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如何栽培管理?它与其它菌种栽培有何不同?

最帅二亮子


白灵菇是白灵侧耳的商品名称,是南欧、北非、中亚内陆地区春末夏初发生的品质极为优良的一种大型肉质伞菌。在我国,白灵菇主要分布在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木垒等地,腐生或兼性寄生于伞形科草本植物阿魏等的根茎上,民间习称阿魏蘑。因其色白如雪,形似灵芝,当地群众又称之为“西天白灵芝”、“天山神菇”。


白灵菇如何栽培管理?

一、培养料选择

栽培白灵菇的培养料必须具备营养性、透气性和持水性,要求新鲜未霉变和不含任何有害物质。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等都是栽培白灵菇较好的主料,其中以棉籽壳为最优。麸皮、玉米粉、米糠等是很好的辅料。此外需准备一定量的糖、石膏、过磷酸钙、石灰或碳酸钙等。

常用配方如下:

棉籽壳40%,杂木屑40%,麸皮10%,玉米粉8%,石膏1%,石灰1%。

棉籽壳83%,麸皮15%,石灰1%,石膏1%。

棉籽壳40%,玉米芯40%,麸皮18%,石膏1%,石灰1%。

杂木屑78%,麸皮20%,红糖1%,碳酸钙1%。

棉籽壳40%,玉米芯20%,木屑20%,麸皮8%,玉米粉5%,豆饼粉2%,石灰2%,石膏1%,过磷酸钙1%,糖1%。

二、栽培季节

在自然气候条件下栽培白灵菇,季节的选择很关键。应根据白灵菇的生长温度和栽培地区的气候特点来确定最佳的栽培季节。白灵菇接种至采收,一般需要3~4个月。为此应以最适宜白灵菇出菇的自然季节为准前推3~4个月,并在旬最高气温不超过30℃时,即为最适接种期。我国的自然气候条件栽培,一般选在8~9月份接种,11月份至翌年4月份出菇。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应因地制宜选择本地的最佳接种期。

三、栽培方式

按照培养料的不同处理方法,白灵菇生产方式可分为熟料栽培发酵熟料栽培两种。试验证明,栽培白灵菇,培养料先堆积发酵再灭菌(即发酵熟料)比未发酵直接灭菌(即熟料)可提早现蕾和增加产量。所以栽培时最好选择前者。



四、菌袋制作

(1)拌料与发酵:按常规方法拌料。玉米芯等粗料应事先预湿后再与其他料混合。气温高时制袋,为减少杂菌污染,可将上述配方中的糖换成石灰,含水量调至60%~62%。气温低时制袋,适量加糖有利于菌种的定植。同时可将含水量提高至62%~64%,以加快菌丝生长。

(2)装袋灭菌:装袋前,应将达到要求的发酵料散堆拌匀,并调整pH值至7.5~8,含水量58%~62%,及时装袋灭菌。

(3)冷却与接种:白灵菇料袋制作一般在高温季节,将灭过菌的料袋冷却到28℃以下需要经过十几个小时。在这段时间内应尽量减少环境杂菌对料袋的污染。

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

使用专门的冷却室,冷却室提前清扫消毒;

用大布袋或编织袋分装料袋灭菌,灭菌后整体冷却,可有效减少环境中杂菌飘落料袋外表所引起的污染。

◆由于白灵菇菌丝抗杂能力较弱,配料中氮素营养又很丰富,因此,接种应严格按无菌操作在接种箱、接种室或接种帐内进行。白灵菇的接种量以偏多为宜,以便提前封面,减少菌袋污染率。

五、发菌管理

(1)温度管理:发菌期间,培养室的温度应控制在20~26℃。发菌初期温度可略高(24~26℃),以利于菌种定植萌发。当菌丝封面后,可将室温降至20~23℃,以菌温不高于28℃为宜。

(2)湿度管理:发菌期间,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5%为好,避光培养菌袋。

(3)通风换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培养室空气新鲜。一般10天左右翻堆1次,使菌袋发菌均匀,同时捡出污染菌袋。正常条件下,白灵菇菌丝一般40~50天可长满菌袋。



六、码垛与催蕾

1、菌袋码垛

(1)时间安排:一般情况下,12月上旬完成菌袋码垛。即用经过催蕾,且有显著征兆的菌袋垒砌菌墙码成菌垛。码好一个菌垛,在菌垛一侧距离60~80厘米处再码第二垛,依此顺序进行,最好两天内将棚内菌袋全部码完。

