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國際上,如果兩個國家互相同意,可以合併成一個國家嗎?為什麼?

摩訶九州


這個問題有兩個答案。


(聯合國大樓)

按理論上來說,只要兩個國家相互同意,民族氣氛和諧,國內民眾也都贊成合併,兩個國家合成一個國家,應該不是問題。

但實際操作起來,卻遠遠沒有那麼簡單。

如果兩個國家合併,不涉及第三方利益,那就沒問題,你們願意怎麼著就怎麼著,沒人管。如果有第三方勢力對他們的做法持有疑問,特別是世界大國反對,那抱歉,你們合二為一做不到。

比如,如果美國和俄羅斯兩國不同意,這事兒就難以辦成。

打個比方:

現在伊朗和伊拉克,關係還算不錯,假如提出合併,美國政府會千方百計阻撓他們走到一起,根本原因是他們合而為一,不符合美國的中東利益,兩伊成為一個國家,國土擴大勢力增強,會牴觸美國中東政策,挑戰石油美元地位,這是美國政府絕對不能允許的。

再比如目前的敘利亞,就因為不合乎美國中東利益,因為執政的巴沙爾.阿薩德政權不親美,因此美國政府和西方國家支持敘利亞反對派和恐怖組織阻撓敘政府軍收復國土,敘利亞內戰進行了8、9年,死傷無數,俄羅斯也派兵幫助巴沙爾作戰,可是到現在依然戰火延綿。

兩個國家合併,違背美國人的意願,他會在聯合國以各種名義提出反對,並拉幫結夥對該國進行制裁,甚至集結軍隊發動戰爭。比如前南斯拉夫,在美國軍隊的打擊、北約的武裝侵略下,最後分裂成幾個國家。
(聯合國會場)

再比如印度近期做出的“不軌”舉動,因為無關美國和西方政府的利益,所以儘管印度派出幾萬部隊在邊境大動干戈,卻沒有受到譴責和制裁。前幾年吞併錫金,也是如此。如果牽涉到美國絲毫利益,他也不會善罷甘休,可能早派出部隊空降到出事地點進行干預。

聯合國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解決國際大事,但是有時候,受現實約束也不是100%公平,聯合國也會論為霸權主義國家代言堂。有些事情看似公平合理,但是超級大國不同意,就沒有辦法去做。做了就要捱揍,就要被卡脖子受到制裁。

有時候,拳頭大就是世界的主人,中小國家只能任由擺佈,民主只是擺設,這是實際情況!


夢裡青山1


看到這個問題,小明立馬就腦洞大開了:中華和俄羅斯合併,會怎麼樣?

理由很是充分——兩國可以大大地優勢互補:

中華地少人多,人口在猛漲;俄羅斯地廣人稀,人口在減少。中華缺媳婦、俄羅斯缺男人。

中華有錢,俄羅斯有武器;中華有文化、俄羅斯有勇氣;中華有煤炭,俄羅斯產石油;中華有絲綢,俄羅斯有貂皮;俄羅斯有伏特加,中華有老白汾。

這合併以後,豈不是成了銀河系超級大國了,首先把美國和歐盟嚇死,從此世界就安寧啦,這好處多的是不要不要的。

小明把合併後的國名都想好了——汗(漢)毛聯邦共和國,民族自然是:汗(漢)毛族。

小明的朋友說不合適,國名應該叫——龍熊共和國,民族叫:龍熊族。

那合併後誰來當家做主?小明也想好了,就是發揚民主精神,一人一票做表決。我們人多,當然我們是老大。實在不行,咱不是有一國兩制麼。

國家通用語言用哪個?先照舊都用著唄,時間長了,俄羅斯自然就被大中華同化啦。沒幾年,莫斯科都是東北口音了。名字都成了這樣式的:二丫.莎拉波娃,弗拉基米.鐵蛋斯基。

那兩國合併,別的國家會同意嗎?當然不能同意啊,但是他們有什麼辦法嗎?合併以後,我們在五常裡面可就有了倆席位了。到時候,鐵蛋斯基到聯合國喊一嗓子:誰不服?你瞅啥?再瞅一個試試!別國立馬就慫了。

