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蝙蝠是哺乳動物,卻是“蟲”字旁?

美麗的仙人掌


為什麼蝙蝠是哺乳動物,卻是“蟲”字旁?我們先來看“蝙蝠”二字的造字法。《說文解字》稱:“蝙蝠,服翼也。從蟲,畐聲。”那麼,古人為什麼用“蟲”字旁來做它的偏旁呢?是不是搞錯了?不是!

問題的根源是——人類對於動物的認識是逐步發展成熟的,語言文字的發展也是逐步成熟的。綜合古人的文獻資料來看,“蟲”這個字也有廣義和狹義之稱之分,而且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古人當時造字的時候,是依據當時的認識來的,並沒有錯!

下面一一來解析——

一、古人最初的認識——“蟲”,古代泛指所有的動物

古代所有的動物都可以用“蟲”字來泛指,這應該是含義最廣的“蟲”字了。人稱為“走蟲或倮蟲”;老虎稱為“大蟲”,蛇稱為“長蟲”,魚稱“水蟲”,鳥稱“羽蟲”,有介殼的稱為“介蟲”,還有什麼不能用“蟲”來表示的呢?

《大戴禮記·曾子天圓》說,毛蟲的精華是麒麟,羽蟲的精華是鳳凰,介蟲的精華是神龜,鱗蟲的精華是蛟龍,倮蟲的精華是聖人。

在這種含義之下,《說文解字》中“蝙蝠,從蟲,畐聲”的解釋就再合適不過了。同時,這種含義在《漢語詞典》中有標註:“蟲,動物的通稱。”

二、古人認識的發展——有腳的叫“蟲”

隨著認識的提高,人們把一切動物統稱為“蟲”顯得有些不足了,於是認識上有了發展。於是《爾雅·釋蟲》稱:“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

因為蝙蝠是有腳的,所以用蟲字旁也合情合理。“豸”是什麼呢?本來是指長脊動物,如貓、虎之類。但在此時解釋為無腳的蟲,體多長,如蚯蚓之類。可見這個字的含義也是不斷變化的。

三、古人認識的深入——“鳥獸蟲魚”,分門別類

古人較為深入的認知,分為“鳥獸蟲魚”四類,用這四個字也就可以籠統地稱呼自然界的各種動物了。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有一句話:“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歷代文化名人如賈誼、柳宗元、劉伯溫、李漁、蘇軾、蒲松齡、方孝孺、歐陽修、程頤等,對於自然界的鳥、獸、蟲、魚都有記錄和思考,今人將其編成《歷代文化名人筆下的鳥獸蟲魚》一書。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沒有把“蝙蝠”歸為“鳥”類呢?請繼續往下看——

四、“蝙蝠”為什麼不用鳥字旁

上面說到,隨著認識的發展,中國古人把自然界的動物分為“鳥獸蟲魚”四類,那問題來了,為什麼沒有把“蝙蝠”歸為“鳥”類呢?

有兩方面原因——

  • 原因之一,古人對“鳥”的認識,象鳥形,飛禽總名。按理說蝙蝠也看似可以歸為鳥類,但是後來人們觀察發現,鳥有長羽毛的,蝙蝠沒有長羽毛。《說文解字》:“鳥,長尾禽總名也。象形。”

  • 原因之二,古人認為“蝙蝠”是老鼠變化來的,故有“飛老鼠”之稱。《孝經·援神契》有註解:“形絕類鼠,肉翅與足相連,夜捉蚊蚋食之,俗言老鼠所化也。”因此,按“鳥獸蟲魚”四分法,還是把蝙蝠歸為“蟲”類。

五、人類對動物的科學認識

近現代科學的發展,人類對動物與自然界有了更為科學的認識,將所有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蝙蝠劃分在脊椎動物、哺乳綱下的一類動物,也是哺乳動物中唯一能夠真正飛翔的獸類。不過這已經是後話了,如果古人造字之初就有這種知識的話,那麼“蝙蝠”這兩個字可能要改寫。

問題總結:

人類對於動物的認識是逐步發展成熟的,語言文字的發展也是逐步成熟的。古人造字之時,依據當時的認識,把蝙蝠二字冠以“蟲”字旁,應該是時代的侷限吧!