(2)垒砌菌墙:把菌袋一端薄膜切除2/3,将脱袋一端相对,垒砌成双排菌墙,菌墙须稳固严实。菌袋在菌墙上露头约1.5厘米,菌袋上下左右间距3指以上。

(3)填充营养土:菌墙每垒砌三层,其间凹槽填营养土一次,营养土填平菌墙后需均匀浇足水,然后方可再往上垒砌。

(4)封顶:菌墙垒砌至第六或第七层止,填充营养土需高出菌袋3厘米左右。然后,在码好的白灵菇菌垛顶部用泥巴围成约10厘米左右深的水池,每隔40~50厘米打3厘米大小孔。

△码好的白灵菇菌垛呈“馒头”形,下面宽120厘米,长280厘米左右,上面宽80厘米,长250厘米左右,菌垛由6~7层菌袋堆砌而成。

2、催蕾

白灵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给予适当的刺激,不仅可加快原基形成,而且能使大部分菌袋现蕾一致。这种人为刺激就叫做催蕾。

(1)催蕾的条件:菌袋已达生理成熟,表层菌丝色泽浓白,手触有坚实感,拍打发出类似空心木的声响。外界环境条件适合白灵菇原基的分化形成,一般日最高气温为15~22℃,最低气温为5~10℃的季节最适合。

(2)催蕾

①搔菌:解开袋口,用小铁耙扒掉原菌种块及周围2厘米范围的老化菌皮,其他部位不要搔动。搔菌有利原基早现,出菇点定位于中央。搔菌面不能过大,否则现蕾数目多,需要疏蕾,且消耗养分。搔菌后,将袋口向外拉一下,重新扎好,扎口不要太紧,使里面形成一个既保湿又通风的小空间,以利原基形成。

②低温和温差刺激:菌袋生理成熟后,还需在0~13℃的低温条件下刺激8~10天,在此期间连续进行5~7天10℃以上的昼夜温差刺激,迫使原基分化和菇蕾发生。

③增大湿度:空气湿度提高到85%~95%。

④加大光照:光照强度在500勒克斯以上。

⑤加强通风:保持菇房空气新鲜,氧气充足。

◆在各个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一般搔菌10~15天即可在料面上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粒状原基。

七、出菇管理

1、幼蕾期的管理

①松口:原基出现后,将扎绳解掉,拉一拉袋口,但不使袋口散开。

②疏蕾:原基长至蚕豆大小时,散开塑料袋袋口,使袋口形成圆筒状(“散口”)。此时如发现幼蕾较多,应进行疏蕾,每袋留一个健壮的小蕾。

③挽口:当幼蕾长至乒乓球大小时,及时将袋口挽起,露出幼蕾。

④控温控湿:在整个幼蕾期,温度应控制低一些,以8~12℃为好,空气湿度为85%~95%,空气新鲜,氧气充足,光照500勒克斯左右。

2、子实体发育期的管理

(1)温度:气温应控制在5~20℃,低于5℃生长停止,高于20℃子实体易发黄腐烂。适宜温度是8~15℃,低于8℃菌柄粗长,高于15℃菌盖易反卷。最适于形成盖大柄小优质菇的温度是12~13℃。注意预防低温冻害。

(2)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85%~90%。低于70%时,菌盖易干燥龟裂;高于95%,易缺氧,造成子实体腐烂。湿度低时应通过往地面或空气中喷水来调节,一般不宜直接喷水,以免引起子实体发黄萎烂。湿度过高时,应加强通风,降低湿度。

(3)光照: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以500~600勒克斯为适。生产中可通过拉稀棚顶草帘,创造花花阳光照菇房(棚)的环境。

(4)空气:当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形成柄粗长、菌盖小的长柄菇。因此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以便子实体的正常发育。


八、采收

白灵菇从现蕾到采收约需10~15天。应在菌盖内卷边缘圆整且未散射孢子时采收。采收时用手指捏住菌柄,轻轻旋下即可。白灵菇以盖大柄小,每个150克左右最受市场欢迎。白灵菇生长周期较长,产量较低,一般采一潮菇的生长周期要120~170天,生物学效率为30%~40%。如采收后采取覆土栽培,有相当比例的菌袋还能出第二潮菇。

白灵菇与其它菌种栽培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只要有以下两点:

1、发酵熟料:白灵菇发酵熟料的制备程序,与平菇、杏鲍菇发酵熟料的制备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白灵菇为高氮配方,为不让氮素营养过多消耗,一般在倒数第二次或最后一次翻堆时加入氮源辅料为宜。

2、发菌管理:与其他大多数食用菌不同的是,白灵菇菌丝长满基质后,不会立即出菇,而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生理后熟期。后熟期的长短,与品种的种性有关,同时也与发菌期温度的高低有关。菌丝后熟培养非常重要,只有当料内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白灵菇才能正常出菇。后熟期应将温度控制在18~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适当给予少量的散射光,在此条件下继续培养35~40天,菌袋即可达到生理成熟。外界气温适宜时,将达到生理成熟的菌袋,搬入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或专用菇房内顺码成墙式两面或竖放一面催蕾出菇。

