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的“地震鱼”出现在日本海域附近,是不是预示着大地震?

画笔专点


据俄罗斯卫生通讯社16日报道,日本渔民在井县的一处渔港内,发现了两条“地震鱼”,对此人们惧怕不已,生怕这里会出现地震,为何会如此呢?

原来之前在南千岛群岛海域发生地震的时候,当时日本渔民也是发现了这种鱼,所以就有了“每当地震鱼出现,当地就会有严重的地震或海啸发生”的这种说法。

“地震鱼”真的和日本是否发生地震有关系吗?

首先需要来认识下日本渔民所说的“地震鱼”是什么,这样才能了解“地震鱼”是否真的能够预示着地震的发生。

皇带鱼又称布伦希尔蒂,俗名龙宫使者、地震鱼等等,它属于辐鳍鱼纲月鱼目皇带鱼科,广布于热带深海,这种鱼大部分体长均可达4米以上,重量超过150公斤,因此有着“海洋中最长的硬骨鱼”之称,而且它们性情非常凶猛,甚至还有会有一些同类自相残杀的行为。

这种鱼类主要的食物包括各种中小型鱼类、乌贼等等,由于它们有着巨大的身躯以及面孔也显得十分狰狞恐怖,因此在大部分的传说中是不详的象征,时至今日,仍然有人把它们称呼为“恶魔的使者”。

由于这种鱼类很少浮在水面上,再加上它们的面相,所以只要一见到其出现,就认为地震鱼的出现会带来灾难,加上曾经由于它们的出现时间和地震时间相匹配过的事例,因此就有了“地震鱼”之称。

那么它们真的鱼如其名吗?它们真的和地震相伴而生吗?

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这个地区是经常容易受到太平洋板块和欧亚大陆的持续挤压,因此也比较容易受到地震和火山等灾难。而且当深海中的食物匮乏或者追逐猎物时,地震鱼就会从深海中浮出水面,与地震根本是毫无关联的。

换一种说法,如果近陆海域真的要发生地震,那些敏感的海洋动物应该都会表现出异常现象,而不是仅有一两条的皇带鱼浮上来。

从理论上来讲,地震根本就是不可预测的,由于在板块的不断移动中,我们人类是很难分析出在什么时间会具体的发生地震。


星球上的科学



深海皇带鱼很罕见,而部分深海鱼更被称为「地震鱼」。这都源自日本一个传说:当看到深海鱼出现,就会发生地震。近日,日本福井县竟在3 日内发现了两条深海鱼皇带鱼,让不少民众害怕日本即将会有大地震。

现在,一些人声称地震鱼冲上海岸是地震即将来临的征兆。大约在2010年3月智利发生8.8级强烈地震时,日本渔民发现了几十个深海皇带鱼。



生态地震学专家伊藤·绵津见告诉《日本时报》,“生活在海底附近的深海鱼类比生活在海面附近的鱼类对活动断层的运动更敏感。”

感知地震的动物


这不是研究人员第一次提出动物行为和地震之间的联系。事实上,在人类感觉到地震前的几天或几分钟,宠物、动物园动物和野生动物的行为非常奇怪的轶事报道由来已久。

一个著名的例子记录在古希腊城市赫里克的历史上。公元前373年冬天,“城里所有的老鼠、貂、蛇、蜈蚣、甲虫和其他同类动物都离开了,”罗马作家埃利亚诺斯写道。“这些生物离开后,地震发生在晚上;城市平息了;巨浪淹没了,赫里克消失了。”

1975年2月,一场7.3级的地震袭击了位于中国辽宁省的海城,一个拥有100万人口的城市。但一天前,城市官员下令疏散,部分原因是基于对奇怪动物行为的报道:例如,该地区冬眠的蛇比正常情况早几个月就放弃了冬季藏身之处。海城的早期疏散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的动物园官员报告说,他们的许多动物寻求庇护或者在2010年8月23日下午该地区发生5.8级地震前几分钟拨打求救电话。夜间活动的蛇像铜头蛇一样从藏身处出来,猿类进入树梢,火烈鸟在地震发生前紧紧地挤在一起,动物园管理员感觉到了。

