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临时的“家”——走进文水县北张永泰怡和医院集中隔离点

2月1日,根据省、市安排部署,文水县确定北张永泰怡和医院为集中隔离场所并第一时间开展标准化改造。隔离点主要对文水县内曾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但未达到医院收治条件且不具备在家或医院进行隔离观察条件的人员进行集中医疗观察和服务,尽最大努力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

2月4日,正式启动。2月6日,工作人员全部到位24小时值守。为了保证隔离点安全,在密切接触者转运过程中,严格按照专人专车、一人一车、一运一消毒的程序进行。安保人员入驻隔离点,负责做好安保及维稳工作……在隔离点,为确保疫情防控需要,工作人员和入住观察者将从不同的通道进入各楼层,路线不交叉。

2月7日,18名留观者入住。

短时间内,集中隔离点组成了临时的“家”……

这是一个在特殊时期组成的临时的“家”,家里有年近花甲的老者,也有年富力强的中年,还有20多岁的后生,这个“家”设在文水县北张村永泰怡和医院。家庭成员有来自疾控中心的武庆祥;有医护人员9人,其中来自文水人民医院的有胡志勇、任超亚、马文花和王芳琴,来自文水中医院的赵振花、温婷和孟然,来自北张卫生院的马丽邦、要艳华;有山西久洲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的安保人员4人,他们是张毅、郭开敏、马裕明和高鹏;还有厨师2人,消杀、保洁2人……

笔者来到文水县北张永泰怡和医院集中隔离点探访,相对冷冰冰的“隔离区”“缓冲区”等字眼,这里难得充满了“家”一样的氛围,医护人员乐观,脸上堆满笑容,坚定的笑;即使是手持防护工具、全身装束威严的安保人员也透露着自信的笑,从容的笑……让人想到了耳熟能详的标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58岁的武庆祥是文水县疾控中心派驻这里的专家。他是这个“家里”最年长的成员。他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参与过2009年的甲流,“依法、科学、准确、联防联治”是他的口头禅。每天,他都要分析这里上报的数据,经判断评估后形成报告为领导决策做依据。并向留观者家属传递信息:放心,这里比家里安全!

见到武庆祥时,他正在隔离区指导医护人员规范流程,并做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表面看着孩子们乐观,可要真正接触这些病人,心理就起伏不定了,我得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他们都懂防护,可是还得时时刻刻提醒注意。在这里,我的责任就是首先保证每位人员不出问题,千万不能出现任何差池。”“大家都记住,把战时当平时,不要慌、不要怕、不能急、不能燥,科学应对、冷静思考,要牢记穿脱隔离衣的流程,特别是在脱衣、脱帽、脱面罩、脱口罩、脱手套、脱鞋套等方面要更加注意细致规范流程,来不得一点点疏忽。”

“只要武伯在,我们心里就踏实。”有的年轻人干脆不再称呼职务,亲切地叫起了家人一样的“伯伯”。

大夫任超亚来自文水人民医院,疫情出现后,他是第一批在请愿书上按手印的志愿者。负责隔离点的副院长胡志勇忙得两头跑,任超亚就帮着照应这里的情况。他的父母都在医院上班,是名副其实的“医二代”。家里有5个月大的孩子,为方便工作把妻子孩子托付给岳母照顾。闲空时,还不时打开视频逗逗孩子,不忘和父母聊几句心里话,每每这时,父亲便说:“你是大夫,要做好记录,报准数据,看好你们的团队,家里不用你操心。”

马文花是这个临时“家”里最活泼开朗的成员,“我看到36枚鲜红手印的报道了,我也是36人之一。”“花姐是嫌报道中没点到她吧……哈哈哈。”同事们都叫她“花姐”,花姐快人快语,说到那天的事却降低了声音。大家最忙的是2月7日,这里一下入住16人,忙得都喘不过气来。下午,马文花的爸爸妈妈不放心,大老远给送来水果,却只能远远地将水果放在路边,妈妈不舍,马文花只好隔着玻璃,扯着嗓子,边摇手边喊话:爸,爸,快快不用来——,妈,妈——你们赶紧回家,我没事……任超亚用手机镜头记录下“花姐”这温馨的一幕……

王芳琴2017年考入文水医院,她家在交口,两地生活,孩子5岁了,由婆婆和老公照顾……“本想年前调班,正月初五回家,结果遇上这事儿……”身在异乡的她从年前到现在一次都没有回过家,每天晚上不忙时都偷偷和孩子视频,孩子哭着问:“妈妈你怎么还不回家?”她不能当着孩子面掉泪,打起精神笑着告诉孩子:听爸爸的话不许乱跑,等妈妈回去给你讲故事,这里的爷爷,叔叔、阿姨有好多好多的故事……

赵振花来自中医院,采访时正在隔离区工作,只能通过手机发来的照片看到她。她的娘家在平遥,嫁到孝义市,工作在文水。“娘家平遥的疫情很重,婆家孝义也有确诊病例,两地的家都重要,我暂时回不了家,隔离点这个临时的家更需要我。特殊时期更要做好本职工作,希望病人平平安安到家,我也平平安安回家。”她的话坚定有力。

温婷和孟然都是接近00后的年轻人,温婷刚订婚不久,对象在太原搞建筑工程,“他能理解我,元宵节给我送来好多东西。”令她俩最高兴的是,许多同学和同龄人的羡慕问候,她们回复:好好待在家里,不出门就是对我们的支持。

还有北张卫生院的马丽邦、要艳华,他们负责这里的后勤,保管财产,看护留观者不能随意进出。“在北张我们就是东道主,更应该像家人一样尽地主之谊。”

这里不能不提另一群“家庭成员”,来自山西久洲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的4名安保人员。负责选派工作的薛利光说:“疫情发生后,公司及时抽调人员、装备和车辆组建抗击疫情先锋队,在得知永泰怡和医院被定为集中观察点后,公司发出号召为文水县公益事业尽一份力量,4名同志主动请缨,都是第一时间志愿要进驻观察点的。”笔者见到他们时,个个全副武装,最显眼的就是白白的口罩。他们正劝离留观人员的家属:“大叔,千万不能进去,大家都忍上几天。这里比在家里方便,医生都很上心,不用担心。”领队张毅和队员郭开敏说:“接到任务,我们都没有告诉父母,只是告了下妻子……”27岁的马裕明比较腼腆,不善言语,但站在出入口,寒风中的他就像一棵挺拔的松树。高鹏才24岁,是一名退伍军人,在这个临时的“家”年龄最小,他代表大家说出心声:我们就是要把守好“家”门,让这个特殊的“家”安安稳稳!

“我们吃、住都很好,隔离的这几天,每天都感觉暖暖的,医护人员服务很贴心。”隔离期间的宋先生告诉笔者.解决被隔离人员的后顾之忧,让每一名被隔离人员都感受到“家”的关怀,这也是这个临时的“家”庭每个成员最大的心愿。

截至2月11日,文水北张隔离点已经解除隔离17人, 大家都不希望每天还有陆续来的……随时等待,疫情结束后,隔离点才能解除,人员才能撤退,到时候,相信这个临时的“家”将永久留在大家的心里……

(马智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