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导读

三门峡博物馆的存在感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强,这与博物馆的好坏没有直接关系,主要是几公里外的虢国博物馆太抢眼了。这一点跟安阳很像,殷墟博物馆早已扬名立万,而安阳博物馆只能寂寂无名。真应了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不过凡事都有利弊,最起码作为公立博物馆,三门峡博物馆是免费的,而虢国博物馆四十块钱的门票是少不了的。再者虢国博物馆是个专题博物馆,把“虢国”的历史讲的很透彻,但毕竟是断代史。要想很系统的了解三门峡的历史,三门峡博物馆肯定是不二选择。我这次来就是为了寻找一个叫“陕州”的地方。我们现在都知道三门峡是“天鹅之城”,但今天进博物馆我们不说天鹅,毕竟天鹅这玩意儿以前不属于三门峡,现在也只是在冬天来这里歇歇脚,天一暖和,还是蹬腿就跑。看有很多关于三门峡的新闻报道,说三门峡是一座新兴之城,其实这也没毛病,虽然有资料上说因“大禹劈三门而得名三门峡”,但这资料跟历史没关系。1957年随着三门峡水库的建立,才设立的三门峡市。关于三门峡水库的争议是大了去了,咱也不懂水利,也不能瞎说,但是建三门峡水库可是拆了一座城的,它的名字就叫“陕州”。如果把陕州城的历史放在三门峡身上,说它是“新兴之城”,那可真是太装嫩了。扯的有点远,跟着我拍的照片,进三门峡博物馆看看那些“老掉牙”的故事吧。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门票及大门

历史沿革

三门的历史沿革,看看下面这张图片,你就啥都明白了,中间那一排,写满了一个叫“陕州”的名字。从北魏孝文帝(公元487年)开始,到清朝(公元1911年)结束,使用了将近1500年。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三门峡历史沿革图

从远古时代走来

我们中国人喜欢讲究追根溯源,三门峡这块土地早在人们出现以前就出现了很多生物。无论是已经消失不见的恐龙,还是依旧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鸵鸟、乌龟一个都没有缺席。从远古时代走来,进入了启智的石器时代,其中有一个以地名命名的文化非常有名叫“仰韶文化”,而仰韶这个地方就在三门峡的渑池。最能代表仰韶文化的就是“彩陶”。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纹路清晰的乌龟化石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圆圆的鸵鸟蛋化石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双耳小口的红陶瓶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仰韶文化典型的彩陶纹钵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陶鬶,石器时代的炊具

夏商遗珍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是从夏开始的,其实就算把夏数到头,也不够五千年。不说没有发现文字,就是夏代的文物也是少之又少。所以三门峡关于夏商周时代的文物也是从商代开始的。让我感兴趣的倒不是商代的青铜器,而是“卜骨”,这玩意儿和殷墟出土的甲骨作用是一样的,就是不知道有字没。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铜钺,古代的兵器或者刑具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瑗,就是大孔的璧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卜骨,古代用来占卜的动物骨头

西周之邦

西周时期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第一特点就是西周是一个“礼仪之邦”,以周礼治国。第二个特点西周实行分封制。而且西周对于陕州和陕西名字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塬”为界。陕塬以东曰“陕东”,由周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召公管辖。陕西就是这么得名的。那“陕塬”在哪儿?就在今天的三门峡,古代的陕州。刚刚说了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那三门峡这一块儿分给谁了?分给了神农之后,就是尝百草那个神农,他的后人帮助周武王灭了商纣,论功行赏就把这块地儿给了他们,叫做“焦国”。至于大家都知道的虢国,是在西周末年礼制快乱的时候从宝鸡打过来的,当时的虢国可是个大国,直接就把焦国给灭了。关于虢国等写虢国博物馆的时候再说。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铜鼎,古代贵族煮食东西用的器物,更是一种象征权力的礼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铜簋,古代贵族盛放食物的器物,也是一种象征权力的礼器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铜簋,古代贵族盛放食物的器物,也是一种象征权力的礼器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铜簋,古代贵族盛放食物的器物,也是一种象征权力的礼器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铜鼎,古代贵族煮食东西用的器物,更是一种象征权力的礼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铜鼎,古代贵族煮食东西用的器物,更是一种象征权力的礼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铜匜和铜盘,都是盥洗的器物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虢国征战图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玉项链

春秋战国,兵家必争

三门峡这个地方为什么自古以来就很“抢手”,交通!交通!交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三门峡的交通位置也是没谁了。西边是西安,东边就是洛阳。最重要的是两边要来往,必须要穿越崤山,崤山之路极不好走,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孔道”,在“孔道”之上又设立了函谷关,所以叫崤函古道。西周大家还都是讲“礼”的,但到了东周,礼崩乐坏,诸侯之间为了抢地盘都是大打出手,兵家必争之地说的就是像函谷关这样的地方,于是就打!打!打!三门峡这块神奇的土地在这个时候反复易主,最终还是到了秦人的手里。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崤函古道交通示意图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铜簋,古代贵族盛放食物的器物,也是一种象征权力的礼器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铜簋,古代贵族盛放食物的器物,也是一种象征权力的礼器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编钟,打击乐器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编钟,打击乐器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青铜剑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铜扁壶,不是盛酒就是盛水,造型很时尚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陶鼎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战国古币