蟾蜍上山了

最早记录地震前动物行为的科学研究来自意大利,一组科学家花了一个月时间调查普通蟾蜍的繁殖行为在2009年4月。蟾蜍通常在湖床上的浅水池中繁殖。

但是有一点,大部分蟾蜍突然消失了—五天后,一场强烈的地震袭击了该地区。地震的最后一次余震发生后,蟾蜍们回到了水池里。研究人员在《动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发现。

“这是第一次有任何研究真正以科学和系统的方式记录地震前的异常行为,”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英国开放大学的动物学家雷切尔·格兰特在早前的一次采访中告诉《生活科学》。"我们恰当而科学地做到了这一点,并且始终如一地观察行为."

动物能探测到什么?

如果动物能在地震发生前感知到地震,它们会经历什么?对于什么——或者是否——动物能够感知地震,还没有一致的看法。

在对蟾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注意到“蟾蜍的活动与地震前电离层的扰动相一致,这种扰动是由甚低频无线电探测探测到的,”他们写道。尽管如此,科学家们还不能从他们的研究中得出任何关于是什么引发了这种不寻常的蟾蜍行为的结论。

在2011年发表在《国际环境研究和公共卫生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格兰特和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地壳中的构造应力会将“大量主要为正离子的空气离子送入低层大气。”

当这些离子到达水体时,它们会将“水氧化成[生成”过氧化氢。在岩石-水界面的其他反应包括溶解的有机化合物的氧化或部分氧化,”作者写道。由此产生的化合物“可能是某些动物物种的刺激物或毒素”,可能导致蟾蜍从原本受欢迎的池塘中迁移出来。

没有预警系统

弗吉尼亚大学的一组物理学家——调查地震前动物行为的报告——发现,当岩石在模拟地震力的高压下被压碎时,会释放出高水平的臭氧气体。

“即使是最小的岩石裂缝也会产生臭氧,”研究员凯瑟琳·杜克斯在早前的采访中告诉《生活科学》。"问题是,我们能在环境中检测到它吗?"动物能探测到大气臭氧的突然上升吗?

然而,这些假设中没有一个能够发展成为基于动物的地震预警系统。

“这不是预测地震的方法“杜克斯说。”这只是一种方式来警告地球正在移动,可能会发生地震、滑坡或其他什么事情。"


军机处留级生


就在前几天,日本向外界报道,日本福井县一个码头出现了两条地震鱼,不少民众担心可能会是地震等地质灾害将要发生前的异常征兆,那么这个情况的出现是否预示着会出现地震呢?

地震鱼的学名叫皇带鱼,是迄今为止在海洋中发现的最长的硬骨鱼类,平均身长5米左右,最长的可以达到10米以上,体重可以达到上百公斤。该鱼全身呈银灰色,从前向后分布着蓝黑色的条纹。它的背鳍很长,一直延伸到头部的上端,有点像孔雀头上支起的羽毛。在海水中游动时,就像一条巨大的海蛇,有渔民还形容它为“天龙”。

皇带鱼的栖息区域一般为比较温暖海域的深处,它们的性情比较凶猛,食物来源包括一些中小型的鱼类、磷虾、螃蟹、乌贼等等,头部有点像带鱼,但却拥有两颗异常锋利的大牙,在靠近猎物时,通过快速的“弹射”咬住继而撕碎猎物。同时,由于它们的“面相”看上去比较狰狞,人们看到它们时往往先入为主,认为它是邪恶和灾难的“化身”。

日本是一个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受到太平洋板块和欧亚大陆的持续挤压和碰撞作用的影响,地震、火山和海啸等灾难比较频繁。而有的时候当皇带鱼在海水中上升游到海面上时,恰巧日本陆地或者近陆海域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地震、海啸等地质现象,于是人们自然而然地把这种鱼看作这些灾难来临时的征兆,地震鱼的名号也就打响了。而实际上,这更多的是一种巧合。

