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創作背景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出自唐代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創作背景

崔護,是唐德宗貞元年間博陵縣(今河北定州)的一位書生,出身於書香世家,天資純良,才情俊逸,性情清高孤傲,平日埋頭寒窗,極少與人交往,即使偶爾偷閒出遊,也喜歡獨來獨往。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創作背景

孟棨《本事詩》:

博陵崔護,姿質甚美,而孤潔寡合。舉進士下第。清明日,獨遊都城南,得居人莊,一畝之宮,而花木叢萃,寂若無人。扣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入,以杯水至,開門設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綽有餘妍,崔以言挑之,不對,目注者久之。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崔亦眷盼而歸,嗣後絕不復至。

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徑往尋之。門牆如故,而已鎖扃之。因題詩於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後數日,偶至都城南,復往尋之,聞其中有哭聲,扣門問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護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殺吾女。”護驚起,莫知所答。老父曰:“吾女笄年知書,未適人,自去年以來,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與之出,及歸,見左扉有字,讀之,入門而病,遂絕食數日而死。吾老矣,此女所以不嫁者,將求君子以託吾身,今不幸而殞,得非君殺之耶?”又特大哭。崔亦感慟,請入哭之。尚儼然在床。崔舉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須臾開目,半日復活矣。父大喜,遂以女歸之。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創作背景

此詩的創作時間,史籍沒有明確記載。而唐人孟棨《本事詩》和宋代《太平廣記》則記載了此詩“本事”: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後,在長安南郊偶遇一美麗少女,次年清明節重訪此女不遇,於是題寫此詩。這段記載頗具傳奇小說色彩,其真實性難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證。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創作背景


崔護(772年—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生平事蹟不詳,唐代詩人。公元796年(貞元十二年)登第(進士及第)。公元829年(太和三年)為京兆尹,同年為御史大夫、廣南節度使。其詩詩風精練婉麗,語極清新。《全唐詩》存詩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題都城南莊》流傳最廣,膾炙人口,有目共賞。該詩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生經歷,道出了千萬人都似曾有過的共同生活體驗,為詩人贏得了不朽的詩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