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復工,別因阻“疫”沒了“主意”

七八個部門審核、蓋九個章、多名分管領導簽字……近日,西部某市一張復工申請表在網上廣為流傳,引起輿論極大關注。近來,類似情況屢見不鮮,更有甚者,企業在被層層審核之後,復工復產卻仍遙遙無期。(2月20日 半月談)

在防控疫情同時積極復工復產,是中央的決策部署,也是現實的迫切要求。連日來,各地區各部門相繼出臺政策,抓實、抓細、抓落地,積極援企穩崗,保障企業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然而一些地區企業復工,卻面臨著層層阻礙,不但要求企業做好相關防疫措施,還要求企業提供相關資料層層審批,有的地區蓋了九個章都還沒有被允許復工。

如此做法,美其名曰是為了阻“疫”,實質是在復產復工上沒“主意”,地方政府抱著“不求無功,但求無過”心態,不作為、不擔當。看似是為了對疫情進行嚴控嚴防,實際卻是為了推脫防疫責任。疫情防控從來都不是靜態管理,而是動態管理,隨著疫情較重地區得到有效防控,以及根據本地區疫情防控實際,地方政府就應該視疫情形勢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並非不能“兩手抓”,比如福建將全省88個縣、市、區劃分為四類區域,分區施策、分類指導、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各地區根據感染病例的不同施行不同的策略。同時利用大數據系統根據是否屬於新冠肺炎確診人員、疑似人員或密切接觸者,是否有過發熱門診就診記錄等六大因子,自動生成個人“健康身份證”方便出門、出行和返崗復工,在科學防控的同時,推進復工復產有序展開。

復工復產“高分地區”不只在管理上措施到位,在服務上也是“主動靠前”。比如浙江義烏市企業集中接送所產生的包車費用,由政府全額補助,迎接員工儘快回浙復工;四川成立農民工務工返崗服務保障工作專班,提供“出家門上車門、下車門進廠門”這種“門對門、點對點”的直達服務,全力保障農民工有序務工返崗,積極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因此,疫情防控之下的復工復產雖然有一定的壓力,但是隻要地方政府和黨員幹部主動作為、認真研判、精準施策,就能既在阻“疫”上做到切實有效,又在復工復產上也能有更多好“主意”。(胡臣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