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病毒

登革熱病毒是一種引起登革熱的病毒,其屬於黃病毒科中的黃病毒屬。結構:病粒呈啞鈴狀、棒狀或球形,直徑為40~50nm。基因組為單股正鏈RNA,長約11kb,編碼3個結構蛋白和7個非結構蛋白,基因組與核蛋白一起裝配成二十面對稱的病毒顆粒。根據抗原性的差異,登革病毒可分為四個血清型,各型之間以及與乙型腦炎病毒之間都有部分交叉免疫反應性。登革病毒耐低溫,在人血清中保存於-20℃可存活5年,-70℃可存活8年以上,然而,登革病毒不耐熱,於60℃ 30min或100℃ 2min即可被滅活,對酸、洗滌劑、乙醚、紫外線、甲醛等亦敏感,較易被滅活。流行病學:1傳染源:患者及隱形感染者,2.傳播途徑:蚊媒傳播,3..普遍易感,有季節性,7-9月為高峰期。其致病表現為潛伏期5~8天,前驅症有鼻炎、結膜炎,突然高熱、惡寒、頭痛、眼眶後痛、肌炎、劇烈性頭痛、肌痛、關節痛、噁心、嘔吐、乏力、厭食,第1次發熱可達39~40℃。持續4~5天下降。實驗室檢查:1.常規檢查 外周血液白細胞總數減少,發病第2天開始下降,第4~5天降至最低點,可低至2×109/L,分類顯示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相對增多。2.血清學檢查 單份血清補體結合試驗滴度超過1∶32,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滴度超過1∶1280有診斷意義。雙份血清,恢復期特異性IgG抗體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更高增長者,可作為明確診斷依據。用ELISA檢測患者血清中特異性IgM抗體,陽性有助於登革熱的早期明確診斷。若在患者的血清中檢出登革病毒抗原,亦可作為明確診斷依據。3.病毒分離:將急性發熱期患者的血清接種於乳鼠腦內或培養的C6/36細胞系,經飼養或培養後可分離出登革病毒。4.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檢測患者血清中登革病毒RNA,其敏感性高於病毒分離,可用於早期快速診斷及血清型鑑定,但技術要求較高,其特異性和可重複性有待進一步提高。治療:應儘可能做到及早發現、早隔離、早就地治療患者。目前對本病尚無確切有效的病原治療藥物,主要採取支持及對症治療措施。1.一般及支持治2.對症治療(1)降低體溫(2)補液(3)降低顱內壓。3.疫苗:正在研製過程中,未臨床使用。防護:1.控制傳染源2.切斷傳播途徑3.提高人群抗病力 注意飲食均衡營養,勞逸結合,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登革熱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