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菜经济价值高,人工栽培要怎么操作才能获得高产?

村里的男青年


莼菜属莼菜科莼属。多年生喜温性宿根性水生蔬菜。主要分布于东亚、南亚、非洲、大洋洲、北美洲。我国也是莼菜的原产地之一,其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江苏省太湖地区、浙江省西湖地区、四川省螺吉山绿水湖地区、湖北省鄂西利川一带都是比较大型的莼菜主产区。

莼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各种糖类、多种矿物质和各种氨基酸,其嫩茎、嫩叶和嫩梢外包裹透明胶质,是一种有名的高档菜,“莼羹鲈鱼烩”使人赞不绝口。



莼菜的植物学特征

☆莼菜根。莼菜有野外自然生长及人工栽培两种情况。野生的多为种子繁殖和休眠芽漂移生不定根繁殖,而人工栽培则以匍匐茎切断移栽和越冬休眠芽扦插繁殖为主。由于其繁殖方法不同,其根的生长情况亦有所不同。

种子繁殖的莼菜根系生长与其他种子植物一样,由胚根发育而成,而由匍匐茎和越冬休眠芽繁殖的莼菜根系则是由茎节上着生的不定根。

莼菜的根为须根,生于叶柄基部茎节的两侧,长15厘米左右,簇生,幼根白色,着生泥土后逐渐转为蓝紫色,最后呈黑褐色。老根周围还可长有细小的侧根,尤以先端为多。须根主要分布在10~15厘米厚的土层中。另外,莼菜水中茎的下部茎节处也能长出一些须状不定根。

☆莼菜茎。莼菜的茎分地下茎和地上茎(也称水中茎)两种。地下茎为根状茎,细长,茎尖生长长达1米以上,节间长达10~15厘米,茎粗0.5~1厘米,每节生有叶片(叶薄,黄绿色,一般不出水面。);叶腋间长出短缩茎,并形成4~6根丛状水中茎。短缩茎和水中茎均为绿色。水中茎纤细,多分枝,也分节,一般叶腋间可生分枝1~3个,分枝上还可再生分枝,水中茎随水位升降而生长,一般均在1米以上,粗0.5厘米左右,节间长5~10厘米,在近地面几节节间易生须根。

当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时,植株生长停止,并在水中茎的顶端形成粗壮而节间密的绿色或淡红色休眠芽,休眠芽遇到风浪而脱落,随风漂荡遇适宜环境生根发芽,长出新株。

莼菜的茎内有较发达的通气组织,茎外壁长有纤毛,能分泌富含多糖类营养的琼脂样透明胶质,亦称莼胶。莼胶的多少是衡量其商品性好坏的主要标准,一般其水中茎顶端嫩梢外包裹着较的琼胶,而在水质好的湖塘中生长的莼菜其下部水中茎外亦包裹着大量莼胶。


☆莼菜叶。莼菜叶片互生于水中茎茎节上,一般每节着生一叶,但早春和晚秋亦可一节生长2~3叶。初生叶片卷曲呈梭子状,成长叶片平展,椭圆形,盾状,全缘,大多浮于水面,一般纵径5~12厘米,横径3~6厘米,肥水充足时大叶可达长15厘米,宽9厘米。叶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或外缘向内其红色由深变浅),叶脉从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排列,12~16条。叶柄细长,着生于叶背正中,长25~40厘米,粗0.2厘米左右,由于生长部位不同,见光程度不同及其成熟度不同,叶柄颜色呈绿色、黄色和红色。一般叶片和叶柄外均包裹有莼胶,尤以梭子状卷叶外最多。

