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三峡好人》之后再无贾樟柯?

用户5024731289364


《三峡好人》后贾樟柯拍了4部剧情长片:《二十四城记》、《天注定》、《山河故人》、《江湖儿女》,全部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电影手册》等各大专业媒体排名评分也不低,并不是《三峡好人》后再无贾樟柯,是《三峡好人》后贾樟柯在风格上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

贾樟柯出道时候资源很少,他没办法像主流导演那样拍戏。他的风格非常写实,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许多手法非常相似:扛起摄影机上街去,大量非职业演员本色出演。结合中国社会底层的真实生态表现,使得他的电影带有一种非常野性、粗粝又先锋的美感。贾樟柯有很强的乡土情结,所以早期三部作品《小武》、《站台》、《任逍遥》都是围绕家乡故事展开,第四部作品《世界》尽管把视角搬到了大城市,但是内核依旧是小镇青年在时代浪潮下的精神世界。《三峡好人》可以说是贾樟柯这一时期的总结之作,有意思的是即使当时的贾樟柯已经解禁不缺投资,但是这部片的拍法还是跟他早期的那种野性风格很贴切的,因为这部电影是在他去三峡拍纪录片时顺路“套拍”的。自然风格上非常的低成本粗粝,而且许多地方有即兴创作的痕迹。

《三峡好人》让贾樟柯成为第六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据说此片获奖后北电也承认了他优秀校友的低位(他以前只是旁听生),他本人对影像风格探索比较积极,加上贾樟柯似乎一直有拍商业片的愿望,《在清朝》是他一直在忙的项目,所以他在电影中对于类型片的探索借鉴就非常明显,《天注定》到《江湖儿女》都可以看出他在叙事和场面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开始请了明星出演,毕竟已经功成名就,又是国际名导,他现在有条件和资本这么玩。


阿巴斯的特写


熟知贾科长的人都知道,他一方面关注社会底层生活,一方面喜欢以山西或山西人为叙事对象。《三峡好人》这部电影,仍然说的是底层人民的生活,比如砸墙的工人、旅店老板、船民等等,同时,以两个山西人的视野来观看三峡以及这个世纪工程。因而,贾科长始终还是秉持着自己的两个坚持,为大家讲述故事以及自己的体悟。

《三峡好人》评价如此之高,我想,至少有两点原因:

一、用独立的观点审视三峡工程及风貌

自然或人为的利弊差异,一直是人们对于工程的评判起点。然而,贾科长不是水利专家,所以他让电影中的两个普通人带着寻找的目的路过式的打量了三峡。韩三明主要是为了看孩子,因为买来的老婆已经被解救走十多年了。沈红是要找丈夫摊牌,因为两年不回家的丈夫她已经不再留念了。正是这两位心中有事的外来人,通过与本地人的接触,侧面描写了三峡工程及风貌。

千年的古城被拆,摩的小伙只能指着江中央和人说这曾是他的家。韩三明为了等老婆见面,和当地人一道干起了拆房子的活。青山绿水下,文明人正在以破坏既有为目标生活着。韩三明是没有功夫看风景的,只是在工友提及夔门之后,拿出钞票对着风景注目看去。

二、用满满的期许为基层民众打气

上层的决定,普通人是必须接受的。小旅店老板在水要淹来时,不得不搬走了。韩三明在等回老婆后,向她现任"丈夫"许诺将归还他的钱,为的是带她走。沈红在面对丈夫长期不回家、与人暧昧不清后,决然地提出与他离婚。

在现实面前,普通人未曾惊慌失措,一如古语说,船到桥头自然直,普通人自有处世之道。

韩三明带着工友们前去挖矿挣大钱,虽然他明确说了其中的风险。沈红在艰难地见到了丈夫后分手,去找情郎续上下一段姻缘。外来人找到了自己的寻找,也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本地人也在接受现实的同时,努力地生存着。这既体现了现实中民众的朴实,又表现了导演对片中小人物的关切。


