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今年的旅游行业会好起来吗?

去越南逛小巷


复盘2003年非典,针对此次新冠状病毒对旅游业的影响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

1、此次疫情高发时间为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的窗口,相对于SARS来说显得更加可怕,按照市场规律来说疫情过后可能会有报复性反弹,但是这次疫情平息后,人们对于聚集性出游可能心中还会有疑虑,可能在疫情结束的后一个季度都不回出现井喷式增长。

2、上半年疫情全民结束的话,下半年旅游业可能会有一个恢复期,但是爆发性增长应该在开始于年底,并且在下一年旅游业都会有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

3、旅游行业面临疫情洗牌过后,会清除大部分抗风险能力差的企业,没有用户粘性的企业,我认为,疫情过后旅游业将会向更正常的方向发展,三无旅行社立足之地将会消失。

总体来说,我们应该对国家的防疫工作保持乐观和自信,配合防疫工作的开展,相信疫情过后一切都会回归正常轨道,加油中国,加油武汉!



邂逅最美山东


今年难言乐观

心态的修复需要时间

现在的这个形势,就算这种病毒控制住了,好多人内心的恐慌并没有完全消除,为了保险起见,好多人估计还是不会频繁的出行;我承认有一部分人确实在家里憋疯了,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有点恐慌的;

经济角度,时间和钱不够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相信听过这首歌的人,都会深有感触,时间和金钱不够:

1、时间不够:疫情的冲击,导致假期的延长,工厂的订单积压,交货延迟,好多企业必然加班加点,节假日的时间估计可能都被占用了,带薪年假是否还有,就不得而知了;


2、钱不够:疫情冲击,好多小微企业都处于破产的边缘,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估计资金都可能比较紧张,控制消费,

活下去才是2020年的主题


星儿花儿


从经济角度来讲,旅游行业的反弹是可以预测的;

  • 2020年的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旅游,餐饮等聚众的服务型行业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而2020年第一季度,受经济周期的影响本就是处于经济下行阶段,加上疫情的影响,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也是可以理解的;

  • 我搜集了2019年春节期间的旅游gdp的增长情况,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旅游人数达到4.2亿人,相比去年增加7.7%,因旅游产生的收入高达5000亿元,各省情况如下图所示:

  • 而2020年疫情交通管控的情况下,几乎都在闭门锁户,旅游消费屈指可数,具体数据暂无法统计,但是疫情蔓延,旅游行业是重点冲击行业,经济下滑是板上钉钉;

但是我认为,在未来不久,疫情出现拐点的同时,将是旅游行业反弹的时机,也就是说2020年旅游行业将会迎来一波小爆发,但是整体来说旅游经济是一种消费升级的表现,旅游力度的强弱取决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多少;在第一季度低潮期过了之后,旅游行业会上升到原有层次;

近几年,随着人均CPI的增加,旅游行业已经连续三年保持8%以上的增长率,远超GDP的增长趋势,所以可以预见的是,2020年的后三季度,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是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旅游行业的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但风险点也是有的,参考02年的sars病毒的影响周期,病毒的结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对旅游的影响也是一个缓慢提升的过程,如果是遵循价值投资逻辑的爱好者,可以将旅游行业作为长期价值投资的备选标的,但是如果是想趁短期爆发获取利益,还是谨慎小心为好;


拉瑞


很多人拿2003年非典对比,觉得旅游会快速好起来,甚至爆发式增长。但那时储蓄率高,影响面积小,停工短,国际环境良好。

1,大部份人开始赚钱攒钱,疫情期间只花钱没收入,房贷车贷,物业水电,话费网费笔笔都是钱。

2,部分人群疫情期间是用年假抵消。所以没长时间出行的时间。

3,很多旅行公司关张了,剩下的生意会好些但不会有补偿效应。

4,今后人扎堆的生意,会有一两年不好做。

5,今年延迟开学,很多地区推迟放暑假时间,保证学生的功课整体不落下。往年暑期也是旅行旺季。

以上

疫情能在3月控制,暑期开始会慢慢复苏,但也有限。

不要对今年的旅游行业有任何侥幸心理。

大洗牌和大量倒闭裁员是必然的。



四表哥


最新新冠疫情,截止2020/02/14日11点33的数据如下。还是很吓人的!旅游业今年如何,主要看疫情后续发展!不过旅游业中长期还是看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短期对酒店旅游业影响很大是不争事实。今年对企业很多只能是活下去,是不争事实!回想当年SARS事件,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引起社会恐慌,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多名患者死亡等等。对各行业影响都很大,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旅游洒店,数据如下!

来自澎湃消息,上海海昌海洋公园自恢复开园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对园区景区影响等影响可想而知,停业近一年对公司对企业意味什么?

我们只希望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可以尽快控制疫情,让中国经济尽快回到自身轨道上来!