從此以後,汗毛共和國,或者,龍熊共和國的國民,走哪兒都是橫著走,誰不服就滅誰。尤其是東洋那個小島上的,女的留下,男的統統扔月球去開礦。

(哦,剛喝高了,說了點夢話,要點讚的趕緊的。明天睡醒了,這喝高的證據我就得刪掉,然後打死也不承認這是我寫的。)


爾朱少帥


我來說一個現實的例子。當年的敘利亞和埃及真的合併了。近代的阿拉伯就是一盤散沙,彼此爭鬥不休,但是在二戰結束,許多國家擺脫身上的殖民枷鎖後,一股泛阿拉伯主義的思潮在中東興起,埃及的納賽爾,伊拉克的薩達姆,都是這樣的人物。受此思潮鼓舞和自身的安全考慮,當時的敘利亞強烈要求與埃及合併,作為阿拉伯世界統一的第一步。

經過雙方的磋商,一個新的國家誕生了,阿拉伯聯合國。後來也門加入了,又叫阿拉伯合眾國,頗有向美蘇叫板的意思。然而,重點來了。合併後的這個國家,首都定在了埃及的開羅,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阿拉伯中心大馬士革。高層也都是埃及這邊的人,敘方大的企業和銀行紛紛國有化,更重要的是,敘在戰略上淪為了埃及的緩衝地帶和生存空間。於是僅僅三年後敘軍方不服,大家又各自分開過,也門也只好退出。這個運動就失敗了。

這個例子說明兩個國家統一的難度。統一就意味著讓出部分甚至全部主權,究竟是我統一你,還是你統一我?歐盟這麼多年,經濟政治高度統一,甚至內部提出以歐盟代替法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看法,但都沒成功。只能說可能性不是沒有,但是難度極高。


天秤座的二丫頭


如果兩個國家互相同意,理論上可以合併成一個國家。不過,在實際上的政治操作中存在很多難題。例如,如果兩個國家的戰略位置比較重要,恐怕很難合併成功。再例如,如果兩個國家合併影響到了世界強國的利益,特別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利益,也很難成功合併。觀察室總結,只要滿足以下三點要求,兩個國家相互同意的情況下才能夠順利合併成功:第一,兩個國家合併不會改變地緣政治平衡;第二, 兩個國家的戰略位置並不重要;第三,兩個國家合併得到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的一致同意。

目前,全世界共有220多個國家與地區。其中,受到廣泛承認的國家有195個,那就是193年聯合國成員國與2個觀察員國(梵蒂岡與巴勒斯坦)。根據國際法,每一個主權國家都有決心自身命運的權利,都不代表著每一個國家都具有正在完整的主權。以日本為例,本國領土上有近40000名美軍,政治與經濟上都依賴於美國,並不是一個擁有完整主權的國家。所以,從理論上,兩個國家相互同意,可以合併成一個國家。但是在實際的政治操作中,這種合併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一個國家分裂為多個國家的例子比較多,兩個國家成功合併為一個國的例子非常少。例如,曾經的蘇聯分裂為15個國家,曾經的南斯拉夫已經分裂為了7個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分裂為了2個過去,曾經的英屬印度分裂為了印度、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國。與之相反,也僅僅有西德與東德成功合併為統一的德國。兩德能夠合併,主要是因為原本就是一個國家,又取得了美國與蘇聯的同意。為了取得蘇聯的同意,聯邦德國曾經承諾向蘇聯提供50億馬克的低息貸款,以及低價提供了5.2萬噸牛肉罐頭、5萬噸豬肉、2萬噸黃油、1.5萬噸奶粉和5000噸奶酪。

統一前的兩德

除了兩德成功合併以外,二戰以後還沒有其他成功的兩國合二為一的例子。歸其根本,即使兩個國家有意願合併,也會遇到種種困難。第一,兩個國家合併,會不會影響地緣政治平衡?周邊的鄰國會不會同意?區域性國際組織會不會同意?第二,如果兩個國家的地緣位置非常重要,合併為一個國家,甚至會影響國際政治平衡,成功的可能性更低。例如,全世界可能會允許印度與巴基斯坦合併嗎?