☆莼菜花。莼菜花梗自叶腋抽出,绿色,后转黄色,梗长约8~15厘米,有柔毛;花露出水面,花径2~2.5厘米,萼片、花瓣各3张,外形相似,呈披针形,花瓣红色,萼片颜色视品种而异,有粉红色和绿色之分。萼片长约1厘米,宽0.4厘米,花瓣长1.2~1.5厘米,宽0.3厘米;雄蕊12~30个,离生,生于雌蕊周围,初花期比花被稍短,盛花期则伸出花被外,深紫红色或鲜红色,子房长0.5厘米,直径0.1厘米,柱头扁平开展,长0.5厘米,宽0.08厘米,上有白色长绒毛,并有粘液。莼菜花开放时露出水面,授粉后花梗向下弯曲使全花没入水中,一般每朵花发育成2~10个果实的果实群。

☆莼菜果。莼菜果实群拌有宿萼、萍质,花萼长1.3厘米,宽0.5厘米,花瓣长2.2厘米,宽0.4厘米,果实卵形,绿色,不开裂,长约1.1厘米,基部狭窄,顶部有宿存花柱成喙状,长0.6厘米,内有种子1~2粒。

☆莼菜种子。莼菜的种子为卵圆形,淡黄色,纵径0.45厘米,横径0.3厘米。


莼菜的生物学特性

莼菜虽有种子,也可萌发长成植株,但在自然界和常规栽培中,都以无性繁殖为主。根据其根、茎、叶、花、果的生长和发育,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但它们之间在时间上又相互交叉,不能截然分开。

◆由于莼菜主要是食用嫩梢和未展开的嫩叶,因此按其营养生长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萌芽阶段。3月下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15℃,从地下茎与水中茎开始萌发新芽起到水面出现浮叶。随着主茎顶芽萌发,侧枝顶芽也相继萌发、伸长,并放出小叶,叶柄伸长,叶片浮出水面,同时,匍匐茎和近地水中茎的茎节处生出须根,扎入土中。

当年种植的匍匐茎在4月下旬~5月上旬于茎节生根的同时,长出小叶,叶腋间长出短缩茎,并向上生成4~6根丛状水中茎,生出叶片,浮出水面。

☆旺盛生长阶段。4月中旬~7月中旬,气温在20~30℃,是莼菜生长的适宜温度。随着新梢生长,新梢和叶片数量增多,水面叶面积指数0.5~0.8以上,这时是产品形成主要时期,产品质量也较好,胶质很多。

当年种植的匍匐茎一般在6月中旬才能进入旺盛生长阶段。

☆缓慢生长阶段。7月下旬~10月下旬,前期高温,气温达30~35℃,这时莼菜生长速度减慢,大部分叶片开始衰老,制造养分减少,病虫害增多,胶质减少,水中茎的顶芽连同基部膨大形成粗壮的、节间较短的绿色或淡粉红色越夏休眠芽,采收量明显减少。8月中旬~10月中旬秋高气爽,休眠芽再度萌发,产量稍有回升。

☆休眠阶段。10月下旬~次年3月下旬,平均气温15℃以下,这时莼菜生长停顿,水面叶片腐烂,同化产物向茎中转移、贮藏。并在水中茎的顶端形成越冬休眠芽(亦称冬芽、螺丝头),沉入水下,当气温低于5℃时,部分休眠芽亦可形成离层,随风吹浪打而脱落,以后又随风浪漂移,沉浮于水中,最后沉入泥中,在节间再萌生新根,长成新的植株。


◆莼菜的器官生长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现蕾阶段。4月中旬,随着水中茎新梢的生长,在上部叶片叶腋里的花芽均分化发育成深红色花蕾,上有绒毛并披裹着胶质。以后花梗伸长,花蕾长大达黄豆大小。

☆开花阶段。5月上中旬,花蕾露出水面开放,以后进入盛花期并延续到7月中旬。莼菜每天早上6时左右开放,下午2时左右花冠陆续闭合,次日再行开放,花期2~3天,授粉后花梗向下弯曲,使花没入水中。