阻力支撑位


答案是肯定会好转的,它取决于疫情的发展,我们来看看原因。

首先本该出现的春节旅游旺季,由于疫情的影响,大家都选择了呆在家里,已经定好行程的也都退订了。这次疫情不仅影响了旅游业,其它的零售,餐饮,娱乐,运输等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基本第一季度这些行业肯定是好不起来了。

其次我们都知道,疫情肯定是会被控制住的,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只要疫情一有好转,春节期间被抑制的旅游,餐饮,娱乐等消费就会集中爆发出来,如果4月底疫情得到控制,那么五一,旅游业就有可能慢慢的复苏,那么到十一,旅游就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因为比较在春节期间的消费都被抑制住了,大家呆在家里心里本来就郁闷,所以疫情一好转,大家肯定就会选择出去散散心,春节期间没聚会成的,还要补上。


最后,我们要相信我们国家,相信那些不顾自己安危,冲在一线的白衣勇士们,只要大家团结一致,这个疫情肯定会被战胜的,疫情一旦过去,国家也会出台利好政策,各个行业也会慢慢的转好的。



小波谈管理论经济


这次疫情已经充分证明,一次重大感染病事件,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打击不亚于一场局部战争,2019年中国的GDP99万亿,每天创造3000多亿的GDP,当临时社会经济的速冻式隔离,每天造成的经济损失都是以百亿、千亿为单位的。

未来10~20年一旦朝鲜半岛,东海,台海,南海,藏南5线中,任意一点出现状况,潜在的敌对国家联盟,如果先发制人的类似手段进行战略打击,都将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以极低的成本就可以对中国产生重创,未来国家必然从国家战略层面做出应对,这将是重塑中国各行各业的最大变量。

首当其冲的是,医疗健康行业的重塑

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其医疗资源属于相对充足,但是遇到大疫情几乎需要全国医疗系统资源,侧面说明医疗系统供给不足,缺乏韧性。国家下一步必然要增加对医疗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提高公共医疗投入的占比,与之相关的药物研发、医疗器械相关行业都将受影响,很有可能成立。

面对公共健康等重大紧急事件的相应体系将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管理者意味着整合,从此国家也很有可能建立卫生防疫部队建制,同时各种能够深入社区的项目,包括乡村,帮助社会进行网络化管理的项目也将运营而生相应的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将有更丰富的数据来源,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将成为政府下一步工作重点,安全防护,网格化管理智慧化手段都将提高应用率。

其次,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将加速各个行业的整合,部分在线上布局,有所落后的企业将加速淘汰。


悦读life


我觉得今年的旅游行业会好起来。

由于今年春节期间,在我国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地都启动了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国人民都被笼罩在这该受千烧万灼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阴影下,至使人民停止各项社会活动,全力投入到抗击疫情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合力,疫情很快会结束的,待疫情结束后各行各业必定会迎来一般爆发力,旅游行业也不例外。

旅游行动少不了交通出行、食、住、购物消费,在疫情期间这些行业及其供应链颗粒无收,损失惨重。旅游行业是一个庞大的收入行业,据统计旅游行业资料显示: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达55亿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5.9万亿元,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达60亿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6.5万亿元。由此可以看出旅游行业的份量,那国家必定会制定更好的办法及更合适的政策令旅游行业好起来。

疫情过后,很多的旅游公司为了减少损失会推出更多的优惠措施换回市场。这时,受疫情郁闷已久又有条件出门旅游的人民都会很主动寻找喜欢的旅游路径去散散心,看看大千世界,看看华夏美境,近距离看看惊呆世界的、令外国人惊讶的、在十天内就建成的火神山应急大医院的外貌,以境泛现祖国强大的欣喜。

所以,今年的旅游行业会好起来的。








兔入月宫


今年的旅游业不会太好,每年春节是旅游小高峰,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整个旅游业来个措手不及,前期的宣传,酒店,餐饮,景区及工作人员都按了暂停健。

现在上班的在家不能上班,学生不能上课,所有行业都在暂停,如果疫情不能结束,一大部分人都没有收入,生活都没有保障,那还有钱去旅游,学生开学延迟,暑假假期就会缩短,暑期旅游人流也会大大减少。

我们新疆这边的高峰期7、8、9月也就不存在了,我们这些旅游从业人员该怎么办。

我们太难了[捂脸]











心动游疆租车服务


至于旅游业的走势,首先是取决于疫情的走势。目前来看,相对于2003年的非典,最大的不利因素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长,传播更为隐蔽,防控难度更大;有利因素在于政府经验和应对能力总体上有很大提高,舆论监督的逐步到位,同时防范疫情的反应速度和举措也远胜过2003年。因此尽管现在伴随病例数量的快速增加,疫情和舆情一起发酵,民众精神高度紧张,但随着应对疫情走上正轨,有理由相信在今年一季度,对疫情的战斗有望取得阶段性胜利,这也能为后续旅游业的复苏赢得更多时间。

如今,伴随着疫情防控周期的拉长,各大景区开业尚无明确时间,旅游业总体损失将远超5139亿元的水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3年受非典影响,我国旅游业总收入为3442.27亿元,同比下滑11.24%,若叠加2002年10%的同比增速,则非典影响旅游业20%左右的营收。若以2018年全国旅游业51278亿元的总规模为参考,此次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或超万亿元。

据文化和旅游部官网消息,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于3月28日下午举行,解读《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副巡视员周久财在发布会上表示,旅游演艺尽管发展了很多年,但是在当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且相比巨大的市场潜力,它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此次的文件中也明确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疫情当时,压抑太久的民众在结束后会有短时间的反弹,但是此次疫情易传染潜伏期时间久的特点,一时间人们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宁愿躲着点也不愿扎堆,五一应该经营还是比较冷清,十一可能会回升。可以弥补疫情造成的部分损失,但是当下的情景并不乐观!

疫情过后旅游还是民众的刚需,做好自身的品质服务、提升园区质量、体现特色旅游业的前景还是乐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