第三,兩個國家合併以後會不會損害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利益,特別是美俄中的利益。德國能夠合併,取得了全部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同意。例如,摩爾多瓦與羅馬尼亞都是以羅馬尼亞人為主,摩爾多瓦本來就是蘇聯搶佔的羅馬尼亞領土。但即使兩國有意願合併,可能過得了俄羅斯那一關嗎?

印度、巴基斯坦與孟加拉都曾經是英屬印度一部分

歡迎大家討論,你認為未來有哪些國家真有可能合二為一?


美國觀察室


如果奧地利併入德國,那波蘭西部也想併入德國了。二戰蘇德瓜分波蘭,戰後蘇勝德敗,波蘭復國,蘇聯到肚子裡的肉不肯再吐出來,拿德國東部領土補給波蘭。那片領土上有歌德的故鄉,有希特勒的狼穴,那片領土上的人應該更願意併入德國吧。這個還是要看國家實力的,不管是德國奧匈在一戰的合力,還是東西德的合併都是德國實力本身就是世界頂級的時候,且周邊的英法俄(蘇)都有所滑坡,無力阻攔。一戰和二戰結束後,德國本就是戰敗國,哪有實力說話,英法美蘇想怎麼樣干擾都只能照做。但是如果一個強大的國家想合併其他國家,並且對方同意,其他國家想阻止也是徒勞。比如蘇聯,蘇聯本身不衰落,西方也沒法讓他解體。

英法把蘇聯想的太簡單了吧?英法不願意合併是怕德國以後壯大對他們的地位造成威脅,蘇聯何樂而不為呢,而且當時蘇聯再走下坡路,國內都一團糟已經沒有精力去管西歐的事情了。德國也會免除蘇聯的所有債務,蘇聯肯定會答應的。倆個國家合併或者統一,並不是以兩國人民的意願意志決定的,而是周邊國家及國際秩序決定的,因為統一以後的國家肯定強大了,必定顛覆傳統的國際秩序。所以南北朝鮮統一的路還很長,而我國的統一任重道遠,只有大陸強大到外面勢力無法干預時,統一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歐洲那地方,各國沒有合併後的文化源,千辛萬苦的弄成歐盟,也將分崩離析了。 即使在歐洲地界出現了秦王似的人物,至少也要一千年,才會明白文化統一的重要性,基於此,咱中國人切要堅守中國傳統文化。合併不是拉郎配,得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共識。東德西德是人為分開的,歷史上就是一個國家。就如同蒙古曾經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歷史上最大時疆域是清朝,難以奢求俄國佔領的迴歸,蒙古獨立是有些可惜。

兩個國家合併,要看合併的國家是不是都是強國,是就會影響世界格局,比如德國和法國。但如果是兩個弱國,即使合併了也不會有太多影響,世界主演大國在不損害自身利益前提下,一般不會反對。或者一個弱國和一個強國合併,強國世界排名前列,遇到的阻力也不會太大。在經濟上,俄羅斯相當於我們一個省,在國防上面,俄羅斯有得我們都有,俄羅斯沒有的我們也有,戰略縱深上面,我們的也不小,已經夠大了,再入一個俄羅斯過來只能算是錦上添花吧,主要是誰做老大的問題,其實時間在中國這邊,中國目前還是在發展中,俄羅斯在緩慢爬行中,而且一定程度上還在倒退,再過些時間,蒙古呀,臺灣了,藏南地區了等等基本很容易就回來了。

俄羅斯當然願意囉!他們從此就可以不再以麵包為主食了,可以享受由中國發放的大魚大肉了。 但中國人民可不答應了。若論資排輩,他們至少是我們的“孫輩”了。哪有爺孫合併的呀?只能是“隸屬”關係了。 所以,對待俄羅斯,不是“合併”,而是把它“劃歸”過來。


