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疫”到复工,来自北大六院的心灵守护自助操作指导请收好


从战“疫”到复工,来自北大六院的心灵守护自助操作指导请收好

本书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院士作序,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应急救援队创作,汇聚了如下特色:视频、音频、新媒体远程自助式治疗干预;集结了当下眼动脱敏再加工治疗、正念、催眠、音乐治疗等有实证疗效的系列治疗方法;覆盖人群全面而又重点突出,侧重一线工作人员,同时关注新冠肺炎患者、老年、儿童、孕产妇和精神心理问题人群。

疫情终会过去,心灵守护不能停。

为了帮助广大一线工作人员以及普通大众在战“疫”期间以及战“疫”胜利之后做好心灵守护,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出版了这本《线上加油站 新冠疫情下心灵守护操作指导》。

从战“疫”到复工,来自北大六院的心灵守护自助操作指导请收好

本书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院士作序,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应急救援队创作,汇聚了如下特色:视频、音频、新媒体远程自助式治疗干预;集结了当下眼动脱敏再加工治疗、正念、催眠、音乐治疗等有实证疗效的系列治疗方法;覆盖人群全面而又重点突出,侧重一线工作人员,同时关注新冠肺炎患者、老年、儿童、孕产妇和精神心理问题人群。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暨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连续10年获复旦版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精神医学专科第一名,连续5年获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第一名(精神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科美国基本科学指标库(ESI)学科排名前1%。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应急救援队,指导了我国几乎所有灾害的心理救援工作,其中组织专家直接参加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的国家级心理救援项目20余次。

全书现在免费公开,点击文末“了解更多”即可阅读全文。


书摘:

《线上加油站 新冠疫情下心灵守护操作指导》序言

陆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应急救援队负责人

新冠肺炎发生后,党和政府高度关注,采取了积极的防控措施,专家们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因此,虽然疫情不可小觑,我们可以允许自己恐惧紧张,但也不必过度紧张害怕。我们不妨应用科学的方法,在身体防护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心态,理性而智慧地面对此次肺炎疫情。

获取可靠信息

我们要关注政府、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常常让我们无所适从,一些过度夸张和片面的信息会增加焦虑和恐慌情绪。我们要学会从正确的渠道获取必要的、真实可靠的信息,对真实的疾病疫情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识,维持心理稳定,避免过度关注而导致信息过载。

保持规律作息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不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还可减轻人们的焦虑情绪。勤通风、多喝水、保证新鲜水果蔬菜摄入、肉蛋鱼等熟透食用,保证每日约30 分钟的有氧锻炼、规律睡眠作息,有助于保持机体免疫力和良好心态,提高机体抵抗疾病风险的能力。同时,充实生活,转移注意力,通过做家务和朋友家人聊天、读书、听音乐、深呼吸、洗热水澡等,让自己获得放松和愉悦。

注意心理调适

面对疫情,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和不适感是正常的,睡不着觉,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乏力、烦躁、易怒等也都是常见的。我们要允许自己出现这些情形,可以通过转移注意等方式进行自我情绪调节,也可以使用电话、短信、视频等方式积极与他人交流,合理宣泄情绪;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心理学的治疗方法来帮助自己,用深呼吸、冥想、正念运动等积极的措施使自己从恐慌中走出来。如果自我调适不能缓解的,也可以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总之,危机带给我们的一系列困扰,是可以科学应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