(參考文獻:《說文解字》、《漢語字典》、《爾雅·釋蟲》、《大戴禮記·曾子天圓》、動物百科知識等)


麓風軒


古代造字對蝙蝠使用了蟲字旁最初是對不同生物的分類識別(下文第一段詳細解釋),蟲字旁的蟲與昆蟲的蟲最初指的都是蟲子嗎?當然不是,蟲字旁的蟲不一定全指昆蟲,它們文字演變中有著不同的樣式與解釋。(下文第二段詳細解釋)。

蝙蝠為什麼會被加上蟲字旁?古代的生物識別

文字創造首先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有關係,文字是約定俗成的,大家都這樣認為,就延續最初的用法。古代人們識別不同生物,首先就會有不同叫法,蟲這個叫法指的就是地上爬的,用於區別於天上飛的鳥,與水裡生活的魚而言的。

比如老虎叫大蟲,會飛的大多都加個鳥字結尾,水裡遊的加個魚字結尾。還有很多有趣的發現,比如下圖這個復齒鼯鼠就被稱作寒號鳥,因為它會飛。但它就是個臉面似狐,爪子似鴨、雙眼如貓的尖嘴鼠,以植物為食,還會在地上爬,又稱作寒號蟲。


那麼蝙蝠長得與復齒鼯鼠差不多,也會飛,為啥不起個帶鳥的名字?

這個問題要從人民創造文字開始說起(文字創造與文字的流行大多是生活中所見所聞約定俗成的,而排除倉頡造字與結繩造字),蝙蝠在生活中相比復齒鼯鼠常見,最初勞動人民創造這個文字的時候,首先對常見的生物進行分類,所以蝙蝠從甲骨文(上圖象形的樣子)到篆文(撰寫的文字)的演變中,考慮其不好符號化,所以創造文字的時候考慮其特點加上了蟲字旁,變成了爬行類的識別文字。


蝙蝠除了蟲字旁以外還有個“扁”,這個“扁”的本義是寬而薄,“蝙”的本義為由前肢演化出寬薄的翔翼。從解釋來看蝙蝠這個字已經對其會飛的特點是因為前肢與展開的寬薄的部位進行解釋,用於區別鳥類的翅膀。

而如復齒鼯鼠的比較少見,大家後來發現這個生物,找不到古文的對照,因而不好造字,就只能給個鳥的名字和蟲的名字,所以很多生物不是太常見的,只給了大概名字,變成了民間不同的叫法,文字上沒有進一步演變。


昆蟲的蟲與蟲字旁的蟲

我們再來看下,除了蝙蝠很多爬行類、軟體類、兩棲動物都用了“蟲”字旁,比如:蛇、蜥蜴、青蛙、蝸牛、蝦、蛤蜊等。衍生那麼多蟲字旁與昆蟲的用法相同嗎?

其實昆蟲的蟲與蟲字旁的蟲子在古代就已經區分開了,只是簡體化以後,找不到了象形文字演變的證據,致使區分起來比較麻煩,所以今天咱們來看文字演變過程的區分。

第一,單個“蟲”本字在古代文字中是“虺(huǐ)”,這個字就是一種毒蛇,所以給爬行類加上蟲字旁依據是虺的爬行特點,首先給一批蛇類蝮、蟒、蚺加上蟲子,後來把會爬的都加上蟲字旁,代表像蛇一樣的動物。

第二,昆蟲的蟲呢?文字最早為“蟲”,還有楚簡文字裡描繪為兩個蟲組成的文字,如“蟁”。在甲骨文的演變中,很多類似蟲子的節肢動物、軟體動物的象形文字與昆蟲的“蟲”象形文字比較像,所以把一些節肢動物、軟體動物也加上了蟲字旁,是因為它們像蟲一樣的動物。


所以蟲字旁組成的文字不僅包含爬行類動物、節肢類動物、軟體動物,當然也包括昆蟲。


知心聲


它們雖然沒有鳥類那樣的羽毛和翅膀,飛行本領也比鳥類差得多,但其前肢十分發達,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別長,並由它一層薄而多毛的,從指骨末端至肱骨、體側、後肢及尾巴之間的柔軟而堅韌的皮膜,形成蝙蝠獨特的飛行器官—翼手。儘管它們有翅膀,看上去很像鳥類。但它們沒有羽毛,也不生蛋;用肺呼吸,雌性胎生產下幼仔,用乳汁哺育,他們有哺乳動物的特徵。

撞到景陽鍾,

景陽鍾自鳴得意。

為什麼蝙蝠是哺乳動物,卻是“蟲”字旁?

