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3天“火速”上線《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以語言服務戰疫

近日,為幫助湖北武漢、黃岡等地戰勝新型冠狀病毒,全國其他地區紛紛派出援助醫護團隊。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導,北京語言大學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武漢大學中國語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等高校科研單位與商務印書館、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組成的“戰疫語言服務團”,以幫助外地援鄂醫療隊解決醫患溝通的方言障礙問題、助力武漢及湖北其他地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目的,研製了涵蓋武漢、襄陽、宜昌、黃石、荊州、鄂州、孝感、黃岡、咸寧(鹹安)9地方言的

《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

據悉,“戰疫語言服務團”根據語料庫統計和醫用場景調研,用不到3天研製的《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包括微信版、網絡版、融媒體口袋書、迷你視頻版、抖音版、在線服務系統、即時翻譯軟件等多種形式。

不到3天“火速”上线《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以语言服务战疫

其中,《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融媒體口袋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分診療常用語句、診療常用詞彙兩大部分,共156個詞語、76個短句。每個對應語句、詞彙都以普通話、方言和音頻二維碼分別標識,供醫療工作者和有關人員參考使用。

抗擊疫情分秒必爭。商務印書館從一開始便加入“戰疫語言服務團”參與項目策劃,並承擔融媒體書的策劃出版任務,用不到3天的時間完成《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融媒體口袋書樣書。據悉,口袋書已有數千冊的需求量,截至2月15日,《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微信版的累計訪問量也超過22000人次,語音播放量超25萬次。

01

“語言生活派”十餘年積累

編制團隊3天“搶”速

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每年一本,十餘年來不僅受到廣泛關注,圍繞它還逐漸形成了一支稱為“語言生活派”的學術隊伍和一些學術理念和學術概念。“語言生活派”就語言生活為語言生活而研究語言和語言生活”,他們關注、引導、構建語言生活,開發、利用語言資源服務國家、服務社會。疫情初起,在被稱為“語言生活派”靈魂人物的語言學家李宇明的倡議下,十餘個單位迅速在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導下成立“戰疫語言服務團”,確定從醫患溝通中存在的方言障礙入手,以語言知識助力抗疫。商務印書館漢語編輯中心主任餘桂林表示,各方此前有過多次合作,溝通起來很便利。而商務印書館也因長期對該領域的關注和與“語言生活派”密不可分的關係,能夠及時捕捉相關動態、快速反應,在“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項目策劃和融媒體書出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覆盤編輯製作過程,餘桂林提到,商務印書館漢語編輯中心、全媒體制作中心等部門第一時間調配力量,保障該書的工作進度。不到3天的編輯製作過程,參與成員幾乎都在熬夜。從專家學者團隊確定普通話母本到各地語言學家參照母本確定方言文字和錄音,再到編輯團隊反覆打磨的過程中專家學者同步審核修改,全媒體排版中心同步排版、製作音頻二維碼,美編同步設計封面,承擔微信版、網絡版、視頻版等的合作方同步推進……各環節既環環相扣,又聯動作業。

疫情形勢嚴峻,內容還要送到指導單位和相關專家審核,留給編排人員的時間非常緊張。據餘桂林介紹,編輯製作團隊全身心投入,採取高效的流水作業:收到一個地區的文字材料,粗加工後立馬同步排版並推進音頻二維碼製作。編輯詳細審讀的同時,相關作者也同步確認。綜合兩方問題逐個擊破,再交由戰疫語言服務團專家審核組審核內容。同時,基於方便手握查閱的實用性考量,團隊將口袋書開本定為90mm×175mm。封面設計則以寓意手牽手獻愛心、搭起語言之橋的logo和能體現湖北特色的地標黃鶴樓為主元素,凸顯以語言助力湖北戰疫的初衷。餘桂林還透露,為進一步提升口袋書的便捷性,團隊還將根據各地需求,打造以抗疫主陣地武漢方言加一個地方方言的形式推出分冊。據悉,目前已有黃岡分冊、襄陽分冊和荊州分冊。

02

48小時共同“戰鬥”

助力融媒體書“有聲有色”

2月10日晚,商務印書館全媒體中心接到方言手冊的製作通知。來自該中心的李瑞迪表示,因疫情只能在家辦公的團隊成員,迅速分工,一人負責排版、一人負責音頻二維碼製作,其他人待命隨時支援。並建立包含了責編、美編及所有負責製作同事的微信群,在各部門領導的指示協調下,第一時間掌握進程,及時對文件進行更新和修改,確保多部門間的溝通更加快捷。2月11日一早,在提交了5種不同尺寸的樣本之後,手冊版式終於確定,發來的定稿文件也使團隊意識到任務艱鉅,於是部門又緊急調派了增加1名成員協助音頻重組等工作。因電腦設備等遭到“挫折”無法在家辦公,有的成員不得不前往單位。團隊成員各自分工,分別完成數千條音頻合併、長傳音頻並生成二維碼、將方言文字與二維碼對應排版等任務。

各個版本音頻的音量不一致,需要統一,團隊成員嘗試多次終於找到了合適的放大縮小倍率。音頻的合併從無到有,在反覆測試之後負責的成員終於發現了問題並及時的將其解決。2月11日晚8點第一套音頻轉制二維碼的232條完成,李瑞迪將它們逐一轉換成印刷格式後再置入正文。直到2月12日凌晨2點左右,音頻文件全部合併完成,二維碼全部製作成功。凌晨6點左右,李瑞迪完成全書257頁初排後,又因輕便考慮進行版式調整、壓縮頁數並修改文字內容。團隊成員不眠不休工作近48小時,《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離最終交付印刷終於達成90%。2月13日,在補充更新音頻、修改文字內容,美編修改多次確定封面後,在團隊成員的奔波下, 6本精緻的樣書終於及時製作完成。

03

免費贈送服務抗疫

凸顯出版人擔當

據餘桂林介紹,目前,免費贈送的《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融媒體口袋書,需求量不斷增加。“相當於為抗疫做貢獻,印製部門和相關印廠一聽說是這樣的事,也加班加點地來支持我們。”奉獻精神、參與意識、團隊合作,覆盤該項目編排過程,餘桂林總結了一些經驗。“戰疫語言服務團”幾十人來自不同地方,只能通過微信聯繫。大家時時刻刻、一門心思要關注這個事兒。他還提到,服務團中有相關團隊成員和審核組專家身在疫情重災區武漢,也仍然夜以繼日參與策劃和審改內容。

抗疫期間,不少出版機構也推出了多種形式的融媒體出版物。在餘桂林看來,便利性、多樣性等因素促使讀者需要這些多形式的內容,疫情影響也迫使出版人更多從融媒體的角度著力。這既是機會,也倒逼傳統出版向融媒體進一步轉變。商務印書館近幾年先後推出了新華字典APP、現代漢語詞典APP、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平臺等。據餘桂林透露,團隊正在做的中國語言知識服務平臺,預計也將於2020年推出。

而談及融媒體轉型中出版人的角色,餘桂林提到四方面的思考和建議:一是編輯的思想和思維意識要轉變。目前一些新形式推進不是很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編輯的思維意識很難接收這些新的東西,或者思想上多少有排斥;二是出版人要不斷學習,學習新媒體新形式相關的知識。三是既有內容的增值轉化。傳統內容的電子化、數字化、多媒體化,並不是簡單的內容照搬,需要有增值的、讓大眾更易接受的內容。四是堅持正確的導向。新媒體內容部分魚龍混雜,作為出版人,不能一味迎合讀者口味,要進行合適的引導。

記者 /張聰聰

©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