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湖北姑娘的春節日記:被困沒有確診病例的鄉村,何時能回蘇州

從蘇州出發,一路由東向西,經過八百多公里就到了

鄂北重鎮——隨州。


隨州是湖北省 “最年輕的地級市”,曾侯乙編鐘就出土於此。隨州地處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匯地帶,東承武漢,西接襄樊,北臨信陽,南達荊州。


截至2月19日24時,隨州已確診病例累計達1283例,但隨州總人口僅258萬。如果按確診人數與總人口的比例來看,隨州是排在武漢、鄂州、孝感之後的全國第四。


目前,隨州市主要有12家醫療機構,其中新冠疫情的定點醫院有5家,但三甲醫院只有隨州市中心醫院一家。醫療物資和醫護人員仍面臨較大醫療資源缺口。農村情況就更為嚴峻,鄉鎮醫院存在無力收治疑似病例的情況,而到村一級衛生院就根本沒有診斷條件,所有接觸型治療都停了,只能勉強維持給慢性病老人開一些藥之類的基礎醫療。


湖北姑娘李芙蓉的老家在隨州市柳林鎮古城畈村,該村至今尚無一例確診新冠肺炎病例,這是她和鄉親們的小確幸,背後離不開一群默默奉獻的志願者和村幹部。大學畢業之後李芙蓉就離開家鄉到深圳工作過數年,之後至今一直紮根蘇州,現在她是蘇州一家科技公司的員工。


  • 以下為“新蘇州人”李芙蓉的自述:


窗外,雪花,封閉多日的村莊更加寂靜了。


一個湖北姑娘的春節日記:被困沒有確診病例的鄉村,何時能回蘇州


冬日晴空下的村莊:


一個湖北姑娘的春節日記:被困沒有確診病例的鄉村,何時能回蘇州


這是我的老家 ——鄂北農村。這裡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物產豐富,民風淳樸。每逢春節,不管是外出務工,還是已經定居外地的鄉人,都會回來與親人團聚。正月初六初七再返回工作地,投入到熱火朝天的工作,生活與學習中。


然而,今年的春節,我們都過得不一般。


2020年1月18日,臘月二十四,正在蘇州逛街給家人買衣服的我,收到一位老同事的微信,提醒我武漢有不明肺炎,最好別回去過年了。但我至今還單身,不回老家過年一個人在蘇州也沒有什麼意思。何況一年中能孝敬母親的時間也就是這些假期,春節又是最重要的,當時武漢官方也並有通報什麼消息,所以我沒有取消回鄉的計劃。


2020年1月21日,臘月二十七,蘇州—武漢—隨州


去蘇州火車站之前,想了想還是找了個PM2.5口罩帶在身上,萬一用得著呢。在高鐵上刷微信,武漢新冠肺炎的信息鋪天蓋地而來,朋友圈幾乎每個人都在轉發。雖然我也不知是真是假,但心裡還是有些發緊,除了吃東西,我全程一直都戴著口罩。


李芙蓉在蘇州回武漢的列車上,戴著不專業的口罩:


一個湖北姑娘的春節日記:被困沒有確診病例的鄉村,何時能回蘇州


17:30火車準時到達武漢高鐵站,平日可直接換乘的通道處,電梯口擠滿了人,電梯卻一直沒有開。工作人員拿著喇叭喊話,說換乘通道已關閉,請乘客先出站再進站。這時我才真正意識到事態嚴重。我還拍了照片發了條朋友圈:武漢站已無法直接換乘,需先出站再量體溫進站。


當時火車站外的人並不是很多,平安春運的紅色條幅很是顯眼,整個車站還是井然有序。我打車直奔漢口火車站換乘前往隨州的高鐵。


臘月二十七的武漢站:


一個湖北姑娘的春節日記:被困沒有確診病例的鄉村,何時能回蘇州


出租車司機戴著N95,他跟我說:你這種棉口罩不行,只能抵擋30%。我說剛從外地回來,沒有準備那種專業口罩。司機還聊到他如何艱難勸說家人戴口罩,特別是老人,說武漢乃至整個湖北在那個時候(1月21日)口罩都斷貨了,他還是託朋友從河南買的。


漢口火車站離華南海鮮市場只有1.2公里,途徑華南海鮮市場,司機特意放慢速度,說你看看這就是肺炎發源地,已經被查封了。我隔窗望去,市場沒有燈火,只門口有些微弱的光。


擔心車站裡人多空氣不流通,我在漢口火車站外的廣場坐了會,在肯德基買了吃的。因為武漢站在遙遠的郊區,位於武漢市中心的漢口火車站的人流就比武漢高鐵站多許多,但是我看到的不戴口罩的人也很多。


臘月二十七——漢口火車站廣場上還有很多人沒有戴口罩:


一個湖北姑娘的春節日記:被困沒有確診病例的鄉村,何時能回蘇州


21:30終於到了隨州站,站外一如既往候著很多司機,但沒有一個司機戴了口罩。打車回家的路上,司機說隨州基本沒人戴口罩,倒是你們這些外地回來的人都戴了。我心想,或許武漢離隨州有些距離(不到兩百公里),一時還傳不過來吧。


回家的第二天,我將街上的三家藥店問遍了,都沒有口罩。店員說這些天到貨很少,但凡有點,一到貨就馬上被搶光了。

2020年1月23日,臘月二十九


這天早上十點,我們的省會大武漢居然宣佈封城了。一時之間,從網絡到現實,從城裡到鄉村,從湖北到全國各地,人人都在談論肺炎,驚愕之情蔓延,惶恐之心頓起。我又去了兩次藥店,終於碰到一群人正圍著分醫用一次性口罩,1塊錢一個,我趕緊買了20個,在藥店的短短几分鐘,不斷有人進來問“有口罩嗎?”