纠纠秦风

这里说秦,而不说秦国或者秦朝,是因为这块儿地方在秦国的时候已经归秦所有,而且为秦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秦人收编了这块儿土地后,扼守函谷关,东袭六国,西守关中。秦惠王的时候在陕设的是县,到了秦始皇他老爹秦襄公的时候变成了三川郡。都说秦始皇是暴君,其实全国的人都应该感谢秦始皇,能统一全国,统一度量衡,这是何其伟大的壮举。全国能出土秦人墓葬的地方除了陕西真的不多,但三门峡出土了三千座以上的秦人墓葬,而且这些墓葬都是有规律的,据说这是为东迁到函谷关镇守的秦人军队设立的陵园,所有的下葬者都没有棺椁,就像现在在三门峡看到的地坑院一样,挖个向下的大坑,四周开的像窑洞一样的洞窟,下葬者直接就放洞窟里,就像生前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一样,这就叫事死如事生。而且发掘的时候下葬者的头都朝向西方,因为那是他们的家乡。当时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立马心生敬畏。三门峡出土的秦人墓,从战国时的秦国,到秦朝,再到西汉,是跨越也是传承。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秦三川郡示意图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铜圆壶,一般都是盛酒用的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铜鼎,古代贵族煮食东西用的器物,更是一种象征权力的礼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铜鼎,古代贵族煮食东西用的器物,更是一种象征权力的礼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铜鼎,古代贵族煮食东西用的器物,更是一种象征权力的礼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蒜头壶,秦人墓标志性的文物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铜鍪,炊具的一种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彩绘陶鼎,这纹饰和颜色历经两千年依然鲜亮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陶甗,蒸食用具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茧形陶壶,盛放酒水或其它物品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铜剑

汉晋弘农

到了西汉,三川郡换了个名字叫做弘农郡,曹丕的时候,又改了个名字叫恒农郡,到了西晋又改了回来还叫弘农郡。你品,你细品,改来改去,都和“农”字有关,证明当时农业发展是根本,而这片土地是表率。最能印证当时这是个好地方的是位于郑州新密的打虎亭汉墓,墓主人是当过弘农太守的张德,那画像砖和壁画怎一个排场了得,古人事死如事生,他死的时候那么排场,活的时候肯定没少在弘农郡享福。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汉瓦当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汉瓦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上面写的字应该和渑池有很大关系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铁锤和造锤的模具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上面说是“谷口曲”,感觉还是像“黾”字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铜扁壶,放在现在也是个时尚款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铜鋞,酒器或者温酒器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跽坐俑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跽坐俑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玉璧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展品陈列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釉彩陶壶上有猎守场景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釉彩陶壶,有很明显的青铜器风格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陶楼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弘农郡讲解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陶俑灯,人物很明显的西域色彩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古代“印钞机”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古代“保险柜”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猫头鹰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陶井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陶狗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陶马,带有独角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牛车

北朝之名

南北朝挺乱的,在这里只说北魏,一般都喜欢把魏晋南北朝放在一块儿,之所以单列,是因为北魏对于“陕州”这个名字很重要。孝文帝元宏虽是鲜卑族,但极力推进汉化措施。而且在他当政的时期,三门峡这地儿废郡设立陕州,从此这个名字就和这块儿地捆绑在一起,叫了快1500年。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武士俑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这造型老抒情了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三门峡分布的古佛寺

隋唐镜像

隋唐实行的是两都制,西安和洛阳并重,这一制度不打紧,可忙坏了夹在中间的陕州。两京锁钥的位置再次突显了它的重要性,陕州境内设置了众多的驿站和行宫,漕运盛行。来往于两都之人络绎不绝,使这里不繁荣都难。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三门峡博物馆陈列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铜净瓶,盛水,用来洗漱的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唐三彩风格的执壶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唐三彩风格的龙首壶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塔形罐,是印度风格的佛教明器,干啥的,可以开开脑洞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这陶俑的表情亮了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唐代的女性的确很自信

宋金元之路

隋唐之后,过了乱乱的五代十国,就到了宋金元时期,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西安和洛阳辉煌不在,逐渐的开始落寞起来,而陕州的伴生位置也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所以陕州的历史在这个时候可以说是个转折点。不过幸好西安虽然不是首都了,但依然是西北的门户,想要去西北过陕州还是少不了的。来往的人随便给点“过路费”,陕州的小日子过得也还不错。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黑陶瓷罐,这纹饰真绝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剔花瓷注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双狮瓷枕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孩儿瓷枕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妇人启门砖雕,这个图案在宋金很流行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砖雕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砖雕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砖雕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砖雕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陶五供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金三彩

明清遗绪

明清陕州属河南府,就这样一路沿着宋金元时期形成的脉络走了过来,没有太大的起伏。当然也出现了很牛逼的人物,比如灵宝的许家,鼎盛一时,有“许半朝”之称。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明代俑群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金狮子、金荷包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金器陈列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金饰品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道家风格的青花瓷炉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陶执壶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三门峡博物馆陈列

陕州梦华

后来经过了短暂的民国,陕州解放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大搞建设,根治黄河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当时这个项目得到了苏联老大哥的援助。三门峡大坝就开建了,而陕州古城就在规划的淹没区,于是居民搬迁,陕州城被拆除,一代陕州古城就此消失。听说后来,由于三门峡水库蓄水高程调整,陕州城所在的位置并没有被淹。但是除了宝轮寺塔和一座老牌坊,陕州古城基本上什么都没有留下。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老陕州八景

说三门峡是“新兴之城”,三门峡博物馆里的“陕州”不答应了

陕州故城示意图

写在最后

没有来三门峡博物馆之前并不怎么了解这段历史,但从博物馆走出来的时候心中不免有些沉重。特别是那个叫“陕州”的名字,以前也就知道陕州地坑院,现在它的本来面目呈现之后,多少感觉有些悲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