☆结实阶段。5月中下旬,盛花期伸出花被外的雄蕊花粉散落在柱头上或在昆虫传播下授粉、受精后;子房膨大发育成果实,并形成有宿萼的果实群。



莼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莼菜属于喜温性蔬菜,不耐寒冷,在20~30℃时同化能力最强,其制造的养分超过正常呼吸作用的消耗,因此能形成最多产品,超过35℃同化作用能力下降而呼吸作用加强,低于10℃停止生长,不耐长期5℃以下低温,短期O℃即死亡,低于15℃不能正常开花结实。良好的小气候有利于莼菜的发芽和生长,如山坳中的池塘因避风,早春升温快,发芽早,夏季又不太炎热,有利于莼菜的生长,产量高,品质好。

☆水分。莼菜是浮叶植物,除叶片漂浮于水面外,全株没在水中,因此整个生长期不能缺水。萌芽期要求水层浅,以有利于提高水温,随着植株生长,水中茎伸长而水层的深度增加,但不宜超过一米,否则叶片为了探出水面进行光合作用而使叶柄长得细长,养分消耗。一般水深0.5~0.7米对莼菜生长最为有利。

水质对莼菜的产品质量影响很大,含有磷、钙、铜、铁等多种矿物质元素的泉水其卷叶、嫩梢外包裹的透明胶质层最厚。水溶液离子浓度过高,叶片、嫩梢出现卷曲畸形,生长莼菜的水要清,要流动。死水容易长青苔,叶片易得病腐烂,同时透明胶质层变薄,并出现污染,轻则影响商品质量,重则不堪食用,甚至引起植株死亡。

☆土壤。由于莼菜是水生植物,根系常年生长在水中,是须根系,根群不发达,因此要求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以泥炭、香灰土、粘壤土为宜,pH为6~7。淤泥层深20厘米左右。莼菜要求土壤中含磷量高,它对N、P、K、Ca、Mg的吸收比例为1.69:1.71:1:1.1:0.28。

☆光照。莼菜的叶片漂浮于水面,正常生长时的叶面积系数为0.8~1。超过1,叶片重叠,轻则影响光合作用,叶片变黄,重则引起腐烂。莼菜要求较强的光照强度,但光照过强,温度相应亦高,不利同化作用,最好在连续晴天后降一次雨或在夏季高温强光照有稀疏遮阴,其莼菜产量高,胶质含量也多。

☆空气。莼菜是水生作物,植株亦吸收水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加强水的流动或进行人工充气有利于莼菜生长,提高产量,并减少嫌气性腐败菌的繁殖,防止病害发生。



莼菜类型、莼菜品种

根据国内目前分类方法,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品种,其来源及特征如下:

☆富阳绿萼:原产于浙江省富阳市,江苏省太湖地区水面亦有分布。该品种叶正面绿色,椭圆形,盾状,全缘,叶背面深红色,幼嫩卷叶淡紫红色,萼片绿色,长1.2厘米,宽0.4厘米;花瓣红色,长1.4厘米,宽0.3厘米;雌蕊7个,子房长0.5厘米,宽0.1厘米,柱头长0.6厘米,宽0.09厘米;雄蕊19个,花丝长1.0厘米,粗0.03厘米,花药长0.5厘米,宽0.07厘米;花梗长11厘米,粗0.3厘米;叶片纵径7.54厘米,横径4.75厘米,纵横比1.58。

☆西湖莼菜:原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茅家埠村,江苏省太湖地区水面亦有分布。该品种叶正面绿色,椭圆形,盾状,全缘,叶背面深红色,幼嫩卷叶淡紫红色,萼片粉红色,长1厘米,宽0.4厘米;花瓣红色,长1.2厘米,宽0.3厘米;雌蕊8个,子房长0.4厘米,宽0.1厘米,柱头长0.5厘米,宽0.08厘米;雄蕊15个,花丝长1.0厘米,粗0.03厘米,花药长0.25厘米,宽0.06厘米;花梗长10厘米,粗0.15厘米;叶片纵径7.43厘米,横径4.92厘米,纵横比1.51。