☞【结束语】:白灵菇色泽洁白,味如鲍鱼,质地细腻,脆嫩可口,货架期长,在食用菌市场享有“蚝菇王”和“素鲍鱼”的美称。据分析,在100克白灵菇干品中,含蛋白质14.7克,碳水化合物43.2克,脂肪4.3克,粗纤维15.4克,灰分4.8克,维生素C 26.4毫克。灰分中的钾、磷含量丰富。很受人们喜爱,是个值得栽培的菌种。


鄂西小浓人


营养要求

白灵菇对营养的要求并不苛刻,所有阔叶树的木屑、棉籽壳、玉米芯均可栽培,氮肥主要是麦麸、新鲜的玉米粉。白灵菇生产阶段碳氮比25∶1至40∶1;生殖阶段的碳氮比70∶1至200∶1。矿质元素可加石灰、石膏及磷肥。蓟县地区一般在5至6月份制作生产的母种和原种,7月份制作栽培种,8月份制作出菇菌棒,11月份到次年4月份出菇。一般生物效率为40%至60%。第二潮菇很少,菇形也差。但菌棒覆土栽培生物效率为80%至90%,菇长的大。

共10张

白灵菇栽培产品

温度要求

白灵菇属低温型的菇类,菌丝生长温度为5℃至32℃。最适应温度22℃至25℃,5℃以下生长缓慢,在35℃至37℃时菌丝停止生长。其菌丝体后熟则需要30至45天达到生理性成熟,一般控制在零下3℃至15℃之间,最适宜温度为7℃至12℃子实体方能分化,出菇生长温度在3℃至22℃,最适宜温度在13℃至18℃。从制出菇菌棒到采收为110至130天左右。从菇蕾到采收为8至15天左右,蓟县出菇时间在11月下旬至次年3月。

水分要求

培养料料水比为1∶1至1∶1.3,培养料的水分为65%,白灵菇菇体生长发育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5%至90%,相对湿度过高会出现黄菇。在低温6℃至7℃,空气湿度过小时常发生菌盖龟裂。白灵菇含水量小,采摘后在15℃以下可保持14天左右。

光的要求

白灵菇在发菌阶段暗培养完全可以正常生长。但菇体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子实体很难分化,强光下不易形成子实体,一般光线为800至1500拉克斯,光照时间每天为12至14小时。不同品种对光线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有的需要强光,有的需要弱光,但生产实践表明:在光线过弱的情况下,往往出现菇体畸形,菌柄细长,菌盖过小。在寒冷的冬季即使强光直射对白灵菇的外观形状、菇体色泽和品质也影响不大。

白灵菇的菇蕾

氧气的要求

白灵菇是一种好气型菌类,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均需新鲜空气,常通风换气是非常必要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4%以上,白灵菇原基很难出现,发育受阻,易产生畸形菇。从栽培经验看,白灵菇子实体生长阶段对氧气的需求量超过一般菇类。栽培环境通风不良使子实体菇柄增长,影响品质。但无论哪个生产阶段其通风换气必须是温和的,主要是温度和风速和谐一致。

pH值要求

白灵菇自然生长环境土壤为微碱性,pH值为7.8,白灵菇菌丝可以在pH值5至11的基物上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酸性5.5至6.5。原种栽培中考虑由于高压灭菌时pH值往往下降到0.5分值,则配料时pH值应在7左右。栽培菌棒的配料最适合在6.5至7.5之间,各种培养料的pH值可用普通的pH试纸测定。

栽培技术

白灵菇是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其菇体色泽洁白、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14.7%,脂肪4.31%,粗纤维15.4%,氨基酸总量为10.6%,并含多种有益健康的矿物质,特别是真菌多糖,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人体生理平衡的作用。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材料:主料有阔叶树木屑、棉籽壳、甘蔗渣等。辅料有麸皮、玉米粉、黄豆粉、石膏粉、酵母粉、糖、碳酸钙等。

共10张

栽培技术书籍

二、栽培方式:袋栽、覆土墙栽或瓶栽等。

三、栽培季节:白灵菇子实体形成的温度为10℃-22℃。

四、原料配方:

1.棉籽壳99%、石灰1%。

2.杂木屑50%、棉籽壳28%、麸皮20%、碳酸钙1%、过磷酸钙1%。

3.棉籽壳78%、麸皮20%、石膏1%、糖1%。

4.玉米芯60%、棉籽壳20%、麸皮肤皮18%、石训1%、糖1%。

五、菌袋制作:白灵菇可以用生料进行栽培,也可采用熟料栽培。

1.采用宽17cm-20cm,长35cm-40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

2.将原料按一定配方加入混拌均匀,加水比例通常为1∶1.3。

3.培养料混拌均匀后,尽快装袋,每袋装干料约重0.3-0.5千克。

4.装袋后及时装锅灭菌,高压126℃温度下维持70-90分钟,常压100℃温度下维持12-16小时。

5.灭菌后将菌袋冷却至室温。在接种箱或接种室按常规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每瓶栽培种接种20袋。