当深海中的海水环境发生变化、食物量匮乏、追逐猎物、自身生病等情况出现时,地震鱼一般都会从深海中上浮,暂时在海面上游动,与地震要发生的关联性反而不强。如果近陆海域要发生地震,比地震鱼敏感的海洋动物应该都会表现出异常现象,而不会仅有一种皇带鱼而且仅有那么两条浮上来。预测地震从目前来看还是很难准确实现的,大范围、大数量生物的异常现象可以作为预测地震的一个参考,但也仅仅是参考而已。


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地震鱼就是皇带鱼,是一种体长可达4米以上,体重可达150公斤的长条状鱼。因为其体型似蛇,所以也被古人称为海蛇。而根据传说:每当海蛇现世,必有灾祸,不是海啸就是地震。地震鱼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地震鱼因为外形实在“魁梧霸气”,也有不少霸气的名字,比如龙宫使者。其实,地震鱼只是大家对皇带鱼的一种叫法,其和地震没有关系。只不过该鱼生活在深海区,所以除非特殊情况下,一般该鱼不会上浮。故而,有时候地震刚好如果发生在该鱼的活动区域,则可能使得该鱼进入潜水,从而成为地震的一种前兆。但就像青蛙集体跑到路上一样,我们不能凭次就认为这样一定地震就会发生。

所以,地震鱼虽然出现了,但不一定就会发生地震。很多因素都可能会使得地震鱼浮出水面,并不一定是地震才行。比如地震鱼生病了,快死了,或者到潜水捕食,都可能到达潜水。所以,地震鱼现身日本,并不意味着大地震。


科学探秘频道


带鱼大家都吃过也见过,对于它们的形态还是有印象的,而皇带鱼从其名字可以想象到它的形象,跟带鱼体型相似,但是带上了一个“皇”字,顾名思义就是长的比较大。这种鱼类有很多种名字,例如:布伦希尔蒂、龙宫使者、龙王鱼、大带鱼、白龙王、大鲱鱼王、摇桨鱼、胖鱼、蛮、买牛、猪精、百牛等等。当然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称呼,那就是地震鱼。

这种鱼类生活在深海区,一般很少见到它们到海面上活动,因此有人认为这种鱼类要是在海面上被看见,这意味着它们生活的深海区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因此导致地震鱼离开熟悉的生活区来到海面,而将要发生的事情最可能的就是地震,它们名字的由来也是由此而来。因为它们的出现时间曾经和地震现象完美匹配过。

但个人认为叫它们地震鱼是言过其实了,就像是经常被人提及到的地震云,都属于一种谣言,至少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地震是经常发生的现象,它们发生的频率超出你的想象,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去地震网搜索一下,也许此时此刻在世界上的某一个地区正能在发生着地震。只是地震很小的时候,大家不注意而已。



因此地震鱼的出现和地震发生了,这两个事件没有必然的联系,更多的是一种巧合,并且这种巧合的概率还很大。

而这次在日本福井县附近的渔港出现了两条地震鱼,它们拖着长长的身子在水面上嬉戏环游,最后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它们是深海硬骨鱼,主要生活在20-1000米区域内,但大多数活跃在20-200米左右,成年后体长平均可以达到5米左右。把它们的出现和地震联系到一起并没有什么依据,很多证据也算是巧合。

地震可以说是对于人类破坏性最大的灾害了,它的难缠之处还在于根本无法预测,这并不是技术发达与否的问题,而从理论上来讲,地震就是不可以预测的。在板块的不断移动中,很难去分析何时何地释放出它们的能量。

虽然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测出地震,但有些人观察地震前发生的一些现象,从而总结出很多靠着经验来预判地震的方法,例如各种动物在地震前的异常行为,家畜不进圈、猫上树不下来、鱼跃出水面、蟾蜍过马路等等。但实际上引起这些现象的因素很多,很难说就是因为地震的影响。



对于日本出现“地震鱼”的事情,根本也不用去担心什么,因为完全没有必要。地震鱼从深海来到海面,有很多因素可以导致这样的结果。实际上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考虑,皇带鱼具备这样的能力能带给它什么好处?难道是提高生存率吗?想必并不会。