☆太湖绿叶:原产于江苏省苏州市郊区枉塘乡梅湾村,江苏省太湖地区水面亦有分布。该品种叶正面绿色,椭圆形,盾状,全缘,叶背边缘紫红色,越向叶片中心颜色越淡,中央为淡绿色,卷叶绿色;萼片基部绿色,萼尖粉红色,长1.2厘米,宽0.42厘米;花瓣红色,长1.5厘米,宽0.4厘米;雌蕊10个,子房长0.6厘米,宽0.11厘米,柱头长0.42厘米,宽0.07厘米;雄蕊25个,花丝长1.1厘米,粗0.03厘米,花药长0.4厘米,宽0.08厘米;花梗长12厘米,粗0.3厘米;叶片纵径7.7厘米,横径5.43厘米,纵横比1.42。此品种生长势较弱,产量略低,但其卷叶为绿色,加工后色泽较好,品质优良。



莼菜高产栽培技术

※塘田选择※

湖泊、池塘、河道、港叉以及低洼稻田均可作为莼菜的栽培场所。但要获得高产优质必须注意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水质。

莼菜生长对土壤种类要求不很严格,粘壤土、稻田土均可种植,但以泥炭、草塘泥为佳。要求土层厚度20厘米左右,土壤中性或微酸性。荒草池塘和低洼稻田种植莼菜应事先筑田埂,每亩用34~40千克生石灰清塘,然后耕耙2~3次,除去杂草和藻类、昆虫。如果塘田较瘦,每亩可施入草塘泥10吨,也可施用饼肥50千克。

※种茎定植※

①定植时间。除炎夏和寒冬外,均可种植莼菜,但一般多春种和冬种,即清明前后和小雪前后种植。这时的植株没有细长叶片,仅有短缩茎和休眠芽,因此便于运输和操作,定植后成活率也高。

②种茎选择。种茎指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地下匍匐茎、水中茎和越冬休眠芽。地下匍匐茎应选取白色粗壮的茎段,每段不少于2~3节。水中茎应选取粗壮老龄、色泽绿、带须根的茎段。越冬休眠芽可在10月底至11月份采收(有的会自行脱落),并在土中扦插,次年清明前后再移栽。

③栽植方法。栽植方法有条播和穴播两种。用地下匍匐茎和水中茎繁殖采用条播法,而用越冬休眠芽繁殖则采用穴播法。

播种距离根据种量和采收年限而定。一般播种量大,前期产量高,而2~3年后则过分拥挤,会影响产量。反之,播种量小的当年不易封垄,前期产量低,但生长期长。一般采用50~60厘米(或1米)行距,每行匍匐茎单根顺长排列。如采用越冬休眠芽移栽,则以行距1米,株距30厘米为宜。

做种的匍匐茎、水中茎和越冬休眠芽都要注意随挖、随选、随种。如当天不能栽完,要暂存水中保湿,防止干萎。


※田间管理※

①流水。莼菜田整年不能断水,要保持活水或隔2~3天换清水。

②追肥。栽植当年一般不再施肥,以后每年冬天在根茎萌芽前每亩施草塘泥5~10吨,或施腐熟饼肥50千克和过磷酸钙50千克。如用人粪尿必须充分腐熟,并在萌芽前施,每亩1000~2000千克。

在生长期,如果叶片瘦小、芽细,则应追施尿素或复合肥,每亩用量5千克,雨前撒施或伴泥搓成团撒施。但不易多施氮肥,以免降低产品品质。

③除草。栽植后半个月,及每年莼菜萌芽期间,要拔除杂草,一般杂草比莼菜早萌芽,早拔不仅操作方便,也有利于莼菜萌芽。生长期间也要随时清除杂草。

当莼菜田水流不畅和有机质含量高时,容易长青苔,会影响莼菜生长和产品质量。防治方法除保持水清洁和生长期不追施人粪尿外,可放小水量后及时喷1:1:200倍波尔多液,每亩用药量约为250克硫酸铜和250克生石灰。

