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一線叫響這個名字——“第一書記”


“各位蘇區的第一書記,大家好!疫情當前,責無旁貸。唯有萬眾一心,才能勇挑重擔,唯有眾志成城,才能渡過難關。……鄉村振興需要你我,鄉村防疫更加需要你我,讓我們繼續堅守住崗位,堅守住村民,堅守住職責,堅守住陣地。……我們擁有同樣的初心,擁有同樣的使命,擁有同樣的期許,也必將擁有同樣的勝利。讓我們共同努力,用行動叫響這個光榮的名字——‘第一書記’!”

這段激昂的文字是蘇家屯區“第一書記”自我管理工作組組長田海軍向全區122名駐村“第一書記”發起的倡議,是在防疫工作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為大家注入的一針強心劑,催人奮進、鼓舞士氣。

循環播放,村裡的喇叭,火了!

1月24日,還沒意識到疫情嚴重性的人們都在歡天喜地的準備年夜飯,沙河街道三道崗子村第一書記劉思煒卻怎麼也踏不下心來,她掛念著她的村民:“老鄉們大多文化程度偏低,又比較固執,必須全天候廣播宣傳才能引起他們的高度重視,疫情關乎生命,不容延遲,我是第一書記,有責任護一方百姓平安……”於是年三十的夜,劉思煒都在錄製《致三道崗子村村民的一封信》的音頻中度過,大年初一的早晨,三道崗子村的大喇叭裡就傳來了她的聲音……

在林盛街道史三家子村有個人工小喇叭,“不要走親訪友,不要串門,出門一定戴口罩……老大姐,都趕緊回家吧,這都什麼時候了還出來聚堆嘮嗑……”,這是第一書記赫陽在挨家挨戶、走街串巷地宣傳防疫知識。除了傳統的宣傳手段外,他還不斷創新方式“現在是網絡時代,我們從早到晚喊破喉嚨,不如來點新潮的東西,發動年輕人,利用微信、抖音等載體加大宣傳力度”,如今,村民們能在第一時間瞭解疫情進展,掌握防疫知識,碰到不聽勸解的村民,赫陽還是會不厭其煩地去做工作、講道理。

駐守一線,村裡的防控陣地,穩了

疫情期間,從區內通往十里河菜屯村的小客不通車,這可愁壞了不會開車的高勇書記。“村裡那麼多村民,這個防線必須保住,想盡一切辦法我也得去”,於是高勇騎上了塵封已久的自行車,踏上了駐村防疫之路。剛到村口,就有黨員志願者問到“高書記,咋還騎車來的,騎了多久啊?”他打趣道“沒多久,才兩個多小時,當運動了。”在詢問完這個卡點情況、佈置好工作任務後,他顧不得擦去滿頭的大汗,就又向另一個卡點騎去,此時沒有人知道他剛剛騎過一個冰雪路面時重重地摔倒了……

吳玉東,十里河街道三洪莊村第一書記,疫情發生以來,他不畏嚴寒與病毒傳播,每天堅持走訪、宣傳防控。吳書記有多年的腎炎、關節炎,但他根本顧不上自己的身體,每天渴了喝幾口涼礦泉水,餓了啃幾口麵包,長時間佩戴口罩導致臉上起了溼疹,又痛又癢,面對種種困難,他沒有退縮,即使風雪交加,他依然日夜堅守,因為他始終相信“無論疫情還是風雪,只要黨員群眾齊心合力,就一定能夠攻克難關,守住三洪。”

白清姚千街道康家山村第一書記趙宇,在外出返鄉解除隔離後,第一時間返回戰“疫”一線,主動承擔網格排查、入戶宣傳、卡點值守等任務,並結合自然村及村民小組分佈特點,對全村9.23平方公里528戶居民科學劃分區域網格,設置疫情檢查站3處,擬定村內應急交通路線。趙書記還主動向黨組織上交了1000元黨費,用於疫情防控工作,同時協調村集體公司為街道及本村捐贈口罩、消毒液等物資價值5000餘元。

包保到戶,村民們的心,暖了

由於正直隆冬季節,氣溫特別低,陳相街道小陳相村第一書記董志輝很快就染上了重感冒,但疫情防控他一天也沒有缺席。村民朱亞斌老人一隻眼睛失明,近期病情加重,老伴多年患病臥床,生活必須品採買出現困難,董書記得知後,馬上到家裡詢問情況,並送去米麵油等生活必須品,同時要求村幹部劉旭包保這家,有困難及時報告,務必保障老兩口正常生活。村民王佔軍說:“董書記雖然年齡不大,但想問題周到,我們村民都信服,疫情開始以來就天天在這把守,真的很辛苦,我們為他點贊”。

佟溝街道蘇溝村第一書記關洪忠,始終堅持“防控要嚴、服務要暖”的理念,贏得了村民的認同和支持。他充分運用村“物業公司”的特有資源,籌集500米鐵刺線和20根水泥柱對回遷住宅樓圍牆進行補空加固;通過耐心宣傳教育,關停麻將社等娛樂場所6處,勸導1戶居民取消了原定於初六舉行的壽宴。在他得知本村有1戶3人屬於“武漢返程”人員後,關書記與村“兩委”成員擔負起管理職責,從生活上給予關心,幫助採購蔬菜、飲料等必需品,並從心理上進行勸慰疏導,避免形成精神恐慌和心理壓力。

滿懷信心,春天的腳步,近了

樊姝頔,八一紅菱街道八家子村第一書記,她的丈夫是一名醫生,同樣在第一時間趕到醫療前線,家中兩個年紀尚小的孩子就這樣被“扔”在了老人身邊。工作中她忙得顧不上喝口水、顧不上吃午飯,登記信息時雙手凍僵、入戶排查中吃到閉門羹,這些都不曾讓她害怕遲疑,唯一讓她感到愧疚的就是接到孩子的視頻通話邀請卻沒有時間接聽,回到家裡害怕自己身上的細菌太多而不能第一時間抱抱孩子……每天晚上十一點左右是樊姝頔和丈夫視頻通話時間,他倆的臉上都有掩飾不住的疲憊,卻也習慣了為對方加油打氣,本是不同職業的夫妻二人,此刻是同樣的最美逆行者。

林盛街道北亂村第一書記許馨月同樣是一位年輕的媽媽,從疫情防控工作開始至今沒有休息過一天。有時候感覺太累了,就在車上眯一會,太冷太餓了就泡一碗方便麵,正在上幼兒園的孩子只能託付給老人照看,也感覺自己欠家人、欠孩子的好多。一天回到家裡孩子說:“媽媽你一天也太辛苦了,我給你捶一捶肩膀吧。”看著孩子無暇的雙眼,她感到抗疫勝利的曙光就要來了。

“路不險則無以知馬之良,任不重則無以知人之德”,在關乎個人健康的考驗面前,“第一書記”已經成為農村抗疫一線一支不可或缺的尖兵隊伍,他們把疫情防控作為壓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務,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主戰場,用責任感和愛心編織成一張韌性十足的大網,帶領廣大村民構築起一道攻不破、壓不垮的疫情防控鋼鐵城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