以往過年前,我們要出門洗個頭剪個發,但理髮店排隊人很多,我只能帶著小侄子在街上人少的地方轉了轉,買了些水果,就趕緊回家了。

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


早上6點多,天都還沒亮,村裡就有人家開始放鞭炮,吃團圓飯了,鞭炮聲起伏不斷,一直持續到10點的樣子(隨州農村吃年飯不是年夜飯,而是三十那天的早飯,鄉親們認為年早飯吃得越早來年運氣越好)。


同學群裡不時有人發醫院人山人海的視頻,醫護人員全副武裝,病人排隊7、8個小時才能做檢查。湖北省內十幾個縣市在武漢封城後的一天內,相繼發佈封城通告。隨州也在除夕夜發了封城通告。


家族群裡大哥開始倡導今年過年不串門,電話視頻拜年,大家紛紛響應。


春晚正在播出,但沒人有心思看了。我一直想著,武漢現在到底是什麼情況,這一封要到什麼時候,我原定的返程日期1月30號還能走嗎?


我在網上搜了搜關於非典的新聞,當年延續到次年5月氣溫升高病毒怕高溫才平息的,若這次也如這個規律,我幾時才能回蘇州?最擔心的還是自己也是經武漢轉乘火車回來,一路上接觸了很多人,戴的又是PM2.5口罩,這幾天和家人同吃同住,如果我有問題,會不會傳染給他們?


原本是辭舊迎新,家人團聚,其樂融融的時刻,卻被不安和焦慮籠罩著。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


今早,進出我們村的公路也被封了,就連我們灣子裡的土路,也被鄉親們用竹竿阻攔起來。


進出村子的公路有了禁止出入的明確標識:


一個湖北姑娘的春節日記:被困沒有確診病例的鄉村,何時能回蘇州


我們灣的土路也被竹竿擋道:


一個湖北姑娘的春節日記:被困沒有確診病例的鄉村,何時能回蘇州


整個春節無人外出,無人串門。


親戚之間的電話拜年也只是說新年好,而不再說新年快樂,這個時候無人能快樂。


我的心情也很沉重,作為普通公民我能做點什麼有實質性幫助的事情。都說宅在家裡就是做貢獻,可那麼多病人怎麼辦,醫護人員不夠醫療物資不夠怎麼辦,作為一名熱血的華夏兒女,只能乾著急!

2020年2月16日,意外地發現在路口執勤的有一個竟然是我的小學同學程正東:


一個湖北姑娘的春節日記:被困沒有確診病例的鄉村,何時能回蘇州


志願者多是村裡的年輕人和黨員,下雪天也要執勤,很辛苦:


一個湖北姑娘的春節日記:被困沒有確診病例的鄉村,何時能回蘇州


菜園都被厚雪覆蓋,志願者們還得給鄉親們送生活物資:


一個湖北姑娘的春節日記:被困沒有確診病例的鄉村,何時能回蘇州


村裡召集了一批志願者,從正月初二至今每天都在村裡執勤,志願者們每天不光是守住村口在卡口執勤,還要勸阻非必要出門聚集人員,還有體溫檢測組入戶測量體溫,物資配送組負責免費給村裡需要的人家送米,送油,送煤氣。甚至還兼職醫療救護隊接送因為其他病需要去鎮醫院打針的鄉親,因為我們村至今沒有一例,所以村衛生院的醫生都被抽調到鎮上去了,村裡都沒有醫生。


志願者們沒有任何報酬,但自家鄉疫情防控工作一開始,村民們就自發為居委會疫情防控辦公室捐錢捐物。在外打工的,經商的,開廠開公司的,上班族,還有在家務農種地的,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物贈物。值勤點的帳篷,夜間取暖用的柴火,開水壺………都是村民送來的。


不知不覺,回老家已經差不多一個月了。


經歷了無知,迷茫,焦慮,恐慌,憤怒,每天看了無數的信息,卻只徒添焦慮。既然我不能做什麼,那不如減少關注,既然走不了,那不如在家好好陪陪家人吧。


調整好心態,每日定好工作、學習和健身計劃,我接下來的生活就規律許多。


每日看書,聽英語廣播,教侄女侄子唸書習字,做飯洗碗,打掃庭院。偶爾去屋後無人的山坡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看藍天白雲,聽林中鳥鳴。生活倒也無憂無慮。


村莊雪後初晴:


一個湖北姑娘的春節日記:被困沒有確診病例的鄉村,何時能回蘇州

一個湖北姑娘的春節日記:被困沒有確診病例的鄉村,何時能回蘇州

一個湖北姑娘的春節日記:被困沒有確診病例的鄉村,何時能回蘇州


焦慮的事情也有,公司通知蘇州企業的復工都一再延遲,須得政府批准。蘇州還出臺了一系列抗疫措施,包括勸返從疫情重點地區返蘇的人員,但凡春節期間有出過蘇州的,再回蘇州都需要隔離14天等,幾乎所有企業無法正常復工。這無疑是對經濟的重大傷害。可事已至此,我們也無計可施。


眼看著公司在湖北之外其他省市的同事陸陸續續復工,而我們湖北籍員工,只能繼續呆在老家。雖然有電腦可遠程辦公,效率遠不及在辦公室。


人只能接受自己不能改變的,改變自己可以改變的。這麼多年,也是難得有這麼長的時間呆在家中,和母親及弟弟一大家人在一起,陪伴家人平凡生活誰說不是另外一種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