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未能轉正的民辦教師的酸甜苦辣,濃縮了一個時代中國人的印記

一個未能轉正的民辦教師的酸甜苦辣,濃縮了一個時代中國人的印記

我的二舅媽,名叫徐殿珍,1963年出生於後羊營子村。現在幫著大女兒照顧外孫女,正是含飴弄孫、盡享天倫之樂的年紀。

二舅媽辛苦操勞了一輩子,看盡人世悲涼繁華,嚐遍生活酸甜苦辣。

八歲時,開始在後羊營子村上小學一、二、三年級,跟隨已經過世的劉文學老師學語文、學數學,劉老師是二舅媽睜眼看世界的啟蒙老師,劉老師的博學多知開啟了一個混沌無知的鄉村少女的求知慾望。

一個未能轉正的民辦教師的酸甜苦辣,濃縮了一個時代中國人的印記


因為村裡學校屬於“複式學校”,劉老師屬於村裡的唯一教書先生,劉老師要負責村裡所有適齡兒童一到三年的語文、數學教學。三個學齡段的學生在一間教室裡學習、生活,直到在四年級時將他們送到發展大隊的小學,走完剩餘的三年小學生涯。

一個未能轉正的民辦教師的酸甜苦辣,濃縮了一個時代中國人的印記


在聽劉老師講課時,二舅媽會全神貫注,不錯過老師的哪怕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講課細節,為的就是將來也能像劉老師一樣做一個堅守鄉村、引領學生成長成才的辛勤園丁。

在20歲的花季年齡,如二舅媽所願,二舅媽回到後羊營子“下鄉點”教學,執起教鞭,這一教就是19年。19年青春奉獻給了鄉村教育,19年時間把全部心血傾注在了培育後羊營子村民的後代上,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後羊營子村的孩子們。

在那個讀書不被重視的年代,在那種吃飽尚且不易的情況下,每到學期初交學費、書本費的時候,就會有學生再也不會光顧學校,與父母下田種地。每到這時,二舅媽總會痛心疾首,盡己所能、苦口婆心地勸學生、勸家長,讓學生重返學校。

這與二舅媽曾經遭受的磨難有關。二舅媽於1982年考上大慶市第三十五中學,僅上了70天,就因為父母交不起伙食費,無奈輟學回家。自己沒有讀完高中的遺憾,讓二舅媽下定決心,即使再累再苦,也不僅要讓自己的孩子有書讀,讀完書,更要勸無數信念不堅定的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用知識改變窮苦孩子的命運。

一個未能轉正的民辦教師的酸甜苦辣,濃縮了一個時代中國人的印記


一個未能轉正的民辦教師的酸甜苦辣,濃縮了一個時代中國人的印記


二舅媽曾經帶過的學生合照留念

19年時間裡,經過二舅媽磨破嘴皮子的勸導得以重返學校的學生不在少數。如今,後羊營子村的後代們散居全國各地,無論是發展好、事業成功的,還是為生活勞碌奔波、種地的,抑或是顛沛流離、辛苦打工的,都會曾為受到過二舅媽的啟蒙而喜悅。

因為二舅和二舅媽都是代課老師,工資少,不得不在正常的教學工作之餘,下田種地。白天正常教學,早上兩、三點鐘起來,和二舅一起,頂著凌晨的星光,去地裡鋤草、掰苞米、割苞米杆、捆苞米杆等。晚上九、十點鐘,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兩個孩子已經入睡,可以說是嚐盡了生活的艱辛,練就了堅強的品格。

二舅媽本可以這樣一直代課下去,但因為國家政策的變化,二舅媽並沒有從民辦教師順利轉正,於2000年下崗,自主就業,在大青山鄉開了私人幼兒園。因為二舅媽有從教經驗,對孩子耐心,幼兒園曾一度乾地風聲火起,十里八村的人慕名而來,放心地把孩子放到這裡。

隨著年齡漸長,每天操勞著三、五十個孩子的吃喝拉撒,一度讓自己的身體吃不消,無奈於2012年停止開辦幼兒園。

操勞慣了的人,一沒事做,就會六神無主,渾身癢癢。有的人曾說:“你愛人的工資那麼高,你完全可以什麼都不做,在家裡盡享兒孫繞膝之福了。”二舅媽一笑置之,到大同區做起了環衛清潔工,清掃樓道,清除小區積雪、落葉等垃圾。

大女兒、大女婿在區裡信用社工作,小女兒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讀研,可以說不用太操心了。可操勞慣了人,即使不再承受過度的身體勞累,也要為子孫們計深遠。

現在的二舅媽專心給大女兒看外孫女,也不離自己教學本行,努力將外孫女培育成人。現在的二舅媽仍有一顆不服老、剛強的心,她還想發揮生命餘熱,只要不待著就好。

酸甜苦辣是一種生活滋味,我們不能要求生活一帆風順,曲折困頓也是一種必要的生活組成形式,它教會了我們隱忍、堅強,二舅媽無疑就是走過滿路荊棘仍無懼風雨的生活強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