似的问题存在,针对他抗拒认字的问题,我是利用平时出门时遇到的街上的店铺名称,路标,路名等等先教会他,下次经过又再问他这个是什么店铺,什么路等等,如此反复训练,当某一天他路过时他就主动指着店铺名,路名,路标自己说出来。另外一个找他敢兴趣的书,跟他一起读完,再叫他自己读一遍,根据现在的表现觉得上述方法对我家小孩挺受用的,现在自己看简单点的绘本都没问题,希望可以帮到您!



美小护的妈妈经


不想一年级家里鸡飞狗跳的,我建议你还是教,起码会认一些简单的字,不会写也没关系但起码要学会写名字。因为一年级开学报名时老师的要求就是孩子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和学校的名称。我自己很少教,在手机下了个识字的软件,让孩子每天学5到10个汉字,因为软件里有游戏通关识字环节,所以我比较爱学,到上一年级的时候基本上识得四五百个汉字,到了一年级上课没有那么吃力了,起码考试做题自己能看懂题目。特别提醒一下有机会还是让孩子提前接触一下拼音。为了这个我家孩子学拼音那个月每晚在家练习基本都是哭着过的,好在坚持一下去了,一个学期过来拼音基本过关了。拼音不过关会影响后面的学习,所以还是要特别重视下


豆豆点成精


分享一下我的建议。我小孩今年刚上一年级,很开心自己从小孩读中班的时候,我教他从生活中认字,看电视也让他认一下字。其实无意中就加强了认字能力。不光认字,有时间数学也教一点。特别英语,从小要多给点绘本看看,培养一下兴趣。我现在在带我儿学英语,一起陪着他学习!


轩宝生活Vlog


一定要的,这是一位有20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的忠告!

原因①一年级语文的教学任务很重,在短短20多周里,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100个一类生字(会认会写),300个二类生字(只认不写)外,还有汉语拼音的学习,说话、听话、写话练习,所以有一定基础的孩子无形中就减了负。

②除学习知识外,老师还要花很多时间对相当于是白纸的学生进行学习习惯、行为规范的培养,必然挤压学习知识的时间。相对来说,已有知识储备的孩子学习起来会轻松些。

③因为孩子个体差异和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开学不久就会出现分层:年龄稍大些、智力开发早、家长重视早教的孩子会脱颖而出,他们学有余力,有机会被老师委以重任,获得能力提升,逐步积累起自信;而之前没有任何知识储备的孩子,精力只够完成学习任务;有些甚至无法做到当天的知识当天全部消化,更别提有精力做别的事。长此以往,孩子会累,会厌倦,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孩子在上小学之前,还是需要认识一些汉字,但家长不可拔苗助长:只需要认识一些笔画简单、生活中常用的汉字即可(数量不必太多,100以内就够了);这些字可以只认不写,上了一年级,老师会教规范的笔顺;识字方法要灵活,在玩中学、玩中记,快乐识记!


梦回蝴蝶山谷


如果你说的是常规学汉字,在上小学前是不适合教他认的。可以通过简单轻松的方法进行识字,比如:图文符号,象形字,生活标记,绘本阅读等。你提到说孩子喜欢读书,词汇量也非常大,那么可以从他喜欢读书这个兴趣出发,加大他的词汇量,不需要刻意古板的认字。

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并没有提到关于儿童的书写量要求,如果家长硬生生的让孩子识字会比较辛苦,容易产生抗拒心理。如果你想增加孩子的词汇量,识字量,这里推荐两个小方法:

第一,通过阅读识字。

既然你的孩子本身就喜欢读书,那么就可以从他感兴趣的出发,选择阅读,交流的等温和的方式,将孩子带入角色。通过需要交流,你可以知道孩子的阅读情况,对词汇的掌握和了解故事的理解程度。对于一些阅读有吃力的地方,家长可以以点读的方式适当引导,维持孩子的一个阅读兴趣。在点读的孩子,孩子会对应这个字的读音,慢慢的累积。

第二,通过日常生活教育识字

其实环境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很多知识都是日常生活环境中习得的。比如,常见的公用电话,公交车,公用厕所等生活常见标识可以帮助孩子体会文字的用途。不仅能让孩子认识字,也能更准确地知道这个字的用法用途。生活中,平时带孩子出门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里是什么银行,我们可以在里面存取钱,这样孩子就认识银行这个词,也明白去银行能做什么。

我们的教育可以是轻松多样的,所以一定不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说得不好的欢迎一起交流学习。


小鱼育儿简笔画


我是孩子妈妈,我家孩子上幼儿园学前班了,说下我的想法吧。

在上小学之前,让孩子学习认字很有必要。主要是以下几点:

1: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所以一些事物已经慢慢的有了认知,而且很好奇。让孩子多学点字,会让孩子更好的探索外界

2: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的重要,那么多让孩子认识字,会让孩子更好的阅读,爱上阅读,更好的学习

3:对于孩子认字毕竟孩子的年龄小,不要死记硬背,可以借助一些绘本书籍以及一些有趣的App,来再游戏中记住这些字,这样会记得更牢,孩子也更愿意学。

这是我的一点小心得,希望可以帮助到你谢谢!



诺诺妈妈谈育儿


要教,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但教孩子认字是一种形式,我们需要通过认字这一媒介,教会孩子认字的能力,以及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

简而言之:不以认多少字为目标,以能力和态度培养为目标。

对于一些学前没有熟悉过认字这一事物的孩子,上了小学是否能跟得上老师的节奏,就全凭其自身适应能力了,到了小学,学习内容的增加会让一些习惯于幼儿园相对自由的学习内容来说,会造成让孩子非常难受的状态,进而更抗拒学习。

既然孩子的词汇量非常大,喜欢阅读,其实他已经在认字的过程中--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书籍,一些常用字已经刻入孩子的记忆里,而且这种认字是比较高级的,因为孩子能通过前后的连贯来理解这些字的意思,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只是孩子这种认字的方式,可能并不符合家长所认知的认字,但却很适合小学正式内容的使用:

翻开小学一年级课本,都是以文带字,通常老师会教读课文并强调要认的生字,结合朗读一次又一次的强化孩子的记忆,而咱家的孩子已经掌握了这一方式。

更多的是学习态度上的培养,他抗拒认字,但已经在认字,只是认字的过程不仅仅是记得以及能读,还包括了能写出来。

如果孩子已经到了5岁(这是手指骨发育完善的一个标准,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准确握笔写字),那么培养孩子练字的态度就非常重要,不妨参考一下“椰壳效应”。

椰壳效应的由来:

美国有一位父亲苦恼于自己的孩子不吃饭的问题,可有一天他买了个椰子回家,孩子看到后对椰子非常感兴趣,于是这位父亲就趁机把椰壳做成了一个饭碗给孩子使用,那之后孩子抱着椰壳碗吃饭津津有味。

我们同样可以应用到孩子练字中来:

给孩子买他喜欢的笔,鼓励他练字,让他从喜欢使用笔到体会到写出一个字的荣耀感;

挑选孩子喜欢的词汇,以此为媒介“怂恿”他写出来,让他体会到“掌控字词”的舒适感;

同理,还可以通过其他与之相关并且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去引导孩子这方面的兴趣;

但请不要用惩罚或者奖励,我们是要建立孩子对此的良好态度,即练字的内在动力。本身写字所带来的成就感就已经给了孩子莫大的奖励,而当我们用物质奖励的时就会把孩子的这份成就感变成利益熏心的追求,并不利于孩子的长期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