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为何要给魏延加戏改剧?

魏延形象在《三国演义》与《三国志·魏延传》中有很大不同。比如,《三国演义》在魏延的前期加了两段戏,在魏延后期改了其被杀的一段戏。



《三国演义》为何要给魏延加戏改剧?

一、《三国演义》在魏延前期加的两段戏:

第一段戏,《三国演义》中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记述,刘琮部将魏延在襄阳,因不满蔡瑁、张允不让刘备入城,与大将文聘交战,“从已至未,手下兵卒皆已折尽。延乃拨马而逃,却寻不见玄德,自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

第二段戏,《三国演义》中《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记述,关羽攻打长沙时,韩玄怀疑黄忠通敌,要杀黄忠;魏延救了黄忠,杀了韩玄。

孔明因魏延杀了韩玄,要杀魏延,理由是:“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孔明)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但是刘备认为,魏延有功无罪,若杀了魏延,恐怕投降者人人自危险。于是,孔明把魏延训诫一顿,魏延退去。

<strong>《三国志·魏延传》中没有说魏延过去当过刘表(刘琮)的部下,也没说魏延在襄阳想迎刘备入城,还没有说魏延后来投奔韩玄,更没写魏延杀韩玄。这些都是《三国演义》的创作。《三国志·魏延传》是从魏延随刘备入川开始写的。



《三国演义》为何要给魏延加戏改剧?

影视剧中的魏延

二、《三国演义》在后期改了魏延被杀的一段戏。

根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在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的矛盾激化,兵戎相见。结果魏延被杀。也就是说诸葛亮去世前并没有设计要在其死后杀魏延。但是《三国演义》把这一段改写了。改成了诸葛亮临死前就预见到其死后魏延必反,所以定下计策。诸葛亮去世后,其部下依计策在魏延反叛时杀了魏延。



《三国演义》为何要给魏延加戏改剧?

影视剧中的魏延

三、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为什么给魏延加戏和改戏?

(一)实现前后对应的效果。

<strong>1.加脱离刘琮,想迎刘备入襄阳和杀韩玄的戏,印证孔明对“魏延脑后有反骨”的判断是有事实依据的。

<strong>2.改写了魏延被杀的原因,印证了魏延对蜀汉也是不忠的。

<strong>这样一来,证明了孔明对魏延的判断是前后对应的,是准确的。

(二)维护诸葛亮的形象。

<strong>无论是正史还是《三国演义》中,魏延和诸葛亮的关系都不是很好。《三国演义》中,给魏延加了脱离刘琮,想迎刘备入襄阳和杀太守韩玄的戏,意在说明魏延在投靠刘备之前就是有反骨的。所以,诸葛亮不喜欢魏延是有原因的。以此来掩盖诸葛亮不善于用人,不善于驾驭猛将的不足。



《三国演义》为何要给魏延加戏改剧?

影视剧中的刘备

四、正史中,魏延与刘备、诸葛亮的关系如何?

(一)在刘备时期,魏延很受重用。

刘备当了汉中王之后,众将都以为刘备会派张飞镇守汉川,张飞自己也这么认为。可是后来刘备用魏延当汉中太守,没用张飞。镇守汉川的重任是可以和镇守荆州相提并论的。这说明在刘备时期,魏延是关羽、张飞之后的新一代将星。

(二)刘备去世后,魏延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好。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延(魏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三国演义》为何要给魏延加戏改剧?

五、为什么刘备赏识魏延,而诸葛亮不喜欢魏延呢?

刘备善于驾驭猛将,而诸葛亮缺乏驾驭猛将的能力。诸葛亮不喜欢魏延,也不喜欢刘封。《三国志·魏延传》记载:“(魏延)勇猛过人,又性矜高”。《三国志·刘封传》记载:“诸葛亮虑封(刘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魏延和刘封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个“猛”字。


《三国演义》为何要给魏延加戏改剧?

为什么诸葛亮不善于驾驭猛将?

<strong>诸葛亮和曹操、刘备不一样。曹操和刘备是从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军事统帅,特别是曹操,手下猛将如云。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前主要的工作是当刘备的“萧何”。《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先主外出,亮(诸葛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也就是诸葛亮主要的工作就是留守后方,为一线作战做好后勤保障。赤壁之战以后到刘备去世这十多年里,诸葛亮主要是在二线工作,其缺乏在一线作战中驾驭猛将的实践经验。所以,诸葛亮不喜欢“刚猛”的刘封,也不喜欢“勇猛过人,又性矜高”的魏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