為什麼蝙蝠是哺乳動物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動物以及哺乳動物。

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動物。地球上動物多達150萬種。

人們通常將動物分門歸類,分為類、門、綱、目、科、屬、種,種是類群中最小的區別單位。

從形態結構來分,可將動物大致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型。

脊椎動物在動物界所佔的比例不高,但是其類群卻是最高等的,類群主要有圓口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和哺乳類動物。哺乳類動物是指用母乳哺育幼兒的動物,是動物世界中形態結構最高等、生理機能最完美的類群。

一般來說,脊椎動物都由脊柱、四肢、感覺器官和大腦構成。

根據不同的分類原則,人們將脊椎動物分為多個不同類型。若從溫度的變化來判斷,當屬高等動物的恆溫動物有鳥類和哺乳類動物等;當屬低等動物的變溫動物則為爬行類以下的動物。

若根據有無羊膜來判斷,則低等動物有圓口類、魚類、兩棲類, 剩下的就是高等動物。

通常情況下,高等動物專門是指哺乳動物,低等動物是指鳥類以下。

恆溫動物,自身能夠很好地調節體溫,能夠在自己身體內部形成一個完善的體溫調節機制,這樣的動物被稱為恆溫動物或溫血動物。恆溫動物一般都有很厚的皮毛髮達的汗腺和呼息循環系統等,體溫調節機制相當完善。

變溫動物,自身的體溫受外界的影響非常大,不能一直保持自身體溫的恆定,這樣的動物被稱為變溫動物或冷血動物。冷血動物適應外界環境溫度的能力不是很好,天氣稍微冷一些,它的體溫就很低,基本上不會再進行任的活動,相當於冬眠似的。較低等的脊椎動物如魚類、兩棲類、爬行類以及所有的無脊椎動物都叫冷血動物。

為什麼蝙蝠是哺乳動物?

在3.5億年前,地球上才開始出現可以飛行的動物。真正飛行的有鳥類、昆蟲和蝙蝠。

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憩息憩,夜間覓食覓。它們雖然沒有鳥類那樣的羽毛和翅膀,飛行本領也比鳥類差得多,但其前肢十分發達,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別長,並由它一層薄而多毛的,從指骨末端至肱骨、體側、後肢及尾巴之間的柔軟而堅韌的皮膜,形成蝙蝠獨特的飛行器官—翼手。儘管它們有翅膀,看上去很像鳥類。但它們沒有羽毛,也不生蛋;用肺呼吸,雌性胎生產下幼仔,用乳汁哺育,他們有哺乳動物的特徵。所以說蝙蝠是哺乳動物。

蝙蝠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蝙蝠在飛行的時候每小時可達40公里。

蝙蝠,別名天鼠、掛鼠、天蝠、老鼠皮翼、飛鼠,頭部和身軀象老鼠,會飛行。蝙蝠歸類為動物界,脊椎門,哺乳綱,翼手目,是哺乳動物。現蝙蝠生物種類共有19科185屬961種,地球上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佈遍於全世界各地,在熱帶和亞熱帶蝙蝠最多。

為什麼蝙蝠是哺乳動物,蝙蝠二字卻是“蟲”字旁?

要知道蝙蝠二字為什麼是“蟲”字旁,就要了解漢字結構。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亦稱中文字、中國字、國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漢字是記錄事件的書寫符號。

從漢字跟漢語的關係看,漢字是一種語素文字。

從漢字本身的構造看,漢字是由表意、表音的偏旁(形旁、聲旁)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記號組成的文字體系。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變成兼表音義的意音文字,但總的體系仍屬表意文字。

形聲字是漢字的一種獨特造字方式,現代漢字中有90%屬於形聲字,組成形聲字的兩個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意義叫形旁也叫義符,另一個部分表示字的讀音叫聲旁也叫音符同一個形旁和不同的聲旁結合。

所以,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於一體的特性。


《 爾雅·釋鳥》蝙蝠,又名服翼“哺乳動物。頭部和軀幹似鼠,四肢和尾部之間有膜相連,常在夜間飛翔,捕食蚊、蛾等昆蟲。”。

《說文·虫部》:蟲, [ chóng ] 《廣韻》直弓切,平東澄。冬部。“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從三蟲(蟲)”。

《 爾雅·釋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

《辭海·現代漢語》蟲, chóng [部首] 虫部。

蝙蝠,漢語拼音〔biān fú〕,動物名詞詞組,蝙〔biān〕、蝠 〔 fú〕二字均為漢字,中文,左右結構,形聲字, 左形右聲, 部首虫部。蝙蝠,形聲字,連綿詞,蟲chóng 是義符,扁.biǎn、蝠(無蟲)fú是音符。

雖然蝙蝠是哺乳動物,但是,蝙蝠二字是“蟲”字旁,符合漢字形聲字造字規則。


謝謝您的欣賞!