此外,莼菜田内不易栽种茭白、莲藕、芦苇,以免争肥争光。


莼菜采收

莼菜一经栽植,可连续采收多年,直至植株衰老退化。目前生产上分两个阶段采收,即春季4月中下旬至7月中下旬,秋季8月中旬至10月上旬,全年采收5个月左右。当年种植的莼菜,约需经过2~3个月,到6月下旬至8月中旬,叶片基本长满水面时才开始采收,采摘量不易过大,以注意培养根状匍匐茎,为第二年高产打下基础。

商品莼菜以采收嫩梢和初生卷叶为主,采收标准可分为三级四等:

①小级:叶长1~2.5厘米(一短梗、一小卷叶、一小花蕾),叶柄长约0.5厘米,叶缘两侧分别向腹面紧卷,其接触外缝隙狭,充满粘液。每个芽重0.5克左右。

②中级:叶长2.5~3.5厘米(一大卷叶、一小卷叶、一小花蕾),叶柄长约1.5厘米。叶片稍挺出于为粘液团所包围的其他幼叶之上。叶缘两侧分别向腹面卷曲,其接触处缝隙稍大,但充满粘液。叶片淡黄略带绿色。每个芽重1克左右。

③大级:叶长3.5~5匣米(一大卷叶、一小卷叶、一小花蕾),叶柄长2厘米左右,伸出于其他幼叶之上,新芽外被粘液已转稀薄。叶缘两侧虽仍向腹面卷曲,但已较松散,接触处的缝隙进一步分开,但仍有稀薄粘液。叶片淡绿色,每个芽重1.4克左右。

④等外:卷叶长5厘米以上或卷叶开始展开,叶柄伸长,但未出水面。叶片外仍被稀薄粘液,叶片淡绿色,大多不带小叶或嫩梢。

从以上分级来看,小级体积小,采收花工大,产量低,除外贸需要外,一般很少采摘。中级产量较高,也容易采收,质量也好,可达到外贸出口标准,主要用来加工。大级卷叶外胶质较少,营养和风味都下降,但产量较高,加工后内销或鲜销。展开的新叶,要加工一部分作内销。

新鲜莼菜采收后应浸入水中保存,时间1~2天。久贮胶质脱落,叶片腐烂,故加工的莼菜宜当日采收当日加工

采收时,乘小船或菱桶,速度快的每人每天可采摘15~20千克。下田采摘则因泥浆搅起影响采摘速度和产品质量。管理好的莼菜田,栽种当年可采收到200~250千克,第2~3年每亩产量达500~1000千克。



朋友们,关于莼菜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环境要求、优良品种介绍、详细的栽培管理流程等等就介绍到这,感谢大家的阅读(完)


南粤新农人


莼菜又名马蹄草、水葵,为睡莲科多年生宿根性水草本植物,其食用部分为嫩梢和初生卷叶。莼菜因其质地嫩,色泽碧绿,又附有很多透明胶质,做汤滑润鲜美,风味别致。其优质高产栽培措施:

培育壮苗是菠菜优质高产的关键。育苗采用无性和有性两种方法,一般采用无性繁殖,又称为茎株繁殖。选择土壤淤泥较厚,腐植质含量丰富,但淤泥不过深的田块做苗床,整理好苗床,基土施足,苗床配好底肥,搭好塑料棚架,选用越冬休眠芽发育而成的营养株斜插在苗床上,盖塑料膜。待营养株生长到一定长度后,向深度定植。

培植莼菜高产栽培田块,是莼菜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莼菜喜温暖水湿,生长发育过程需要适宜强度,澄清水质,肥沃底土等环境条件。栽植田块要选在无工业污染,能排能灌一年四季不于水的田块。首先要加固成型田埂,深1米,做到不渗漏水,修筑好灌排水堰;二是田里培植加厚土层。要求肥沃疏松的土壤10一14厘米,含有机质2—3%,PH4—6。每亩用腐熟堆厩肥1500公斤或熟牛羊粪1500公斤,腐熟饼肥50公斤、复合肥20一25公斤作底肥;三是消毒灭菌。用硫酸铜、草木灰、杀螺、菜籽饼等对栽培田进行消毒;四是采用化学除草。在莼菜移栽之前,亩用二钾四氯150—200克水25公斤喷雾栽培田一次。

