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湖北专家组组长赵建平:约有五分之一的患者会由轻症转为重症

专访湖北专家组组长赵建平:约有五分之一的患者会由轻症转为重症

“你知道我们12月底是多少病人吗?27个病人,其中13个危重症。现在27个病人变成了六七万的病人。你说这个病毒的传播速度有多快?”


从这个病毒的特点来说,有可能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要做好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文 | 本刊记者 杨楠 张明萌 实习记者 雷寒冰

全文约2425字,细读大约需要6分钟


赵建平:新冠肺炎危重症治疗的两个探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赵建平是最早参与新冠肺炎防治的湖北专家之一,2019年12月底就曾参与金银潭医院的不明肺炎患者会诊,此后他担任了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专家组组长。

他也是首先指出新冠肺炎“无症状也能人传人”以及“鼻咽拭子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大概在30%-40%,检测呈阴性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专家之一。

以下是《南方人物周刊》近日对赵建平的独家专访。接受采访的时候,赵建平套着一件捐赠来的羽绒衣,里面衬着病号服:病号服可以每天丢给医院洗,免得自己操心换衣服的事。

专访湖北专家组组长赵建平:约有五分之一的患者会由轻症转为重症

赵建平接受南方人物周刊独家专访

南方人物周刊:现在治疗主要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赵建平:大约80%的患者表现为轻症,通过一般的治疗可以痊愈,但是还有20%左右的病人,会发展成重症或危重症。对于重症,第一是把病人从轻症向重症的进展遏制住,如果重症、危重症减少了,死亡率就下降了。病因治疗,就是找到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这是最关键的。

在青霉素发明之前,普通肺炎死亡率很高,青霉素发明之后,细菌能够被杀灭,它从轻症变重症的过程被阻止了,病人的死亡率就下降了。但是现在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药物把新型冠状病毒清除。

这是一个新疾病,出现重症之后,特别是危重症的病人,如果治疗不及时,治疗反应很差。

南方人物周刊:病人发展到重症阶段之后,我们如何处理?

赵建平:新冠肺炎一般在发病的7-10天病情会加重,出现呼吸困难、缺氧,这个时候不及时处理,就会危及生命。武汉地区死亡率偏高,是因为病人增加过多,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很多病人出现重症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治疗效果就比较差。病情加重,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病毒的复制加速了;也可能是病毒造成的过度炎症反应,造成病人病情加重。

出现过度炎症反应,就涉及到我们该怎么处理的问题。要不要使用激素?有两派意见,一派主张使用激素,另一派认为弊大于利。为什么有争议呢?因为我们拿出来的证据档次都不是很高。如果拿出大规模、多中心、前瞻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那这个研究就可以说明问题。但现在的研究很难做。

专访湖北专家组组长赵建平:约有五分之一的患者会由轻症转为重症

1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专家组组长赵建平在工作中 图 / 新华社

南方人物周刊:您对激素使用的看法是?

赵建平:使用激素的时机很重要。早期或轻症病人应慎用激素。在早期使用激素,会造成病毒复制加速。但是如果病毒造成的直接损失不是主要的,过度炎症反应是造成病情加重的原因时,这时使用激素,肺内炎性渗出就会减轻,缺氧得到改善,症状得到缓解。从目前的临床实践来看,合理使用激素,很多患者得到救治,这需要大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探讨。

南方人物周刊:有创通气的时机选择也很重要,这点您怎么看?

赵建平: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所致呼吸衰竭除了ARDS之外,还有肺的间质病变,行有创机械通气,它可能改善了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但是因为有间质病变,所以弥散功能不能改善。我们经常发现使用有创机械通气后,氧和的情况甚至不如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效果,而气管插管后短期内又无法拔管,呼吸机使用时间过长,容易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后期出现肺纤维化,病死率相当高。有的研究认为病毒性肺炎使用有创机械通气后,病死率达到90%以上。但使用无创呼吸机要费很多心血,要守在患者身边慢慢地调试,包括参数是否合适、是否漏气等等。很多情况下因为我们没有很好地去调试,用了一下感觉不好,很快就把它撤下来了。其实如果使用得当,效果是不错的。