科学黑洞


地震鱼本名皇带鱼,别名龙王鱼、龙宫使者,它是一种热带深海鱼,体长较长,大部分可以达到4米以上,所以有渔民看到,会误认为是海蛇。在古代的记录中,曾有记载,在1722年一位渔民下海捕鱼看到了长达11米的皇带鱼,1860年,百慕大附近的人们发现一条长约5米的皇带鱼搁浅在海滩边的碎石中,于是有人特意为它画了一幅像,人们都称它为大海蛇。皇带鱼样貌丑陋,性情凶猛异常,嘴上有两颗锋利的大牙,可以咬碎一些动物的甲壳,由于皇带鱼生活在深海中,深海里食物并不像浅海那样的丰富,所以皇带鱼有自相残杀的行为。

有人说,这种鱼如果出现在水面上,预示着将有大事发生,并且还指出了以往的例子:

比如2011年,有人称在日本北部海岸线附近海域中发现了近20条地震鱼,随后这里就发生了地震与海啸,此次地震震级里氏9.0级,发生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域,造成的巨大海啸对日本东北部沿海的几个县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并破坏了福岛核电站,致使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

还有人说在2017年菲律宾频繁发生地震之前,在菲律宾海岸线附近海域也曾有人见到过地震鱼的身影。

有关地震鱼的记录还有很多,它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将有地质灾害发生,但真的是这样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论调,源于人们发现地震鱼与发生地质灾害在时间上确有巧合,然而这种巧合实在是很牵强,海域那么的广阔,你怎么知道每天不会有地震鱼露于水面之上,我们又不能派遣直升机24小时全天候监控全部海域,说白了,我们只是把这个地震鱼出现过度理解了,它甚至都不能说是一种巧合。

皇带鱼虽然是一种热带深海鱼,但并不代表它不会游到水面上来,事实上,皇带鱼也会偶尔游到水面附近被渔民布置的渔网捕捞到,当然了,这种情况很少,但并不是没有。况且,皇带鱼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所以我们很少见到它们的身影。

并且,如果海底将要发生地震,其引起的地下物理化学变化并不是只有一种皇带鱼可以感知到,其它鱼类也会感知到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出现异常行为,而且,一些水域也经常会有皇带鱼的身影,不是也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吗。

地震是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现在还没有预测系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寄希望于通过某些异常变化来预测是否会有地震发生,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地震云预测地震的说法很火,但是后来经证明地震云并不能用来预测,两者之间没有联系。其实地震云与所谓的地震鱼是一样的,它们的出现是随机的,比如地震云的出现只是气象原因,地震鱼的出现呢,也许只是地震鱼想游上来捕食上层水域的鱼类,它不能起到预警作用。


科学船坞


所谓的地震鱼指的是近日在日本海域现身的勒氏皇带鱼,它们主要生活在100-200米深的海域,适应海水压力较大的地方,浮出水面可能和灾难有关,但关联性并不明确。

勒氏皇带鱼是一种深海生物,是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皇带鱼,尽管它们的性情比较星梦,但是很多时候被捕是因为在追逐小鱼小虾的时候误入人类的渔网。当深海的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可能会激发皇带鱼的一些异常活动,比如浮出水面等,以往日本的一些较大规模地震之前也发生过皇带鱼现身浅海的现象,而专家对这种现象的有几种推测,其中一种是地震发生前深海的岩层水体带电属性会发生变化,会产生一些有害于皇带鱼的化学物质,皇带鱼为了躲避那些危害更好地生存,会向浅海游动躲避,但这个仅仅是猜测,并没有充分的证据。日本本身处于大洋和大陆的撞击带上,因此境内多山地、火山,也常发生火山喷发和地震,事实上日本每天发生的可感和不可感的地震次数每天都不下数十次,皇带鱼可能是受到了已经发生的地震的惊吓而浮到浅海。