适时移栽。莼菜一年四季均可栽植,尤以春季萌发前移栽成活率最高,又可当年收获。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最佳时间。移栽时起苗剪成每段2—3节,采用穴栽,每穴一株,穴距30厘米,将植株插斜水中。


户外陆飞


无公害莼菜栽培技术

莼菜是一种多年生水生名贵植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人工种植产量高、效益好。目前正值莼菜栽种季节,在生产管理上应重点掌握以下技术:

一、栽培技术

(一)田块选择

选择海拨高程1200米以上,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丰富、理化性状良好、淤泥层厚度20cm左右、pH值4—6的田块进行莼菜成片种植。

(二)整田技术要求

1.田埂的加高、加宽、加固:加高60-80公分,加底宽70公分,顶宽35公分,同时加固。做到不垮不漏,美观大方。

2.整坪要求:按栽种水稻的技术要求进行二犁二耙整坪。耕作深度达到20—30cm。

(三)选种:莼菜由于其种子发芽率低,且幼苗生长缓慢,生产上一般不采用种子繁殖,而进行无性繁殖(扦插繁殖)。选择3年以上8年以下无病、无伤、健壮的地下葡伏茎或水中茎作为种源。以地下匍匐茎作种茎的,选用黄色或白色的粗壮茎段;以水中茎作种茎的,选用粗壮、老龄、色泽绿、带须根的茎段。要做到新挖新栽,当天不能栽完的一定要用水把种茎泡在水中,以免种茎脱水灼伤。

(四)栽种季节:每年秋季和春季都可进行移栽,但以春季移栽效果最好,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最佳时间。

(五)栽种技术

1、栽种密度:

(1)肥田按66×50cm进行栽种。

(2)中肥田按50×50cm进行栽种。

(3)瘦田按33×33cm进行栽种。

2、栽插方法

(1)平按:将地下茎剪成2-3个节一段,顺各行轻按于泥中,深度为3cm左右。

(2)竖插:将地下茎剪成2-3个节一段,竖插于泥中,深度为7cm左右。

(六)采收技术

1.采收季节:莼菜春季移栽后,到7月中、下旬,莼叶基本盖满水面时即可采摘,以后每年4月下旬-10月间分次采摘。春季4月下旬--7月中旬,是莼菜采摘的望季,所产莼菜产品占整个产量的80%。这一时期采摘的莼菜称为春莼菜。秋季8月中旬--10月上旬,还能产部份莼菜产品,但质量较差,采摘量只占整个产量的20%,这一时期所产的莼菜产品称为秋莼菜。

2.采收方法:在莼菜田里手工采摘带卷叶的嫩芽、叶柄节5毫米长,必须带花蕾采摘,尽量不要采摘单叶或只有叶柄而无卷叶的莼菜嫩芽。

3.当年栽植的莼菜应少采多留,以养为主,为第二年高产打好基础。采摘时应掌握在卷叶基本长足,但尚未散开时连同卷叶和嫩芽一齐采摘。采得过嫩、花工大、产量低、效益差;采得过老、卷叶松散,纤维和单宁成份增加,苦涩味重、品质低劣。具体掌握在5-7月份2-3天采摘一次,8-10月份5-10天采摘一次。