专访湖北专家组组长赵建平:约有五分之一的患者会由轻症转为重症

2月18日,杨女士向主治医生赵建平教授表示感谢。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新冠肺炎重症病区住院的杨女士是武汉人,在身患新冠肺炎后剖腹产下一名男婴。婴儿目前在医院进行隔离观察,但各项指标均正常。当杨女士知道孩子的情况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她的病情也有了好转 图 / 王毓国

南方人物周刊:如果让您拉一条时间线,你觉得武汉从12月底到现在的疫情变化,有哪几个节点?

赵建平:刚开始一个节点,是去年12月底,12月30号,我们当时28个专家去金银潭会诊27个病例,其中13个危重症。1月10号是另一个节点,当天病人明显多了,那时候开始出现医务人员感染。还有1月20号,这个时候钟南山院士告知有人传人了,防护的级别一下提高了。

南方人物周刊:从1月20号到现在,这么长的时间,您认为还是在同一个阶段里面?

赵建平:基本上是这样的,一直是很高的状态。我们说应收尽收,但当时没有这么多空的床位,收不了,传染又会上升,12月底的27个病人变成了六七万的病人。你说这个病毒的传播速度有多快?

现在湖北的确诊病人有6万多,还有四、五万的潜在患者在家隔离,虽然没有住院治疗,一部分可能已经痊愈了。

从这个病毒的特点来说,有可能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要做好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

南方人物周刊:您怎么判断当下的防控形势?

赵建平:现在是拉锯战。拉锯战的原因就是,这个疾病第一传染性强,第二感染源不容易发现和防控。很多病人痊愈出院了,两次核酸阴性都达到标准,是不是保险呢?不保险。现在加拿大报道了两个病例治愈了,没有什么症状,但核酸还是阳性的。我们也有这样的病例,这种情况很危险。你把这样的病人放在哪里?他没有什么症状,放在家里也不是,放在医院也不是——放在医院占用资源,而放在家里会传染。

南方人物周刊:有的专家认为很快就会到拐点,或者疫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到了拐点。

赵建平:湖北还不好说,还要观察,目前看有下降趋势,但不能松劲,稍一放松还会上升。

专访湖北专家组组长赵建平:约有五分之一的患者会由轻症转为重症

2月1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新冠肺炎重症病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李佐凡医生(左)在与同事赵建平医生互道珍重。39岁的李佐凡是同济医院麻醉科医生,他在为新冠肺炎患者做手术时感染病毒。经过治疗,目前李佐凡恢复良好,他希望尽快痊愈重返工作岗位 图 / 王毓国

南方人物周刊:对当前的救治,你有什么建议?

赵建平:说实在话,现在才是措施真正到位的时候:应收尽收。以前是确诊的病人才收,疑似的病人没有收。其实很多疑似的病例就是这个病,你没有收进去,他在外面,成为一个传染源,到处传播。这是传染病,一定要把传染源给控制住,再把传播途径切断,这样才行。

南方人物周刊:有院感专家同我说,1月23日上调防护等级之后,就没有医护人员感染了,是这样么?

赵建平:防护措施到位后,医护人员感染率是下降了,但仍有被感染的,原因很多,有的被同事、患者感染,有的被家人感染,家庭是很容易传播的。武汉封城后出现的病例大概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家庭聚集发病。

战“疫”专题:

专访湖北专家组组长赵建平:约有五分之一的患者会由轻症转为重症

专访湖北专家组组长赵建平:约有五分之一的患者会由轻症转为重症

专访湖北专家组组长赵建平:约有五分之一的患者会由轻症转为重症

专访湖北专家组组长赵建平:约有五分之一的患者会由轻症转为重症

专访湖北专家组组长赵建平:约有五分之一的患者会由轻症转为重症

专访湖北专家组组长赵建平:约有五分之一的患者会由轻症转为重症

专访湖北专家组组长赵建平:约有五分之一的患者会由轻症转为重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