目前地震的预测是很难的,我国在经历了几次大规模地震后建立了庞大的地震预警系统,通过地震仪采集断裂带上的地震信号,利用地震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不等的现象,提前向民众发送预警,可以争取数秒到将近1分钟的宝贵时间,有统计显示预警信号提前一分钟就能将损失降低60%左右,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但预警毕竟是利用地震传播的时间差,对于那些尚未发生的地震,至今仍未有可行的预测方法,动物们在地震前后可能有异常的行为,但是在没有地震的时候也会有一场行动,莫不如说动物们是比较神经质的,因为实力有强有弱,在环境有一定变化的时候,很多动物都不知所措,然而和地震却没有明确的关联,我们可以在地震发生后将动物的异常行为和地震联系起来,却无法在地震前就利用动物的异常活动预测地震。

皇带鱼本身也有一些异常活动,有些可能和地震造成的海底地壳变化有关系,但是有时候仅仅只是追逐猎物,用它们行为预测地震很不合适,毕竟它们的行为多变,而人类要正常生活,总不能看到皇带鱼就啥也不干跑到空地上预防地震。对于现代人类来说,用动物行为预测地震,基本上没啥用。


来看世界呀


近日,著名的“地震鱼”出现在日本海域附近,是不是预示着大地震?

当地震发生的时候,一定不要惦记身外之物,第一时间选择最合理的自救措施。不管是海里的地震鱼,还是天上的地震云,都不是即将发生大地震的预兆。目前,没有任何动物、现象或人能够对地震这样的自然现象提前预报。地震跟天气预报不同,地震发生始于地壳之下,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提升建筑的防震等级,学习地震避险尝试。

日本海这个名字,很容易让很多人误以为它就是日本的大海,实则为公海。日本海是一个边缘海,它位于西北太平洋,我国古代将其称为鲸海。而由俄国航海家取名的“日本海”之所以被国际采用,主要是因为这样的命名方式,更符合亚洲海域命名规则中的方便记忆这一条。日本是这片海域东侧唯一的国家,而西侧则涉及到多个国家。

而最近2条“地震鱼”出现在日本海域的新闻,成为了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聊天话题。虽然,日本海的周围围绕着不同的国家,但2条地震鱼被发现的准确地点是在福井县。而这个福井县刚好是最近刚发生过大地震的日本的属地,靠近日本海一侧的福井县位于日本地域的中部,这里以全日平均寿命最长而著称。

虽然,渔民拍摄了两条鱼儿当时的活动视频,或许由于它们原本就被视为不好的象征,所以,并没有人将它们捕捉上岸。但地震鱼的现身,无疑让当地原本就相信“地震鱼出现时地震前兆”的渔民吃惊不已,因为在他们的心里,这两条地震鱼的出现很可能意味着将会有地震要在这片土地上发生。

原本“地震鱼”出现的含义只是民间传说,但是,原本生活在深海区域的地震鱼,突然离开自己的栖息环境来到岸上,这说明它们原来生活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或即将发生什么。再加上此前日本发生一次大地震的时候,刚好就有渔民发现了意外出现的地震鱼,这再次让很多渔民对地震鱼和地震之间的关联深信不疑。

那么,所谓的地震鱼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生物?客观而言,被称为地震鱼的皇带鱼的确并不常见,它们的栖息地主要集中在热带深海,而且,它们在不同的地方拥有不一样的俗名,比如龙王鱼、大带鱼和龙宫使者等。由于皇带鱼很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所以一些并不了解它们的人还将其误认为海蛇。这大概是因为皇带鱼的身体又长又扁,往往身长超过4米的皇带鱼体重能够超过150公斤。

事实上,皇带鱼是一种性情特别凶猛的鱼类,它们不仅会猎食像螃蟹和乌贼这样的生物,而同类之间的相互残杀在它们之间也频繁的上演。而之所以皇带鱼生性如此凶残,应该跟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试想一下,像太平洋的深海区域又能有多少食物可以给他们吃呢,食物的匮乏势必会导致其竞争激烈,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又本就是大自然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然而,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皇带鱼,却并不能给地震带来预示信息。别说这些大自然中的动物,即便是拥有现代科学技术的人类,也依然至今都无法对地震做到预报。而地震预警所做的就是将地震震中的信息传播出去,让那些距离震中有一定距离的人做好防御的准备。但这本质上也是通过对地震波的检测,预计其可能到达其他地方的时间,而不能做到实际意义上的地震预报。