6.接种后移入培养室培育菌丝。要求室温22℃-26℃,通风避光、35-40天菌丝可以满袋。

白灵菇

六、菇期管理:

1.菌丝满袋后移入出菇场地内,揭开两端袋口,根据外界温度摆放5-10层。

2.增加环境湿度。采取喷雾的方法使菇场环境湿度增至85-95%。

3.保持菇场通风良好,光照以散射光为主。

4.在10℃-15℃的条件下,10-20天菌袋两端可以形成白灵菇的小菇蕾。

5.菇蕾形成后,增加通风量,维持环境相对湿度达到90%左右,不宜超过95%。

七、采菇:在正常温度下,从幼菇形成到白灵菇成熟约需10天左右,气温低白灵菇生长慢,但菇质密,质量好;气温高则生长快。白灵菇成熟时,菌褶分化完全,菌盖平展,菇体开始变黄。应在成熟初期及时采收。八、采菇后的管理:

1.采完一茬菇后,停水1-2天,让菌丝恢复生长积累营养,然后再进行喷水管理。

2.可以将出过一茬菇的菌袋脱去塑料膜进行覆土,用土壤将菌袋掩埋,但菌袋一端宜露出土层1厘米左右,防止出菇后菇体上沾上土粒。

3.菌袋内缺水时应采取补水措施。

4.白灵菇的同一菌袋可采菇2-3茬,生物学效率可达50%-80%。

栽培技术

栽培时间

反季节栽培的接种期在6-7月,经过20-30天发菌,于7-8月越夏,9月底至10月出菇。

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棉子壳94%,玉米面2.8%,石膏1%,右灰2%,尿素0.2%。

【配方二】:棉子壳40%,木屑40%,麸皮10%,玉米面8%,糖1%,石膏1%。以上配方水分含量保持在60%-65%。

调配发酵

将易溶于水的糖、尿素等在水中溶化,其余原料混合后加水反复拌匀,堆成宽1-1.5米、高1.2-1.5米、长度不限的梯形堆。堆上每隔30-50厘米打一透气孔,其孔径为7-10厘米,每侧各打2排透气孔。堆上面盖薄膜保湿,堆下部留30-50厘米不盖薄膜。当堆温升为65℃-70℃时进行翻堆,发酵7-10天,翻堆3次。

装袋

白灵菇均采用袋栽。栽培袋由厚0.04-0.06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薄膜制成,宽15-17厘米、长35厘米。装袋前把发酵好的培养料进行调水,使其水分含量保持在60%,pH值保持在7.5-8.5。装袋时,先把袋口一端扎好,将培养料均匀装入袋内,每袋装培养料0.95-1.05千克。

灭菌

装好的料袋,高压灭菌2-3小时,常压灭菌10-18小时。灭菌后,取出料袋放在接种室或干净的地方降温。

接种

当袋温降至30℃时,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打开袋口,在无菌操作下从两端或一端接入菌种,接种量为培养料的10%。

发菌管理

接过种的菌袋搬入培养室,叠放于床架上。培养室在放入菌袋前喷多菌灵消毒,放入菌袋后,每5-7天喷药消毒1次。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2℃-27℃,空气湿度保持在70%左右。避光培养。发菌10-15天,当两端的菌丝布满料面时,进行翻堆。培养35-40夭菌丝可发满袋。

菌袋越夏

菌袋放入越夏场所后,应定期检查湿度并进行通风。待秋季气温转凉时,将菌袋移入菇房进行管理。

短育栽培

白灵菇菌袋在发满菌丝后,不能像平菇那样可直接出菇,必须要经过一个菌丝后熟期才可能出菇,该后熟期往往成为不少菇农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根据菌丝特性不同,该阶段一般约需30~60天不等,个别菌株甚至长达80天左右,生产安排上极不方便,而且大大延长了生产周期。

采用短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通过人工调控措施,可大大缩短其后熟期,其基本做法是:先将温度调至30℃左右,使其菌丝充分发育,然后降低温度,如将菌袋移入低温冷库就是很现实的做法,在0℃~10℃环境中维持15天左右,令菌丝体在相对不适条件下形成自我保护,从而加速其“生育”过程。

当菌袋色泽放入冷库前更加洁白,敲击时发出空心木的声响,手感硬度较高且弹性较强时,即可将其移出冷库,置入塑料大棚中,尽量提高棚温,加大湿度,给予适量的强光刺激和较大的通风。约一周左右,接种块处即出现微黄色菌液,此后应尽量降低温度,待其现蕾。一般该时段约在11月中旬前后,棚温保持15℃以下并不费多大力气,只要覆盖好草苫,加强早晚及夜间的通风,同时加强地面浇水和空间喷水即可。仅需1~2天短时10℃以下,菇蕾很快形成。一般每个出菇面仅有1~3个菇蕾,在其完成分化前给予疏蕾处理,只保留1个,常规条件下,即可长出个大、均匀、端正、色白的优质菇品。.