歷史深度揭秘


當然不可以,兩個國家合併將意味著誕生一個更加強大的新國家,這會牽扯多方利益,會遭到其他相關國家的反對

主權國家在理論上是有權利決定自己命運的,例如兩個主權國家合併,是要兩個國家自己願意,在理論是可以成為一個國家的。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兩個國家合併將意味著誕生一個更加強大的新國家,這必然會對其他國家構成影響,所以這不是當事國想合併就能合併的。

舉個例子,德國和奧利地就不能合併。德國和奧地利同屬於日耳曼民族,兩國也都將德語。在當年普魯士統一德國的時候,由於奧地利實力強大,普魯士宰相俾斯麥採取了“小德意志方案”,將奧地利暫時派出在統一德國之外,完成了德意志民族歷史上首次真正的大一統。

不過雖然沒有加入德國,但畢竟是同文同種,奧地利和德國的關係還是不錯的。此後奧地利與匈牙利聯合建立了二元制的奧匈帝國,並加入了德國的協約國同盟,與德國一起參與一戰。

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解體,奧地利獨立。在奧地利獨立之後,英法為了防止奧地利與德國合併,在《凡爾賽和約》中特別要求,奧地利不準加入德國。

但是在一戰後,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尤其是蘇聯的建立,英法逐漸放鬆了對德國的鉗制。到1938年在納粹的操縱下,奧地利舉行全民公決,決定加入德國。對此只有蘇聯提出反對,而其他西方國家都坐視不管。

奧地利地處歐洲的心臟地帶,作為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的統治中心,奧地利的工業基礎非常好,佔領奧地利大大增加了納粹德國的實力。

二戰後,奧地利被英、法、美、蘇四國分區佔領,其中蘇聯的佔領區最大。按照《雅爾塔協議》的規定,美英同意將東歐劃歸為蘇聯的勢力範圍,但是英美兩國拒絕放棄奧地利。於是在雙方的博弈下,蘇聯同意從奧地利撤軍,不過前提是奧地利必須稱為中立國。

到斯大林去世之後,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與西方達成妥協,蘇聯與英法美奧地利簽署了《重建獨立和民主的奧地利的國家條約》,規定奧地利是一箇中立國,不得加入北約等西方軍事組織,並且永遠不得與德國合併。

所以說根據《重建獨立和民主的奧地利的國家條約》規定,今天的德國和奧地利是不能合併為一個國家,即便這兩個國家都贊同合併也不行。

(德國和奧地利若是合併,歐洲中部將再度出現一個強大的國家,這會打破現有的歐洲局勢)

在二戰以後的世界,隨著民族意識的進一步崛起,國際上大的趨勢都是國家越來越多,合併的情況反而很少,二戰後兩國走向合併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兩德統一。

二戰結束後,德國同樣是被美、蘇、英、法四國分區佔領。最初的時候美蘇都沒想過分裂德國,但是隨著東西方冷戰的形成,1949年5月,美、英、法3國佔領區合併,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蘇聯佔領區宣佈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國家。

(戰後對德國的處分)

此後東德和西德成為美蘇在歐洲對峙的前沿陣地,但是對於西德政府而言,完成兩德統一是從來沒有放棄的願望。直到1990年,蘇聯放鬆了對東歐社會主義陣營控制,時任西德總理的科爾感覺到這是兩德統一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開始遊說英、法、美、蘇四國,希望四個戰勝國允許德國統一。

但是讓科爾心涼的是,英法兩國最初的態度是堅決反對德國統一,英國甚至建議蘇聯武力鎮壓東德的統一要求。(當時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非常反對德國統一,英國向來奉行大陸制衡原則,而統一後的德國會嚴重擠壓英國在歐洲的地位,這是英國佬最不願看到的)

(從左到右是撒切爾夫人、科爾、法國總統密特朗。相比於撒切爾夫人,密特朗也是極力反對德國統一,畢竟法國在近代史上的幾次捱揍都是德國乾的,密特朗就是一個二戰老兵。除此以外,意大利和波蘭也不贊成德國統一,意大利作為牆頭草,同樣不願意看到德國坐大,而波蘭則害怕德國統一後索要前東部地區領土,因此也反對德國統一,只是意波這二位說話不算數,起不到什麼作用)