4.采摘的莼菜应放在小木桶或塑料桶中。不能用铁桶作容器,否则,莼菜断口处会变黑,影响产品质量。

二、施肥技术

(一)施肥原则

1.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为辅的原则。

2.一次施足基肥,一般不施或少施追肥的原则。

3.追肥只能施化学肥或饼肥的原则。

4.有机肥与化学肥混合施用原则。

(二)禁止使用的肥料种类

1.未经国家、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肥料。

2.硝态氮肥。

3.碱性肥料。

4.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

5.未腐熟的有机肥料。

(三)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

1.有机肥:腐熟的堆肥、人粪尿、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肥、饼肥。

2.无机肥:化学、N、P、K肥,无机复合肥、有机复合肥。

3.微生物肥料: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

4.微量元素肥:以钙、镁、铜、锌、锰、硼等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为主的肥料。

(四)施肥技术

1.基肥施用时间和方法

(1)有机基肥的施用时间和方法:有机基肥在入冬前或初春一次性均匀施入田中,并用推耙推压,使肥料充分混入泥中。

(2)化学肥作基肥的施用时间及方法:化学肥施基肥,在每年第一次采摘前20-30天内均匀施入田中。

2.基肥的施入种类及用量。

(1)有机基肥的施入种类及用量

①有机基肥种类有:腐熟的堆肥、人粪尿、厩肥、沼气肥、绿、作物秸杆肥、饼肥等。

②单用饼肥每亩用量为200-300公斤。

③其他有机肥混合施用,每亩用量为1500-2000公斤。

④饼肥和其他有机肥混合施用,每亩用量为:饼肥100-150公斤加700-1000公斤其他有机肥混合施用。

(2)化学肥施基肥的种类数量:莼菜生产用化学肥施基肥其种类有:氮肥、磷肥、钾肥,氮、磷、钾肥应混合施用,同时化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在施以上有机肥的基础上,再施入25%的三元复合肥20-25公斤。

3.追肥施用技术

(1)追肥施用种类:莼菜生产追肥主要以化学肥为主,也可施用少量饼肥。

(2)追肥时间及方法:

①化学肥施用方法:追肥以补充氮肥为主,每亩每次施尿素肥1.5—2.5公斤+过磷酸钙5—10公斤。施用时间应选在每次采摘结束换水后进行。

②饼肥施追肥:每亩每次施饼肥3—5公斤,施肥时间选在采摘结束换水后进行。

③施肥的时间及方法:当茎叶瘦小发黄,卷叶胶质很少时应立即追施化肥和饼肥。施肥应选在阴天或晴天的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不可在烈日的中午进行。每次施肥前应放浅田水,让肥料充分吸入土中,然后在灌至原来水的深度,追肥后泼清水冲洗莼菜叶面以防肥害。

三、水质管理

(一)水位管理

莼菜茎蔓淹没于水下,但成长的叶片漂浮于水面,进行光合作用。如田水太深,叶片伸展到水面需大量消耗养分,如太浅,则茎叶扩展空间小,易密集丛生,不利高产优质。田水的深浅还密切关系阳光的透入,直接影响土温的升降。因此,水层深浅需随季节转换而不断调整。

1.入春后先浅水有利于水温回升,萌芽阶段一般15—20cm,随着莼菜生长和采摘逐步加深水位,到盛夏加到50-60cm,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保持长流水更好。

2.冬季保持深水(30—40cm)越冬,防止地下茎冻伤。

(二)水质管理

1.进排水口对角设置,以便注排水时水体充分交换。

2.每采摘一次换部分水,换水时间选在每次采摘结束后,补充追肥以前。具体是放掉3—5cm老水,添加6—10cm新水。

3.每月一次切底换水,每月在最后一次采摘结束后彻底换水一次,然后再施入追肥。具体是放掉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老水,再把水灌到原来水位。

4.前期4月下旬—7月上旬,每3—5天换水一次;盛夏7朋中旬—8月下旬,每7—10天换水一次。当水温达到30℃时,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保持长期微流水。

四、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主要病病害:有青台、水藻、螺蛳、蝌蚪等生物危害;有烂(也称叶腐病)叶病、黑节、黑叶病、根腐病等病害。

(二)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药物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一是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少施化学肥;二是及时添换清水,保持水质清澈透明;三是合理轮作。莼菜种植4--6年以后,可改为鱼池,养殖食草、食螺鱼类,1--2年后重新种植莼菜;四是适时更新换代。植株生长势开始减弱后,可以部分或全部拔除,选用健壮植株的种茎重新排种。一般5—8年必须进行换种。