饲养管理

成菇期

白灵菇菌盖直径达4厘米即进入成菇阶段,成菇阶段可根据客户对白灵菇产品形状要求采取不同管理措施。

(1)律状白灵菇管理措施温度控制在8℃~12℃之间;光照强度在50~200勒克斯;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清新;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空气相对湿度越低,产量越低,但提高白灵菇的耐贮运性,延长货架寿命和贮存期(保鲜期);空气相对湿度越高,产量越高,但缩短贮存期和货架寿命,耐运性也差。这样生产出的白灵菇,菌盖肥厚、菌盖直径小、菌柄粗壮。

(2)伞形白灵菇管理措施温度控制在 12℃~20℃之间;加强光照,把光照强度控制在200~1500勒克斯;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这样生长出的白灵菇盖薄、片大、质量好。

幼菇期

当白灵菇原基膨大至直径2厘米时,可将袋口多余塑料剪去或像挽袖口一样向下挽起,使原基露在空气中。如栽培袋内侧有边壁菇,应及时在其周围用刀片将塑料切成十字形开口,使菇体露出。幼菇阶段温度应尽量低些,控制在12℃~1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并且少通风、勤通风,切不可对流通风,防止造成死菇;光照对子实体形状有较大影响,光线越强,子实体越粗壮,光线越暗,子实体越细长,一般在800勒克斯光照下,子实体形状正常,经过3~5天即进人成菇期。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乡下葡小淘


很荣幸可以回答有关白灵菇的一些问题。其实白灵菇和其它菌菇的种植模式是差不多的,只是白灵菇的生长条件比其他的菌菇的要严格些。特别是温度、光照、湿度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白灵菇是一种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据科学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占平菇的百分之二十,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经常食用白灵菇,可以预防骨质疏松,防治老年人心血管病、儿童佝偻病、软骨病等多种疾病。

白灵菇的种植也是十分复杂的。但我们通过人工调控措施,是可以大大缩短白灵菇的成熟期,我们先将温度调到3O度左右,使菌丝充分发育,然后降低温度,将菌袋移入到0一10度的底温冷库内15天左右,加速它的“生育"过程。

当敲击菌袋发出空心木的声响时就可以将其移入大棚中,尽量提高棚温,加大湿度,给予适量的强光照射和通风。约一个星期左右,当接种处出现微黄色菌液时,尽量降低温度,待其长出蕾,一般该时段在11月中旬前后,棚温要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下,加强早晚及夜间通风,同时加强浇水,1一2天菇蕾成形,一般每个出菇面只有1一3个菇蕾,但只保留1个菇蕾,也只有这样才能长出个大、均匀、端正、色白的优质菇品。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希望能帮到大家。





农人小涛子


如何栽培白灵菇?白灵菇栽培技术与管理

白灵菇也称白阿魏蘑,是原始野生于干旱草原的一种品质极为优良的大型肉质平菌,经人工培育后,与野生菇同样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优以谷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最高。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及各种矿物质元素,是一种天然保健珍稀食用菌。

白灵菇的栽培工艺为:选料 配制合成基质 装袋 灭菌 冷却 接种 菌丝培养 出菇管理 采收 成品加工 保藏出售。

一、菇房的处理

栽培白灵菇所用菇房一般用蔬菜保护地设施,如日光温室、大棚等,种菇前最好能揭膜晒棚两周,料进棚前再用药剂熏蒸1次,一般房屋需整理粉刷后才可作为白灵菇出菇场所,进料前还要用药剂处理1次。

二、栽培料的配制及灭菌

1.栽培料的配制:棉籽壳100公斤、玉米粉5公斤、麸皮5公斤、石灰3公斤、石膏2公斤。

2.堆制发酵:堆制发酵的用料最好在300公斤左右,堆高1.2~1.4米,宽1.1~1.5米,长度不限。堆太小不易升温,发酵不透;堆太大中间缺氧,而且不便翻堆。发酵料拌水60%~65%,并加石灰2%,使pH值为8~8.5。建好堆后打孔通气,孔距为30厘米,堆上方打1排,侧面打2~3排。发酵时间视室温而定,温度高时时间可短一些,以7~8天为宜;温度低时可适当增加天数,并加盖塑料薄膜。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翻堆,每隔1天翻1次,发酵透的料应呈棕褐色,无酸臭味。