日月星辰將天曉,

夜半鍾聲到客船。


景陽鍾


在古代蟲字旁指的是所有動物,而不像現在單指肢節動物。古時候對動物分類尚不明確,所以對於蝙蝠這種哺乳動物賦予蟲字旁了。

蝙蝠是屬於一種飛行動物,雖然沒有像鳥類一樣有羽毛和翅膀。就由於它們前後肢和尾之間的皮膜連成翼,胸骨和胸肌都很發達,靠自身發出的超聲波來引導飛行。它們也不像鳥類那樣卵生,但它們的發育方式胎生哺乳。這一特徵說明蝙蝠是名副其實的哺乳動物。

蝙蝠雖然是哺乳動物,但由於“蝙蝠”兩個字是連綿詞,有足為“蟲”,蟲為部首,扁、畐為聲,所以這兩個字是蟲字旁,非常符合漢字形聲造字規則。





樣樣紅136819


這個要問造字的老祖先“倉頡”啦。再者,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人類的認識是一個過程,應該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將認識推向更高的層次和水平。[呲牙]“蟲”字多指昆蟲🐛,而昆蟲只是動物的一部分。從動物學的角度對“蟲”旁漢字進行科學歸類。我們知道常用帶“蟲”旁漢字一般都是昆蟲,但也有非昆蟲字漢字。簡體字歸屬於動物的6個門15個綱,帶“蟲”旁漢字主要分佈於環節動物門、軟體動物門、節肢動物門爭脊索動物門等,但也有“蟾蜍”“蛙”等兩棲動物,還有“蛇”、“蜥蜴”等爬行動物。其中節肢動物門中昆蟲綱的漢字最多。並不代表“蟲”字旁的都是昆蟲。還有會飛的哺乳動物―毒王“蝙蝠”。

倉頡在造字的時候是看著動物的基本形象進行造字的,也就是最初的“象形文字”,而後世也在這方面進行了繼承。比如“鱷魚”是爬行動物,但是卻是“魚”字旁,再比如“鯨”是哺乳動物也是魚字旁。也就是說“萬物有論,但無定論”。

蝙蝠是哺乳動物,但是卻在進化過程中,掌握了飛行技能,並且我們知道蝙蝠也分為很多種類,我們可以說蝙蝠是雜食性動物,有果蝠、也有食蟲蝠、還有吸血蝠。可能因為蝙蝠能夠飛行,有些人會誤認為蝙蝠是鳥類,有的人可能因為蝙蝠是“蟲”字旁,還能飛行,會以為是昆蟲。但我們知道對事物的認識要透過表面看到本質,而不是永遠停留在表面現象。所以我們應該深化自己的認識,而不是停留在感性和表面,這樣才能更好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希望對您有幫助,如果喜歡的話,評論關注哦[微笑]





雕文琢字


麓風軒

5小時前

為什麼蝙蝠是哺乳動物,卻是“蟲”字旁?我們先來看“蝙蝠”二字的造字法。《說文解字》稱:“蝙蝠,服翼也。從蟲,畐聲。”那麼,古人為什麼用“蟲”字旁來做它的偏旁呢?是不是搞錯了?不是!

問題的根源是——人類對於動物的認識是逐步發展成熟的,語言文字的發展也是逐步成熟的。綜合古人的文獻資料來看,“蟲”這個字也有廣義和狹義之稱之分,而且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古人當時造字的時候,是依據當時的認識來的,並沒有錯!

下面一一來解析——

一、古人最初的認識——“蟲”,古代泛指所有的動物

古代所有的動物都可以用“蟲”字來泛指,這應該是含義最廣的“蟲”字了。人稱為“走蟲或倮蟲”;老虎稱為“大蟲”,蛇稱為“長蟲”,魚稱“水蟲”,鳥稱“羽蟲”,有介殼的稱為“介蟲”,還有什麼不能用“蟲”來表示的呢?