2.物理防治:人工清除杂草、青台、水网藻,螺丝、蝌蚪以及病害植株等。4月莼菜萌芽、椎实螺大都集中在莼菜田四周和流水口时,应及时捞除;应及时清洁田园。定植10多天后,每年莼菜萌芽前,都要拔一次杂草;生长期间,结合采收,随时拔除杂草;对生长过密或老黄叶过多的茎叶,要及时用手或剪刀疏枝除叶。

3.生物防治:在莼菜田中投放少量鲫鱼、黄鳝控制病虫害的生长繁殖。

4.化学防治:

(1)加强病虫预测预报,掌握田间病虫情况,针对病虫种类,了解农药性质,做到对症下药,选择关键时间,进行防治。

(2)主要病虫害的药剂防治:以生物药剂为主,使用药剂防治严格按照CB4285、GB/T8321规定执行。

(3)采摘期施药应浅水施药,1天后把水位恢复到原位。

5.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1)青苔水藻的防治:莼菜田中的青苔扎根于土中,苔丝漂浮于水面。死水易生青苔,天热时追施人粪尿更易促发青苔生长。长了青苔易使水质劣化。苔丝缠住莼莱,妨碍植株生长。也会促进叶腐病发生,危害极大。可亩用硫酸铜250克+生石碳250克+水50千克配成波尔多液均匀喷雾进行杀灭(切忌单用硫酸铜,以免产生药害)。

(2)叶腐病防治:叶腐病,俗称"烂叶子"。在混浊、发黄褐色的水田中易发生。防治方法主要是保持田水清净、流动。不用人粪尿等有机肥作追肥。烂叶病是水质败坏后菱角莹叶甲虫害所致,可用25%杀虫双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雾。用此方法也可杀灭螺蛳、蝌蚪等敌害。

(3)根腐病:是食根金花虫(食根水叶甲)的幼虫潜入水下危害根茎,造成植株发黄所致,可用漂白粉溶液全田泼洒,使田水呈1PPM的浓度,此法可有效防治根腐病。

(4)卷叶螟、水蝇可用爱福丁2000倍液防治。

(5)锥实螺的杀灭:锥实螺俗称"鬼螺丝",是一种软体动物,是莼菜的大害。严重时可吃光叶片和嫩芽、嫩茎,造成减产,甚至无收。较有效的防治方法是抛施茶籽饼或菜籽饼杀灭,且可肥田抛施前先将茶籽饼研成粉末,再加水拌湿,捏成小团,从行间抛入水中。每亩施用量以5~10千克为宜。施后1~2天即可见螺体死亡、发白,漂浮于水面。杀灭见效后即调换田水。也可用25%杀虫双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雾进行杀灭或用贝螺杀0.5~1.0kg/亩拌细土撒入栽植池中进行杀灭。

(四)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1.有机氯类:六六六、DDT、三氯杀螨醇、杀螟威、氯丹、毒杀酚、赛丹。

2.有机磷类:水胺硫磷、甲铵磷、增效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甲基异柳磷、喹硫磷、久效磷、高效磷、蝇毒磷、高渗氧化乐果、马甲磷、乐胺磷、速胺磷、甲拌磷(3911)、叶胺磷、克线丹、克线磷、磷化锌、氟化酰胺。

3.氨基甲酸脂类:呋喃丹(克百威)、灭多威(万灵)、涕灭威(铁灭克)、速灭威。

4.熏蒸剂:磷化铝、氯化苦、二溴氯丙烷、三溴乙烷。

5.其他药物:杀虫脒、吡霜、溃疡净、普特丹、杀虫威、孟舒宝、苏化203、速蚧克、杀螟灭、氢化物、狄氏剂、401(抗菌素)、敌枯霜、倍福明、汞制剂、除草醚。


富川后生仔


畸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