行走上海


贾樟柯的大多数电影都是无法排院线的。因为没有票房。没有票房你还想拿奖?商业片的导演笑了。

其实主要原因是在贾樟柯很多电影所要展现的主题都具有一定的讽刺社会的意味,而且比较一针见血。 比如《小武》里就是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下得不到社会认同被时代所抛弃而在不归路上越走越远。这些主题不能展现社会欣欣向荣繁荣富强的好面貌,与我党的方针略有出路(……)。 谨记,与我党作对的都没有好下场!(血例:姜文的《鬼子来了》被禁)

还有就是贾樟柯的电影里没大腕,就是普通明星也很少出现(这里指贾樟柯早期电影,如故乡三部曲)。就拿三峡好人来说,没明星就算了,女主角是贾樟柯的老婆赵涛演的,而且赵涛还不只演了这一部。当然,她的演技还是值得肯定的。

贾樟柯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纪实主义的风格很鲜明。大量的固定长镜头,每部电影都少不了大段大段的方言,可能以大众欣赏电影的角度看就远远不如美国大片等一系列新潮影片。 这俩原因就能让电影排不了院线。没有知名度和好的反响要在国内拿奖?我只能说其实有些电影奖项的评委还是有一定艺术层次的吧。

所以吧,很多在国内被禁的片子或者反响冷淡的到了国外都拿了大奖,而且还都是三大电影节的。并不是外国水平低,而是国内的市场一有挡线卡着二大众对此类偏艺术的片子接受度不高。 国外电影节评奖主要看看艺术成就,像贾樟柯这类的文艺的有水准的导演可能就比较博眼球。


娱乐圈的那点事


熟知贾科长的人都知道,他一方面关注社会底层生活,一方面喜欢以山西或山西人为叙事对象。《三峡好人》这部电影,仍然说的是底层人民的生活,比如砸墙的工人、旅店老板、船民等等,同时,以两个山西人的视野来观看三峡以及这个世纪工程。因而,贾科长始终还是秉持着自己的两个坚持,为大家讲述故事以及自己的体悟。

《三峡好人》评价如此之高,我想,至少有两点原因:

一、用独立的观点审视三峡工程及风貌

自然或人为的利弊差异,一直是人们对于工程的评判起点。然而,贾科长不是水利专家,所以他让电影中的两个普通人带着寻找的目的路过式的打量了三峡。韩三明主要是为了看孩子,因为买来的老婆已经被解救走十多年了。沈红是要找丈夫摊牌,因为两年不回家的丈夫她已经不再留念了。正是这两位心中有事的外来人,通过与本地人的接触,侧面描写了三峡工程及风貌。

千年的古城被拆,摩的小伙只能指着江中央和人说这曾是他的家。韩三明为了等老婆见面,和当地人一道干起了拆房子的活。青山绿水下,文明人正在以破坏既有为目标生活着。韩三明是没有功夫看风景的,只是在工友提及夔门之后,拿出钞票对着风景注目看去。

二、用满满的期许为基层民众打气

上层的决定,普通人是必须接受的。小旅店老板在水要淹来时,不得不搬走了。韩三明在等回老婆后,向她现任"丈夫"许诺将归还他的钱,为的是带她走。沈红在面对丈夫长期不回家、与人暧昧不清后,决然地提出与他离婚。

在现实面前,普通人未曾惊慌失措,一如古语说,船到桥头自然直,普通人自有处世之道。

韩三明带着工友们前去挖矿挣大钱,虽然他明确说了其中的风险。沈红在艰难地见到了丈夫后分手,去找情郎续上下一段姻缘。外来人找到了自己的寻找,也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本地人也在接受现实的同时,努力地生存着。





Sunning


熟知贾科长的人都知道,他一方面关注社会底层生活,一方面喜欢以山西或山西人为叙事对象。《三峡好人》这部电影,仍然说的是底层人民的生活,比如砸墙的工人、旅店老板、船民等等,同时,以两个山西人的视野来观看三峡以及这个世纪工程。因而,贾科长始终还是秉持着自己的两个坚持,为大家讲述故事以及自己的体悟。


牛掰加豆掰


三峡好人讲的是:三峡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的重庆奉节县城,迎来一男一女两个山西人。一男一女,一个是为了找回老婆,另一个是为了找到老公。

本片是贾樟柯对故乡及底层的情感,讲述两段挽回和舍弃的爱情故事。三峡建了,奉节要拆;一个在建,一个在拆。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写实的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