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最少、活最重,“苦力”書記不平凡的抗疫故事

一袋麵粉一步腳印,兩箱供給兩條街道,一場共患難、一路見真情,也許他做的不是最全面的,但一定是最重的,他是黨北村支部書記王喜倉,一顆緊嵌在基層平凡而偉大的“螺絲釘”。提需求時從不見他的身影,可能只有他深知,靠一雙勤勞的手能做到的會更多更多。

話最少、活最重,“苦力”書記不平凡的抗疫故事


黨北村勸返點位於黨睦鎮正街入口處,作為全鎮首要交通樞紐,這裡每天的人車流量最大,疫情來襲後守住這裡就成了一項異常艱鉅的任務。物資設施是關鍵!先期設營王書記衝在了隊伍最前列,大大小小的物件開始經他的雙手一件件安置前線。一個暖瓶到一間“箱房”,置齊了同志們一日起居所需的全部用品;一支體溫槍到一頂遮陽棚,提供了最全面優質的守關環境,再加上明確的分工、充足的人手,這裡現在儼然成了一處“防事要塞”。疫情發生至今,這處要塞已有效把守了26天無一遺漏,交出這份圓滿答卷的背後離不開王書記勤勞的雙手,但他做的遠遠不止這些。

滿滿兩箱物資,每天早晨驅車繞過兩條街送到勸返點,停車、熄火、搬箱、進帳篷,這樣的粗活他每天堅持;回到村部,30斤一桶的消毒液,配進噴灑車裡需要注入600斤的自來水,最重的活也一直都是他在做;為群眾採購的米麵油,從貨車上卸到院子裡,一袋50斤的麵粉,手把手接力的三兩個人換了一波又一波,他每次都在其中。漲紅的臉上總能看到他知足的笑容,汗水與平凡間宣誓這裡就是他的“戰場”。不苟言笑的他,好像總有使不完的力氣,從前線的一張桌子到後方的一桶酒精,一箱供給或是一袋保障群眾的麵粉,他的肩膀在這次抗疫鬥爭中扛過了太多的愛與責任。

話最少、活最重,“苦力”書記不平凡的抗疫故事


話最少、活最重,“苦力”書記不平凡的抗疫故事


話最少、活最重,“苦力”書記不平凡的抗疫故事


此時此刻,這位書記手裡一定還抱著一箱物資走在路上,或是開著噴灑車往來於村道間,亦或是扛著沉重的米麵油去往就近的困難戶家中,他心裡的路似乎永遠都沒有盡頭,也不會停止腳步。這場戰役中每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而王書記,走了或許最沉重的一條,但在他看來,那是最踏實也最幸福的一條路。[撰稿人:張筱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