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老师要求着家长管孩子?

岗岗的领导


因为教育管教不止在课堂上,还在孩子的日常!

家子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对孩子影响很大,也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一个健康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守望、关爱与管教,这也是每位家长应尽的义务。

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老师不是时刻都在孩子身边,孩子就像一盆成长中的绿植,父母要随时根据生长情况修剪枝叶、浇水施肥,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教育的开端,影响伴随一生。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链接才是最好的。





徐源键


  为什么老师要求家长要管自己的孩子?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认为不管老师要求不要求,做为家长都应该管好自己的孩子,现在的父母工作都很忙,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当然,我并不是说爷爷奶奶带孩子不好,众所周知,爷爷和奶奶是比较溺爱孩子的,溺爱的孩子都是惹不得、说不得、骂不得,稍微有一点不顺心就会发脾气、哭闹也是家常便饭。我有一位同位在小学任老师,在一次聚会中,她就谈到:“父母带在身边的孩子,认知能力和自我管束的能力普遍比爷爷奶奶带的孩子好很多”。所以老师希望孩子在学校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能够得到家长的行为教育。

  第二,我认为现在很多家庭经济条件好了,孩子足不出户依然会受到网络、手机、电视的影响,养成娇纵、蛮横的坏习惯,每位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在孩子哭闹、耍横的时候,不是给手机就是开电脑,各种游戏玩得比家长还溜。我们有一次在朋友家聚会,我们8个大人从进门开始陪两个孩子看动画片一直到聚会结束,谁都不敢换台,为什么?因为既使两个孩子吃饭或者在旁边玩的时候,我们只要换了台立马就爬在地上又哭又闹,搞得换台的人都很尴尬。养成这样的习惯,孩子在学校上课的时候难免会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脑子里始终想着快点下课吧、快点放学吧,回家还要看动画片、打游戏,这样的思想一直在脑海中萦绕,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

  第三,我认为现在很多家庭独生子女较多,长期待在一个人的空间,养成独处、不合群的习惯,与其他的孩子不敢交往,所以父母要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老师要求家长管束孩子的同时,家长也会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比如吃饭挑食、写作业拖拖拉拉、字迹不工整、与人接触中的礼貌问题都会发现,也会及时得到更正,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人生导向,在以后的发展中少走弯路。

  总之,老师是孩子的引路者,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俗语说“子不教、父之过”,把孩子教育好,走上正途,是我们每位家长所期望的,我们每位家长有义务配合老师把孩子教育好,教育成才。


用户3825904098492159


■有的老师要求家长管孩子,也就是想让双方共同努力监管和鼓励孩子,让孩子有一种自我约束力和对学习的主动性。

■就比如说我个人吧,我孩子上幼儿园小班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认为上幼儿园只是让孩子玩玩。但是我觉得孩子既然上学了,在学校里不管学多少的东西,也必须得让他学会记住,所以每天从幼儿园回来,第1件事就是让他把当天所学的东西写一遍记一遍。然后再去放纵地去玩,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种学习的习惯,也增加了他的记忆力。后来就不用管他,他自己就有了一种自觉性。该学则学该玩则玩,而且能做到品学兼优!

■知识是从老师身上学来的,所以老师的影响一般就体现在课堂上。而品行是从父母身上学的,家长言传身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终身教师。

■每个孩子的性格和领悟都是不一样的,老师在学校里传授知识,指引方向,发现问题,而实施的过程和结果在于家长的密切配合。如果学生他自己自身的约束力又不强,而家长又不去监管和鼓励,那么孩子就会养成一种懒散的习惯,久而久之就很难改变。

■现在网络特别发达,有的老师就把题发到微信群里,老师让家长看着完成作业,然后给孩子改作业。但我觉得批改作业是老师最基本的工作,作为一个老师,批改作业能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能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能反思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地方。所以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家长自己去改,就有点片面化了。当然我想这也属于少数吧。

■总而言之,在学校里老师的教育和在家庭的教育,是同等重要的,也是相辅相成的。这也就是老师要求家长管孩子的原因吧。共同的付出才能培养出品德兼优的学生。只有当孩子的成长环境充满关爱和希望的时候,那么他们的生命和未来一定是灿烂的。