其实,地震在这个世界上发生的频率很高,这也是为什么会将其称为自然现象。而我们这些似乎可以将周围所有环境利用起来的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却无法做到无所不能。至少,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未来的较长一段时间里,人类都无法实现地震预报。但我们可以对地震充分了解,尤其是当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采取那些行为来有效避免险情。

当然,大家也不用因为地震无法提前预报而总是心有余悸,尽管每天发生在地球上的地震都有数万次,但其中的绝大部分都很难达到被人们感受到的级别。而那些足以对在地震发生地生活的居民们造成严重生命和财产威胁的地震,发生的频率相对就更低了。所以,在看待大自然中的此类现象时,我们除了保持敬畏之心以外,更应该让自己的认知足够丰富,以从容的面对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


悟空科学


所谓的地震鱼,指的就是生活在深海的皇带雨。听到名字里有个皇字,我们就知道肯定就像帝王蟹一样,是个头比较大的带鱼。这些大带鱼体长5米以上,一般生活在深海区。人们平常很少见到。一旦发现就认为有异象出现,必有灾害。而且日本是个自然灾害比较多的国家,火山地震频发。所以当地人就把这种鱼称为地震鱼。


这次据称有两条皇带鱼被渔民发现,大家就对此产生了联想,生活在深海的地震鱼为什么来到浅海活动?还被人们发现,难道这就意味着日本将有大地震的来临?



其实,海洋学家和地震学家早就出来解释过,地震鱼生活在深海,只有深海的洋流变化等很多自然因素都会导致它的出现。深海中比地震鱼敏感的海洋动物很多,只有两条地震鱼的发现,和地震发生的关联不大。



目前就人类科技来讲,地震还是无法预测的。很多民间的专家靠观测动物的异常活动,例如,蛤蟆过街和蚂蚁上树这样的现象来预测地震,这些动物的反应和地震之间的关系都不是强关联的,因为引起这些动物异常活动现象的因素非常多,大部分和和地震没啥关系。



在我国和日本更是流传着一种"地震云"的说法,认为发现这种云就是地震的征兆。但是,这些民间专家对"地震云"也没有基本的定义,看起来奇怪的都称为地震云。这些云看起来怪异,但对于专业的气象人员来讲,这些云彩也是平淡无奇。

当然,在民间有深厚的神人基础,民众喜欢讲的话就是“高手在民间”,从各种瘟疫到自然灾害,高人都喜欢给出各种预测观点,只要不蛊惑人心,我们权当是民间的吹哨人好了。


量子实验室


地震鱼又叫皇带鱼( Regalecus glesne),又称布伦希尔蒂,俗名龙宫使者、白龙王、龙王鱼、大带鱼、大鲱鱼王、摇桨鱼、胖鱼、买牛、蛮、猪精、百牛、地震鱼,是辐鳍鱼纲月鱼目皇带鱼科的其中一种。广布于热带深海。它是海洋中最长的硬骨鱼,体亮银色,腹鳍红色,桨状,英文原意为“桨鱼”。背鳍亦呈红色,很长,始於头顶如鬃冠。很少见于水面,有人偶尔见到,误为“海蛇”。[1]

中文学名

皇带鱼

拉丁学名

Regalecus glesne

别称

Oarfish(桨鱼)或Ribbon Fish(带鱼)

二名法

简述

鱼纲,皇带鱼科。体延长,侧扁,呈带状。自头部向尾端渐变狭。体无鳞,有许多不规则小颗粒突起。第一至第五鳍条延长呈丝状。腹鳍为一丝状鳍条。体呈浅红色,体侧有许多浅褐色斑点。

分布范围

皇带鱼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北纬72度至北纬52度的深海里。栖息于20至1000米的水深,但通常在水深20至200米间[10]。