對於英法的表態,科爾悲從中來,在沒有英法的支持下,德國統一之路確實是阻力重重。但是此時英法並非當年的英法了,現在能決定德國命運的是美蘇,於是看透英法外強中乾的科爾迅速前往美蘇之間聯絡。

對於德國的請求,美國並沒有反對,畢竟美國遠離歐陸,德國的統一對美國的影響較小,並且統一後的德國也可以更好的牽制法國和蘇聯,所以美國總統里根表態,只要德國統一後繼續留在北約架構裡面,美國就同意德國統一。(美國總統里根前往柏林發表演講,支持兩德統一)

在得到美國的支持後,科爾信心大增,他轉頭跑到莫斯科會見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

出乎科爾意料的是,戈爾巴喬夫同志竟然也沒有牴觸德國統一,科爾一看有戲,立即制定了一份規模龐大的對蘇援助清單,並免除了蘇聯所欠西德的一切債務。

最後在科爾保證不允許北約在東德地區駐軍之後,戈爾巴喬夫也同意了德國統一。眼瞅著美蘇都同意了德國統一,英法也沒有理由去阻止兩德合併了。(英法做夢也沒想到,戈爾巴喬夫竟然同意了兩德統一,這直接讓英法傻了眼)

1990年9月12日蘇聯、美國、英國、法國、聯邦德國、民主德國日在莫斯科簽署《關於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德國在條約中聲明徹底放棄前德國東部領土以及限制軍事規模,以換取英、法、美、蘇四國承認德國統一。

從德國統一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即便是當時東德和西德都有意完成統一,但最終還是要看美蘇的態度,假如當時美國和蘇聯有一個不同意德國統一,那麼兩德是不可能合併的,今天可能依舊還是兩個德國。


千佛山車神


上世紀九十年代,東西德推翻橫亙在兩國邊界的柏林牆,走到了一起,人為分開幾十年的兩國人民終於握手言和,重歸於好,成為佳話。這應該是現代國際上兩國合併為一個國家的典範。

不過,這兩國能夠合併為一國有著太多的因素。就歷史而言,兩國以前就是一個國家,有著共同的歷史;就民族而言,兩國人民都屬於德意志民族;就地理而言,兩國緊密相連;就國際而言,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東德自願加入西德,西德也敞開胸懷予以接納,俄羅斯阻止不了,美歐樂見其成,這樣兩國合併便水到渠成。

那麼其他國家也能效仿此舉,相互合併嗎?

當前炒的紛紛揚揚的莫過於俄白兩國要合併為一個國家。白俄羅斯要求加入俄羅斯聯邦,從而實現一體化。對於這兩個國家的合併倒很有可能實現,因為兩國有意願,俄羅斯是軍事大國,美歐即使想阻攔也有心無力,何況兩國以前都屬於蘇聯,民族認同感強烈,都是斯拉夫族,地緣相近,山水相連,這些都有助於兩國合併為一國。

但是,像朝韓兩國、南北也門等要想合併為一個國家將很難,因為受制於大國,沒有能夠抗衡外部干涉的中堅力量,儘管都有意願合併,歷史上也屬於同一民族。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在現代國際上,如果兩個國家互相同意,可以合併成一個國家嗎?為什麼?可以的,而且有過先例。但這樣做並不容易,因為在這裡桃花石雜談可以告訴大家一個常識,現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存在都不是沒緣故的,所以每個國家都有自己非常獨特的一面,因此不同國家合併之後的融合並不容易,所以雖然在20世紀後半葉現代國際秩序形成之後,仍然出現過很多次國家合併的情況,但因為各種原因,可以說其成功率並不算太高。