■谢谢,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有所帮助,为了孩子的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凡非


看到这个题目,觉得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

首先,家长管孩子是自己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

自古道:养不教,父之过,家长的管理是否到位,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可以健康成长,包括心理和生理的成长。

其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胜于言传,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无可替代的榜样。

再者,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每个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如何把家长的个体化管理和学校老师的统一管理完美的融合起来,就需要每个家长去认真配合,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更加适时有效的促进孩子的正常成长。

最后,每个孩子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又是组成家庭和学校乃至社会群体中的一分子。

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长的精心培育和老师的悉心教育。

所以说孩子良好的早期教育的结果,都是每一个家长用心血浇灌出来的。

当然,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无私奉献。家庭和学校教育都跟上了,将来孩子走上社会,即使成不了栋梁之才,最起码也能成为一棵能够迎风斗雪的参天白杨。\r



唐小懒妈妈


即使老师不要求,家长也应该好好地管孩子。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当一个孩子出生之后,他的父母不但要承担起养孩子的任务,而且要负责好教育孩子。

有时候,养不教,不止是“过”,更是“害”。这“害”,不但是害了孩子,还害了父母。今日宣布执行死刑的孙小果,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如果当初不是他母亲和养父,尤其是他母亲的宠爱、包庇、纵容,孙小果也不至于有今天这样的结局,他的母亲及养父也不至于深陷囹圄,孙小果也不会祸害那么多人,那么多的家庭也跟着倍受伤害与煎熬。

如果当初孙小果的母亲,好好地教育孩子,现如今,应该是一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她正在享受天伦之乐。就生活水平而言,他们也应该是很多常人所不能及的。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不能说是绝对性的,但一定是深刻的、深远的。就像那位母亲病危,也不愿回来看一母亲一眼的留美博士,看似无情之举,他说的“清官难断家务事”一句话,看似无情之言,但外人若真有过他的亲身经历,恐怕“无情”二字是说不出口的。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他人是无法与之相比的。所以说教育好孩子,不但是为了孩子好,也是为了自己好,不仅仅是老了要孩子孝顺,即使孩子不在身边,也可以安享晚年,而不会受孩子的牵连遭遇不幸。

老师要求家长教育孩子,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同时也是为了家长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该说一些家长存在认识上的错误,这也是因为受感情、亲情所累,甚至可以说是被蒙蔽。存在这样的情况,也是“当局者迷”的一种情况。

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虽然也算是当局者,但老师能够跳出这个局,在很大程度上会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待学生的教育问题,所以老师能够看清楚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该怎样教育。如果家长能够听信老师的话,及时地采用积极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虽然不能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栋梁之才,但他们都能够成为一个正常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老师明确表示让家长管孩子的时候,孩子就真的该管了,再不管孩子就会滑向不可救药的地步,等到捅了娄子,不可收拾的时候,家长再想起来教育,再后悔,又能有什么用呢?

老师让家长管孩子,真的是对孩子的关心,还有担心——担心一个好孩子成为一个坏孩子。

如果家长认为老师让管孩子,是老师没事找事,那就大错特错了。每一个老师都不会这么自讨没趣。

如果有家长认为,管孩子是老师的事,那么这个孩子管好的可能性很小。当管孩子完全成了老师的事,家长还有什么用呢?这样的家长往往不是和老师站在一起的,而是站在孩子的一边,帮助孩子说话,挑老师的毛病,助长孩子的嚣张气焰。

家长接受不了老师让管孩子的要求,同样也接受不了老师管孩子。所以千万不要说管孩子是老师的事,因为你心底里从来就没有认可过任何人管你的孩子。


超敏教育


孩子的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除了孩子的在校时间,大部分的时间孩子是没办法得到老师的监管的。孩子为什么要监管?因为人的自律性都不是很强,更何况是孩子。这样,自然需要在非学校时间,得到家长的监管,能和学校的教育无缝对接。态度决定了孩子的习惯,习惯决定了孩子的成长。