相关记载

每当“大海蛇”出现之后当地紧接着就会出现地震或者是海啸。所以,在大部分的传说中“大海蛇”的出现都成了不祥事件发生的先兆。几千年来,“大海蛇”就像一幅巨大的阴影罩在所有在航海人的心头。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让将其称呼为“恶魔的使者”[11]。

2006年

2006年9月,一条奄奄一息的皇带鱼出现在了澳大利亚近海的海面上。可能是因为患病的原因,它再也无力潜入深海,只能一动不动的漂浮在水面上。这条皇带鱼有8米多长,体侧扁,延长呈带状,头似马头状。身体和比它们小许多的带鱼一样银光闪闪,并且在整个身体上方有一个鲜红的背鳍。附近的渔民发现后,用钩子将它拖到了岸边,不久后这条皇带鱼便死去了。消息传出去之后,立即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热情。一时间世界各地的海洋动物学家纷纷云集澳大利亚,对这条意外获得的皇带鱼展开了研究。就这样,皇带鱼才慢慢走出深海,进入人们的视野[12]。

2011年

2011年4月6日上午,台湾苗栗一名谢姓渔民在竹南崎顶近海处进行捕捞作业时,捕获一条3.5米长的皇带鱼[13]。

苗栗渔民捕获的皇带鱼

2014年

2014年3月7日,据共同社报道,3月7日,日本山口县长门市仙崎地区白潟海岸有居民发现一条长4.38米的深海“皇带鱼”。右图为3月7日在日本山口县长门市仙崎地区白潟海滩发现的深海“皇带鱼”[10]。

日本山口县长门市仙崎地区白潟海滩皇带鱼

2014年4月8日,芝加哥谢德水族馆(Shedd Aquarium)组织专家旅游,他们在墨西哥柯蒂斯海(Cortés)清澈海水中发现一条活体皇带鱼,其体长约4.5米,背鳍几乎与身体同样长。墨西哥的科尔蒂斯海滩浅水区惊现2条长达15.2米的皇带鱼,吓坏了在附近的游客。一群皇带鱼游到了墨西哥科尔蒂斯海的浅水区,其中绝大多数的皇带鱼体长4.5米,另外2条体长则达到15.2米。游客们对这两条庞然大物的到来感到惊慌失措。据悉,这2条皇带鱼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10]。

2016年

2016年4月20日,台湾媒体报道称,花莲县新城乡康乐村海边捕获一条“地震鱼”,对于这条罕见的生物来说,网友纷纷猜测,这是台南接连发生两起地震所致。从网友的描述很图片来看,这个捕获的“地震鱼”长度超过3米,几乎是2名成年男子高度[14]。

台湾近期地震频发,花莲双震后,台东太麻里渔民罕见捕获2条俗称“地震鱼”的皇带鱼。2条鱼尺寸差不多大,长4.4米,重45公斤[14]。

2019年

当地时间2019年2月1日,日本富山县北部的渔民捕获了2条皇带鱼,分别长约3.2米和3.01米。使得今年在富士湾确认捕获的皇带鱼数量达到6条,是2009年以来的最高值。此前的1月19日,也有2条皇带鱼在滑川市海岸边被发现。1月28日和30日也各发现了1条[15]。

纠错

[1] 地震鱼再现--记述皇带鱼.台湾鱼类资料库 [引用日期2016-02-06]

[2] 夏征农,辞海 生物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第879页

[3] 朱丽岩主编,飞鱼,青岛出版社,2016.01,第64页

搜索发现

冷冻带鱼批发

带鱼价格

进口带鱼

深圳烟酒回收店

皇带鱼

回收白酒

世界鱼竿十大名牌

皇新东方

世界华人周刊

海外观察第一站,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合作方。

南美小国举国震动,曾预示过两万人死亡的“神秘鱼”,又出现了!

此次秘鲁皇带鱼出现,加之这一季度日本发现的皇带鱼,是否发生地震尚未可知,但有问题发生是肯定的,及时做好防范也并无坏处。关于皇带鱼的预兆,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