20世紀後半葉國家合併成功的案例

首先說一下題目裡的疑問,就是為什麼兩個國家相互同意就能合併,因為現代國際政治的一個基礎就是尊重各國的主權,所以才會有聯合國這樣的國際組織和歐盟、東盟、非盟、獨聯體和英聯邦等等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而一個國家的主權其實就包括自己選擇加入其它國家,或者和其它國家聯合的權利的。所以只要這兩個國家或者幾個國家自己同意,他們就可以自主聯合,只要妥善安排好之前各國與其它國家和國際組織之間的權利義務就行,在法律上並不存在阻礙。

坦桑尼亞,位於非洲大陸的是原來的坦噶尼喀,右邊的小島則是原來的桑給巴爾

而兩國合併比較成功而且現在還存在的案例有坦桑尼亞、阿聯酋和馬來西亞。其中坦桑尼亞是由坦噶尼喀共和國和桑給巴爾人民共和國聯合組成的。這兩個國家原來都是英國的殖民地,但分別在1961年和1963年獨立,之後因為地理位置非常接近,而且相互之間的民族屬性也很接近,所以兩國在1964年聯合結成了坦桑尼亞共和國,其中的坦代表坦噶尼喀,而桑則代表桑給巴爾。

阿聯酋行政區劃,也基本上相當於聯合之前七個國家的領土

另外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則是在1971年由阿布扎比、沙迦、迪拜、阿治曼、富查伊拉、烏姆蓋萬這六個原來英國在海灣地區的殖民地在獨立之後聯合組成的。剛開始巴林和卡塔爾也加入其中,但很短時間之後又先後宣佈獨立。而在1972年,哈伊巴角酋長國也加入其中,形成了現代的阿聯酋。另外與之類似的國家是馬來西亞,它是由1957年獨立的馬來亞和1963年以加入馬來西亞為條件擺脫了英國殖民統治的沙巴、砂勞越以及新加坡共同組成的。但新加坡在兩年之後被開除,成為了獨立國家,其餘幾個地區繼續為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左邊藍色區域為早先獨立的馬來亞,右邊棕色區域是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的沙巴(上)和砂勞越(下)

另外國內網友特別熟悉的印度吞併錫金其實也算,雖然錫金事實上是被印度強行吞併的,但印度吞併之前也強迫錫金走了全民公決等形式,所以也沒有招致太多的國際反對。而除此之外,還有三個很多人潛意識裡不認為是兩國合併,但事實上卻是兩國合併的案例。一是兩個越南統一,二是兩個德國統一,三是兩個也門統一。雖然這三個案例裡的兩個國家分別都屬於一個民族,但在統一之前,他們成為獨立國家也分別都有30到40年了,社會狀況和經濟情況也都有不同,所以其實也是兩個國家了。而這三個國家統一之後其實也都經歷過陣痛,也門現在的內戰,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也和歷史上的兩個也門有關係,不過這三個國家也可以算是合併成功的例子吧。

20世紀後半葉合併不成功的國家

而其實除了上面這些合併成功的國家,20世紀後半葉其實也出現過很多合併不成功的國家,其中最有名的兩個案例都出現在阿拉伯國家裡。

首先是一個叫阿拉伯聯邦的國家,這是由伊拉克和約旦在1958年結成的國家。因為當時伊拉克和約旦都是王國,而且這兩個國家的國王是近的不能再近的親戚,當時的伊拉克國王費薩爾二世和約旦國王侯賽因一世是堂兄弟關係。在1958年,這兩個國家聯合成立了阿拉伯聯邦。但這個國家成立僅僅半年之後,費薩爾二世就被政變推翻,而美國很快派空軍入駐約旦,約旦王室的統治得到維持,這個國家宣告解體。

伊拉克(右)和約旦(左)組成的阿拉伯聯邦

而其實阿拉伯聯邦的成立,除了因為伊拉克和約旦的王室是近親之外,還是要應對當時阿拉伯地區成立的另外一個國家,即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埃及在獨立之後就一直倡導泛阿拉伯主義,希望把所有阿拉伯國家聯合成一個整體,以在阿拉伯地區排除西方殖民勢力的影響,同時聯合與以色列作戰。但當時的幾個阿拉伯王國,主要是沙特、伊拉克和約旦則反對埃及的提議,只有受到土耳其威脅的敘利亞響應了埃及,在1958年和埃及聯合組成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中文簡稱阿聯。