真心期待每一位家长负起责任,真心期待每一个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舒菡情感驿站


老师要求家长管孩子,说明这个老师是认真负责的,一个不负责的老师,肯定不会对家长提出要求。

首先我们看看老师一天的工作,早晨七点老师到校要盯班,查看出勤情况,如果有没到校的还要和家长联系,问问孩子为什么没来到校。如果是语文和英语老师还要早晨领孩子们早读,或者跑操。八点开始上课,一个老师最少要两节课,备课上课,是最重要的事,而且要站着进行。课完了,还有两个班厚厚的作业要完成。老师不是不想管,是老师时间和精力有限,而且看到的都是孩子在校的表现,比如孩子在学校没完成作业,老师肯定会和孩子谈话,如果孩子出现打架现象,老师也会处理,看着孩子心情不好,老师也会谈心,可是孩子在家的表现老师看不到,比如孩子写作业拖拉,不讲卫生,不爱劳动,这些家长看的最清楚,所以家长应该立刻纠正。老师让家长管孩子就是因为老师深知教育不仅是老师的,应该是家校合一的,只有这样立体的全面的教育才能把孩子管好,教育好,如果把教育只推给老师,就会出现教育死角。

所以我们要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是为了孩子好。




美生活达人


1.总的来说老师管教一个班的孩子,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充分照顾到每个孩子。而对与家长来说,老师绝对不可能像父母那样悉心照料,关系亲疏上就远了一层,有些东西不好管。\r

2.在校园里,更多的是老师对孩子的单向交流,而对于家长,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双向交流,哪一个受影响更大,一目了然。\r

3.放学放假之后,老师对孩子所作所为鞭长莫及,而父母在孩子身边潜移默化之中就无形中教给了孩子很多东西,您不应该说老师让家长帮忙管孩子,管孩子本来就是家长天经地义的事。



母婴新视界


给你举几个例子

网友1:

大部分老师,都是不愿意请家长的。一是动不动请家长,会让人质疑老师的教育水平;二是担心家长不理解工作需要,抗拒和老师沟通;三是担忧学生会记恨老师,影响师生关系。

可即使有这么多顾虑,老师为什么还要请家长呢?无非是学生在校犯了大错,比如打架了。为了让家长能及时了解情况,处理好善后工作,不得不请家长到学校商谈。

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老师为了孩子能更好的认识到错误,请家长来学校,说明学生情况,希望父母配合学校教育,帮助孩子改正过失言行。

网友2:

那是因为和学生沟通过多次也没什么用以后才去这样做的。如果老师在学生犯错和学生谈过,在学生意识到错误以后内心其实还挺欣慰的,但是如果在办公室谈过以后而且是多次不知悔改以后你让老师怎么办?就这样放任自流有点不负责任,所以为了大家,也就是老师和学生考虑,还是叫家长吧!

成年人毕竟先考虑的是解决问题,一个班遇到几个刺头也影响管理不是?老师大多内心也没有让你难堪的意思。

当你认识到本质以后是不是就明白了该怎么做,你是老师你也会这样做的对吧。

网友3:

当然不是每次叫家长都是因为学生犯错误才叫家长,在目标一致的时候家长也很愿意来学校和老师聊天,配合学校教育,前两个星期也接待了五位家长,这五 位家长的小孩都是学体育的,以后考体艺类的学校,他们的体育术科成绩比较好,但是文化课老是跟不上,后来经过了解,这五位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周末回家不是睡觉,就是打球,要么就是玩手机,一张纸都不带回家的,经过沟通,如果连续两天不接触知识,基本上一个星期学的内容也交回给老师了,最后达成一致目标,监督孩子周末在家保证两小时的学习时间。家长很配合,因为他们看到了未来。

其实不是老师喜欢叫家长,毕竟有学校接触不到的时间段,家长也有监护人的职责,只有家长和学校围绕同一个目标前进的时候,家校之间的联系才会紧密,家长和老师之间才能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刺猬炸毛


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扔学校就不管了,简单省事,却没尽到自己的责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当你很忙没时间管孩子,任由孩子玩手机,也不抽时间陪孩子的话,孩子的塑造很容易出问题,后续再想改正是真的很难。

现在孩子真的拼的就是启蒙和塑造,引导不好的话,影响到的就是整个人生。所谓大彻大悟的转折不是没有,那样的代价不是你愿意承受的。

从小关爱孩子,引导孩子,成为孩子的启明灯。这样做,不仅是对孩子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不然孩子走上歧路的话,有你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