3.装袋灭菌:发酵好的料需重新测水分,并将含水量调至55%~60%,pH值调至8~8.5。塑料袋选用1733厘米规格的折角聚乙烯袋,装0.75~1公斤湿料。手工装料时,边装边用手压紧,机装时可根据机器动力情况掌握紧实度。将装好的料在高压下灭菌2~3小时,或在常压下灭菌14~16小时,注意灭菌要彻底。

接种培养等灭好菌的菌袋冷却到30℃时,移入接种室内接种,接种量以能覆盖菌袋表面为宜。接种过程中注意人员及器具的消毒,不要造成人为的杂菌污染,接种后将菌袋放在室内培养。接种后前3天不要动菌袋,1周后翻垛检查有无杂菌污染,将有杂菌的清理出去,晾干灭菌后可再次使用。培养过程中注意避光,空气湿度应在65%以下,温度尽量保持在25℃~28℃,45~60天后菌袋可发满,此后可转入出菇阶段。

三、出菇管理

待菌丝发满后,再让菌丝进行1周的反丝生长,使菌丝发透,然后将菌袋移至低温处或对出菇棚进行反向操作,白天盖草帘,晚上揭草帘,并加大通风,进行低温刺激,结合喷水促进菇蕾形成。等菇蕾长到拇指大小时进行开袋处理,进一步加大水分。此时,空气湿度应保持在85%~90%,温度尽量保持在8℃~15℃。当白灵菇长至乒乓球大小时将其放出袋口,并增大通风量,以保证菇形正常。当通气不足时,易出现畸形菇或高脚菇。同时应注意不要让风直接吹在白灵菇上,以防止菇体因失水过多而开裂。

四、总结白灵菇栽培主要特点:

1.人工多因子合成栽培基质:主要采用工农业废弃物,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

2.短袋菌棒:采用17cm33cm塑料袋制作菌棒(出菇棒)。

3.双菌墙微渠补液覆土管理技术。

以上就是白灵菇的栽培技术。白灵菇菇体洁白,味道鲜美,香味浓郁,是目前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十大珍稀食用菌之一,也是一种天然营养保健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


富川后生仔


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蘑菇有香菇、白蘑菇、金针菇、杏鲍菇、等等,但是白灵菇很多人对它都比较陌生,其实白灵菇是当今最佳的天然绿色保健食品,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是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深受消费者喜爱。下面

带大家了解一下它的一些栽培技术。

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

现在大多数种植户采用液体菌种来生产白灵菇,这样下来可以更大程度上节省生产成本,缩短养菌时间。由于液体菌种中菌丝片断多,萌发点多,分散度大,可大大的提高头潮菇的产量,从而为种植户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白灵菇种植技术

一、发酵罐液体菌种的制备

1、熬汁:先把200克的土豆清洗干净,先去皮,然后再去芽切片,再取白灵菇的菇根适量,与大约50克的麦麸,一并放入不锈钢锅中用大火烧开后,再转为小火熬煮至熟后,捞出土豆片,过筛取汁。

2、配料:熬好的汁过筛完毕后,再将葡萄糖约20克左右,磷酸二氢钾3 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毫克溶入熬好的汁中,配成培养基,稍加搅动保证能充分搅匀,。

3、装罐:把培养基混匀后,舀入或注入发酵罐内。罐内一定要装好并盖上上盖,密闭罐体,加热40 分钟,温度要一直维持在121℃,进行培养基灭菌。在灭菌的时候,应该开通管线和阀门,让培养基内所有气体和液体只要经过的部位,就能完全灭菌,以防止制种后期杂菌感染。

4、接种培养:灭菌结束后,待它自然降温或者用冷水冷却或至培养温度,然后按无菌操作规程,用火焰消毒进行接种。接种完毕后,严格控制在26~ 28℃的条件下培养。待48~72小时后,培养液的颜色由深变浅,菌液中菌球与液体混为一体时,即可用于接种。

二、菌袋的制作与培养

1、栽培料的配制:棉籽壳100千克、麸皮5千克、玉米粉5千克、石灰3千克、石膏2千克。

2、堆制发酵:准备大约300千克左右的堆制发酵用料,堆一个高1.3米左右,宽1.5米左右的堆。堆的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堆的太小不易升温,会导致发酵不透;堆的太大会导致中间缺氧,而且不便翻堆。发酵料拌水湿度百分之60%左右,并加石灰2%,使pH值为8~8.5。建好堆后需要打孔通气,孔距为30厘米,堆上方打1排,侧面打2~3排。当料堆温度达55℃左右的时候,一直要保持恒温48小时后,再进行第1次翻堆。当料堆温度达60~ 70℃时,每隔1天就要翻堆1次,并充分换位。约一周后,待料变成了均匀棕褐色、而且质地均匀、富有弹性、料味纯正、料表面有较多的放线菌时,证明料已经发酵成功,就可以散堆降温。