埃及(左)和敘利亞(右)組成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這個國家維持了三年半的時間,但它本身就是個先天不足的國家,最明顯的一個缺陷是埃及和敘利亞一個在非洲,一個在亞洲,根本不接壤。另外埃及和敘利亞體量差別過於懸殊,聯合之後幾乎一切都由埃及主導,這導致敘利亞逐漸心生不滿。最終在1961年敘利亞地區發動政變,退出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不過敘利亞退出之後,埃及仍然沿用阿聯的名字,直到1971年才又恢復埃及這個國名。


所以總體上,在國際法律上現在基本沒有阻止兩國聯合的障礙,只是兩國聯合需要牽涉到很多國際條約的變更,另外在地緣政治方面也會對鄰國造成很多影響,因此很容易招致鄰國的反對,給其聯合設置很多障礙,包括目前大家認為最成功的兩德統一在當時都曾經遭到了很多西歐國家的反對,所以兩國聯合也是有很多困難的。另外聯合之後的融合也會有很多挑戰,所以基本上只有剛剛獨立的一些國家和本身就是一個民族,而且向心力還很強的國家,聯合才有可能成功。其它情況下,失敗也是大概率事件了。


桃花石雜談



寧為雞頭不做鳳尾,同樣是外國人的理想與心魔,人人都願意夢想著從一個主權國家中分離出去,即使得償所願成立了一個小國家後國家寸步難行,民不聊生也在所不惜,因為這樣子翻身做主人,自己當家作主了。這就是二戰以後的國際秩序,唱主旋律的是一直都謀求分裂、獨立,而不是二個或多個國家之間的合併,至於西德與東德的合併屬於特殊情況,並不具備可參考的價值。換句話說,西德與東德合併成新德國是一曲絕唱,不會再有國家間的合併了。

1、二筆寫不出一個合字,二戰以後,兩個或多個國家合併成一個國家,想法很美好,卻是逆潮流而動,不僅不會成功,而且無人問題,看看巴爾幹、高加索地區以及英國、西班牙、比利時、烏克蘭等等,分裂、獨立才是主旋律。

二戰結束後,隨著民族自決意識的覺醒,全世界都在爭取獨立,西方列強的殖民體系崩潰了,成立了很多主權國家。冷戰結束後,已經沒有殖民地可以解放獨立了,進入了新的階段,那就是主權國家內部鬧分裂,這種情況不僅存在於欠發達國家,即使西方發達國家也不能倖免,英國、西班牙、比利時就是其中的典型。

最悲催的則是欠發達的國家,比如巴爾達半島的南斯拉夫,向蘇聯解體那樣悲催,分裂為六個小國;非洲的索馬里分裂為四個國家,以至於索馬里海盜在印度洋那麼猖獗;烏克蘭、格魯吉亞的地方勢力鬧分裂也鬧得非常嚴重。

在當今世道,分裂、獨立才是主旋律,主流價值觀,即使付出沉重的代價,也要從主權國家分裂出來,獨立成一個小國家。兩個或多個國家的合併早已經是天方夜譚了。

2、上世紀柏林牆推倒後,西德與東德合併成現在的德意志聯邦國家,是一個特殊的個案,不具備參考的價值,更不會有國家去效仿。

西德與東德長期以來都是同一個國家,只是希特勒的德國戰敗了,美國、英國、法國與蘇聯不是同一個陣營的,大家為了爭地盤,擴充實力,防範對方,把德國肢解成西德、東德兩個國家,西德加入美英法的陣營,東德則成為蘇聯的衛星國、傀儡,東西德成了美國為首的北約與蘇聯領軍的華約對抗的前沿。