《大戴禮記·曾子天圓》說,毛蟲的精華是麒麟,羽蟲的精華是鳳凰,介蟲的精華是神龜,鱗蟲的精華是蛟龍,倮蟲的精華是聖人。

在這種含義之下,《說文解字》中“蝙蝠,從蟲,畐聲”的解釋就再合適不過了。同時,這種含義在《漢語詞典》中有標註:“蟲,動物的通稱。”

二、古人認識的發展——有腳的叫“蟲”

隨著認識的提高,人們把一切動物統稱為“蟲”顯得有些不足了,於是認識上有了發展。於是《爾雅·釋蟲》稱:“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

因為蝙蝠是有腳的,所以用蟲字旁也合情合理。“豸”是什麼呢?本來是指長脊動物,如貓、虎之類。但在此時解釋為無腳的蟲,體多長,如蚯蚓之類。可見這個字的含義也是不斷變化的。

三、古人認識的深入——“鳥獸蟲魚”,分門別類

古人較為深入的認知,分為“鳥獸蟲魚”四類,用這四個字也就可以籠統地稱呼自然界的各種動物了。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有一句話:“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歷代文化名人如賈誼、柳宗元、劉伯溫、李漁、蘇軾、蒲松齡、方孝孺、歐陽修、程頤等,對於自然界的鳥、獸、蟲、魚都有記錄和思考,今人將其編成《歷代文化名人筆下的鳥獸蟲魚》一書。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沒有把“蝙蝠”歸為“鳥”類呢?請繼續往下看——

四、“蝙蝠”為什麼不用鳥字旁

上面說到,隨著認識的發展,中國古人把自然界的動物分為“鳥獸蟲魚”四類,那問題來了,為什麼沒有把“蝙蝠”歸為“鳥”類呢?

有兩方面原因——

原因之一,古人對“鳥”的認識,象鳥形,飛禽總名。按理說蝙蝠也看似可以歸為鳥類,但是後來人們觀察發現,鳥有長羽毛的,蝙蝠沒有長羽毛。《說文解字》:“鳥,長尾禽總名也。象形。”

原因之二,古人認為“蝙蝠”是老鼠變化來的,故有“飛老鼠”之稱。《孝經·援神契》有註解:“形絕類鼠,肉翅與足相連,夜捉蚊蚋食之,俗言老鼠所化也。”因此,按“鳥獸蟲魚”四分法,還是把蝙蝠歸為“蟲”類。

五、人類對動物的科學認識

近現代科學的發展,人類對動物與自然界有了更為科學的認識,將所有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蝙蝠劃分在脊椎動物、哺乳綱下的一類動物,也是哺乳動物中唯一能夠真正飛翔的獸類。不過這已經是後話了,如果古人造字之初就有這種知識的話,那麼“蝙蝠”這兩個字可能要改寫。

問題總結:

人類對於動物的認識是逐步發展成熟的,語言文字的發展也是逐步成熟的。古人造字之時,依據當時的認識,把蝙蝠二字冠以“蟲”字旁,應該是時代的侷限吧!

(參考文獻:《說文解字》、《漢語字典》、《爾雅·釋蟲》、《大戴禮記·曾子天圓》、動物百科知識等)

麓風軒

文化問答達人 文化領域創作者

3.9萬粉絲 · 9.7萬贊

搜索

蝙蝠的天敵是什麼

老鼠和蝙蝠的關係

飛進家裡的蝙蝠有毒嗎

蝙蝠飛進家裡好嗎

果子狸和蝙蝠關係

菊頭蝙蝠全身照


小東北hcx


這和古人的認知有關係。現代生物分類體系從達爾文的進化論開始到現在不斷完善,才有了蝙蝠是哺乳動物的認識。古人可沒這種認識,對小咬或者有毒的東西都冠以“蟲”,比如蛇等。



精神科小譙


小時候回家,開門的時候,突然看到一隻蝙蝠從門上飛走。

蝙蝠喜歡門窗,不要忘記蝙蝠吃什麼,飛蛾,昆蟲。你點上蠟燭,昆蟲喜歡靠近,帶來的是什麼?捕食者。這種動物古代可能經常被發現在門窗上,所以用他的活動習慣來命名。

為什麼有著吉祥圖案有蝙蝠,因為他吃蚊子,所以古人並不討厭它。並且還會改善環境,減少疾病。

所以,我是瞎掰的。。。隨你怎麼說。。。


月亮林地的鵪鶉


因為中國的漢字是象形文字。



飯後停


古人造字造詞命名的時候可不知道蝙蝠是哺乳動物,同樣的蛇也帶蟲字旁,但也不是蟲類。

而同為哺乳動物的鯨魚,卻也帶著魚字旁,因為它生活在海洋。

這主要和人類最早認識這些動物的途徑,最早人類接觸它們的方式,這些動物的習性特點有關。

蝙蝠和蟲類關係密切,以蟲類為食,以及其習性和居住地,故而古人造字命名時為其加上了蟲字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