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两岁”:可怕的不是孩子,而是把这一切推向孩子的父母

孩子2岁总会莫名其妙的乱发脾气、扔东西、又哭又闹的,谁都不服,总是和家长对着干……

在家长们开来,孩子这些行为都是在“无理取闹”,最后都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理由来解释,就是孩子“可怕的两岁”来了,孩子的叛逆期开始了

“可怕的两岁”:可怕的不是孩子,而是把这一切推向孩子的父母

在《拜托了妈妈》节目中,其中一期节目大家一起讨论了"可怕的两岁"这个话题。其中高晓攀就表示“可怕的两岁”确实挺可怕的,他还说到了自家孩子不爱吃饭,喜欢吃零食,于是自己就去制止,但实际一制止孩子就哭,让孩子饿着自己又担心,最后只能无奈的让孩子吃。

“可怕的两岁”:可怕的不是孩子,而是把这一切推向孩子的父母

同时主持人李静也说,孩子两岁之前很乖,人有父母摆布。但是到了两岁就特别喜欢哭闹、说“不”,给孩子讲道理又讲不清楚,最后一上幼儿园就能讲清道理了,而过了3岁后,那个“小恶魔”就会恢复原样。那么为什么2岁孩子前后差距那么大呢?

“可怕的两岁”:可怕的不是孩子,而是把这一切推向孩子的父母

最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硕士、国家心理督导师武自存作为

“未来守护官”“可怕的两岁”作出了解释,她指出:孩子进入2岁后,会变得固执、并且容易发脾气、发怒,有着很多坏情绪,对父母的要求也会坚持说“不”。

“可怕的两岁”:可怕的不是孩子,而是把这一切推向孩子的父母

而导致孩子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因素有4个:1、孩子到了自我意识的觉醒期;2、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3、孩子到了物权敏感期;4、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可怕的两岁”:可怕的不是孩子,而是把这一切推向孩子的父母

“可怕的两岁”:两岁是人对抗被限制自由的开始

“可怕的两岁”:孩子在1岁半到3岁这个阶段,自我意识开始萌发,进入到自主探索的阶段,很容易出现人生的第一个

叛逆期,2岁最为典型,所以被称为“可怕的两岁”。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在其著作《影响力》中"逆反心理"的这一部分指出:为了适应环境,人出于保护自己而产生的大部分行为都可以用逆反心理来解释。而要对这句话进行验证,就要知道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表现出对抗被限制自由的开始。

“可怕的两岁”:可怕的不是孩子,而是把这一切推向孩子的父母

最后儿童心理学家发现这种对抗行为可以追溯到孩子2岁,也就成了家长们熟知的“可怕的两岁”。那么为什么这种对抗会从2岁开始呢?从孩子成长发育规律的角度来看,主要是这3个原因:

1、是孩子两岁时,自我意识开始形成

孩子2岁后,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伴随着“自我”概念的不断延伸和强化,孩子就会有“自我选择”的意识,从而拒绝父母,这对于孩子来说一种兴奋的体验,所以就有了孩子和父母对着干的现象,对孩子来说这时在维护自己的权益,所以他们会觉得很正常。

“可怕的两岁”:可怕的不是孩子,而是把这一切推向孩子的父母

2、是孩子两岁时,进入了秩序敏感期

孩子2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往往会把和自己有关的一切事物规律看着是为自己建立的秩序,并且对这种“利我”的秩序认为是理所应当,所以一旦父母破坏了孩子这种秩序,孩子就会情绪失控、发怒。

“可怕的两岁”:可怕的不是孩子,而是把这一切推向孩子的父母

3、是孩子两岁时,孩子开始有了物权的概念

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孩子拥有了物权概念,也就是“我的”概念。当父母侵犯孩子的物权时,孩子就会表现出不乐意。并且此时孩子由于意识形态的发育远远超过身体发育,这就导致孩子知道桌子上有零食,自己却拿不到,也会让孩子情绪失控、发脾气。

“可怕的两岁”:可怕的不是孩子,而是把这一切推向孩子的父母

如何让“可怕的两岁”变成“美好的两岁”

1、面对"可怕的两岁",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2岁时,因为一些原因得不到满足,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一部分来自自身,一部分来自父母,所以家长一定要控制住自身情绪,不要以暴制暴,将不良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可怕的两岁”:可怕的不是孩子,而是把这一切推向孩子的父母

2、面对"可怕的两岁",父母要把自己更多的精力给孩子

中国家长总说“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所以在孩子2岁这个关键期,家长应该多陪伴孩子,引导孩子正确构建自我意识形态,正确的认识事物,正确的认识自我。

“可怕的两岁”:可怕的不是孩子,而是把这一切推向孩子的父母

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3、面对"可怕的两岁",父母要坚持原则,要有底线思维

2岁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对规则认识不足,所以总会为了满足自己的“突发奇想”,而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此时家长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发脾气而满足孩子,要坚持原则,做到坚定且温柔,这样做也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可怕的两岁”:可怕的不是孩子,而是把这一切推向孩子的父母

不仅仅是2岁的事,更是2岁之后的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德在《可怕的两岁》一书中指出:“可怕的两岁”是一个孩子容易出现逆反却又十分重要的过渡时期,能够平稳顺利地度过可怕的两岁是父母的愿望,毕竟好性格是从可怕的两岁培养起来的,日后良好的育儿效果也是从这时树立起来的。

“可怕的两岁”:可怕的不是孩子,而是把这一切推向孩子的父母

所以父母要紧紧抓住孩子的两岁,才能抓住孩子两岁以后的事。

从“可怕的两岁”中反映出的一些状态,可以直接看到孩子以后的状态,所以想要孩子以后的状态更好,就要在这个阶段抓住孩子这3个方面。

“可怕的两岁”:可怕的不是孩子,而是把这一切推向孩子的父母

1、改善孩子的不良性格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孩子的不良性格却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改善的,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就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孩子当朋友,然后以成人的智慧和孩子的眼光去引导改善孩子的不良性格。

“可怕的两岁”:可怕的不是孩子,而是把这一切推向孩子的父母

2、提升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孩子的情绪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过只要孩子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就能拥有抵抗这些因素的能力,所以对于孩子情商的培养少不了。

说到情商,那离不开《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书中的故事要比妈妈的道理对孩子帮助更大,孩子的情商提高,对情绪的管理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毕竟管理好情绪只是高情商孩子的表现而已。

“可怕的两岁”:可怕的不是孩子,而是把这一切推向孩子的父母

<strong>【点击下方▼商品卡购买,享受粉丝特价】

3、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好的习惯能够让孩子受益终生,而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孩子小时候抓起,尤其是2岁这个关键阶段,父母也要做到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社交习惯,将习惯贯彻到孩子的方方面面。

如果孩子不积极,那么可以通过绘本来培养孩子,这套《陪你长大——养成早教互动图画书宝盒》不仅仅是一套绘本,对于父母来说更是一套先进的育儿理念,让孩子在这5个方面全面发展,全套30册,作为亲子阅读的绘本再合适不过了,毕竟“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可怕的两岁”:可怕的不是孩子,而是把这一切推向孩子的父母

<strong>【点击下方▼商品卡购买,享受粉丝特价】

结束语:父母不应该只看到孩子2岁的可怕,更不应该将孩子的“无理取闹”归到孩子自身的问题上,父母要通过“可怕的两岁”看到孩子的成长,并成为孩子正确的引路人,让孩子“可怕的两岁”变成“可爱的两岁”,2岁之后,变得更美更好!

“可怕的两岁”:可怕的不是孩子,而是把这一切推向孩子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