蘇聯與華約病入膏肓後,已經無力與美國、北約對抗,在西方的擠壓下,勢力範圍不斷萎縮,戈爾巴喬夫不得不同意柏林牆被推倒,西德與東德合併成一個國家,實際上是經濟實力、綜合國力更強大的西德吞併弱小的東德。如果當時的西德的實力跟東德半斤八兩,東西德的合併可能就很難實現,因為東西德都會因為政權合併的主導權與利益而鬧得不可開交,最後鬧翻了。東西德之所以合併成功的內部因素是西德的實力高出東德數倍,東德有自知之明,不會爭奪主導權,識相地併入西德,融入西德,才有現在的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歐盟的龍頭。

西德與東德合併成現在的新德國後,再也沒有出現兩個國家合併成一個新國家的事情了,再過五十年也不會出現這樣的新鮮事,倒是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分裂成多個小國,烏克蘭、格魯吉亞正在成為現實,英國、比利時、西班牙、加拿大、巴基斯坦、土耳其等等也情況不妙。

對於正在鬧分裂的國家,人的野心越大,國家的版圖就越小。


飛狼


必須承認,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分裂而來的國家數量更多,以至於更像一種潮流,而非兩個國家合併統一成為一個國家。

比如前蘇聯和前南斯拉夫的解體,由一變成十五,或變成七個,捷克斯洛伐克和蘇丹則是一分為二。

上述國家的分裂都是對應著民族化的國際潮流,“國家的去民族化和民族的去神聖化”這句口號大家都知道,但真正行動起來,單一民族國家才是很多國民主動的選擇。既然大家有很多不一樣,與其改變你或改變我,不如分開,大家各自過各自的省心日子。

現代社會中也有兩個或更多國家合併成一個國家的例子,其實前文所說的前蘇聯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我們知道,它後來失敗了。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是1958年2月1日由埃及與敘利亞聯合組成的,當時的背景是埃及出了一個強人納賽爾,他提倡的“泛阿拉伯主義”號召阿拉伯人聯合起來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再不受土耳其人和伊朗人乃至更大的巨頭們的氣,後來也門也宣佈加入,國名改為“阿拉伯合眾國”,由於納賽爾過於強勢,三年之後,敘利亞和也門紛紛退出,合眾國名存實亡。

同是一個民族,一種信仰(遜尼派為主),這幾個國家照樣坐不到一塊兒。

近代唯一成功合併的兩個國家是民主德國(東德)和聯邦德國(西德),他們在1990年合併為一個國家——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結束了四十多年的分裂局面。

兩德統一帶給人們的啟示是,以前本是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民族、同一種信仰的國民,雖然因為政治傾向或國際形勢被迫分開,但畢竟血濃於水,情同骨肉,幾十年的分隔時光並不算久,雖然西德政府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經濟代價,但德國已經基本成功彌合了當年的地域分歧,走在了正常的道路上。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兩德統一時雖然有驚心動魄的大國博弈,有酣暢淋漓的推倒柏林牆,也有國際方面的支持力量,但來自鄰國的反對聲音照樣如影隨形,最反對的還是西鄰法國和英國,時任法國總統的密特朗和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都不樂見德國統一併再度強大,紛紛遊說其他歐洲國家加入他們的陣營,使了不少絆子。

親兄弟拆內部隔離牆都引發出如此多的質疑與抵制,可以想象,兩個差異化更大的國家真要是自願統一,比如奧地利要加入德國,一定不僅僅是兩國雙方的問題,而是牽動了整個周邊局勢乃至世界格局。

當然,有些西非或太平洋小國,他們的國力和地緣位置並不重要,假如東帝汶要併入印尼,幾內亞要和幾內亞比紹合併,基里巴斯和瑙魯要成立聯邦,可能國際上的反對聲音不會太出格,玩兒去唄!

但地處東北亞各方勢力交鋒地帶的半島兩國想要統一,可並不是說說那樣簡單,各巨頭在此利益太大,僅靠當事雙方的恫嚇與威脅往往於事無補,即便是兩邊都上趕著想要自願統一(現行體制下無此可能性),也得看看其他方面的態度。

只有雙方消除了制度方面的差異化,才是真正破繭成蝶的時刻,破冰破壁這些統統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