3、装袋灭菌:发酵好的料必须在测试的时候pH达到7.5~8.5,含水量达到60%才可装袋。还要将装好的料彻底灭菌,在高压下灭菌2~3小时,或在常压下灭菌14~16小时。

4、接种培养:灭好菌的菌袋冷差不多却到30℃时,就可以移入接种室内接种了,必须要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接种量40毫升/袋,以能覆盖菌袋表面为宜。液体菌种接种速度快,建议安排4个人配合接种最佳,这样才能做到快打口盖,快接种,快封口盖。

5、接种后,首先把环境温度控制在26~28℃,少通风或不通风,尽量不要让菌袋移动。1周后翻垛检查有没有杂菌污染,发现有杂菌污染后,将有杂菌的清理出去。大概18~ 20天后,差不多菌丝可以满袋,较固体菌种能缩短8~10天。待菌丝发满后,将菌袋移至低温处,或者对出菇棚进行白天盖草帘,晚上揭草帘的反向操作,并加大通风,低温结合喷水对它进行刺激,促进菇蕾形成。

白灵菇如何预防害虫

1、建议改善棚内的通风条件。

2、避开极端高温和低温,棚内温度最好维持在24℃-4℃。

3、菇棚内要保持适当湿度、通气条件,尽量减少菇房昼夜温差,湿度尽量不要低于70%。

4、必须保持发菌场所内的卫生清洁、还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当菌袋点片发生绿霉时,用5%浓度的石灰清液注射霉菌斑及周围培养料,以此来抑制绿霉菌生长。

5、需要严格控制空气湿度,湿度最好不要超过90%,注意水滴不能与菇体直接接触。还要保持适当通风。

6、在通风口处张悬挂防虫网防菇蚊成虫飞入,或者悬挂黄板挂诱杀菇蚊。

白灵菇既可以食用,还具有药用价值,白灵菇的肉质鲜嫩,营养价值极其丰富,能调节人体生理平衡的作用,是目前具有开发潜力的珍稀食用菌,开发前途非常广阔,相信大家通过上文已经了解到了种植白灵菇的一些技术,希望此文能给种植户们提供一定的帮助。


农村黑妮儿


白灵菇种植时间

白灵菇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子实体8~25℃均可生长,以15~20℃生长较快,当地气温降至15~20℃前60天左右制袋接种最适。冬季制种,如养菌室温度过低,时间应适当提前。同一季节,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同一地区,每年气候也有区别,因此要因时因地制宜。夏季制袋接种时日最高气温稳定在30℃以下为最适(菌丝生长24~26℃最适)。一般可于八月下旬开始制袋接种。提前接种,气温高于30℃易染杂菌,在适温期推后接种,低温来临后,对菌丝生长不利,因此在适温期要抓紧接种。

白灵菇的种植

白灵菇的灭菌接种方法

装好的料袋,高压灭菌2~3小时,常压灭菌10~18小时。灭菌后,取出料袋放在接种室或干净的地方降温。当袋温降至30℃时,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打开袋口,在无菌操作下从两端或一端接入菌种,接种量为培养料的10%。

白灵菇养菌管理要求

白灵菇养菌期主要是温、湿、光、氧的互相调控,目的是给白灵菇袋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白灵菇养菌期大多在夏末秋初,此时正值高温季节,主要是防止料温过高,出现“烧菌”现象,温度控制在23~28℃,料温不要超过3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避光养菌。否则,菌袋易形成厚菌皮,不但影响出菇,而且也消耗培养料的养分。

后熟培养

白灵菇菌丝满袋后不能立即出菇,此时菌袋松软,菌丝稀疏须在20~25℃进行20~30天左右的后熟,以达到生理成熟。菌丝只有在生理成熟后才能正常出菇。后熟期间,温度控制在18~24℃之间,湿度75%。注意培养基含水量,保持水分不要打开袋口,后期培养有一定光照刺激,以促进菌丝扭结。




绸都之外田园立夏


白灵菇又称白灵磨、翅鲍蘑,属口蘑科,侧耳属;是腐生在植物阿魏枯株上的一种腐生菌,野生白灵菇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新疆地区,白灵菇通体洁白,菇体肥大、菌盖肥厚、菌柄短粗、肉质鲜美营养成分十分丰富,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经常食用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一、白灵菇的生长条件:

1、野生的白灵菇主要生长在阿魏植物的枯株上,可以给白灵菇提供营养源的植物种类很少;人工栽培白灵菇,可以提供栽培原料也相对较少;

经过不断地培育,白灵菇的营养源由原来的阿魏被棉籽壳、玉米粉、麸皮等代替,并获得了很好的收获。

2、白灵菇是一种中低温型的菌类,最适宜菌丝体生长的温度是25至28℃;子实体生长最适宜温度在13至18℃之间;白灵姑在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而子实体分化发育阶段则需要一定的散光,在低温环境下栽培白灵菇,一般光照下,子实体也能正常生长。

3、人工栽培白灵菇培养料的含水量要在60%至65%,适合白灵菇菌丝体生长的空气湿度在60%较合适,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空气湿度在90%左右;气温过低或者过于干燥,白灵菇的菌盖表面容易发生龟裂。

4、栽培白灵菇的环境必须通风透气,空气能正常流通,因为在白灵菇的生长期和发育期都需要新鲜的空气,如果,生长环境通风不良、营养不足,则容易出现畸形蘑,严重影响白灵菇品质和价值。

二、人工栽培白灵菇

1、挑选优质的菌种;菌种的好坏决定一切,栽培白灵菇一定挑选优质菌种,推荐选用869、914、656等优良的菌株,

2、栽培白灵菇的场所;白灵菇可以在室内、室外菇棚栽培也可以在日光温棚栽培,在栽培前十天。要把棚内打扫干净,用甲醇或其他药物认真消毒熏蒸杀菌。

三、白灵菇的栽培方式

1、菌袋制作;发酵料的配方:棉籽壳500kg、碎玉米3kg、石膏1kg、尿素0.15kg再加入石灰1kg搅拌均匀堆放在一起后,加水至配料含水量达到60%,堆成高1.5m宽1m左右的料堆发酵,料堆的温度上升到65度左右时要把料堆翻一次,一般情况下隔一天翻料堆一次,经过七天发酵后堆料呈褐棕色,不黏、不朽、没有酸臭味就发酵完成了。

把低压聚乙烯筒料用绳折扎一端袋口制成塑料袋,每袋装入配料1kg,菌袋就制作完成了。

2、发菌期管理;接到菌种后,把装好的菌袋搬入发菌室,摆放三至六层,层与层之间放两根竹竿,有利于菌袋通风降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控制在65%左右,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每星期翻袋一次,35天左右菌丝就会长满袋。

3、菇期的管理;将长满菌丝的菌袋搬入消过毒的菇房内,孤棚的温度控制在10至20℃之间,适当的扩大温差,刺激促进原基分化,当原基长到0.5cm时,把菌袋的袋口散开;当原基长到1cm左右时,要将袋口挽起起来,这个时候棚内的温度要控制在15至18℃之间,空气中的湿度要保持在90%左右,保证固棚内通风换气良好,新鲜空气可以流通。

4、病害、虫害的防治;白灵菇栽培期间对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白灵菇容易受到菇蚊、菇蝇的危害,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白灵菇也极易受到木霉感染,所以我们要保持骨房和周围的环境干净卫生,经常菇棚那空气流通,必要时使用农药喷药杀虫。

5、采摘收获;经过辛勤的劳作,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采摘白灵菇时,用手握住菌柄轻轻旋转就可以摘下,去掉菌柄底部的杂物,包装好就可以销售鲜菇,或放入冷库存放。

新鲜白灵菇质地密、肉质厚、含水量低、味道鲜美是一道非常美味的食材。

以上介绍的是白灵菇的生长条件、人工栽培技术以及栽培方法。

许多人都很容易把白灵菇和杏鲍菇给搞混淆了,因为这两种菇类的外表都是比较洁白的,但是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菇类,大家可以通过外形和味道来辨别它们之间的区别:

1、外形。杏鲍菇是菌体长一点,菌盖比较小一点,菌盖是灰色,菌体白色;白灵菇菌盖相对较大,菌体很短,形似灵芝,菌体菌盖都是纯白色。

2、味道。在口感上,白灵菇的口感比较细腻,吃起来会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儿;而杏鲍菇味道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有淡淡的杏仁味。

3、营养。从营养角度上来看的话,白灵菇的主要功效是提高人体免疫力、补充钙质、益气补血、防癌抗癌等,这些独特的功效主要是因为白灵菇内含丰富的真菌多糖、维生素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还有大量的矿物质元素,氨基酸等,有为人体起到润肠养胃,平衡阴阳的功效;而相比起白灵菇来说,杏鲍菇所含的营养成分是比较单调的,如一些简单的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单单吃从口感美味来说的话,吃杏鲍菇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的。






茶乡梅子


发酵熟料与发酵管理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